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谈论爱的时候,我在谈论什么——一个二十三岁少女的吐槽与思考
(一)
时光飞逝,一转眼,来到了人人催我谈恋爱的年纪。
十年前十三岁的青涩韶光仿佛还在昨天,足球场上隐约有个少年的影子令人牵挂,而一眨眼,少年早就长成了我意料外的模样,而我,也从一个看郭敬明看饶雪漫的少女心小姑娘,长成了一个混迹于一众工科男生之间谈笑朗朗喝酒划拳凡事自己扛满世界乱跑的假小子。经过了漫长的学生年代,终于也要踏入职场成为泱泱程序员的一员了,在这个学生时代将尽未尽,职场时代尚未到来的节骨眼上,不停地听见周围人问我同一个问题。
我妈:最近有没有什么心仪的男生?(工作找好了,老妈就只担心这一件事了。)
同学:你怎么还单身着啊?(不是说国外男生很多吗,是不是你要求太高?)
闺蜜:我看那谁谁谁不错啊,你咋不考虑一下?(再拖下去真成大龄剩女的话我不负责养你。)
我这个人吧,思想比较独立,凡事比较认死理,自己想得通的事,便时常鞭策自己去做好,而若是自己想不通的事,就极度讨厌被人灌输思想或是被要求去做这做那。这大概也是一股子倔劲儿,“你说要这样做这样做,凭什么?你先把我讲服,讲服了我就做。” 但同时,我又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很多事情我不见得认同,但是周围人都这样做的话,我就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他们是不是正确的,只是我哪里没理解对。结合我的这两种特质,放到谈恋爱这个问题上,我的反应就是“你们都叫我谈恋爱,谈恋爱究竟有啥好?为啥一定要谈恋爱?你先把我讲服。”以及“妈呀为什么周围人全都有对象了?我是不是要孤独终老了?孤独终老究竟可不可行?我究竟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为啥我觉得找了对象我也不会幸福?这辈子还有没有幸福的希望了?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哎呀妈呀头好痛不想了。” 然后现状就是,时而乐天地觉得“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幸福啊!我独处的时光比和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光幸福多啦!干嘛非要谈恋爱呀!”,于是安于单身狗的现状;时而却又要被喂上一把狗粮,悲悲戚戚地觉得“完蛋了,这辈子都遇不到对的那个人了,loser,sucker,要被世界抛弃了,好害怕。”
(二)
九零后的我们,一定不止一次走进电影院看过分手怀孕堕胎的青春片,男生的梦想是刘亦菲那种气质的黑长直,女生的梦想则是彭于晏那种冷峻精壮又深情的小痞子。我们在电视上看各路偶像剧,听各种流行歌曲,在现实里细细碎碎地评价着学校里哪个女生扎马尾素颜最好看,哪个男生高高帅帅篮球技术上佳,听家长和小区大妈评价哪家姑娘是妖艳贱货行为不检点,哪家小伙子又事业心太强至今单身没对象,最后我们在网络上选出了奶茶妹妹捧红了苍老师,也花痴了霍建华幻想着变成赵默笙遇见何以琛那样的霸道总裁。——于是我认知失调了。男生们,你们真的喜欢黑长直,还是因为只有颜值高才能驾驭黑长直?女生们,你们真的喜欢霸道总裁,还是因为只有有钱才能成为霸道总裁?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喜欢黑长直,你也非要喜欢黑长直不可吗?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觉得嫁给钻石王老五是女孩儿最好的选择,你也一定要努力嫁给王老五才行吗?
众所周知——我是个单纯的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小姑娘,当爸妈一遍遍对我唠叨我胖我没对象,当同学们纷纷以女强人的眼光来看待我并且略微带着轻蔑来criticize我的衣着和审美时,我这个单纯又愤怒的小姑娘就想发脾气了。我在朋友圈分享文章发牢骚,也在微博含沙射影地谩骂那些嫌弃我胖的大叔大妈,但最后,夜深人静,心里还是无比难受。是不是我真的就是个怪物?不讨人喜欢?再这样下去,就会一直被世人耻笑?
