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妈妈
午饭过后,没有睡觉,直接回到了实验室,也没有搞科研,只想安安静静的看会儿我喜欢的书。最近在看龙应台的书《目送》、《亲爱的安德烈》。以前的我是不喜欢这些文学作品的,还记得大一的时候看了几十本小说,大都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是一些网络上泛滥的穿越小说,修真小说,现代小说也很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那些小说失去了兴趣,开始静下心来看一些被大家都认可推崇的文学作品。我不是在附庸风雅,或者为了显得自己高大上,而是爱上了他们写的小故事。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她儿子安德烈的书信,被刊成书。这本书让我经常思索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惨杂质的,只是更多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过于浓烈,让人窒息。他们把爱化成了一句句的唠叨,而且不懂表述的他们总是在你受伤的时候说出一些让你心寒的话,明明担心的要死,出口却变成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知道父母当时对你的劝告都是为你好了吧”。事情已经发生了,受伤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而不是这些事后的忠告,这或许就是我们逐渐和父母疏远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沟通交流不足,彼此不了解,说到交流我就汗颜惭愧。虽然每周都会给家人打电话,但总是说不到几分钟就开始沉默,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所以我总是羡慕那些可以和父母煲电话粥的人。还记得一次,爹爹给我打电话,说很长时间没听到我的声音了,就想听一听,例常的嘘寒问暖,吃饭了么?吃的什么?天气冷么?有钱花么?然后就是短暂的沉默,我又开始无话可说。爹爹问我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么?我说没有,日子过得水一样平淡,学校也是,然后互道再见后尴尬的挂断了电话。现在想想我说的话是多么的伤他的心,龙应台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在她与儿子之间,所以和儿子想出了这样的交流方式,希望能借由这些信了解自己的孩子,高兴的是,她成功了,这样的交流很明显的拉近了她和儿子之间的距离。
其实,我很爱很爱我的家人,只是很少表达这种情感,或羞涩,或觉没必要。我们总是毫不吝啬的对别人说爱啊喜欢啊什么的,却很少对自己的父母说,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教育我们要尊师重道,仁义孝顺,但同时也教育我们含蓄,所以我们都相信爱在心里就够了。我更喜欢外国人的直接,他们会在出门的时候亲吻对方的脸颊,会对自己的父母大声说爱。我也曾想效仿,只是每次事到临头又难以启齿,有些思维早已根深蒂固,不是我说更改就可以立马见效的。我是一个语言上的懦夫,只敢发短信的时候说一声“妈妈,我好爱你”。
马上要去参加第十六届海淀区人带代表选举了,大一的时候我还未满十八周岁,所以没有参与投票的资格,虽然现在有了,但总有种敷衍的态度在里面,这就是消极思想吧,我对这个国家的大事和政治没有太多的关爱,只想过好自己的小圈子就好了。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她儿子安德烈的书信,被刊成书。这本书让我经常思索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惨杂质的,只是更多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过于浓烈,让人窒息。他们把爱化成了一句句的唠叨,而且不懂表述的他们总是在你受伤的时候说出一些让你心寒的话,明明担心的要死,出口却变成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知道父母当时对你的劝告都是为你好了吧”。事情已经发生了,受伤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而不是这些事后的忠告,这或许就是我们逐渐和父母疏远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沟通交流不足,彼此不了解,说到交流我就汗颜惭愧。虽然每周都会给家人打电话,但总是说不到几分钟就开始沉默,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所以我总是羡慕那些可以和父母煲电话粥的人。还记得一次,爹爹给我打电话,说很长时间没听到我的声音了,就想听一听,例常的嘘寒问暖,吃饭了么?吃的什么?天气冷么?有钱花么?然后就是短暂的沉默,我又开始无话可说。爹爹问我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么?我说没有,日子过得水一样平淡,学校也是,然后互道再见后尴尬的挂断了电话。现在想想我说的话是多么的伤他的心,龙应台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在她与儿子之间,所以和儿子想出了这样的交流方式,希望能借由这些信了解自己的孩子,高兴的是,她成功了,这样的交流很明显的拉近了她和儿子之间的距离。
其实,我很爱很爱我的家人,只是很少表达这种情感,或羞涩,或觉没必要。我们总是毫不吝啬的对别人说爱啊喜欢啊什么的,却很少对自己的父母说,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教育我们要尊师重道,仁义孝顺,但同时也教育我们含蓄,所以我们都相信爱在心里就够了。我更喜欢外国人的直接,他们会在出门的时候亲吻对方的脸颊,会对自己的父母大声说爱。我也曾想效仿,只是每次事到临头又难以启齿,有些思维早已根深蒂固,不是我说更改就可以立马见效的。我是一个语言上的懦夫,只敢发短信的时候说一声“妈妈,我好爱你”。
马上要去参加第十六届海淀区人带代表选举了,大一的时候我还未满十八周岁,所以没有参与投票的资格,虽然现在有了,但总有种敷衍的态度在里面,这就是消极思想吧,我对这个国家的大事和政治没有太多的关爱,只想过好自己的小圈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