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ITY AND IMAGINATION 现实梦乡
(正文来自wechat公众号: dandyontheroad)
逗留东京,走个展。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和欧仁亨利保罗高更(1848-1903)的展。
活跃在19世纪末,至今仍备受世人爱戴的两个人,两个画家。
这个主题的画展,在日本是第一次。
生在荷兰牧师家庭的梵 高和在秘鲁度过幼年期的高更,
不论出身、性格,还是绘画表现,都大不相同。
梵 高从现实世界得到着力点,强有力的笔触及鲜明色彩生出作品,
高更运用装饰作风的线条与色面,在画中表现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888年,他俩在南法阿尔勒度过了约2个月的共同生活。
其间有创作、时不时的激烈争论,是与刺激交手的一段日子。
本次的展,展出梵 高与高更初期到晚年的约60枚油画作品。
旨在刻画两位画家各自特征,聚焦其中的关联性与艺术性。
(展览海报,高更版)
从森美术馆看完宇宙和艺术展(注1)出来再去到上野,已经要靠小跑了,这和Ramipasu老师耐心地在天地玄黄不锈钢装置前为我讲解月球轨道和量子力学令我如痴如醉忘了时间不无关系。而从地下铁上野去到都美(注2),更是要靠奔了,这和上野ZOO圈地里的太多展览海报勾我眼球密不可分。不知不觉围着宽永寺打了个圈,腿酸,前面小树林里露出戴草帽的文森特大头海报(注3),CRAP!想看可不是现在的目的地。要赶在禁止入场之前围观G和G的G情戏。
注1 2016年7月30日-2017年1月9日,六本木HILLS 森美术馆「宇宙与艺术展」正在进行。
注2 东京都美术馆,简称「都美」。
注3 2016年10月7日-2017年1月21日,上野 森美术馆「底特律美术馆展」正在进行,喜欢梵 高、莫奈、塞尚、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作品的读者有兴趣可以去上野一探究竟。
展位于企划楼,分了2个楼层,5个叙事章节,展示空间除了蜿蜒曲折,就是黄,黄到不行,黄到心都融化。第1章「近代绘画先锋的诞生」,描写梵 高从出生到1880年,高更从出生到1883年,两个心路多舛的年轻人舍弃旧我立志当画家的近30年轨迹。有「农民的墓地」(The old church tower at Nuenen)、「织机与织工」(Loom with Weaver)、「1885年自画像」、「做梦的孩子习作」(Study of a Child Asleep)等看点。
第2章「新的绘画、新的刺激及伙伴的相遇」,本章首推两幅叼着烟斗的自画像、「蒙马特尔菜园」(Vegetable Gardens In Montmartre)、「阿旺桥爱的森林水车小屋沐浴」(Young Breton Bathers)、「马提尼克岛的风景」(Martinique Landscape)等。
第3章「阿旺桥的高更、阿尔勒的梵 高、共同生活开始了」,最G也最虐的篇章(什么?)黄屋只是梵 高一厢情愿的黄屋,软磨硬泡盼来了同住人,却成为他自己崩坏的开始。看点嘛,两人各自的「收获」,梵 高和尚的浮世绘小品若干,高更的「洗衣女」等。看图不说话故事尽头便是那副G画的G的椅子,单独一道墙,左右各开一路,往左走是梵 高的说话,往右走则是高更的,可选择偏爱的一边走,黄径通幽,还是殊途同归,来到了开朗又残酷的第4章空间。
第4章「共同生活后的梵 高与高更」,1889年割耳事件到翌年离世时期的梵 高和移情别恋开始打算盘移居大溪地的高更,洋葱画板静物(Still-Life with Drawing Board and Onions)、火腿、又见邮差约瑟夫,和这次大多数展品一样是Kröller-Müller博物馆馆藏。
第5章「大溪地的高更」,1891年巴黎拍卖筹款及大溪地之行到1903年心脏病发离世的这段时期,「大溪地牧歌」、「三个大溪地人」什么的,现实的幻灭和对南太平洋生活的朴素追求什么的,最后要看一支片子,算是阿尔勒风光片,只是提词太感性(就连展内语音解说都请来小野大辅&杉田智和分别演绎G和G),光是回想到这些细节,就又要忍不住猥琐地笑场,日本人在这方面真的是天赋异禀。
