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叫《机械师》的电影的一些碎片
一年以来我常时不时的想起一部叫《机械师》电影中的一些片段,今天我把它整理,然后记下。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那你可能不会觉得下面的文字太过晦涩。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广告语:如果你根本没有入睡,又怎么从噩梦中醒来?
……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我们消瘦的主人公Reznik,从现场逃逸之后一直承受自己心理上的挣扎(身体上的折磨只是心理煎熬的并发症)最终投案自首的故事。情节普通,但导演、编剧和演员的表现均属上乘。
……
整部电影的色彩都处在一个低饱和的状态,厚实、凝重、有很强的压迫感。远景不多,但对情节的渲染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插入的时机很准确,空旷、苍寂的冷调子就像当时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大量人物特写和小场境描写的拍摄手法比较朴实,镜头在开始以后一般不会出现机位的移动,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让镜头表现和演员的表演产生反差,使画面更具张力。这种手法在这部电影里面用得很多,摄影师的感觉和功力都能称得上是大师级别的。我不是很同意一些人对这部电影在情节设置上的吹毛求疵(虽然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但我觉得我完全能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给它一个分数),编剧一定熟知观众的观看逻辑,把观众拖进云雾之后还不忘给你一点点小小的线索,虽然结果可能是个更大的陷阱。剧情做得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直至最后云开月明,一起呵成。一场痛快的感官旅行。另一个层面,我们可以说Christian Bale(对,就是《蝙蝠侠诞生》里那个蝙蝠侠)饰演的Reznik成就了《机械师》一大部分赞誉,我不是说他在短短的一个月就瘦了60还是多少磅,那样做顶多只能说明他的尽业,就像前荷兰队的中后卫斯塔姆在比赛中把脸撞条大口子以后马上到球门后面进行紧急缝合再继续投入比赛一样,那是只是他的工作的一部分。我想说的是Bale在电影里面的表现,眼神,语言,站立,他的举首投足,再到因虚弱和恐惧而失声的饱含愤怒却几乎变成抽泣的喊叫——Bale就是Reznik,他就是那个痛苦挣扎着的沼泽里深陷的灵魂。
……
Reznik(R)已经有一年多没能入睡,这让他的身体严重的消瘦,最开始在看他他瘦弱身体的一系列特写镜头的时候,虽然不知道他一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可以肯定那绝对是他不可承受之重,后遗症你可以从他的体表的任何一个器官看出来——深陷的眼窝;突出的脊椎;轮廓分明的一切关节……R就像具包着皮的人体骨骼标。不过他还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表现出他的天性,我把它理解为带有乐观情绪的幽默感。随着电影的进程,我们越来越难看到他本性的这个部分。取而代之的是被某事物逐渐侵蚀之后呈现的扭曲、焦躁和愤怒。R在一个机械加工车间里上班,即使你到外面去关上们还是能听见车间里的机械发出的轰鸣声,有一群最开始还算处得不错是工友,不过基本上不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从后来情节里面的一些暗示我们可以看出他曾经是很乐于和他们打成一片的), 一个老板和一个帮他唱黑脸的工头。R单生,喜欢在下班以后去一家离他家和工厂都很远的餐馆吃三明治并在结赃的时候留下慷慨的小费,其实是去看那位叫Maria的女服务员(Maria是最开始就埋下的伏笔之一,包括后来出现的Maria的孩子,和情节里的其他的一些事物一样。沿着其中任何一条线索走下去,最终都能走到同一个地方)。有时候去找那个后来看来几乎是他心灵归宿的妓女Steavy。生活简单平静,不过并没能持续太久,很快,艾文出现后发生的系列事件迅速的毁灭了R的生活。
