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
由于在海外工作的缘故,我时刻关注着汇率的变化,汇率直接影响着你的工资和钱袋子。最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跌,据小道消息此次人民币能降到7.3,香港的保险公司都叫停了银联的刷卡,国内好多人开始配置美元资产。看到这些消息,我很想找一本经济方面的书看看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也很想了解中国的经济的走向。最终,选择了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是一个传奇人物,据说当年在台湾服兵役时,抱着篮球穿越台湾海峡来到厦门(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一直在北大,任CCER的教授,期间又去了世界银行任职几年。经济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林毅夫所说,数学学的最好的人都在华尔街,化学学的最好的人都在制造毒药。
书中建国后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城市改革、金融改革都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浅显易懂,没有太多专业词汇,观点自成一派,而且相当站得住脚。在产业结构上,林毅夫一直强调“比较优势”,是发展资源密集型还是劳力密集型主要看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资源禀赋结构是不一样的,指出计划经济中赶超型策略的不当,这对我们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在国企改革中,林毅夫强调国企需要有“自生能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国企有自生能力为假设条件,这也是导致这些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假设。中国很多国企没有自生能力,这也是导致国企一直发展不下去的原因。在书中,林毅夫分析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也有一些教训需要吸取,避免重蹈覆辙。
对于中国GDP的增长,书中还是持乐观态度的,高增长保持20年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发展过程中问题也很多,作者毫不避讳,而且有些问题相当严重,不解决对未来经济发展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在唱衰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很多,国外有,国内也相当多。一系列数据显示,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后发优势还存在,主要看领导人的决策及深化改革的决心。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保持高增长。
目前中国人对国内经济都有一定的恐慌情绪,尤其是中产阶级,高房价、高税收,近些年高增长都是以抽中产阶级的血来维持的。但是放眼其他国家,跟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的发展机会还是多的,因为我们有13亿的市场,我们虽然建了很多大楼,建了很多铁路,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还很落后,欧美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很低了,东亚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对于个人,其实有时候也想做点投资,算作未来的计划吧。因为在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形势瞬息万变,不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抱着铁饭碗工作一辈子,有时候还是有跳出来,空间可能更加广阔。林毅夫说的一句话很准确,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的,而普通的白领上班族都是靠已经发布的公共信息生存。比如日本一家企业在苏州生产一种产品,包装都是从日本进口,周边一个农民发现了此信息,就进口了一台设备专门加工包装卖给该家企业,自己也赚钱了,也替日本这家企业节约了采购的成本。所以,还是要多观察,多分辨周围不对称的信息。
平时还是要多积累一点经济学知识,多看一些经济方面的新闻,对个人而言,在目前的环境下
保持自己的钱袋子不缩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林毅夫是一个传奇人物,据说当年在台湾服兵役时,抱着篮球穿越台湾海峡来到厦门(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一直在北大,任CCER的教授,期间又去了世界银行任职几年。经济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林毅夫所说,数学学的最好的人都在华尔街,化学学的最好的人都在制造毒药。
书中建国后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城市改革、金融改革都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浅显易懂,没有太多专业词汇,观点自成一派,而且相当站得住脚。在产业结构上,林毅夫一直强调“比较优势”,是发展资源密集型还是劳力密集型主要看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资源禀赋结构是不一样的,指出计划经济中赶超型策略的不当,这对我们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在国企改革中,林毅夫强调国企需要有“自生能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国企有自生能力为假设条件,这也是导致这些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假设。中国很多国企没有自生能力,这也是导致国企一直发展不下去的原因。在书中,林毅夫分析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也有一些教训需要吸取,避免重蹈覆辙。
对于中国GDP的增长,书中还是持乐观态度的,高增长保持20年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发展过程中问题也很多,作者毫不避讳,而且有些问题相当严重,不解决对未来经济发展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在唱衰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很多,国外有,国内也相当多。一系列数据显示,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后发优势还存在,主要看领导人的决策及深化改革的决心。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保持高增长。
目前中国人对国内经济都有一定的恐慌情绪,尤其是中产阶级,高房价、高税收,近些年高增长都是以抽中产阶级的血来维持的。但是放眼其他国家,跟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的发展机会还是多的,因为我们有13亿的市场,我们虽然建了很多大楼,建了很多铁路,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还很落后,欧美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很低了,东亚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对于个人,其实有时候也想做点投资,算作未来的计划吧。因为在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形势瞬息万变,不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抱着铁饭碗工作一辈子,有时候还是有跳出来,空间可能更加广阔。林毅夫说的一句话很准确,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的,而普通的白领上班族都是靠已经发布的公共信息生存。比如日本一家企业在苏州生产一种产品,包装都是从日本进口,周边一个农民发现了此信息,就进口了一台设备专门加工包装卖给该家企业,自己也赚钱了,也替日本这家企业节约了采购的成本。所以,还是要多观察,多分辨周围不对称的信息。
平时还是要多积累一点经济学知识,多看一些经济方面的新闻,对个人而言,在目前的环境下
保持自己的钱袋子不缩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