展品从各地纷至,阿姆斯特丹梵 高博物馆及基金会(Van Gogh Museum),华盛顿的飞利浦财团(The Phillips Collection),苏黎世E.G. Bührle基金会(Foundation E.G. Bührle Collection),苏格兰国家美术馆(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西班牙毕尔巴鄂美术馆(Museo de Bellas Artes de Bilbao)等,和其他可爱细节一样体现策展队伍的能耐,挺难忘的。
出发前又翻了翻当初也是学生哥指点我弄来看的Bradley Collins著「电流般的争执与乌托邦梦想」,而展名叫做REALITY AND IMAGINATION,不难发现,这不就是现实里的争执VS想象中的乌托邦嘛(笑)事实上,过完5个章节之后的臆测是,策展人大概也从这本书里看见了逻辑。
(Van Gogh And Gauguin: Electric Arguments And Utopian Dreams, Bradley Collins)
所谓都美,是「旨在为东京都民振兴美术」而设立的公立美术馆。1926年开馆,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管理,与上野・浅草副都心邻接,集积了各类美术馆及动物园等文化设施,地处坊间通称「上野山丘」的位置,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设施群之一。
在明治后期到大正时代的日本美术界,围绕建设美术馆,尤其是展示明治之后的日本画西洋画等同时代的美术作品的近代美术馆的必要性之争议就不曾中断过。虽然在举办内国博览会(注1)的时候曾出现过临时搭建的美术馆,但硬件十分简陋。文部省也有建造美术馆的构想,却因预算不足而屡遭顿挫。历经坎坷,金主终于出现,北九州的石炭商・佐藤庆太郎出资100万日元(相当于现在的32亿日元,约合2亿人民币)向东京府申请建造美术馆,于是就有了这座东京都美术馆,即当时的「东京府美术馆」。
由当时十分活跃的建筑设计师・岡田信一郎(1883-1932)操刀。战斗在大正及昭和初期的冈田,简直是建筑界的莎士比亚。
(大阪市中央公会堂,1918年竣工)
(大阪高岛屋 長堀桥店,1922年竣工,后作为写字楼使用,因受战火摧残,政府疲于改造修复,于2007年拆除)
(博報堂 旧本社大楼,1930年竣工,2010年拆除,目前只留外立面再现)
(东京圣尼古拉堂,又名东京复活大教堂,1930年竣工)
(银座歌舞伎座,曾遭战火摧残,历经多次修缮;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第5期设计修缮工程的结果,冈田担当设计的是1924年竣工的第3期歌舞伎座,施工为大林组;1889年竣工的初期工程的设计担当是高原弘造,施工为大仓组)
而走入今天的都美大门,便会不自主地向那只不锈钢球靠近,大球出自雕塑家井上武吉(1930-1997)之手,亦是馆藏作品之一。
「my sky hole 85- 2 光与影,1985」
「Plus and Minus No.55,1975」
从G和G的G情周边商店出来,电梯层层往下,途径高仿G和G的两把椅子,可以坐会儿,外面黑了,公募楼的「青」、「黄」、「绿」、「赤」亮了,取景时间开始了。夜间照明是都美的心机,除了该亮的地方亮,其余部分尽可能地做到黑压压,光是高深的把戏,上到地面,再给你一个露天画廊,灯光/内装/建筑…哪个是展示本体,随你意。
出了都美,走过广场,巧遇光的公园项目(注2)灯光调试,灯光师好像使劲在调戏路人,而我等路人,在玩坏了的灯光组合下尽兴随意:吃喝,Selfie,谈笑・・・再来点混音调试就可以Party了。
这和割耳和尚画画不就是一回事,体验「未完成」的朴素的甚至挺蠢的快乐。
注1 内国博览会,全称「内国劝业博览会」,为促进日本国内殖产兴业、开发出口商品而举办的博览会,共举办过5次,均是在明治时代。
注2 光之公园AKARI PARK(あかりパーク2016),11曰2日-11曰6日在上野恩赐公园喷水广场进行,是以创新能源、环保能源及光设计为主题的一个大型室外演出活动。
(学生哥说,除了GGG啥都看不见)
「梵 高与高更展」
2016年10月8日~12月18日
9:30~17:30(17点起不得入场)
当日券 | 一般 1,600日元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8-36
http://www.g-g2016.com/
部分景观图片来源 http://www.tobikan.jp/
![]() |
逗留东京,走个展。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和欧仁亨利保罗高更(1848-1903)的展。
