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佐贺的超级阿嬷》的电影影评,觉得很好,想搜来看看,却无意搜出了书本,觉得书肯定更好,比电影能呈现更丰富的内容,于是立刻买了书回来。
书名也是《佐贺的超级阿嬷》,是一本非常简单轻松的书,没有深远的思想,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学技巧,就是一种朴拙的简单的表述。
作者也不是文学家,是日本的一位相声演员,书记录的就是自己八岁到高中这期间寄养在外婆家的生活经历。
这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书中的主人公外婆那超级无敌的乐观开朗,生活的智慧以及她对人世深刻的洞察。外婆出身不差,也算富裕人家,然而丈夫早逝,又赶上世道艰难,她独自一人拉扯七个子女,其中一个还是智障,之后又帮助抚养作者,家里经常会没钱买米吃。她有充足的理由悲观难过愁眉苦脸抱怨,然而她从来没有过。她说,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昭广刚从广岛到外婆家,看到那破房子,想象着里面该不是住着个童话里的妖怪婆婆吧,然而外婆走出来,却是个气质很好干干净净的老太太,然而外婆并没有给予他热情的嘘寒问暖,还是很快就教他做饭,因为外婆每天早上四点去做工,不能给他做饭,也不希望他吃冷饭。八岁的昭广觉得日子从此很艰难,外婆并没有善解人意或者慈爱地开导,只是说:
要带着笑容,好好和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你一笑,你旁边的人也就笑了。笑容是宝。
昭广这样留意去做,慢慢的这里的一切不陌生,大家也很喜欢他了,最实际的好处就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又是穷人家,时常能得到邻居送的好吃的,对八岁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事情啊。
这是简单的话,然而做起来却并不是容易的。我们平日,稍觉得生活不顺意就苦着一张脸,何况这种苦日子。外婆说,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你不用担心,要有自信。
是的,穷有什么怕的,身体健康,精神乐观,谁也不会轻视的。外婆一直这样做,昭广也是一只这样学的。不卑不亢,不怨不责。
有一个情节我当时特别有感触,就是昭广的妈妈从广岛来佐贺看望昭广和母亲,一大家和亲戚们围坐一起赏花唱歌,并没有丰富的食物,但是那场面是那样动人美好。也让我想起了《布鲁克林有棵树》里面那个妈妈即使很穷,却因为偶然在租的房子里发现了一架钢琴,和女儿一起学钢琴。
再贫穷,我们也应该不放弃精神的追求,这比抱怨和愁苦更有用。
人生就是总和力
昭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很差,都是一分,两分的,他很沮丧地告诉阿嬷,阿嬷说,不要紧,不要紧,一分一分加起来就是五分了。人生看的是总和力。
有一次要考试了,昭广说,阿嬷,我不会英语啊。
阿嬷说,那你就写,我是日本人。
我也不太会写汉字
那你就写,我可以靠着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讨厌历史
啊,历史也不会啊。......你就写,我不拘泥于过去。
......
看到这里,我就笑了,这不是家长和孩子,这明显是俩淘气孩子在一起嘛,一个给另一个出招呢。
如果家长能够像阿嬷这样轻松地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并且看重人生的总和力,而不是一次两次的成绩,一时的落后与超前,那该是多好的。
并非所有种子都能长成玫瑰,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读书的天才,但是有的人可以靠着读书成功,有的人也能凭着别的手艺幸福,这样社会才是丰富多姿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能认可这一点,家长也能理解这个,那么我们的孩子和大人都会幸福更多。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阿嬷家里穷,所以阿嬷练就了一身过日子的本领。她在门前的河流里放了一根木头,可以挡住河流上游漂下来的东西,木头当柴禾,蔬菜水果有瑕疵但是味道是一样的。外婆每天去上班和回来的路上,腰里绑着一个磁铁,一路上能吸很多铁垃圾来,然后积攒起来换钱,阿嬷会把热水袋当茶壶用。她会把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成茶叶香松......