艾文,由R的内心活动而分裂出的一个怪物,我认为他是R自我惩罚的具现化表现。他是破坏R平静生活的灾难的源头!另一方面他的存在对R来说又是启发性的,他不断以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说其实是R自己浅意识里想要的方式)引导R记起那段他自己极力排斥的记忆。R每埋一尺,艾文就马上就从他背后出来刨开一尺,最终R累倒在了他极力想掩埋的真相身上。艾文身体强壮魁梧;长着结实的轮廓分明的下巴(以前看过一篇国外的关于犯罪心理学的文章,里面把长有这种下巴人描述成具一定攻潜在击性的个体);笑时会露出上颚那排整齐的牙齿,但笑容总是让人不舒服;墨镜、皮甲克,还有经常伴随他出现的那辆69年的红色庞蒂亚克(这辆红色轿车应该就是庞蒂亚克历史上有名的“火鸟”,慢慢你会发现这辆车又是导演最开始就埋下的另外一条线索)。最让人翻胃的就是艾文的那只食指,具“他自己”说是因为一场以外事故,他失去了他的食指,然后医生用他脚上的大指头接在了他的手掌上,“丑陋,但是女人喜欢”艾文拗动着他的畸形食指说。他是分裂至R,所以身上也有着R的幽默感,不过因为产生他的元素都是R身上的负面情绪,所以那种幽默感也变了味。影片如果分成若干个段落的话,艾文就是这些段落间的接点,他的出现总是能把故事引向一个新的发展。这个剧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总是能把看似支离的块面巧妙的缝合,包裹真相,直到观众随着主人公的节奏去把它层层拨开,最后才清楚其中原由。艾文就是条导演在缝合之后故意留给R的线头。
有两个女人,R把他的全部世界分给了他们,Maria和Steavy。
Maria,最后发现关于他在电影里面的情节除了电影最后揭露的那一瞬间,其余的全的R自己编造的。可以说R通过与自己编造的Maria这个角色的一系列行为的互动,完成了自我救赎(人本性的善良?还是电影的叙事规律?)——Maria的本体其实就是一年前那次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被R撞死的那个小孩的母亲!
Steavy,开始我以为这个苦难的角色的设置是为了讨好女性观众,慢慢觉得这样理解有失偏颇。其实她的存在是很必要的,和Maria一样,R从和她的相处上得到了很大的慰籍,不过和Maria不同,R和他在一起并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R为Maria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偿还),而是R做为一个男人,正常而必须的生活需求,但我不希望您把它理解成单纯的生理问题。即使R在最后的清醒之前把她当成了“元凶”之一。
……
影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道具——贴在冰箱上的那张便签,它是R自我追溯的实物表现。上面画的是一个需要补完的奇怪图案和一个以“er”结尾的未完成的单词。“_ _ _ _er”,从它出现的那时候起,R对它的探索仿佛就成了影片的主线。R不断在上面填写然后涂改,跟自己玩着残酷的文字游戏,探索被遗忘的真相,每靠近一步都伴随着强烈的抗拒和更迫切的渴望,他挣扎着。“Mother”、“Miller”直到最后的真正的“Killer”。这个过程中我突然对一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遗忘的不只是那个真相,虽然其它记起的可以说不重要,较遗忘本身而言的话。我是说导致记忆遗失的原因。
关于R的失忆,电影没有交代,我想过程可以这样去输理。一年前突发的事故完全打破了R的生活,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强烈的自责一直伴随着他,并且根本无法忘记,导致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严重得使他无法进行正常睡眠,由于这中状态的持续使得他的身心疲劳终于超出了他的负荷,然后他通过他的潜意识的作用终于忘记了他所极力想要忘记的事情(它的原理类似人在受到过分打击以后出现的休克或晕倒的现象,这是高等级生物进化出的生理上的自我保护功能),但意识里的“莫名”的恐惧和罪恶感一直形影不离。在接触了一些似曾相识的事物以后出现对真实经历抗拒和的渴望,矛盾中诞生了艾文。影片里的故事这时候真正开始。
