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McKee《故事》读书笔记之 结构与人物、立意
复杂故事中人物和结构之间常见的运作方式:
第一步,故事铺陈出人物的表象属性
第二步,由表入里,走进人物内心
第三步,人物内在和表象发生冲突,即使不完全矛盾,也要互成对照
第四步,在揭露了人物的内在本性之后,故事给他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他在困难中选择
第五步,待到故事高潮来临,这些选择深刻地改变了人物的本性
人物必须可信
人物驱动情节,情节证成人物,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互相成就,否则,缺情节人物不可信,却人物情节没意义
高潮与人物
“故事讲究的是最后的高潮”
作者心血的绝大部分,都应该花费在人物深层性格与情节安排之间互动关系的设计上,其余部分则用于对白和描写。故事的终极事件是作者的终极任务。
结构与立意
好故事带给人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而这是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够提供的东西。生活中,体验需要通过事后的反思才变得有意义;而在艺术中,体验在其发生的那一瞬间马上就会具有意义。
读者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相信,这来自于作者对故事的精心设计。
故事大师只去描述,从不解释。对作者主观思想的解释,无论通过对白还是论述,都会让降低故事的可读性。
立意
故事的意义,必须通过具有情感表现力的故事高潮来进行戏剧化呈现,不能借用解释的帮助。
立意(主控思想)不是一个词,而应该是一句包含价值+原因的话,如正义战胜犯罪,因为主人公更聪明/勇敢——《福尔摩斯》。读者会将立意带入其生活。
立意悖论:越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立意来构建故事,读者所能发现的意义就越多,因为读者会接受你的想法并将其深刻含义感悟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与此相反,在一个故事中强行打包的思想越多,它们就越容易混乱以至于莫名其妙。(流水账大拼盘让人反感)
故事进展是通过剧情中各种价值的正面与反面的动态冲突而构建起来。正反两反面的力量应该大致相等(力量平衡原则)。(《白夜行》犯罪可保护爱人VS犯罪不能保护爱人)只有这样,立意让读者觉得可信。
其反面:当作者感到必须向世人证明其思想,而把故事设计成一种对某思想不可否认的论证时,你会压抑另一方的声音,从而让故事变得不好看不可信。
优秀的作者必须要有可以灵活转换立场的头脑,既能看到正面,也能看到反面,还能看到所有不同程度的反讽(哲学家素质)。证明你观点的证据,在于它将如何战胜你为它部署的各种强大的对抗力量。(伟大的英雄必须有伟大的对手,小丑之于蝙蝠侠,孤独之于渡边)
故事不是哲学论辩,而是生活的比喻。故事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它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展示人类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开启人们的进一步思维活动。
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和反讽主义者
一般来说,上扬结局故事普遍受欢迎,表达乐观主义、希望和人类的梦想;低落结局故事表达人们的愤世嫉俗、失落感和对时运不济的悲叹,是对人性阴暗面和文明堕落的观感,这类故事一般不大受欢迎,因为苦逼的现实让人们只想逃避苦逼;上扬/低落结局故事表达人们生存状况的复杂性,虽然真实,受欢迎程度一般也次于第一种,但艺术性最高。
作家的责任:展示真理。一个伟大的作家既是一个独立的政府。
第一步,故事铺陈出人物的表象属性
第二步,由表入里,走进人物内心
第三步,人物内在和表象发生冲突,即使不完全矛盾,也要互成对照
第四步,在揭露了人物的内在本性之后,故事给他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他在困难中选择
第五步,待到故事高潮来临,这些选择深刻地改变了人物的本性
人物必须可信
人物驱动情节,情节证成人物,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互相成就,否则,缺情节人物不可信,却人物情节没意义
高潮与人物
“故事讲究的是最后的高潮”
作者心血的绝大部分,都应该花费在人物深层性格与情节安排之间互动关系的设计上,其余部分则用于对白和描写。故事的终极事件是作者的终极任务。
结构与立意
好故事带给人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而这是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够提供的东西。生活中,体验需要通过事后的反思才变得有意义;而在艺术中,体验在其发生的那一瞬间马上就会具有意义。
读者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相信,这来自于作者对故事的精心设计。
故事大师只去描述,从不解释。对作者主观思想的解释,无论通过对白还是论述,都会让降低故事的可读性。
立意
故事的意义,必须通过具有情感表现力的故事高潮来进行戏剧化呈现,不能借用解释的帮助。
立意(主控思想)不是一个词,而应该是一句包含价值+原因的话,如正义战胜犯罪,因为主人公更聪明/勇敢——《福尔摩斯》。读者会将立意带入其生活。
立意悖论:越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立意来构建故事,读者所能发现的意义就越多,因为读者会接受你的想法并将其深刻含义感悟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与此相反,在一个故事中强行打包的思想越多,它们就越容易混乱以至于莫名其妙。(流水账大拼盘让人反感)
故事进展是通过剧情中各种价值的正面与反面的动态冲突而构建起来。正反两反面的力量应该大致相等(力量平衡原则)。(《白夜行》犯罪可保护爱人VS犯罪不能保护爱人)只有这样,立意让读者觉得可信。
其反面:当作者感到必须向世人证明其思想,而把故事设计成一种对某思想不可否认的论证时,你会压抑另一方的声音,从而让故事变得不好看不可信。
优秀的作者必须要有可以灵活转换立场的头脑,既能看到正面,也能看到反面,还能看到所有不同程度的反讽(哲学家素质)。证明你观点的证据,在于它将如何战胜你为它部署的各种强大的对抗力量。(伟大的英雄必须有伟大的对手,小丑之于蝙蝠侠,孤独之于渡边)
故事不是哲学论辩,而是生活的比喻。故事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它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展示人类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开启人们的进一步思维活动。
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和反讽主义者
一般来说,上扬结局故事普遍受欢迎,表达乐观主义、希望和人类的梦想;低落结局故事表达人们的愤世嫉俗、失落感和对时运不济的悲叹,是对人性阴暗面和文明堕落的观感,这类故事一般不大受欢迎,因为苦逼的现实让人们只想逃避苦逼;上扬/低落结局故事表达人们生存状况的复杂性,虽然真实,受欢迎程度一般也次于第一种,但艺术性最高。
![]() |
作家的责任:展示真理。一个伟大的作家既是一个独立的政府。
Atti Freeman
(Lincoln, LINCOLN)
Free speech,Free press I am every age I’ve ever been Every book wo...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