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是够分量的精华------《老谋深算》读后记
《老谋深算》与《船讯》不同,文字的表达方法不同,而且一个“热”,一个“冷”。尽管故事主线都是一个男人离开居住的地方去另一个地方重新生活,而且他们也基本都是被亲人抛弃的背景,但差别明显。以下选择一些关键词来重构。
(图中红色部分为长条地,书中说它像指向西部的手指)
关键词一:节奏
环球猪肉皮公司员工鲍勃开车从丹佛出发,由西向东,沿着得克萨斯州15号公路,行进在得克萨斯末端的长条地上。这段自然环境描写带着过去生活的痕迹,因为被父母遗弃的经历过于深刻,以至于鲍勃看见铁轨都能成为“悲伤的象征”。
平原上也会有“海市蜃楼”,他把谷仓、水塔和储藏柜看成了摩天大楼、清真寺和建筑的尖顶。接着他还从竖立着的谷仓中看出了“节奏”,因为沿着铁路的镇上,这些谷仓每五里或者十里就会出现,很有规律。
生活有节奏的人们比比皆是。收养他的泰姆舅舅每周六有固定的喝咖啡时间;每个周天晚上看“古董电台”节目,甚至形成了一些特定的仪式:准备着价钱不太贵的节令饮料,用爵士时代的银制企鹅摇杯装着;从小到大都是死对头的劳斯特和凯斯特,喜欢轮流到警长办公室里汇报对方如何对自己作恶;每天晚上,如果风不太大的话,鲍勃都会坐在小屋的门廊上,乘着手电筒的光还没有暗下去,赶紧看艾伯特描写他如何从奔茨堡骑马向南,然后转向东南,到达加拿大,最后穿过后来称为得克萨斯长条地的地方;健康基督徒咖啡馆每天下午茶三点到五点供应各式油酥馅饼;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末,毛桶镇都会举行铁丝网节,上面会有骑术表演,还有拍卖手工被面。参加的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准备的食物也基本一致。
节奏,是对抗生活中容易产生无聊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二:遗弃
鲍勃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他舅舅认为这并不是遗弃。他说:“是我让你的父母把你带来的,我们的安排是,让你先跟我过段日子,直到他们从阿拉斯加回来。等他们把房子建好了,就回来接你,然后你们一起在阿拉斯加过,你在我这里是临时的。”
然而,鲍勃的父母仅仅打过一个电话,就再无音讯。送他们的飞行员一头栽在棉花地里,脑子摔坏了。鲍勃的另一个舅舅专门跑去一趟,找了两个月。也登报了,也报警了,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父母在哪里。舅舅说他“运气不好,白白丢到了去阿拉斯加长大的机会”。他跟着舅舅守着一个又烂又破的旧货店,买卖形形色色的美国杂物,但专项是塑制品,而且以此为最大的乐趣。泰德舅舅希望有一天,人们会收集二十世纪的塑料制品,把它们当作艺术品。
舅舅对他不错,每天睡觉前给他讲故事;把旧货店里的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东西送给他,旧衣服和旧鞋子;供养他直到大学毕业,然而他大学毕业(初等大学,文凭用电脑打印)之后,他能找到的工作是一家灯泡供应公司,做库存管理员,挣一份最低标准的工资。十三个月后被解雇。找了五个月的工作之后,他应聘到环球猪肉皮公司做选址员。临走之前,他请舅舅去吃牛扒。因为太穷,舅舅不敢点菜,甚至决定吃素,此后,他真的开始吃素。鲍勃离开舅舅出去几个月再回去的那个夜里,查看到舅舅的支票本余额只有91.78元。冰箱里有的是几捆胡萝卜、两颗白菜、烂香蕉、一塑料袋甘蓝,几个发干的苹果,一把韭菜、一罐蘑菇……看着索然无味的厨房,鲍勃觉得没法和舅舅一块再住下去了。其实舅舅也不是真心想吃素,听说有人请鲍勃吃烤麋鹿,他要求给他带一块,理由是“我从来没有吃过。”
但鲍勃对自己被遗弃的事情已经不再成为负担,他甚至对那个因为母亲枪杀了父亲和小三的孩子,产生了同情:希望他有个舅舅。在结尾的铁丝网节上,鲍勃没有想起过父母,他给泰姆舅舅买了个风车猫头鹰,准备当古玩送给他。最终,他决定去毛桶镇生活。
关键词三:负责
在本书的结尾,有一段对话,是鲍勃和拉封在老狗餐厅里碰到的时候说的。
拉封:“我不懂,你怎么对公司这么在乎。公司给你股票了吗?还是和环球猪肉皮公司的人有亲戚关系?”