最严重的时候,从香港到洛杉矶的航班上,黑暗的机舱里,我盯着播放《成为简·奥斯汀》的屏幕,哭得差点背过气去,把迎面走来的空姐吓了个半死。我是真怕了——不是怕自己不能独自生活,而是怕一辈子孑然一身只是我的被迫选择。像简那样洒脱勇敢的人,尚且终身未婚,我这么怂又倔强,怕是更没有那种好运气。我怕找不到一个喜欢的人共度余生,但我更怕的是因此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异样眼光里,被人们贴上各种标签,当作怪物看待。我没有兄弟姐妹支持我,也没有一方英伦田园可以躲一躲世俗目光,等到所有同龄人都组建了家庭,恐怕我就真是白茫茫天地间伫立的唯一一人了。
我这样想的那段日子里,也有时和闺蜜互诉衷肠。在洛城这片土地上,我有两个知心的闺蜜——也都是单身。其中一个,直到今天也还没谈过恋爱,却洒脱大方不以为意。虽然是典型的小女生,也经常幻想白马王子的存在,比我更期待一种完美的爱情,但她却从不觉得自己应该因为别人的看法而降低自己对爱情的期望值,颇有种“你们爱BB就BB去,关我屁事”的豪情。另一个闺蜜,和前男友异国了几个月,没撑住分手了,在他们女生奇少的系里,天天被雄性动物追着跑,有时也是烦不胜烦。我问她为何不再接受男生的追求了,她苦涩地笑笑,竟是因为忘怀不了和高中小男友单纯美好的感情——这确乎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于是在一次夜聊里,闺蜜问我,你为什么不高兴?饱暖思淫欲,闲人P事多,你说说,你咋不高兴?我叹了口气,我说好吧,我主要是特别反感所有人觉得我该去谈恋爱我就非得去谈恋爱。上次不就是惨痛的教训么?爸妈催我,有好果子吃么?简直是亵渎“初恋”这两个神圣的字,还不如不谈,我觉得单身真心好。闺蜜轻笑,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单身再好,也经不住时间长了想跳进那围城去。此话一出,我只好认怂,我说好好好,你说得对,其实我只是没头脑不高兴,我就是不高兴单身还总被人诟病,单身怎么了,吃你家狗粮了?——对,我这个人就是讨厌别人瞎BB我,没道理,烦就一个字。然后我停顿,我思考了一下。
我说你不觉得我这么烦,都是因为社会想强加给我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批评着我却又不能说服我吗?不说我吧,我尚且年轻,那些三十多岁的大龄剩女,她们凭什么被诟病?她们招谁惹谁了,怎么全中国的大妈都要和她们过不去?我又想了一想,我说,难道从古至今所有人都是适龄结婚,我们就一定得遵循这种规律,也适龄结婚吗?那古时候同性恋还不准结婚呢,世界上第一对同性恋结婚的,不也打破了先例吗?我这时心里好像打开了一扇门,肺腑之间有一种东西在涌动,我好想站出来呐喊两句,替所有承受着压力的女同胞们——也许还有男同胞。
不可否认,从古至今人类从猴子进化了这么多年,对配偶的选择无非集中在两个词上,“漂亮”和“有钱”,这是相当有物竞天择的道理的,但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人们的择偶观还局限在单一的“漂亮”和“有钱”上面,那我们的文明程度就该受到质疑了。又不可否认,从古至今人类也都以繁衍后代传递基因为己任,结婚生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不结婚生子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舆论目光烧死,那我们和猴子又有多少区别呢??!!
对,我一直认为,如今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具有广博的包容力,尊重各种不同的声音,容纳各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三观。只有一种批评我最为接受,那就是批评不宽容,批评那些对非主流价值观选择的批评。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伴侣才会幸福,就不要总是叫别人去找伴侣。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差一点可以将就将就”,有的人就是觉得只接受完美,那就不要总是塞给别人次等商品,还美其名曰“先用着,别耽误”。西方社会早就如此包容了,怎么中国人,还这么喜欢去管别人家的闲事,操心别人的思想观念?!
这样想时,突然很佩服我的小学班主任。我小学那时候她大概四十岁,没有结婚,我认识的所有人在谈论她时,几乎都会带上“老处女”三个大字,可我看她非常安然自若。她事业有成,内心强大。我听说她到今天也仍然独自一人生活。
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个叫做天海佑希的日本女演员。坚定的不婚主义者,活得潇洒又纯粹,不仅人长得美,内心更是强大。人家在节目上问她,独身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结婚?她很坚定地回答,不,大家放心我绝对不会结婚,我讨厌和人共处一室也讨厌去照顾别人。然后主持人感叹地评价到,能这么光明正大地在电视上说这种任性的话的人,大概也就她一人了。但是她任性有任性的底气和资本,因为她活得足够优秀,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演员。什么时候我才能,这么坦然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呢?
所以我不服。是我们的爱情观念错了吗?我以为爱情应该是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互相付出,但其实爱情只应该是互利共生,完全不存在单纯美好的可能?我以为喜欢一个人是排他性的,但其实找对象就应该去广撒网,就像多投简历才能找到工作?我以为结婚应该是因为爱,但其实结婚只是因为不能独自一个人过一辈子,年龄到了拖不起了?
我以为的爱情,是两座山峰,两个人都足够独立和优秀,彼此不需要对方来填补生命或人格的空缺,而是因为能让对方更好而走到一起。我喜欢《太阳的后裔》的爱情观,喜欢那句台词,“爱情不就是你能做的事,我非要帮你做好吗”。我以为的爱情,是大话西游里紫霞的那句“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总有一天他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换句话说,我习惯了去追求最好的事物,为什么在爱情这件事上,要低头,要将就,要听大妈们的话?