还有一张R自以为是揪出陷害他的人是谁的证据的照片,在R和Steavy关于照片里的人到底是谁的那场戏里面(之前的情节发展让这时候R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我把他疯癫表现下的出发点理解成我说的他对渐渐明晰的回忆的抗拒,这种抗拒直接导致了他和Steavy的分裂,他失去了现实里面的依靠,剩下的对他来说只有噩梦。他选择逃避,情愿转向回到他的虚拟现实中。然后马上去那家餐馆找Maria,但更残酷的事实表明Maria从来就没在那里出现过!R此时完全疯掉,“每个人都参与了?让我们用Reznik来取乐吧”(或许R已经记起了一切,只是还在这里做着无谓的抵抗),R在这里发出了我前面说过的那种因虚弱和恐惧而失声的饱含愤怒却几乎变成抽泣的喊叫(这是Christian Bale在电影里面演出得最精彩的一段)。他冲出了那家餐馆,画面里只留下了写有“escape”的消防通道的门。
因为负面情绪的极端饱和使得R需要直接的发泄,艾文再次出现了。一切逐渐明朗,就在再往前一步就可以踏进事实的真相的时候,R仍旧选者了逃避。他的抗拒达到了最高潮——他在自己家里杀了艾文。但在R处理艾文尸体的时候发现他并没能将真正杀死,裹在地毯里的艾文的尸体不翼而飞——艾文突然出现在黑夜里从R的背后用手电筒照射着他,一个有着明显寓意的场景。
R在那张便签上添上“Killer”的时候他真正的记起了一切,正视了一切。自首后在在监狱里他终于得以入睡。窗户射进来的光线,有着很强的宗教暗示,R仿佛得到了他想要的宽恕。
……
以上就是我能记起的《机械师》。
其实这部电影能写的远不止这些,我不过是从新拣起了他让我印象深刻的那部分。
PS:终于写完了,我好象掉了不少头发~谢谢老玛和李小白在看完我写的上一篇关于电影《死亡隧道》的感受的文章之后给我的留言鼓励~就是想起那些话我才有了把这一年多以来的脑袋里面《机械师》的东西写了下来的动力。
2006.11.15 03:25:00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那你可能不会觉得下面的文字太过晦涩。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广告语:如果你根本没有入睡,又怎么从噩梦中醒来?
……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我们消瘦的主人公Reznik,从现场逃逸之后一直承受自己心理上的挣扎(身体上的折磨只是心理煎熬的并发症)最终投案自首的故事。情节普通,但导演、编剧和演员的表现均属上乘。
……
整部电影的色彩都处在一个低饱和的状态,厚实、凝重、有很强的压迫感。远景不多,但对情节的渲染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插入的时机很准确,空旷、苍寂的冷调子就像当时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大量人物特写和小场境描写的拍摄手法比较朴实,镜头在开始以后一般不会出现机位的移动,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让镜头表现和演员的表演产生反差,使画面更具张力。这种手法在这部电影里面用得很多,摄影师的感觉和功力都能称得上是大师级别的。我不是很同意一些人对这部电影在情节设置上的吹毛求疵(虽然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但我觉得我完全能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给它一个分数),编剧一定熟知观众的观看逻辑,把观众拖进云雾之后还不忘给你一点点小小的线索,虽然结果可能是个更大的陷阱。剧情做得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直至最后云开月明,一起呵成。一场痛快的感官旅行。另一个层面,我们可以说Christian Bale(对,就是《蝙蝠侠诞生》里那个蝙蝠侠)饰演的Reznik成就了《机械师》一大部分赞誉,我不是说他在短短的一个月就瘦了60还是多少磅,那样做顶多只能说明他的尽业,就像前荷兰队的中后卫斯塔姆在比赛中把脸撞条大口子以后马上到球门后面进行紧急缝合再继续投入比赛一样,那是只是他的工作的一部分。我想说的是Bale在电影里面的表现,眼神,语言,站立,他的举首投足,再到因虚弱和恐惧而失声的饱含愤怒却几乎变成抽泣的喊叫——Bale就是Reznik,他就是那个痛苦挣扎着的沼泽里深陷的灵魂。