鲍勃:“都不是。我只是觉得这是我的工作,我想-------我对环球猪肉皮公司毫不在乎,但是我觉得总该善始善终。”
拉封:“要是你不在乎,那就别干了,别惹这些麻烦。”
鲍勃:“拉封,我有责任啊。你知道,我的父母抛弃了我。我不想和他们一样。我不想就这么有头没尾地撒手不干。”
这就是鲍勃对自己是选址员的定义:责任。尽管他其实看到了长条地的现状,也了解了长条地的历史,甚至劝导艾斯不能生活在过去,因为大家应该有权利自己做主,决定在什么地方生活。因为也许再过四五十年,有人会搞点别的东西,要把养猪场迁出去。到那时又有人会觉得这多可悲啊:长条地的养猪传统没有了。
但其实,艾斯的话也让他意识到他将会留下:它是人们的生活,是乡村的历史。鲍勃的责任感是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他想完成工作,算是对父母遗弃自己的事实的反驳。在长条地,他却找到生活的意义:脑海中看到长条地的土地被永无止境地使用着,践踏着:草根扎下去,水牛蹄子在上面踩踏,古老的火鸡在上面刨食,家马和野马在上面奔跑。裹铁的轮子在上面轧,犁在上面划,靶在上面压,冰雹在上面砸,大批牛群在上面走;这里钻头钻过,推土机推过,那里化学品滥用过。余下的不过是一片贫瘠的、中性的土地,那浅褐色的土勉强可用。现在,只有这片形同鬼蜮的土地,短命而又顽强。
关键词四:拉封(讲故事的老女人)
拉封是鲍勃的第一个房东。她把牧场上的小木棚租给鲍勃,里面有四个空床铺,每个床铺上都有张对折的薄床垫,一堆毯子,另外屋里还有一张方桌,周围有四把木头椅子,还有个小小的灶台……条件简陋得很,没有通电,水得自己开车穿过牧场去拉。但租金只要50美金。而且鲍勃已经喜欢上了长条地的含蓄的美。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拉封正在编写一部郡志,取名叫《毛桶镇乡村概略》,她努力收集几百个本地家庭的回忆录,还有照片。每天都有人给她邮寄家谱回忆之类的东西,上了年纪的人还亲自带着一盒盒照片、日记和发黄的信封直接来找她。拉封用自豪的语气说:她有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完了。等她一死,她儿子就会全部扔掉,而这些都是毛桶郡的历史,每个人的历史。
长条地的自然环境恶劣,它架在冠岩层上,这地形决定了它的特性。正如孤立的树容易招来雷电袭击,两个长条地都容易招来种种末日来临般的打击,雷电,草原大火,刺骨的北风,昏黄的沙暴,还有年年都来肆虐一番的、凶猛无比的龙卷风。熄了灯,舒舒服服躺在床上,谁都无法肯定第二天能否活着醒来,会不会和旋转的金属和破碎的木头一起,被龙卷风带上天。(摘自《老谋深算》)。
拉封的爷爷哈什伯格和弟弟从田纳西州来到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买了一万五千头牲口,赶到了蒙大拿,把牲口卖了,赚了一笔,然后来到得克萨斯州,买了更多奶牛,赶到堪萨斯城卖了,又赚了一笔。但之后他的牛生病了,陆续死去。最后,他花了十年时间才经营了这个地方,一年时间就全部破产了。关于爷爷的故事,拉封对鲍勃说:我不想把所有故事一下全兜出来。
她的野心是:写毛桶镇人的历史。拉封用她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故事,让鲍勃体会到:这片偏僻而平坦的土地,摧枯拉朽的寒风,入地三尺的龙卷风,还有和风配合的奇特地形,全在交互作用,要把人群中的渣滓吹走,留下的是够分量的精华。放弃、离开都是失败者所为。留下来需要一个执着的品格--------幽默、执拗、力量。
关键词五:艾斯
艾斯出现在斯莱克面前找事做。他瘦得皮包骨,家里穷困潦倒,出门穿得破烂不堪,父亲还要克扣他的四分之三的工钱,甚至还暴揍了他一顿,最终他跑出了家。考虑到他可能还在发育,就把他留下来了。之后他跟着哈巴库克学风车维修,还把他好整洁的习惯一并学过来。他是个安静而踏实的小伙子,干起活来像蚂蚁。
