申论三结构
对于有志于在国考考场上胜出的广大考生而言,漂亮地拿下申论科目是一个基本要求。而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如同一头拦路猛虎。要拿下申论,就得搞定文章写作。
不少考生文章写不好、拿不了高分,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文章结构没有把握好。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文章的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再好的观点也难以传递。
文章结构有很多种,该如何选择?下面,申论写作网特别推荐三种既经典又实用的行文结构,为考生申论助力。
第一种,总分式。
文章的构成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往往在文章前文,对全文进行一个概括或总结,提出总的论点;然后逐一展开论述,一般表现为并列式的分论点。分论点的个数可以灵活结合材料和自身知识储备,一般建议为2—4个。
比如:
1、保障工人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搞好民生工作需要保障好工人权益
3、搞好城镇化建设工作需要保障好工人权益
4、搞好产业结构转型工作需要保障好工人权益
5、要形成保障工人权益的机制
2013年多省考试申论试卷作文可拟题为《保障工人权益促进全面发展》。开头结合材料背景,提出总论点;第二部分分别论述工人权益保障对民生、城镇化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具体论述;最后,得出要保障工人权益的结论,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这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
第二种,递进式。
文章的构成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照其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一般而言,按照递进式的结构,申论文章的写法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环节,往往提出全文总论点:“为什么”环节便层层展开其相应的原因或者影响;最后,“怎么做”环节,便道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比如: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是什么)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为什么)
3、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样)
2013年国考副省级试卷作文可拟题为《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文章开头可以罗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子,从想象到本质点明其实质;接着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最好谈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办法。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第三种,驳论式。
驳论式的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其基本特点是,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因为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这种结构运用在申论文章中,一般是先指出总论点,然后抛出一个相反的观点,接下来便是从反面进行层层论述,证明该观点不成立,从而得出总论点的正确。驳论式的结构最显著的是先驳论,再立论,从而提高了论证的深度。
比如:
1、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提出论点)
2、人是万物的主导者(相反观点)
3、人主宰一切,无视动物、自然的种种危害(反面论述)
4、人要尊重动物,与其和谐共处(得出结论)
2012年多省考试申论试卷作文可拟题为《保护动物便是保护人类自身》。文章抛出总论点后,便提出相反的一个观点,由此带出反面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文章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对于申论文章而言,结构需要服从文章主题和总论点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严谨、完整、实用。希望广大考生掌握以上常见的结构,并灵活结合题目及选定的写作主题,写就高水平的文章!
在我们的试题答题中,文章写作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试题作答涵盖有对阅读材料、读题以及作答。材料阅读是前提,读题是关键,作答则是结果。本文就占据关键性地位的读题这一环节中的文章写作要求进行解读,以此来明确我们在复习中的写作思路。
第一,文章写作要求解读之中心论点明确
在我们的文章方面,其作答要求中有一点,那就是明确中心论点。一方面要求大家在文章写作中的论点要符合题目要求的论点。另一方面,要求大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从拟写标题开始,就要明确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比如,2012年地市级事业单位申论卷,及是要我们跟结合材料中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加以思考来写一篇文章。通过材料可以得知其主题是社会公共安全。但在行文中要明确一点的就是要把握遵循自然规律,注意公共安全这一方向。如果在具体论述中,一会儿谈经济发展,一会儿谈安全,则属于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把握非常重要,在复习中则可有意识的进行文章的练习,提高自身对论点确定的能力。
第二,文章写作要求解读之要有思想高度
什么是思想,怎么样做到思想高度呢?这些看起来非常的虚,但这是申论答题的要求所在。我们在平时习惯了看新闻、论坛或者微博等,更多站在社会民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未能用全局的观念去看问题,也不能坐到政府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谋出路。比如,2012年副省级事业单位卷,就是要求就农妇刘女士和老太太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考生就只站在如何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或者一味批判当前老人不敢扶等各种社会乱像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高度和站位都不够。在这一文章行文中,就应该从出现这种感人故事的深刻社会背景,站在国家的发展的角度分析,明确论述如何强化社会道德建设,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在内容论述上也可站在政府的高度去阐述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体现在行文中的深度与高度。
第三,文章写作要求解读之语言表述流畅
申论语言表述能力是考生与对手拉开差距的重要分界线和标志点。体现应试者文字水平、赢取文采加分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包括词汇的丰富、新颖、生动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艺术。文章题的作答要求通常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有所规定,这是评分标准的重要提示,一般而言,文章语言要得体、规范,在此基础上又追求一定的生动性,多用新词、巧词、热词、权威警句、妙言隽语,力求富有表现力。除此之外,在关键位置,如标题、首段和尾段,每段的段首等,都应该好好雕琢,确保不出现病句等现象。
在行文时,如果说你能够一针见血提出自己的观点,行文立意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文章表述达到了题目要求,那么一篇合格的申论文章就呈现在眼前了。