活跃在19世纪末,至今仍备受世人爱戴的两个人,两个画家。
这个主题的画展,在日本是第一次。
生在荷兰牧师家庭的梵 高和在秘鲁度过幼年期的高更,
不论出身、性格,还是绘画表现,都大不相同。
梵 高从现实世界得到着力点,强有力的笔触及鲜明色彩生出作品,
高更运用装饰作风的线条与色面,在画中表现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888年,他俩在南法阿尔勒度过了约2个月的共同生活。
其间有创作、时不时的激烈争论,是与刺激交手的一段日子。
本次的展,展出梵 高与高更初期到晚年的约60枚油画作品。
旨在刻画两位画家各自特征,聚焦其中的关联性与艺术性。
![]() |
(展览海报,高更版)
从森美术馆看完宇宙和艺术展(注1)出来再去到上野,已经要靠小跑了,这和Ramipasu老师耐心地在天地玄黄不锈钢装置前为我讲解月球轨道和量子力学令我如痴如醉忘了时间不无关系。而从地下铁上野去到都美(注2),更是要靠奔了,这和上野ZOO圈地里的太多展览海报勾我眼球密不可分。不知不觉围着宽永寺打了个圈,腿酸,前面小树林里露出戴草帽的文森特大头海报(注3),CRAP!想看可不是现在的目的地。要赶在禁止入场之前围观G和G的G情戏。
注1 2016年7月30日-2017年1月9日,六本木HILLS 森美术馆「宇宙与艺术展」正在进行。
注2 东京都美术馆,简称「都美」。
注3 2016年10月7日-2017年1月21日,上野 森美术馆「底特律美术馆展」正在进行,喜欢梵 高、莫奈、塞尚、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作品的读者有兴趣可以去上野一探究竟。
![]() |
![]() |
展位于企划楼,分了2个楼层,5个叙事章节,展示空间除了蜿蜒曲折,就是黄,黄到不行,黄到心都融化。第1章「近代绘画先锋的诞生」,描写梵 高从出生到1880年,高更从出生到1883年,两个心路多舛的年轻人舍弃旧我立志当画家的近30年轨迹。有「农民的墓地」(The old church tower at Nuenen)、「织机与织工」(Loom with Weaver)、「1885年自画像」、「做梦的孩子习作」(Study of a Child Asleep)等看点。
第2章「新的绘画、新的刺激及伙伴的相遇」,本章首推两幅叼着烟斗的自画像、「蒙马特尔菜园」(Vegetable Gardens In Montmartre)、「阿旺桥爱的森林水车小屋沐浴」(Young Breton Bathers)、「马提尼克岛的风景」(Martinique Landscape)等。
![]() |
![]() |
第3章「阿旺桥的高更、阿尔勒的梵 高、共同生活开始了」,最G也最虐的篇章(什么?)黄屋只是梵 高一厢情愿的黄屋,软磨硬泡盼来了同住人,却成为他自己崩坏的开始。看点嘛,两人各自的「收获」,梵 高和尚的浮世绘小品若干,高更的「洗衣女」等。看图不说话故事尽头便是那副G画的G的椅子,单独一道墙,左右各开一路,往左走是梵 高的说话,往右走则是高更的,可选择偏爱的一边走,黄径通幽,还是殊途同归,来到了开朗又残酷的第4章空间。
第4章「共同生活后的梵 高与高更」,1889年割耳事件到翌年离世时期的梵 高和移情别恋开始打算盘移居大溪地的高更,洋葱画板静物(Still-Life with Drawing Board and Onions)、火腿、又见邮差约瑟夫,和这次大多数展品一样是Kröller-Müller博物馆馆藏。
![]() |
![]() |
第5章「大溪地的高更」,1891年巴黎拍卖筹款及大溪地之行到1903年心脏病发离世的这段时期,「大溪地牧歌」、「三个大溪地人」什么的,现实的幻灭和对南太平洋生活的朴素追求什么的,最后要看一支片子,算是阿尔勒风光片,只是提词太感性(就连展内语音解说都请来小野大辅&杉田智和分别演绎G和G),光是回想到这些细节,就又要忍不住猥琐地笑场,日本人在这方面真的是天赋异禀。
展品从各地纷至,阿姆斯特丹梵 高博物馆及基金会(Van Gogh Museum),华盛顿的飞利浦财团(The Phillips Collection),苏黎世E.G. Bührle基金会(Foundation E.G. Bührle Collection),苏格兰国家美术馆(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西班牙毕尔巴鄂美术馆(Museo de Bellas Artes de Bilbao)等,和其他可爱细节一样体现策展队伍的能耐,挺难忘的。