哈巴库克后来攒够钱买了一块牧场,然后在牧场里打出了石油。虽然他节俭成性,喜欢花时间算账,但他只喜欢加法和减法,对小数和分数完全不上心。当石油公司租赁人提出合作的时候,原本打算给他八分之一的使用费,他却“狡猾地说”他要十分之一,并且还催着人家赶紧签合同。艾斯买了两个馅饼,一个切成八分之一,一个切成十分之一,哈巴库克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
哈巴库克的好运一直持续到变成亿万富翁,他最后把全部资产留给了艾斯。艾斯花了一年时间才把所有的钱过户,他想尽量把所有农场、牧场、养猪场全部买下来。他对鲍勃是这样说的:你对这地方几乎是一无所知。对你来说,这只是个地方。可远不止这样。它是人们的生活,是乡村的历史。我们经历了干旱,经历了大萧条,经历了沙暴--------那沙暴吹起来乌黑一片,如同油井起火时冒的烟......每年总会又有几乎人家把地卖给大公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干的,他们不想在这里生活下去,所以想卖,拿现钱。他们什么理由都有。但我偏偏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让搞养猪场的公司白费功夫。
关键词:养猪场
起先,鲍勃不知道养猪场的威力有多大。他甚至觉得他帮助人们离开一块地方也是好事。但是他之后不得不重新租房子时,体会到了养猪场味道的可怕程度:醒来的时候感到头痛,耳朵嗡嗡响,眼睛发红发痒。头晕眼花,仿佛得了流感。他把淋浴打开,在那散发出洗发水气味的水下面,才闻不到臭味。那臭味真是无孔不入,衣服上有那味道,嘴巴里面就像满是粪便和泥巴。
但在上司那里,养猪场的好处就是创造了财富,财富碾压一切。
关键词:选址员
环球猪肉片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和芝加哥,在丹佛设有区域分公司。鲍勃被分派到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州长条地带做养猪场选址员。干得好的话能获得奖励,完不成任务就得走人。公司要求他隐藏身份,巧妙地找到一块合适的地皮之后,通知公司派收购的人去谈判。但是鲍勃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却彻底把事情弄砸了,因为他遇到了艾斯这个强大的对手,也因为他虽然说服自己热爱工作,却更加坚定地爱上了长条地的生活。
优秀的选址员伊芙琳•佳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要买一个农场主的地甚至与他勾搭成奸,最后被男人的老婆开抢射杀,男人当场死亡。佳恩重伤住院。
关键词:印地安人
周末鲍勃开车回丹佛,路上“捡到”一个老印第安人。想去科罗拉多的特立尼达找女儿。老人一上车就闭着眼睛,让鲍勃以为可以聊一聊的愿望落空。他说不清楚具体的路线,只是说下个出口向西一英里,然后任由鲍勃开了八十英里,然后说“我想我们早就过了。”面对五十来条路,他说:“我从来没有去过,反正是这些路中间的一条。”他甚至没有带上女儿的信,说不清楚具体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只知道女儿是护士,名字叫“雪莉•铜腿。”最后鲍勃还是幸运地找到了他的女儿,并且应邀去她家做客,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做“恍惚•铜腿。”
铜腿的画很出名,好几个博物馆有他的作品。鲍伯在他家里看到一副奇特、让人不宁的画,上面是一片黄色空地,靠右下角的地方又两根细棍子。细看发现是箭。那箭插得很深,土快到箭羽的位置,仿佛那箭是从高空落下,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才扎下去这么深的。画上再没有别的了,但却显得意味深长。