……
Reznik(R)已经有一年多没能入睡,这让他的身体严重的消瘦,最开始在看他他瘦弱身体的一系列特写镜头的时候,虽然不知道他一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可以肯定那绝对是他不可承受之重,后遗症你可以从他的体表的任何一个器官看出来——深陷的眼窝;突出的脊椎;轮廓分明的一切关节……R就像具包着皮的人体骨骼标。不过他还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表现出他的天性,我把它理解为带有乐观情绪的幽默感。随着电影的进程,我们越来越难看到他本性的这个部分。取而代之的是被某事物逐渐侵蚀之后呈现的扭曲、焦躁和愤怒。R在一个机械加工车间里上班,即使你到外面去关上们还是能听见车间里的机械发出的轰鸣声,有一群最开始还算处得不错是工友,不过基本上不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从后来情节里面的一些暗示我们可以看出他曾经是很乐于和他们打成一片的), 一个老板和一个帮他唱黑脸的工头。R单生,喜欢在下班以后去一家离他家和工厂都很远的餐馆吃三明治并在结赃的时候留下慷慨的小费,其实是去看那位叫Maria的女服务员(Maria是最开始就埋下的伏笔之一,包括后来出现的Maria的孩子,和情节里的其他的一些事物一样。沿着其中任何一条线索走下去,最终都能走到同一个地方)。有时候去找那个后来看来几乎是他心灵归宿的妓女Steavy。生活简单平静,不过并没能持续太久,很快,艾文出现后发生的系列事件迅速的毁灭了R的生活。
艾文,由R的内心活动而分裂出的一个怪物,我认为他是R自我惩罚的具现化表现。他是破坏R平静生活的灾难的源头!另一方面他的存在对R来说又是启发性的,他不断以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说其实是R自己浅意识里想要的方式)引导R记起那段他自己极力排斥的记忆。R每埋一尺,艾文就马上就从他背后出来刨开一尺,最终R累倒在了他极力想掩埋的真相身上。艾文身体强壮魁梧;长着结实的轮廓分明的下巴(以前看过一篇国外的关于犯罪心理学的文章,里面把长有这种下巴人描述成具一定攻潜在击性的个体);笑时会露出上颚那排整齐的牙齿,但笑容总是让人不舒服;墨镜、皮甲克,还有经常伴随他出现的那辆69年的红色庞蒂亚克(这辆红色轿车应该就是庞蒂亚克历史上有名的“火鸟”,慢慢你会发现这辆车又是导演最开始就埋下的另外一条线索)。最让人翻胃的就是艾文的那只食指,具“他自己”说是因为一场以外事故,他失去了他的食指,然后医生用他脚上的大指头接在了他的手掌上,“丑陋,但是女人喜欢”艾文拗动着他的畸形食指说。他是分裂至R,所以身上也有着R的幽默感,不过因为产生他的元素都是R身上的负面情绪,所以那种幽默感也变了味。影片如果分成若干个段落的话,艾文就是这些段落间的接点,他的出现总是能把故事引向一个新的发展。这个剧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总是能把看似支离的块面巧妙的缝合,包裹真相,直到观众随着主人公的节奏去把它层层拨开,最后才清楚其中原由。艾文就是条导演在缝合之后故意留给R的线头。
有两个女人,R把他的全部世界分给了他们,Maria和Steavy。
Maria,最后发现关于他在电影里面的情节除了电影最后揭露的那一瞬间,其余的全的R自己编造的。可以说R通过与自己编造的Maria这个角色的一系列行为的互动,完成了自我救赎(人本性的善良?还是电影的叙事规律?)——Maria的本体其实就是一年前那次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被R撞死的那个小孩的母亲!