诚然,我承认爱情是件极需要运气的事,不是努力,就可以获得。也正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深感无力,才会总是困惑不安,总是悲悲戚戚。我也承认爱情需要妥协,需要经营,需要接受不完美,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像偶像剧。我只是不能接受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能接受没有喜欢作引子的恋爱,也不能接受因为这件事难,因为这件事概率小,就对它放弃希望。
毕竟,人生全部的智慧,就在于等待与希望。——《基督山伯爵》
(当然了,有人放弃希望,过早地退而求其次,我不能有意见也不会去批评。)
(当然了,如果有一天我也退而求其次了,请大家不要来批评我。人生已经如此艰难。)
而我人生的全部道理,就在于爱与宽容。——本小姐
是的,我想不自量力地代表所有单身同胞喊一句,我们需要被认同。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宽容。)
(三)
写这一篇前,其实手中的笔颇为沉重。我本想用理智战胜一切琐碎细腻纠缠不清的情感,去给自己这段时间的疑问困惑作一个结,可惜,在第二次看完《成为简·奥斯汀》并且不出意外又哭成狗了以后,这种念头只好抛到九霄云外了——也罢,写作之于我,也是最真实的情感抒发,不求分析得头头是道说服观众说服自己,只求原原本本地记录自己当下的想法,至于好坏对错,留到以后再评判,倒也不迟。
接(一)的提出问题,(二)对问题原因的分析,这一篇里想谈谈我,身为一个深觉爱情不易的悲观少女,准备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爱是难的。很多人这样喟叹。感情伊始,首先要通过外貌这一关——起码双方要看得顺眼。接下来是待人接物,着装谈吐,朋友聚会里的俏皮小笑话儿,课堂上借出的笔记,回答的难题。出去玩,大家会观察观察金钱观。天下大事或鸡毛蒜皮的闲谈里,窥探一些思想深度。再往后,也许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历一些起起伏伏,才能看出这个人内心有几分坚强,做事是不是沉稳靠谱。这样,也许才踏出了恋人的第一步。再往后更难了,就像刺猬,靠得越近越容易被彼此刺伤,大小争吵接踵而至,考验双方对彼此的欣赏程度和忍耐能力,也考验性格磨合的耐心。这样熬过一段日子,又要议及门当户对,房子车子,职业规划,家长里短,婚后琐事,孩子尿布。磕磕绊绊几十年,到老,不嫌弃彼此面容改变、思想衰退,内心还能安稳,互相陪伴直至有一人先离去。这里面,哪一关是简单的?哪一关的复杂程度不比解出一个非常规高阶微分方程?杜丽娘死在第一步,还未真正拥有,就觉得已永远失去,郁郁而终。林黛玉稍微好一点,她曾那么笃定自己与宝玉的感情会有善终,可惜最后败给家长安排。《天使之城》里Seth又更为好一点,在永远失去之前,起码尝过了一点如梨子或砂糖的滋味。但即使过五关斩六将,拥有了幸福得耀眼的婚姻,还是可能像三毛一样,被命运无情地嘲弄,突然地失去。爱是这样难,要有爱,有金钱,有家庭支持,或者我们通通都不顾了吧,不管不顾地去爱了吧,去私奔了吧,没有人真的知道私奔之后会如何。所以爱真是难啊,这一门学问,或者这一种幸福的运气,也许比任何事都要来得大。
可是有不劳而获的可能性么?有,但微乎其微。我一直相信运气也是实力的体现,获得幸福感情的人,往往一定也在某方面特别突出,比如性格超级无敌可爱。那也是超强的市场价值。好的东西才难,好的东西才值得等待——爱是好的,爱是值得等待的。我不是想洗脑大家,让大家相信我这无脑少女抽风时的狭隘价值观,而只是想说明这种观念并非我过分理想化的产物——我不相信古今中外这么多年过去了,几乎所有文学或艺术形式都在歌颂的“爱”这个大字会是一种虚无而不值得追求的浮尘。事实上,我选择相信这种价值观,选择相信人毕生的生活,都是为了追求一种经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想要付出感情,想要在他人的眼眸里看到闪着光的自己。我们想要成为他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从他人身上投射出自我的价值。我们想要被爱,想要收获血淋淋的伤痕,也好过心里白茫茫空无一物。我们似乎是从感情里,从与周围人的联系里,才最真切地发现自己,也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爱故我在”的含义吧。
在上一篇里提到了我与一位闺蜜的对话,这一篇里想叙述和另一位闺蜜的对话。有一天她很认真地对我说,香柠,我认真想了一下,自己至今没谈过恋爱,总被人说bar高,但我又不肯降低我的bar。既然如此,就要更加努力,去配得上自己这么高的bar。就像谷歌一样,虽然bar那么高,却还是被程序员们趋之若鹜地追求着。我笑着说,你这个比喻很棒。现在的我很自信,倒不觉得自己的bar高于自己的水准,但bar高一点,说明我就像谷歌一样嘛哈哈哈哈哈哈。(此处略跑题请大家忽略我魔性的笑声。)总之,不把bar设得高一点,怎么会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呢?怎么可以来一个就接受一个呢?也太饥不择食。简·奥斯汀和她笔下的伊丽莎白,都很傲慢,自诩优越于常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竟然和现代社会很多优秀女性遇到的问题一样:苦于担心找不到配得上自己的人。更好笑的是,我们的时代似乎并没有比那时进步多少,现在主流的恋爱模式仍然是,男方追求女方,这叫提出offer,女方收集offer,良禽择木而栖,最后选择一个最优的offer接下来。(连我们在算法课上学习的配对算法,也是以这种逻辑为依据。