完于2016年11月。
(图中红色部分为长条地,书中说它像指向西部的手指)
关键词一:节奏
环球猪肉皮公司员工鲍勃开车从丹佛出发,由西向东,沿着得克萨斯州15号公路,行进在得克萨斯末端的长条地上。这段自然环境描写带着过去生活的痕迹,因为被父母遗弃的经历过于深刻,以至于鲍勃看见铁轨都能成为“悲伤的象征”。
平原上也会有“海市蜃楼”,他把谷仓、水塔和储藏柜看成了摩天大楼、清真寺和建筑的尖顶。接着他还从竖立着的谷仓中看出了“节奏”,因为沿着铁路的镇上,这些谷仓每五里或者十里就会出现,很有规律。
生活有节奏的人们比比皆是。收养他的泰姆舅舅每周六有固定的喝咖啡时间;每个周天晚上看“古董电台”节目,甚至形成了一些特定的仪式:准备着价钱不太贵的节令饮料,用爵士时代的银制企鹅摇杯装着;从小到大都是死对头的劳斯特和凯斯特,喜欢轮流到警长办公室里汇报对方如何对自己作恶;每天晚上,如果风不太大的话,鲍勃都会坐在小屋的门廊上,乘着手电筒的光还没有暗下去,赶紧看艾伯特描写他如何从奔茨堡骑马向南,然后转向东南,到达加拿大,最后穿过后来称为得克萨斯长条地的地方;健康基督徒咖啡馆每天下午茶三点到五点供应各式油酥馅饼;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末,毛桶镇都会举行铁丝网节,上面会有骑术表演,还有拍卖手工被面。参加的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准备的食物也基本一致。
节奏,是对抗生活中容易产生无聊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二:遗弃
鲍勃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他舅舅认为这并不是遗弃。他说:“是我让你的父母把你带来的,我们的安排是,让你先跟我过段日子,直到他们从阿拉斯加回来。等他们把房子建好了,就回来接你,然后你们一起在阿拉斯加过,你在我这里是临时的。”
然而,鲍勃的父母仅仅打过一个电话,就再无音讯。送他们的飞行员一头栽在棉花地里,脑子摔坏了。鲍勃的另一个舅舅专门跑去一趟,找了两个月。也登报了,也报警了,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父母在哪里。舅舅说他“运气不好,白白丢到了去阿拉斯加长大的机会”。他跟着舅舅守着一个又烂又破的旧货店,买卖形形色色的美国杂物,但专项是塑制品,而且以此为最大的乐趣。泰德舅舅希望有一天,人们会收集二十世纪的塑料制品,把它们当作艺术品。
舅舅对他不错,每天睡觉前给他讲故事;把旧货店里的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东西送给他,旧衣服和旧鞋子;供养他直到大学毕业,然而他大学毕业(初等大学,文凭用电脑打印)之后,他能找到的工作是一家灯泡供应公司,做库存管理员,挣一份最低标准的工资。十三个月后被解雇。找了五个月的工作之后,他应聘到环球猪肉皮公司做选址员。临走之前,他请舅舅去吃牛扒。因为太穷,舅舅不敢点菜,甚至决定吃素,此后,他真的开始吃素。鲍勃离开舅舅出去几个月再回去的那个夜里,查看到舅舅的支票本余额只有91.78元。冰箱里有的是几捆胡萝卜、两颗白菜、烂香蕉、一塑料袋甘蓝,几个发干的苹果,一把韭菜、一罐蘑菇……看着索然无味的厨房,鲍勃觉得没法和舅舅一块再住下去了。其实舅舅也不是真心想吃素,听说有人请鲍勃吃烤麋鹿,他要求给他带一块,理由是“我从来没有吃过。”
但鲍勃对自己被遗弃的事情已经不再成为负担,他甚至对那个因为母亲枪杀了父亲和小三的孩子,产生了同情:希望他有个舅舅。在结尾的铁丝网节上,鲍勃没有想起过父母,他给泰姆舅舅买了个风车猫头鹰,准备当古玩送给他。最终,他决定去毛桶镇生活。
关键词三:负责
在本书的结尾,有一段对话,是鲍勃和拉封在老狗餐厅里碰到的时候说的。
拉封:“我不懂,你怎么对公司这么在乎。公司给你股票了吗?还是和环球猪肉皮公司的人有亲戚关系?”
