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何老师学篆刻(三)之朱文印
我跟何老师学篆刻之朱文印
两周的时间刻了两方白文印,经过老师的点睛之笔已经可以盖在作品上了。本想再刻一方,老师说,你已经会刻白文印了。学着刻朱文印吧。就按我上次给你写的那个朱文印文来刻。刚看到短信的时候有点发懵,因为没学过啊。老师通过文字介绍了朱文印的篆刻方法。剩下的就靠自己的悟性了。我的心里嘛,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没学过,没刻过,全凭瞎子摸象,摸成啥样是啥样,激动的是老师对我的信心,或许是考验我,或许是磨练我,反正我觉得老师还是比较有信心,觉得我能完成这个作业。
心里忐忑啊。琢磨了半天,先下笔写印文吧,这弯弯曲曲的朱文印还真不好写,给老师发了个微信,感悟出来的就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一点写的不对称,这个印文对应出来的印章就很差劲。此时,非常理解老师说的学篆刻要先学篆书的原因。打印出来的篆体字刻出来的印章是不能表现出印章的美的,篆体的美除了在于匀,更在于圆润与弧度。在刻燕字的下部的北字时,老师曾经将生硬的横折钩笔画修改成了有弧度的笔画,开始我没太在意,后仔细观察这个笔画,发现这两笔弧度的横折钩才是这个章的点睛之笔(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不知道感悟的对不对)弧度显示出了章的笔道,就像是毛笔写出来的一样,仅这一刀,就显示出大师级的水平。
一通乱忙活,把印文印到了石头上。可这怎么下刀啊?上网找了几张照片,发现朱文应该是从笔画周围下刀,再挖坑。第一个字刻的是秦。说实话前十刀我都不记得是怎么刻的了,各种方向,各种力量,各种握刀的尝试。找感觉啊。总算是在第一个字刻了一半的时候摸到了点感觉,但还是把秦字边上的三个点给刻丢了,心想应该先刻燕字就好了。秦字刻出来还是老毛病,笔画不对称,笔画不匀称,好歹能看出是个秦字。到了燕字就好一些,笔画相对匀称,而且粗一些,粗的话就可以方便后面的修改。到当两个字都刻完的时候,严重的感觉出自己篆体字写的不好,带来的后果,不对称,不匀称。也许放在宣纸上不明显,但经过了刀石,就显出了拙劣。
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了老师。就是这种感觉,想让老师赶紧看到我刻的印章。刻的肯定是不好的,算不上作品,只能说是学习的一种态度。心里忐忑,怕老师失望。可是,何老师就是何老师啊。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来形容何老爷子很合适。老师说,到新地方,走新路觉得难而远。其实不然。我看刻的还可以,刻笔道都能很清楚,刻空档不是更自由?只要观念变一下,应该更容易。哈哈,老师的评价很有感染力,如微风拂面,带走了我心中雾霾,至少敢于再次前进。
两周的时间刻了两方白文印,经过老师的点睛之笔已经可以盖在作品上了。本想再刻一方,老师说,你已经会刻白文印了。学着刻朱文印吧。就按我上次给你写的那个朱文印文来刻。刚看到短信的时候有点发懵,因为没学过啊。老师通过文字介绍了朱文印的篆刻方法。剩下的就靠自己的悟性了。我的心里嘛,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没学过,没刻过,全凭瞎子摸象,摸成啥样是啥样,激动的是老师对我的信心,或许是考验我,或许是磨练我,反正我觉得老师还是比较有信心,觉得我能完成这个作业。
心里忐忑啊。琢磨了半天,先下笔写印文吧,这弯弯曲曲的朱文印还真不好写,给老师发了个微信,感悟出来的就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一点写的不对称,这个印文对应出来的印章就很差劲。此时,非常理解老师说的学篆刻要先学篆书的原因。打印出来的篆体字刻出来的印章是不能表现出印章的美的,篆体的美除了在于匀,更在于圆润与弧度。在刻燕字的下部的北字时,老师曾经将生硬的横折钩笔画修改成了有弧度的笔画,开始我没太在意,后仔细观察这个笔画,发现这两笔弧度的横折钩才是这个章的点睛之笔(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不知道感悟的对不对)弧度显示出了章的笔道,就像是毛笔写出来的一样,仅这一刀,就显示出大师级的水平。
一通乱忙活,把印文印到了石头上。可这怎么下刀啊?上网找了几张照片,发现朱文应该是从笔画周围下刀,再挖坑。第一个字刻的是秦。说实话前十刀我都不记得是怎么刻的了,各种方向,各种力量,各种握刀的尝试。找感觉啊。总算是在第一个字刻了一半的时候摸到了点感觉,但还是把秦字边上的三个点给刻丢了,心想应该先刻燕字就好了。秦字刻出来还是老毛病,笔画不对称,笔画不匀称,好歹能看出是个秦字。到了燕字就好一些,笔画相对匀称,而且粗一些,粗的话就可以方便后面的修改。到当两个字都刻完的时候,严重的感觉出自己篆体字写的不好,带来的后果,不对称,不匀称。也许放在宣纸上不明显,但经过了刀石,就显出了拙劣。
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了老师。就是这种感觉,想让老师赶紧看到我刻的印章。刻的肯定是不好的,算不上作品,只能说是学习的一种态度。心里忐忑,怕老师失望。可是,何老师就是何老师啊。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来形容何老爷子很合适。老师说,到新地方,走新路觉得难而远。其实不然。我看刻的还可以,刻笔道都能很清楚,刻空档不是更自由?只要观念变一下,应该更容易。哈哈,老师的评价很有感染力,如微风拂面,带走了我心中雾霾,至少敢于再次前进。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