出发前又翻了翻当初也是学生哥指点我弄来看的Bradley Collins著「电流般的争执与乌托邦梦想」,而展名叫做REALITY AND IMAGINATION,不难发现,这不就是现实里的争执VS想象中的乌托邦嘛(笑)事实上,过完5个章节之后的臆测是,策展人大概也从这本书里看见了逻辑。
![]() |
(Van Gogh And Gauguin: Electric Arguments And Utopian Dreams, Bradley Collins)
所谓都美,是「旨在为东京都民振兴美术」而设立的公立美术馆。1926年开馆,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管理,与上野・浅草副都心邻接,集积了各类美术馆及动物园等文化设施,地处坊间通称「上野山丘」的位置,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设施群之一。
![]() |
在明治后期到大正时代的日本美术界,围绕建设美术馆,尤其是展示明治之后的日本画西洋画等同时代的美术作品的近代美术馆的必要性之争议就不曾中断过。虽然在举办内国博览会(注1)的时候曾出现过临时搭建的美术馆,但硬件十分简陋。文部省也有建造美术馆的构想,却因预算不足而屡遭顿挫。历经坎坷,金主终于出现,北九州的石炭商・佐藤庆太郎出资100万日元(相当于现在的32亿日元,约合2亿人民币)向东京府申请建造美术馆,于是就有了这座东京都美术馆,即当时的「东京府美术馆」。
![]() |
![]() |
![]() |
由当时十分活跃的建筑设计师・岡田信一郎(1883-1932)操刀。战斗在大正及昭和初期的冈田,简直是建筑界的莎士比亚。
![]() |
(大阪市中央公会堂,1918年竣工)
![]() |
![]() |
![]() |
(大阪高岛屋 長堀桥店,1922年竣工,后作为写字楼使用,因受战火摧残,政府疲于改造修复,于2007年拆除)
![]() |
(博報堂 旧本社大楼,1930年竣工,2010年拆除,目前只留外立面再现)
![]() |
(东京圣尼古拉堂,又名东京复活大教堂,1930年竣工)
![]() |
(银座歌舞伎座,曾遭战火摧残,历经多次修缮;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第5期设计修缮工程的结果,冈田担当设计的是1924年竣工的第3期歌舞伎座,施工为大林组;1889年竣工的初期工程的设计担当是高原弘造,施工为大仓组)
而走入今天的都美大门,便会不自主地向那只不锈钢球靠近,大球出自雕塑家井上武吉(1930-1997)之手,亦是馆藏作品之一。
![]() |
![]() |
「my sky hole 85- 2 光与影,1985」
![]() |
「Plus and Minus No.55,1975」
从G和G的G情周边商店出来,电梯层层往下,途径高仿G和G的两把椅子,可以坐会儿,外面黑了,公募楼的「青」、「黄」、「绿」、「赤」亮了,取景时间开始了。夜间照明是都美的心机,除了该亮的地方亮,其余部分尽可能地做到黑压压,光是高深的把戏,上到地面,再给你一个露天画廊,灯光/内装/建筑…哪个是展示本体,随你意。
![]() |
![]() |
出了都美,走过广场,巧遇光的公园项目(注2)灯光调试,灯光师好像使劲在调戏路人,而我等路人,在玩坏了的灯光组合下尽兴随意:吃喝,Selfie,谈笑・・・再来点混音调试就可以Party了。
这和割耳和尚画画不就是一回事,体验「未完成」的朴素的甚至挺蠢的快乐。
注1 内国博览会,全称「内国劝业博览会」,为促进日本国内殖产兴业、开发出口商品而举办的博览会,共举办过5次,均是在明治时代。
注2 光之公园AKARI PARK(あかりパーク2016),11曰2日-11曰6日在上野恩赐公园喷水广场进行,是以创新能源、环保能源及光设计为主题的一个大型室外演出活动。
![]() |
![]() |
![]() |
![]() |
![]() |
![]() |
![]() |
![]() |
(学生哥说,除了GGG啥都看不见)
![]() |
「梵 高与高更展」
2016年10月8日~12月18日
9:30~17:30(17点起不得入场)
当日券 | 一般 1,600日元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8-36
http://www.g-g2016.com/
部分景观图片来源 http://www.tobikan.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