鲍勃:“都不是。我只是觉得这是我的工作,我想-------我对环球猪肉皮公司毫不在乎,但是我觉得总该善始善终。”
拉封:“要是你不在乎,那就别干了,别惹这些麻烦。”
鲍勃:“拉封,我有责任啊。你知道,我的父母抛弃了我。我不想和他们一样。我不想就这么有头没尾地撒手不干。”
这就是鲍勃对自己是选址员的定义:责任。尽管他其实看到了长条地的现状,也了解了长条地的历史,甚至劝导艾斯不能生活在过去,因为大家应该有权利自己做主,决定在什么地方生活。因为也许再过四五十年,有人会搞点别的东西,要把养猪场迁出去。到那时又有人会觉得这多可悲啊:长条地的养猪传统没有了。
但其实,艾斯的话也让他意识到他将会留下:它是人们的生活,是乡村的历史。鲍勃的责任感是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他想完成工作,算是对父母遗弃自己的事实的反驳。在长条地,他却找到生活的意义:脑海中看到长条地的土地被永无止境地使用着,践踏着:草根扎下去,水牛蹄子在上面踩踏,古老的火鸡在上面刨食,家马和野马在上面奔跑。裹铁的轮子在上面轧,犁在上面划,靶在上面压,冰雹在上面砸,大批牛群在上面走;这里钻头钻过,推土机推过,那里化学品滥用过。余下的不过是一片贫瘠的、中性的土地,那浅褐色的土勉强可用。现在,只有这片形同鬼蜮的土地,短命而又顽强。
关键词四:拉封(讲故事的老女人)
拉封是鲍勃的第一个房东。她把牧场上的小木棚租给鲍勃,里面有四个空床铺,每个床铺上都有张对折的薄床垫,一堆毯子,另外屋里还有一张方桌,周围有四把木头椅子,还有个小小的灶台……条件简陋得很,没有通电,水得自己开车穿过牧场去拉。但租金只要50美金。而且鲍勃已经喜欢上了长条地的含蓄的美。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拉封正在编写一部郡志,取名叫《毛桶镇乡村概略》,她努力收集几百个本地家庭的回忆录,还有照片。每天都有人给她邮寄家谱回忆之类的东西,上了年纪的人还亲自带着一盒盒照片、日记和发黄的信封直接来找她。拉封用自豪的语气说:她有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完了。等她一死,她儿子就会全部扔掉,而这些都是毛桶郡的历史,每个人的历史。
长条地的自然环境恶劣,它架在冠岩层上,这地形决定了它的特性。正如孤立的树容易招来雷电袭击,两个长条地都容易招来种种末日来临般的打击,雷电,草原大火,刺骨的北风,昏黄的沙暴,还有年年都来肆虐一番的、凶猛无比的龙卷风。熄了灯,舒舒服服躺在床上,谁都无法肯定第二天能否活着醒来,会不会和旋转的金属和破碎的木头一起,被龙卷风带上天。(摘自《老谋深算》)。
拉封的爷爷哈什伯格和弟弟从田纳西州来到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买了一万五千头牲口,赶到了蒙大拿,把牲口卖了,赚了一笔,然后来到得克萨斯州,买了更多奶牛,赶到堪萨斯城卖了,又赚了一笔。但之后他的牛生病了,陆续死去。最后,他花了十年时间才经营了这个地方,一年时间就全部破产了。关于爷爷的故事,拉封对鲍勃说:我不想把所有故事一下全兜出来。
她的野心是:写毛桶镇人的历史。拉封用她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故事,让鲍勃体会到:这片偏僻而平坦的土地,摧枯拉朽的寒风,入地三尺的龙卷风,还有和风配合的奇特地形,全在交互作用,要把人群中的渣滓吹走,留下的是够分量的精华。放弃、离开都是失败者所为。留下来需要一个执着的品格--------幽默、执拗、力量。
关键词五:艾斯
艾斯出现在斯莱克面前找事做。他瘦得皮包骨,家里穷困潦倒,出门穿得破烂不堪,父亲还要克扣他的四分之三的工钱,甚至还暴揍了他一顿,最终他跑出了家。考虑到他可能还在发育,就把他留下来了。之后他跟着哈巴库克学风车维修,还把他好整洁的习惯一并学过来。他是个安静而踏实的小伙子,干起活来像蚂蚁。