对女生来说好消息是,女生几乎总是可以找到越来越好的伴侣:)。)总之我们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从概率论和collect offers的角度来看,我们又确乎不需要担心太多——从二三选项中,总能挑出一位不那么差劲的,不算太委屈了自己。——看到这里好多看官说不定会莞尔一笑了,你对女性所鼓励的求偶策略,难道不是你在第一篇里很很嘲讽过的男生广撒网的策略?哈哈,对不起,我向各位道个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确实鼓励男生去多多接触女生,不要吝啬自己的橄榄枝,毕竟恋爱确实是个双向选择题。但我仍想指出,“爱”这个字是带有排他性的,所以我所批判的广撒网,是同时抛出多条橄榄枝的行为,这确乎是饥渴得不行了。因此一个有教养有思想的男性,在某一段时期内应当只钟情于一人,如果遭遇失败,再疗伤并寻找下一位意中人。而一个情感丰富深邃的女性,在某一段时期内也应当只选择一人来肯定,不可以吊着好几个备胎,让人家苦苦等待。当然了,三观正确并不能保证得到幸福,我们既然要去选择相信爱并且去经历,那么就要承受失败的可能性,就像卫斯理对简说,我尊重你,你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而且连有爱情的婚姻,你也可能拒绝。在幸福这条路上,我们都是赌徒,只是我想,仍然会有聪明一些的赌徒罢了。上篇提到,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去赌,选择了其他的投资方式,但至少我仍然相信,我们值得为了爱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来赌一把——毕竟这一辈子若能拥有它一次,就足以不遗憾了不是吗?
所以我只想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当一个聪明的赌徒。爱情不同于经济,常有规律可循。爱情似乎飘渺难以捉摸,美女与丑男可以爱的死去活来,商业巨贾还常伴糟糠之妻。但幸运的是,天下的事物总还有一点规律,再难解的题,也可以用大数据来解决解决。闺蜜劝我不必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的目光,我经过一番思考,却不全然同意,因为我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虽说赌场主要靠运气,但如果有聪明的赌徒的规律,我一定会把自己变成那样。前一篇我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批判社会的眼光,其实中心思想无非是要自在做自己,无惧别人的想法。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以一味自我肯定而钻了牛角尖。——大多数独身的大龄女青年确乎是因为bar太高,很难找到合适的匹配,但也有一部分女青年,单身确实是因为她们自视甚高、缺乏女人味、不懂得体贴或家庭观念淡薄等等。嫁不出去的人大多自身有错,娶不了妻的人大多自身也有缺陷。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会去评判社会眼光与自我本性两方面,学会选择与舍弃,成为一个完整、独立,既令自己感到比较满意,也不太会招致社会诟病的人,之后再骄傲地说,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因为我既了解你们喜欢什么,也了解我喜欢什么,而我现在的样子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是我认为的最佳状态。Let's face it,很少会有人愿意透过你那邋遢的外表去看到你单纯火热的内心,野兽不也是变成王子之后才真正赢得贝儿公主的吗?这时候如果你还大声喊着“我不管,我就是这样,不服来打我啊,你们凭什么judge我”,那就有些幼稚了。所以我会收起一些自己的愤怒,并且分析和正视自己的一些毛病。人不可能不受社会影响,但我相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受到正当的影响,而不是为它所累。总而言之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损伤自己精神的程度,在认同的规律和经验的指导下,适度地修正自己,选择性地表达自己——毕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求偶这件事往往都是基因的显性表达,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我们就这样悄悄地,把隐性基因鬼迷鬼眼地传了下去【大雾。
所以我还是会选择真心地与人交往,选择等待与希望,选择不断去尝试,选择不怕受伤,选择不后悔任何一段旅途,选择勇敢地盼望今后的日子,选择相信爱情。毕竟只要自己足够坚强,一切经历都会是财富不是吗?——这就是关于爱,我现在想谈论的一切。
时光飞逝,一转眼,来到了人人催我谈恋爱的年纪。
十年前十三岁的青涩韶光仿佛还在昨天,足球场上隐约有个少年的影子令人牵挂,而一眨眼,少年早就长成了我意料外的模样,而我,也从一个看郭敬明看饶雪漫的少女心小姑娘,长成了一个混迹于一众工科男生之间谈笑朗朗喝酒划拳凡事自己扛满世界乱跑的假小子。经过了漫长的学生年代,终于也要踏入职场成为泱泱程序员的一员了,在这个学生时代将尽未尽,职场时代尚未到来的节骨眼上,不停地听见周围人问我同一个问题。
我妈:最近有没有什么心仪的男生?(工作找好了,老妈就只担心这一件事了。)
同学:你怎么还单身着啊?(不是说国外男生很多吗,是不是你要求太高?)