她不是困窘的穷老太,她是魔法师,能将她得到的东西的价值最大化利用,让贫穷的日子有滋有味。
她不是去做一个让人同情的可怜人,而是努力在生活着。
那么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对待阿嬷和昭广这样的穷人呢?书里的文字里展现出的是平等的对待和不露声色的关心和帮助,而阿嬷也是会不动声色地用自己的力所能及去感谢别人,比如扫门前的时候会连邻居的一起扫了,并细细洒水。
这本书呈现的日本文化和社会背景
故事的背景是二战后,原子弹轰炸了广岛,昭广的父亲死于原子病,母亲在广岛开酒馆也不能养活孩子,可见当时社会经济很不景气,物资匮乏,人们生活普遍不好。
樱花文化。其中一段讲到妈妈到佐贺看望家人,一起在樱花树下开家宴赏花,姨妈弹琴,妈妈唱歌,非常美好。即使艰难如此,人们并没有忘记樱花的美好,是一种希望。
女人的仪表。阿嬷教导子女要注意仪表,尤其是五个女儿,一定不能让你们的男人看到你们的睡相和没有收拾的样子。
磕头。昭广有一次错怪了朋友,于是和其他队友们一起磕头哭泣向朋友道歉。
这不是苍白的空话励志书,也没有多么豪气云天的励志故事,这只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所以适合所有普通人去读。
老人看看那个年代,看看自己父母那个年龄的一个可爱的老太太的生活;
与我同龄的家长看看,就当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也学学阿嬷的教育经;
读给孩子也是不错的,我读给儿子一些篇章,他很喜欢,也会问我一些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书名也是《佐贺的超级阿嬷》,是一本非常简单轻松的书,没有深远的思想,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学技巧,就是一种朴拙的简单的表述。
作者也不是文学家,是日本的一位相声演员,书记录的就是自己八岁到高中这期间寄养在外婆家的生活经历。
这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书中的主人公外婆那超级无敌的乐观开朗,生活的智慧以及她对人世深刻的洞察。外婆出身不差,也算富裕人家,然而丈夫早逝,又赶上世道艰难,她独自一人拉扯七个子女,其中一个还是智障,之后又帮助抚养作者,家里经常会没钱买米吃。她有充足的理由悲观难过愁眉苦脸抱怨,然而她从来没有过。她说,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昭广刚从广岛到外婆家,看到那破房子,想象着里面该不是住着个童话里的妖怪婆婆吧,然而外婆走出来,却是个气质很好干干净净的老太太,然而外婆并没有给予他热情的嘘寒问暖,还是很快就教他做饭,因为外婆每天早上四点去做工,不能给他做饭,也不希望他吃冷饭。八岁的昭广觉得日子从此很艰难,外婆并没有善解人意或者慈爱地开导,只是说:
要带着笑容,好好和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你一笑,你旁边的人也就笑了。笑容是宝。
昭广这样留意去做,慢慢的这里的一切不陌生,大家也很喜欢他了,最实际的好处就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又是穷人家,时常能得到邻居送的好吃的,对八岁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事情啊。
这是简单的话,然而做起来却并不是容易的。我们平日,稍觉得生活不顺意就苦着一张脸,何况这种苦日子。外婆说,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你不用担心,要有自信。
是的,穷有什么怕的,身体健康,精神乐观,谁也不会轻视的。外婆一直这样做,昭广也是一只这样学的。不卑不亢,不怨不责。
有一个情节我当时特别有感触,就是昭广的妈妈从广岛来佐贺看望昭广和母亲,一大家和亲戚们围坐一起赏花唱歌,并没有丰富的食物,但是那场面是那样动人美好。也让我想起了《布鲁克林有棵树》里面那个妈妈即使很穷,却因为偶然在租的房子里发现了一架钢琴,和女儿一起学钢琴。
再贫穷,我们也应该不放弃精神的追求,这比抱怨和愁苦更有用。
人生就是总和力
昭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很差,都是一分,两分的,他很沮丧地告诉阿嬷,阿嬷说,不要紧,不要紧,一分一分加起来就是五分了。人生看的是总和力。
有一次要考试了,昭广说,阿嬷,我不会英语啊。
阿嬷说,那你就写,我是日本人。
我也不太会写汉字
那你就写,我可以靠着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讨厌历史
啊,历史也不会啊。......你就写,我不拘泥于过去。
......
看到这里,我就笑了,这不是家长和孩子,这明显是俩淘气孩子在一起嘛,一个给另一个出招呢。
如果家长能够像阿嬷这样轻松地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并且看重人生的总和力,而不是一次两次的成绩,一时的落后与超前,那该是多好的。
并非所有种子都能长成玫瑰,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读书的天才,但是有的人可以靠着读书成功,有的人也能凭着别的手艺幸福,这样社会才是丰富多姿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能认可这一点,家长也能理解这个,那么我们的孩子和大人都会幸福更多。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阿嬷家里穷,所以阿嬷练就了一身过日子的本领。她在门前的河流里放了一根木头,可以挡住河流上游漂下来的东西,木头当柴禾,蔬菜水果有瑕疵但是味道是一样的。外婆每天去上班和回来的路上,腰里绑着一个磁铁,一路上能吸很多铁垃圾来,然后积攒起来换钱,阿嬷会把热水袋当茶壶用。她会把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成茶叶香松......
她不是困窘的穷老太,她是魔法师,能将她得到的东西的价值最大化利用,让贫穷的日子有滋有味。
她不是去做一个让人同情的可怜人,而是努力在生活着。
那么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对待阿嬷和昭广这样的穷人呢?书里的文字里展现出的是平等的对待和不露声色的关心和帮助,而阿嬷也是会不动声色地用自己的力所能及去感谢别人,比如扫门前的时候会连邻居的一起扫了,并细细洒水。
这本书呈现的日本文化和社会背景
故事的背景是二战后,原子弹轰炸了广岛,昭广的父亲死于原子病,母亲在广岛开酒馆也不能养活孩子,可见当时社会经济很不景气,物资匮乏,人们生活普遍不好。
樱花文化。其中一段讲到妈妈到佐贺看望家人,一起在樱花树下开家宴赏花,姨妈弹琴,妈妈唱歌,非常美好。即使艰难如此,人们并没有忘记樱花的美好,是一种希望。
女人的仪表。阿嬷教导子女要注意仪表,尤其是五个女儿,一定不能让你们的男人看到你们的睡相和没有收拾的样子。
磕头。昭广有一次错怪了朋友,于是和其他队友们一起磕头哭泣向朋友道歉。
这不是苍白的空话励志书,也没有多么豪气云天的励志故事,这只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所以适合所有普通人去读。
老人看看那个年代,看看自己父母那个年龄的一个可爱的老太太的生活;
与我同龄的家长看看,就当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也学学阿嬷的教育经;
读给孩子也是不错的,我读给儿子一些篇章,他很喜欢,也会问我一些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