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圆桌派》这期的“匠人”精神有感
艺术家靠创新,画同一张画,不同的人画的,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匠人是一直的重复,3000多万的天妇罗却都是一个味道。大概这就是艺术家和匠人的区别。
至于说提倡“匠人”精神,更多的应该是这精神里面日复一日精雕细琢的“敬业”部分,而不是无止境的追求“同工”,追求极致相似相像的这种执念。
中国的大学需要更多的是“艺术家”的精神,需要开拓学生视野,需要培养创新型综合型的高材生。中国的大学生,步入校门那一刻,就已经选了专业,但是很多人可能很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有的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压根没有兴趣,他们也就不了了之,既来之则安之的度过四年大学。如果要提倡什么,我还是觉得大一、大二应该让学生综合学习和接触各个专业,大二再具体分专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兴趣是第一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更多的去思考,这样“创新”的理念,才能慢慢植入新一代学生的脑子里。
至于说提倡“匠人”精神,更多的应该是这精神里面日复一日精雕细琢的“敬业”部分,而不是无止境的追求“同工”,追求极致相似相像的这种执念。
中国的大学需要更多的是“艺术家”的精神,需要开拓学生视野,需要培养创新型综合型的高材生。中国的大学生,步入校门那一刻,就已经选了专业,但是很多人可能很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有的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压根没有兴趣,他们也就不了了之,既来之则安之的度过四年大学。如果要提倡什么,我还是觉得大一、大二应该让学生综合学习和接触各个专业,大二再具体分专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兴趣是第一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更多的去思考,这样“创新”的理念,才能慢慢植入新一代学生的脑子里。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