闺蜜:我看那谁谁谁不错啊,你咋不考虑一下?(再拖下去真成大龄剩女的话我不负责养你。)
我这个人吧,思想比较独立,凡事比较认死理,自己想得通的事,便时常鞭策自己去做好,而若是自己想不通的事,就极度讨厌被人灌输思想或是被要求去做这做那。这大概也是一股子倔劲儿,“你说要这样做这样做,凭什么?你先把我讲服,讲服了我就做。” 但同时,我又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很多事情我不见得认同,但是周围人都这样做的话,我就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他们是不是正确的,只是我哪里没理解对。结合我的这两种特质,放到谈恋爱这个问题上,我的反应就是“你们都叫我谈恋爱,谈恋爱究竟有啥好?为啥一定要谈恋爱?你先把我讲服。”以及“妈呀为什么周围人全都有对象了?我是不是要孤独终老了?孤独终老究竟可不可行?我究竟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为啥我觉得找了对象我也不会幸福?这辈子还有没有幸福的希望了?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哎呀妈呀头好痛不想了。” 然后现状就是,时而乐天地觉得“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幸福啊!我独处的时光比和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光幸福多啦!干嘛非要谈恋爱呀!”,于是安于单身狗的现状;时而却又要被喂上一把狗粮,悲悲戚戚地觉得“完蛋了,这辈子都遇不到对的那个人了,loser,sucker,要被世界抛弃了,好害怕。”
(二)
九零后的我们,一定不止一次走进电影院看过分手怀孕堕胎的青春片,男生的梦想是刘亦菲那种气质的黑长直,女生的梦想则是彭于晏那种冷峻精壮又深情的小痞子。我们在电视上看各路偶像剧,听各种流行歌曲,在现实里细细碎碎地评价着学校里哪个女生扎马尾素颜最好看,哪个男生高高帅帅篮球技术上佳,听家长和小区大妈评价哪家姑娘是妖艳贱货行为不检点,哪家小伙子又事业心太强至今单身没对象,最后我们在网络上选出了奶茶妹妹捧红了苍老师,也花痴了霍建华幻想着变成赵默笙遇见何以琛那样的霸道总裁。——于是我认知失调了。男生们,你们真的喜欢黑长直,还是因为只有颜值高才能驾驭黑长直?女生们,你们真的喜欢霸道总裁,还是因为只有有钱才能成为霸道总裁?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喜欢黑长直,你也非要喜欢黑长直不可吗?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觉得嫁给钻石王老五是女孩儿最好的选择,你也一定要努力嫁给王老五才行吗?
众所周知——我是个单纯的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小姑娘,当爸妈一遍遍对我唠叨我胖我没对象,当同学们纷纷以女强人的眼光来看待我并且略微带着轻蔑来criticize我的衣着和审美时,我这个单纯又愤怒的小姑娘就想发脾气了。我在朋友圈分享文章发牢骚,也在微博含沙射影地谩骂那些嫌弃我胖的大叔大妈,但最后,夜深人静,心里还是无比难受。是不是我真的就是个怪物?不讨人喜欢?再这样下去,就会一直被世人耻笑?