不少考生文章写不好、拿不了高分,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文章结构没有把握好。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文章的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再好的观点也难以传递。
文章结构有很多种,该如何选择?下面,申论写作网特别推荐三种既经典又实用的行文结构,为考生申论助力。
第一种,总分式。
文章的构成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往往在文章前文,对全文进行一个概括或总结,提出总的论点;然后逐一展开论述,一般表现为并列式的分论点。分论点的个数可以灵活结合材料和自身知识储备,一般建议为2—4个。
比如:
1、保障工人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搞好民生工作需要保障好工人权益
3、搞好城镇化建设工作需要保障好工人权益
4、搞好产业结构转型工作需要保障好工人权益
5、要形成保障工人权益的机制
2013年多省考试申论试卷作文可拟题为《保障工人权益促进全面发展》。开头结合材料背景,提出总论点;第二部分分别论述工人权益保障对民生、城镇化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具体论述;最后,得出要保障工人权益的结论,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这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
第二种,递进式。
文章的构成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照其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一般而言,按照递进式的结构,申论文章的写法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环节,往往提出全文总论点:“为什么”环节便层层展开其相应的原因或者影响;最后,“怎么做”环节,便道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比如: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是什么)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为什么)
3、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样)
2013年国考副省级试卷作文可拟题为《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文章开头可以罗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子,从想象到本质点明其实质;接着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最好谈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办法。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第三种,驳论式。
驳论式的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其基本特点是,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因为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这种结构运用在申论文章中,一般是先指出总论点,然后抛出一个相反的观点,接下来便是从反面进行层层论述,证明该观点不成立,从而得出总论点的正确。驳论式的结构最显著的是先驳论,再立论,从而提高了论证的深度。
比如:
1、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提出论点)
2、人是万物的主导者(相反观点)
3、人主宰一切,无视动物、自然的种种危害(反面论述)
4、人要尊重动物,与其和谐共处(得出结论)
2012年多省考试申论试卷作文可拟题为《保护动物便是保护人类自身》。文章抛出总论点后,便提出相反的一个观点,由此带出反面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文章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对于申论文章而言,结构需要服从文章主题和总论点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严谨、完整、实用。希望广大考生掌握以上常见的结构,并灵活结合题目及选定的写作主题,写就高水平的文章!
在我们的试题答题中,文章写作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试题作答涵盖有对阅读材料、读题以及作答。材料阅读是前提,读题是关键,作答则是结果。本文就占据关键性地位的读题这一环节中的文章写作要求进行解读,以此来明确我们在复习中的写作思路。
第一,文章写作要求解读之中心论点明确
在我们的文章方面,其作答要求中有一点,那就是明确中心论点。一方面要求大家在文章写作中的论点要符合题目要求的论点。另一方面,要求大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从拟写标题开始,就要明确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比如,2012年地市级事业单位申论卷,及是要我们跟结合材料中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加以思考来写一篇文章。通过材料可以得知其主题是社会公共安全。但在行文中要明确一点的就是要把握遵循自然规律,注意公共安全这一方向。如果在具体论述中,一会儿谈经济发展,一会儿谈安全,则属于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把握非常重要,在复习中则可有意识的进行文章的练习,提高自身对论点确定的能力。
第二,文章写作要求解读之要有思想高度
什么是思想,怎么样做到思想高度呢?这些看起来非常的虚,但这是申论答题的要求所在。我们在平时习惯了看新闻、论坛或者微博等,更多站在社会民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未能用全局的观念去看问题,也不能坐到政府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谋出路。比如,2012年副省级事业单位卷,就是要求就农妇刘女士和老太太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考生就只站在如何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或者一味批判当前老人不敢扶等各种社会乱像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高度和站位都不够。在这一文章行文中,就应该从出现这种感人故事的深刻社会背景,站在国家的发展的角度分析,明确论述如何强化社会道德建设,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在内容论述上也可站在政府的高度去阐述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体现在行文中的深度与高度。
第三,文章写作要求解读之语言表述流畅
申论语言表述能力是考生与对手拉开差距的重要分界线和标志点。体现应试者文字水平、赢取文采加分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包括词汇的丰富、新颖、生动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艺术。文章题的作答要求通常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有所规定,这是评分标准的重要提示,一般而言,文章语言要得体、规范,在此基础上又追求一定的生动性,多用新词、巧词、热词、权威警句、妙言隽语,力求富有表现力。除此之外,在关键位置,如标题、首段和尾段,每段的段首等,都应该好好雕琢,确保不出现病句等现象。
在行文时,如果说你能够一针见血提出自己的观点,行文立意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文章表述达到了题目要求,那么一篇合格的申论文章就呈现在眼前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