Steavy,开始我以为这个苦难的角色的设置是为了讨好女性观众,慢慢觉得这样理解有失偏颇。其实她的存在是很必要的,和Maria一样,R从和她的相处上得到了很大的慰籍,不过和Maria不同,R和他在一起并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R为Maria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偿还),而是R做为一个男人,正常而必须的生活需求,但我不希望您把它理解成单纯的生理问题。即使R在最后的清醒之前把她当成了“元凶”之一。
……
影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道具——贴在冰箱上的那张便签,它是R自我追溯的实物表现。上面画的是一个需要补完的奇怪图案和一个以“er”结尾的未完成的单词。“_ _ _ _er”,从它出现的那时候起,R对它的探索仿佛就成了影片的主线。R不断在上面填写然后涂改,跟自己玩着残酷的文字游戏,探索被遗忘的真相,每靠近一步都伴随着强烈的抗拒和更迫切的渴望,他挣扎着。“Mother”、“Miller”直到最后的真正的“Killer”。这个过程中我突然对一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遗忘的不只是那个真相,虽然其它记起的可以说不重要,较遗忘本身而言的话。我是说导致记忆遗失的原因。
关于R的失忆,电影没有交代,我想过程可以这样去输理。一年前突发的事故完全打破了R的生活,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强烈的自责一直伴随着他,并且根本无法忘记,导致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严重得使他无法进行正常睡眠,由于这中状态的持续使得他的身心疲劳终于超出了他的负荷,然后他通过他的潜意识的作用终于忘记了他所极力想要忘记的事情(它的原理类似人在受到过分打击以后出现的休克或晕倒的现象,这是高等级生物进化出的生理上的自我保护功能),但意识里的“莫名”的恐惧和罪恶感一直形影不离。在接触了一些似曾相识的事物以后出现对真实经历抗拒和的渴望,矛盾中诞生了艾文。影片里的故事这时候真正开始。
还有一张R自以为是揪出陷害他的人是谁的证据的照片,在R和Steavy关于照片里的人到底是谁的那场戏里面(之前的情节发展让这时候R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我把他疯癫表现下的出发点理解成我说的他对渐渐明晰的回忆的抗拒,这种抗拒直接导致了他和Steavy的分裂,他失去了现实里面的依靠,剩下的对他来说只有噩梦。他选择逃避,情愿转向回到他的虚拟现实中。然后马上去那家餐馆找Maria,但更残酷的事实表明Maria从来就没在那里出现过!R此时完全疯掉,“每个人都参与了?让我们用Reznik来取乐吧”(或许R已经记起了一切,只是还在这里做着无谓的抵抗),R在这里发出了我前面说过的那种因虚弱和恐惧而失声的饱含愤怒却几乎变成抽泣的喊叫(这是Christian Bale在电影里面演出得最精彩的一段)。他冲出了那家餐馆,画面里只留下了写有“escape”的消防通道的门。
因为负面情绪的极端饱和使得R需要直接的发泄,艾文再次出现了。一切逐渐明朗,就在再往前一步就可以踏进事实的真相的时候,R仍旧选者了逃避。他的抗拒达到了最高潮——他在自己家里杀了艾文。但在R处理艾文尸体的时候发现他并没能将真正杀死,裹在地毯里的艾文的尸体不翼而飞——艾文突然出现在黑夜里从R的背后用手电筒照射着他,一个有着明显寓意的场景。
R在那张便签上添上“Killer”的时候他真正的记起了一切,正视了一切。自首后在在监狱里他终于得以入睡。窗户射进来的光线,有着很强的宗教暗示,R仿佛得到了他想要的宽恕。
……
以上就是我能记起的《机械师》。
其实这部电影能写的远不止这些,我不过是从新拣起了他让我印象深刻的那部分。
PS:终于写完了,我好象掉了不少头发~谢谢老玛和李小白在看完我写的上一篇关于电影《死亡隧道》的感受的文章之后给我的留言鼓励~就是想起那些话我才有了把这一年多以来的脑袋里面《机械师》的东西写了下来的动力。
2006.11.15 03:25:00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