最严重的时候,从香港到洛杉矶的航班上,黑暗的机舱里,我盯着播放《成为简·奥斯汀》的屏幕,哭得差点背过气去,把迎面走来的空姐吓了个半死。我是真怕了——不是怕自己不能独自生活,而是怕一辈子孑然一身只是我的被迫选择。像简那样洒脱勇敢的人,尚且终身未婚,我这么怂又倔强,怕是更没有那种好运气。我怕找不到一个喜欢的人共度余生,但我更怕的是因此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异样眼光里,被人们贴上各种标签,当作怪物看待。我没有兄弟姐妹支持我,也没有一方英伦田园可以躲一躲世俗目光,等到所有同龄人都组建了家庭,恐怕我就真是白茫茫天地间伫立的唯一一人了。
我这样想的那段日子里,也有时和闺蜜互诉衷肠。在洛城这片土地上,我有两个知心的闺蜜——也都是单身。其中一个,直到今天也还没谈过恋爱,却洒脱大方不以为意。虽然是典型的小女生,也经常幻想白马王子的存在,比我更期待一种完美的爱情,但她却从不觉得自己应该因为别人的看法而降低自己对爱情的期望值,颇有种“你们爱BB就BB去,关我屁事”的豪情。另一个闺蜜,和前男友异国了几个月,没撑住分手了,在他们女生奇少的系里,天天被雄性动物追着跑,有时也是烦不胜烦。我问她为何不再接受男生的追求了,她苦涩地笑笑,竟是因为忘怀不了和高中小男友单纯美好的感情——这确乎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于是在一次夜聊里,闺蜜问我,你为什么不高兴?饱暖思淫欲,闲人P事多,你说说,你咋不高兴?我叹了口气,我说好吧,我主要是特别反感所有人觉得我该去谈恋爱我就非得去谈恋爱。上次不就是惨痛的教训么?爸妈催我,有好果子吃么?简直是亵渎“初恋”这两个神圣的字,还不如不谈,我觉得单身真心好。闺蜜轻笑,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单身再好,也经不住时间长了想跳进那围城去。此话一出,我只好认怂,我说好好好,你说得对,其实我只是没头脑不高兴,我就是不高兴单身还总被人诟病,单身怎么了,吃你家狗粮了?——对,我这个人就是讨厌别人瞎BB我,没道理,烦就一个字。然后我停顿,我思考了一下。
我说你不觉得我这么烦,都是因为社会想强加给我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批评着我却又不能说服我吗?不说我吧,我尚且年轻,那些三十多岁的大龄剩女,她们凭什么被诟病?她们招谁惹谁了,怎么全中国的大妈都要和她们过不去?我又想了一想,我说,难道从古至今所有人都是适龄结婚,我们就一定得遵循这种规律,也适龄结婚吗?那古时候同性恋还不准结婚呢,世界上第一对同性恋结婚的,不也打破了先例吗?我这时心里好像打开了一扇门,肺腑之间有一种东西在涌动,我好想站出来呐喊两句,替所有承受着压力的女同胞们——也许还有男同胞。
不可否认,从古至今人类从猴子进化了这么多年,对配偶的选择无非集中在两个词上,“漂亮”和“有钱”,这是相当有物竞天择的道理的,但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人们的择偶观还局限在单一的“漂亮”和“有钱”上面,那我们的文明程度就该受到质疑了。又不可否认,从古至今人类也都以繁衍后代传递基因为己任,结婚生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不结婚生子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舆论目光烧死,那我们和猴子又有多少区别呢??!!
对,我一直认为,如今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具有广博的包容力,尊重各种不同的声音,容纳各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三观。只有一种批评我最为接受,那就是批评不宽容,批评那些对非主流价值观选择的批评。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有伴侣才会幸福,就不要总是叫别人去找伴侣。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差一点可以将就将就”,有的人就是觉得只接受完美,那就不要总是塞给别人次等商品,还美其名曰“先用着,别耽误”。西方社会早就如此包容了,怎么中国人,还这么喜欢去管别人家的闲事,操心别人的思想观念?!
这样想时,突然很佩服我的小学班主任。我小学那时候她大概四十岁,没有结婚,我认识的所有人在谈论她时,几乎都会带上“老处女”三个大字,可我看她非常安然自若。她事业有成,内心强大。我听说她到今天也仍然独自一人生活。
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个叫做天海佑希的日本女演员。坚定的不婚主义者,活得潇洒又纯粹,不仅人长得美,内心更是强大。人家在节目上问她,独身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结婚?她很坚定地回答,不,大家放心我绝对不会结婚,我讨厌和人共处一室也讨厌去照顾别人。然后主持人感叹地评价到,能这么光明正大地在电视上说这种任性的话的人,大概也就她一人了。但是她任性有任性的底气和资本,因为她活得足够优秀,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演员。什么时候我才能,这么坦然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呢?
所以我不服。是我们的爱情观念错了吗?我以为爱情应该是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互相付出,但其实爱情只应该是互利共生,完全不存在单纯美好的可能?我以为喜欢一个人是排他性的,但其实找对象就应该去广撒网,就像多投简历才能找到工作?我以为结婚应该是因为爱,但其实结婚只是因为不能独自一个人过一辈子,年龄到了拖不起了?
我以为的爱情,是两座山峰,两个人都足够独立和优秀,彼此不需要对方来填补生命或人格的空缺,而是因为能让对方更好而走到一起。我喜欢《太阳的后裔》的爱情观,喜欢那句台词,“爱情不就是你能做的事,我非要帮你做好吗”。我以为的爱情,是大话西游里紫霞的那句“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总有一天他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换句话说,我习惯了去追求最好的事物,为什么在爱情这件事上,要低头,要将就,要听大妈们的话?