哈巴库克后来攒够钱买了一块牧场,然后在牧场里打出了石油。虽然他节俭成性,喜欢花时间算账,但他只喜欢加法和减法,对小数和分数完全不上心。当石油公司租赁人提出合作的时候,原本打算给他八分之一的使用费,他却“狡猾地说”他要十分之一,并且还催着人家赶紧签合同。艾斯买了两个馅饼,一个切成八分之一,一个切成十分之一,哈巴库克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
哈巴库克的好运一直持续到变成亿万富翁,他最后把全部资产留给了艾斯。艾斯花了一年时间才把所有的钱过户,他想尽量把所有农场、牧场、养猪场全部买下来。他对鲍勃是这样说的:你对这地方几乎是一无所知。对你来说,这只是个地方。可远不止这样。它是人们的生活,是乡村的历史。我们经历了干旱,经历了大萧条,经历了沙暴--------那沙暴吹起来乌黑一片,如同油井起火时冒的烟......每年总会又有几乎人家把地卖给大公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干的,他们不想在这里生活下去,所以想卖,拿现钱。他们什么理由都有。但我偏偏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让搞养猪场的公司白费功夫。
关键词:养猪场
起先,鲍勃不知道养猪场的威力有多大。他甚至觉得他帮助人们离开一块地方也是好事。但是他之后不得不重新租房子时,体会到了养猪场味道的可怕程度:醒来的时候感到头痛,耳朵嗡嗡响,眼睛发红发痒。头晕眼花,仿佛得了流感。他把淋浴打开,在那散发出洗发水气味的水下面,才闻不到臭味。那臭味真是无孔不入,衣服上有那味道,嘴巴里面就像满是粪便和泥巴。
但在上司那里,养猪场的好处就是创造了财富,财富碾压一切。
关键词:选址员
环球猪肉片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和芝加哥,在丹佛设有区域分公司。鲍勃被分派到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州长条地带做养猪场选址员。干得好的话能获得奖励,完不成任务就得走人。公司要求他隐藏身份,巧妙地找到一块合适的地皮之后,通知公司派收购的人去谈判。但是鲍勃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却彻底把事情弄砸了,因为他遇到了艾斯这个强大的对手,也因为他虽然说服自己热爱工作,却更加坚定地爱上了长条地的生活。
优秀的选址员伊芙琳•佳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要买一个农场主的地甚至与他勾搭成奸,最后被男人的老婆开抢射杀,男人当场死亡。佳恩重伤住院。
关键词:印地安人
周末鲍勃开车回丹佛,路上“捡到”一个老印第安人。想去科罗拉多的特立尼达找女儿。老人一上车就闭着眼睛,让鲍勃以为可以聊一聊的愿望落空。他说不清楚具体的路线,只是说下个出口向西一英里,然后任由鲍勃开了八十英里,然后说“我想我们早就过了。”面对五十来条路,他说:“我从来没有去过,反正是这些路中间的一条。”他甚至没有带上女儿的信,说不清楚具体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只知道女儿是护士,名字叫“雪莉•铜腿。”最后鲍勃还是幸运地找到了他的女儿,并且应邀去她家做客,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做“恍惚•铜腿。”
铜腿的画很出名,好几个博物馆有他的作品。鲍伯在他家里看到一副奇特、让人不宁的画,上面是一片黄色空地,靠右下角的地方又两根细棍子。细看发现是箭。那箭插得很深,土快到箭羽的位置,仿佛那箭是从高空落下,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才扎下去这么深的。画上再没有别的了,但却显得意味深长。
完于2016年11月。
-
木四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1-15 16: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