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百年孤独》,我将会回想起沉浸其中的那个下午,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地翻动着书页,眼前的文字在脑海自动生成一幅又一幅连续的画面,时间在指尖不经意划过,马孔多的历史自动呈现。 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伟大。在我看来,莫言的《丰乳肥臀》在故事架构、人物设定、时间跨度与《百年孤独》极其相似,但是后者故事更加宏大,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时间跨度更加冗长。《百年孤独》囊括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马孔多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诗性”长篇小说。通过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的历史演变透射出哥伦比亚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马尔克斯建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又通过家族的分崩离析亲手解构了这个世界。爱恨情仇的情感纠葛,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你死我活的党派纷争,都围绕着以布恩迪亚家族为核心的马孔多进行展开,布恩迪亚人的孤独就是马孔多的孤独,布恩迪亚人的悲痛就是马孔多的悲痛,布恩迪亚人的苦难就是马孔多的苦难,而马孔多的孤独就是哥伦比亚的孤独,马孔多的悲痛就是哥伦比亚的悲痛,马孔多的苦难就是哥伦比亚的苦难。布恩迪亚家族是马孔多的缩影,马孔多是哥伦比亚的缩影,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是哥伦比亚历史的缩影,而哥伦比亚的历史是马孔多历史的全景。 虽然《百年孤独》浓缩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我觉得更像是奥雷里亚诺上校生命轮回,奥雷里亚诺们的走向也预示着整个家族的走向。在我看来,整部小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何塞和乌尔苏拉时期为第一部分,奥雷里亚诺上校时期为第二部分,奥雷里亚诺第二时期为第三部分,奥雷里亚诺为第四部分,这四个部分暗合了布恩迪亚家族的起源、兴盛、没落、衰败这四个阶段而这又暗示了马孔多世外桃源的安居乐业,党派斗争的战火纷飞,资本主义的残酷入侵,布恩迪亚的分崩离析,这些都是哥伦比亚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斗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崩离析。每个部分的结束也预示着与核心人物的同时代家族成员人生历程的终结,当一代人的核心人物及同时代家族成员逐渐退出故事情节下一代人员逐步进入故事,这也使得这个故事情节的推进平滑顺畅,没有生硬之感,而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一生机会都得到全景式展现。每个部分的结束也暗含着一个时代的完结,但是这个家族乃至这个社会却并未因为时代的完结而前进上升,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国家社会就如同布恩迪亚家族陷入缓慢进步甚至停滞不前的历史漩涡之中。 《百年孤独》几乎每章对某个人物的专项叙述都是立足于人物生命周期的一个节点,然后时间回溯到过去娓娓道来其中缘由,这也是暗示人物的宿命。不管他(她)如何挣扎,始终是逃不过自己本身的宿命。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被上帝掌握,自己无法操控自己的人生。尽管梅尔基亚德斯、阿玛兰坦、乌尔苏拉可以预知自己的死亡,但是他们还是无法改变这一切,也只能静候死亡的到来,而上帝似乎是故意给他们泄露天机,让他们明白宿命是无法改变的,与其不遗余力地挣扎不如心怀坦荡地接受。死亡如此,爱情亦是如此。丽贝卡与皮埃特罗相亲相爱,每次都只差一点就能如愿以偿结为连理,然而造化弄人他们却各自为命,这一点也许就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宿命。布恩迪亚家族的兴盛衰败都是围绕三个不同时代都叫奥雷里亚诺的家族成员展开,他们类似的名字也预示着他们类似的命运。名字的循环往复也暗示着命运的循环往复。见证布恩迪亚家族六代演变的庇拉尔最后是似乎看透了这一切:对她而言,布恩迪亚家男人的心里没有看不穿的秘密,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少地磨损,这旋转将永远滚动下去。 魔幻现实主义是《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而《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符号。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与西方文学中的魔幻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的魔幻是架空这个世界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而马尔克斯的魔幻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光怪陆离的神奇元素。比如,在小说中何塞一直能够看见阿尔吉拉的鬼魂,一见到它就会见到他惨死的景象,并且何塞还能看见梅尔基德斯的鬼魂,还能与之间谈为其解惑。马尔克斯通过加入鬼魂这种元素是人鬼混杂凸显其魔幻色彩。另外,奥雷里亚诺上校经历了三十二场战役,生育了十七个孩子均被离奇谋杀,以及马孔多下了四年多的雨差点毁于洪灾。马尔克斯把生育和下雨这些真实事件进行夸大,使之产生与现实一种荒诞之感强化其魔幻色彩。而这些荒诞的魔幻特征亦使得马孔多更加光怪陆离。 奥雷里亚诺上校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经历了三十二场战役,遭受了十七次暗杀,生育了十七个儿子。他的光辉岁月也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鼎盛时期,他不但是家族也是马孔多最引以为傲的人物,他是一个符号式的是时代英雄、革命英雄、家族英雄。奥雷里亚诺上校既是时代英雄的符号又是战争苦难的象征,当上校不再驰骋,签订和平协定,他的人生也步入了暗淡的拐点,布恩迪亚家族从此进入了没落的转折点。随着时间的冲刷,马孔多居民的记忆也在一点一点被稀释,对于奥雷里亚诺上校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也逐渐开始遗忘。最后,他们似乎都被传染了选择性失忆的健忘症,对于英雄和苦难不再有丝毫记忆。人们似乎对生活的循环往复逐渐失去了感知,陷入了无意识状态下的习惯化、自动化。 我平生从未像此刻一般清醒,我忘却了时光的流逝,忘却了流逝的痛苦,没等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离开书桌,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我读完之时被飓风抹去,《百年孤独》上所记载一切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手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再大地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