诚然,我承认爱情是件极需要运气的事,不是努力,就可以获得。也正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深感无力,才会总是困惑不安,总是悲悲戚戚。我也承认爱情需要妥协,需要经营,需要接受不完美,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像偶像剧。我只是不能接受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能接受没有喜欢作引子的恋爱,也不能接受因为这件事难,因为这件事概率小,就对它放弃希望。
毕竟,人生全部的智慧,就在于等待与希望。——《基督山伯爵》
(当然了,有人放弃希望,过早地退而求其次,我不能有意见也不会去批评。)
(当然了,如果有一天我也退而求其次了,请大家不要来批评我。人生已经如此艰难。)
而我人生的全部道理,就在于爱与宽容。——本小姐
是的,我想不自量力地代表所有单身同胞喊一句,我们需要被认同。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宽容。)
(三)
写这一篇前,其实手中的笔颇为沉重。我本想用理智战胜一切琐碎细腻纠缠不清的情感,去给自己这段时间的疑问困惑作一个结,可惜,在第二次看完《成为简·奥斯汀》并且不出意外又哭成狗了以后,这种念头只好抛到九霄云外了——也罢,写作之于我,也是最真实的情感抒发,不求分析得头头是道说服观众说服自己,只求原原本本地记录自己当下的想法,至于好坏对错,留到以后再评判,倒也不迟。
接(一)的提出问题,(二)对问题原因的分析,这一篇里想谈谈我,身为一个深觉爱情不易的悲观少女,准备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爱是难的。很多人这样喟叹。感情伊始,首先要通过外貌这一关——起码双方要看得顺眼。接下来是待人接物,着装谈吐,朋友聚会里的俏皮小笑话儿,课堂上借出的笔记,回答的难题。出去玩,大家会观察观察金钱观。天下大事或鸡毛蒜皮的闲谈里,窥探一些思想深度。再往后,也许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历一些起起伏伏,才能看出这个人内心有几分坚强,做事是不是沉稳靠谱。这样,也许才踏出了恋人的第一步。再往后更难了,就像刺猬,靠得越近越容易被彼此刺伤,大小争吵接踵而至,考验双方对彼此的欣赏程度和忍耐能力,也考验性格磨合的耐心。这样熬过一段日子,又要议及门当户对,房子车子,职业规划,家长里短,婚后琐事,孩子尿布。磕磕绊绊几十年,到老,不嫌弃彼此面容改变、思想衰退,内心还能安稳,互相陪伴直至有一人先离去。这里面,哪一关是简单的?哪一关的复杂程度不比解出一个非常规高阶微分方程?杜丽娘死在第一步,还未真正拥有,就觉得已永远失去,郁郁而终。林黛玉稍微好一点,她曾那么笃定自己与宝玉的感情会有善终,可惜最后败给家长安排。《天使之城》里Seth又更为好一点,在永远失去之前,起码尝过了一点如梨子或砂糖的滋味。但即使过五关斩六将,拥有了幸福得耀眼的婚姻,还是可能像三毛一样,被命运无情地嘲弄,突然地失去。爱是这样难,要有爱,有金钱,有家庭支持,或者我们通通都不顾了吧,不管不顾地去爱了吧,去私奔了吧,没有人真的知道私奔之后会如何。所以爱真是难啊,这一门学问,或者这一种幸福的运气,也许比任何事都要来得大。
可是有不劳而获的可能性么?有,但微乎其微。我一直相信运气也是实力的体现,获得幸福感情的人,往往一定也在某方面特别突出,比如性格超级无敌可爱。那也是超强的市场价值。好的东西才难,好的东西才值得等待——爱是好的,爱是值得等待的。我不是想洗脑大家,让大家相信我这无脑少女抽风时的狭隘价值观,而只是想说明这种观念并非我过分理想化的产物——我不相信古今中外这么多年过去了,几乎所有文学或艺术形式都在歌颂的“爱”这个大字会是一种虚无而不值得追求的浮尘。事实上,我选择相信这种价值观,选择相信人毕生的生活,都是为了追求一种经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想要付出感情,想要在他人的眼眸里看到闪着光的自己。我们想要成为他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从他人身上投射出自我的价值。我们想要被爱,想要收获血淋淋的伤痕,也好过心里白茫茫空无一物。我们似乎是从感情里,从与周围人的联系里,才最真切地发现自己,也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爱故我在”的含义吧。
在上一篇里提到了我与一位闺蜜的对话,这一篇里想叙述和另一位闺蜜的对话。有一天她很认真地对我说,香柠,我认真想了一下,自己至今没谈过恋爱,总被人说bar高,但我又不肯降低我的bar。既然如此,就要更加努力,去配得上自己这么高的bar。就像谷歌一样,虽然bar那么高,却还是被程序员们趋之若鹜地追求着。我笑着说,你这个比喻很棒。现在的我很自信,倒不觉得自己的bar高于自己的水准,但bar高一点,说明我就像谷歌一样嘛哈哈哈哈哈哈。(此处略跑题请大家忽略我魔性的笑声。)总之,不把bar设得高一点,怎么会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呢?怎么可以来一个就接受一个呢?也太饥不择食。简·奥斯汀和她笔下的伊丽莎白,都很傲慢,自诩优越于常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竟然和现代社会很多优秀女性遇到的问题一样:苦于担心找不到配得上自己的人。