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药膳
昨天晚上去p大吃饭,习惯性地就开到了药膳门口。大概是因为放假的缘故,p大里一片难得的静谧空阔,药膳门前也没了成排的自行车和背着巨大帆布书包出来进去的人们,害我们以为它已经关门了。
药膳要关门的消息是去年底知道的。用小狼的话说,吃了这里十几年了,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再也吃不到。我们俩都有认盘子症,一提起“晚上懒得做饭出去吃吧”往往就指的那么几家店而已,而其中华丽楼和药膳又是出镜率最高的,即便连小狼那么粗糙的味蕾也感受到它们的出品一日不如一日的现实。
这个晚上的药膳真正的门可罗雀,日光灯的颜色都显得更加惨淡。平日里熙来攘往的餐厅只有一桌思密达,一桌分不出具体归属地的日耳曼人,一个独身的东亚裔女人,和我们俩——p大这种地方,还真不好凭借外貌判断国籍。之所以思密达识别度高,是因为他们正用思密达语高谈阔论,并且头戴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卡在高耸入云的颧骨上。
药膳的招牌是麻辣鲶鱼,当年初尝之下曾惊为天鱼,但最近一年来每况愈下,首先是不管一桌人数多寡,分配给你的鲶鱼一律三斤往上,大到快成精了,好像他家除了经营饭馆,还兼营鲶鱼养老院,专门豢养鲶鱼界的耄耋老鱼。另一原因是鱼到耄耋,水里呆得太久,体内的瘦肉部分好像全都泡成了脂肪,端上来虽也是黑红热辣一大盘,可是用筷子扒拉扒拉,没几块能吃——全是肥油,不小心吃到会顶在贲门处好几天。
我们依照每次的传统,要了鱼香肉丝和菊花锅,没要以前常吃的芋头扣肉,自从吃过一次散发出可疑馊味的芋头之后,这个菜就被我摒弃了。鱼香肉丝漂在一汪明油里,菊花锅齁咸。问服务员什么时候关门?答5号左右吧。
那么这一顿大概就是我们与药膳的告别晚宴了。
我们快要吃完的时候,旁边又来了一桌人,一男一女热烈地讨论着李庄案。听用词大概是法律界的专业人士。这种气氛让我们确信这里仍然是药膳,一个浸泡在p大浓郁学术氛围里的小饭馆。
药膳好像非常地善解人意,为了舒缓老顾客“药膳没了以后吃什么呢”的焦虑和忧伤,将最后这几次的菜做得非常不令人留恋。反正昨晚默默地吃完告别晚宴、告别这个结构奇特的餐馆走出来的时候,我对这里已经没有任何留恋的情绪。唯一需要适应的可能是以后路过这排小房子,无法再习惯性地推门进去,就着四面八方各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研讨声,吃一些里面含有药材名称的家常菜了。
药膳要关门的消息是去年底知道的。用小狼的话说,吃了这里十几年了,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再也吃不到。我们俩都有认盘子症,一提起“晚上懒得做饭出去吃吧”往往就指的那么几家店而已,而其中华丽楼和药膳又是出镜率最高的,即便连小狼那么粗糙的味蕾也感受到它们的出品一日不如一日的现实。
这个晚上的药膳真正的门可罗雀,日光灯的颜色都显得更加惨淡。平日里熙来攘往的餐厅只有一桌思密达,一桌分不出具体归属地的日耳曼人,一个独身的东亚裔女人,和我们俩——p大这种地方,还真不好凭借外貌判断国籍。之所以思密达识别度高,是因为他们正用思密达语高谈阔论,并且头戴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卡在高耸入云的颧骨上。
药膳的招牌是麻辣鲶鱼,当年初尝之下曾惊为天鱼,但最近一年来每况愈下,首先是不管一桌人数多寡,分配给你的鲶鱼一律三斤往上,大到快成精了,好像他家除了经营饭馆,还兼营鲶鱼养老院,专门豢养鲶鱼界的耄耋老鱼。另一原因是鱼到耄耋,水里呆得太久,体内的瘦肉部分好像全都泡成了脂肪,端上来虽也是黑红热辣一大盘,可是用筷子扒拉扒拉,没几块能吃——全是肥油,不小心吃到会顶在贲门处好几天。
我们依照每次的传统,要了鱼香肉丝和菊花锅,没要以前常吃的芋头扣肉,自从吃过一次散发出可疑馊味的芋头之后,这个菜就被我摒弃了。鱼香肉丝漂在一汪明油里,菊花锅齁咸。问服务员什么时候关门?答5号左右吧。
那么这一顿大概就是我们与药膳的告别晚宴了。
我们快要吃完的时候,旁边又来了一桌人,一男一女热烈地讨论着李庄案。听用词大概是法律界的专业人士。这种气氛让我们确信这里仍然是药膳,一个浸泡在p大浓郁学术氛围里的小饭馆。
药膳好像非常地善解人意,为了舒缓老顾客“药膳没了以后吃什么呢”的焦虑和忧伤,将最后这几次的菜做得非常不令人留恋。反正昨晚默默地吃完告别晚宴、告别这个结构奇特的餐馆走出来的时候,我对这里已经没有任何留恋的情绪。唯一需要适应的可能是以后路过这排小房子,无法再习惯性地推门进去,就着四面八方各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研讨声,吃一些里面含有药材名称的家常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