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facebook的创建过程,主角也就是facebook的ceo,大名鼎鼎的马克•扎克伯格(一下皆简称马克),在哈佛上学期间由于自己的不解风情(高智商人群常有的病)导致女友跟他分手。气愤的马克当晚在醉酒的状态下黑了哈佛官网创建了一个供全哈佛学生根据照片评比最性感女生的网站thefacebook。网站大受欢迎,thefacebook和马克声名雀起,很快就引起了创业者温斯兄弟的重视。他们找来马克,告诉马克他们有个idea——建立覆盖整个哈佛的社交网络,可是他们的第一任程序员被挖走了,第二任学业繁忙(这里不得不说温斯兄弟的凝聚力真的差),想让马克担任该职一起创业。马克假意答应(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确实是假意,目的嘛,我想是马克为了获取温斯兄弟关于社交网络方面的信息,因为马克搞这个起初只是为了好玩,而温斯兄弟却是为了商业化,做的准备工作自然不是一个等级,后来温斯兄弟告马克侵权的时候,马克一直强调他没有用温斯兄弟的源代码,而不是没用他们的idea)了,并一直与温斯兄弟保持邮件联系。在得到足够的信息之后,马克就不再理睬温斯兄弟了(idea没变成实际之前只是抽象的知识而已,技术在实际运用之中却更为重要,马克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天才程序员),他找了同宿舍的好友爱德华,由他出资1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建立正式的网站,并由他担任cfo。创业之初总是艰难的,thefacebook也很难幸免,虽说由于thefacebook的技术强大,玩法新颖,并用了邮件病毒式传播,它的流量大且增速很快,用户也有很大的粘度,看似形式一片大好,然而危机才刚刚来临。温斯兄弟的咄咄逼人,合作伙伴的目光短浅,意气用事,内忧外患,着实让技术员出身的马克很是郁闷。上帝总是青睐勤奋的人,就在马克将thefacebook拓展到外校之后,他遇到了他的贵人,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事实证明成功之人必有贵人相助)。肖恩创业经验丰富,本事巨大(毛病也多,不怪他自己创业成功不了)。在肖恩的帮助下(不如说是肖恩一手操办),thefacebook更名为faxebook,并走上正轨,就在此时,好友爱德华却因为自己的嫉妒心跟目光短浅还有孩子气去冻结了公司恩银行帐号,资金断供对一个初创公司往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幸亏马克之前就找到了天使投资。有了投资之后的facebook基本就没再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逐渐成长为一只互联网巨鳄。剧中几大人物的结局发人深思,温斯兄弟出身豪门,身体健壮,富有创业精神,却不够专注,也没有吾亦往已的决心,不然我不信他们那么有钱会找不到一个好的程序员?将精力分散于划船比赛,并且在马克先发制人之后只会告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这就决定了这种人只能获得小的成功(后来获赔6000万美元签署保密协议)。爱德华,拥有技术和较多的资源,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缺点是不够成熟,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这种显然不适合在勾心斗角的商业化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后期cfo之职几乎被架空,还被马克套路一波,丧失了价值几十个亿的股份(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谋全局者,难以某一域,爱德华的小缺陷在智商至上勾心斗角的商业活动中被无限放大,结局自然难以圆满)。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主要的缔造者,除了拥有最顶尖的编程技术以外,他的情商也是成功的一个保证。他的情商并不像对待女友时那样,相反,他的判断力非常之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找任何可以有效帮助自己的人,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只是细细品味这部影片,我想很难彻底弄清楚马克•扎克伯格这个人的性格。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一个人的出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开始研究。马克•扎克伯格出身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同所有的犹太人一样,马克的父亲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犹太人的教育观跟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观大相迥异,有机会另谈),早在电脑大规模出售初期,就花了巨资买了数台电脑给子女用,并请专业的老师来教马克编程,马克在编程方面的天才得到了肯定,中学时就自己设计了根据所听歌曲评定用户品味的软件,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软件完全免费。facebook创业初期的免费,和后期马克为了证明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而上市的举动也印证了这一点。成功之后,马克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在女儿降世之时更是承诺将捐出99%的股份,足以再次证明马克创业并不是为了钱,为了物质上的享受。犹太教盛典塔木德中有句话叫做荣耀从不施加给追逐它的人,而是降临在躲避它的人头上。诚不欺我。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