更好笑的是,我们的时代似乎并没有比那时进步多少,现在主流的恋爱模式仍然是,男方追求女方,这叫提出offer,女方收集offer,良禽择木而栖,最后选择一个最优的offer接下来。(连我们在算法课上学习的配对算法,也是以这种逻辑为依据。对女生来说好消息是,女生几乎总是可以找到越来越好的伴侣:)。)总之我们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从概率论和collect offers的角度来看,我们又确乎不需要担心太多——从二三选项中,总能挑出一位不那么差劲的,不算太委屈了自己。——看到这里好多看官说不定会莞尔一笑了,你对女性所鼓励的求偶策略,难道不是你在第一篇里很很嘲讽过的男生广撒网的策略?哈哈,对不起,我向各位道个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确实鼓励男生去多多接触女生,不要吝啬自己的橄榄枝,毕竟恋爱确实是个双向选择题。但我仍想指出,“爱”这个字是带有排他性的,所以我所批判的广撒网,是同时抛出多条橄榄枝的行为,这确乎是饥渴得不行了。因此一个有教养有思想的男性,在某一段时期内应当只钟情于一人,如果遭遇失败,再疗伤并寻找下一位意中人。而一个情感丰富深邃的女性,在某一段时期内也应当只选择一人来肯定,不可以吊着好几个备胎,让人家苦苦等待。当然了,三观正确并不能保证得到幸福,我们既然要去选择相信爱并且去经历,那么就要承受失败的可能性,就像卫斯理对简说,我尊重你,你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而且连有爱情的婚姻,你也可能拒绝。在幸福这条路上,我们都是赌徒,只是我想,仍然会有聪明一些的赌徒罢了。上篇提到,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去赌,选择了其他的投资方式,但至少我仍然相信,我们值得为了爱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来赌一把——毕竟这一辈子若能拥有它一次,就足以不遗憾了不是吗?
所以我只想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当一个聪明的赌徒。爱情不同于经济,常有规律可循。爱情似乎飘渺难以捉摸,美女与丑男可以爱的死去活来,商业巨贾还常伴糟糠之妻。但幸运的是,天下的事物总还有一点规律,再难解的题,也可以用大数据来解决解决。闺蜜劝我不必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的目光,我经过一番思考,却不全然同意,因为我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虽说赌场主要靠运气,但如果有聪明的赌徒的规律,我一定会把自己变成那样。前一篇我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批判社会的眼光,其实中心思想无非是要自在做自己,无惧别人的想法。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以一味自我肯定而钻了牛角尖。——大多数独身的大龄女青年确乎是因为bar太高,很难找到合适的匹配,但也有一部分女青年,单身确实是因为她们自视甚高、缺乏女人味、不懂得体贴或家庭观念淡薄等等。嫁不出去的人大多自身有错,娶不了妻的人大多自身也有缺陷。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会去评判社会眼光与自我本性两方面,学会选择与舍弃,成为一个完整、独立,既令自己感到比较满意,也不太会招致社会诟病的人,之后再骄傲地说,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因为我既了解你们喜欢什么,也了解我喜欢什么,而我现在的样子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是我认为的最佳状态。Let's face it,很少会有人愿意透过你那邋遢的外表去看到你单纯火热的内心,野兽不也是变成王子之后才真正赢得贝儿公主的吗?这时候如果你还大声喊着“我不管,我就是这样,不服来打我啊,你们凭什么judge我”,那就有些幼稚了。所以我会收起一些自己的愤怒,并且分析和正视自己的一些毛病。人不可能不受社会影响,但我相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受到正当的影响,而不是为它所累。总而言之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损伤自己精神的程度,在认同的规律和经验的指导下,适度地修正自己,选择性地表达自己——毕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求偶这件事往往都是基因的显性表达,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我们就这样悄悄地,把隐性基因鬼迷鬼眼地传了下去【大雾。
所以我还是会选择真心地与人交往,选择等待与希望,选择不断去尝试,选择不怕受伤,选择不后悔任何一段旅途,选择勇敢地盼望今后的日子,选择相信爱情。毕竟只要自己足够坚强,一切经历都会是财富不是吗?——这就是关于爱,我现在想谈论的一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