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美丽的城
有别
穆旦
这是一个不美丽的城,
在它的烟尘笼罩的一角,
像蜘蛛结网在山洞,
一些人的生活蛛丝相交。
我就镌结在那个网上,
左右绊住:不是这个烦恼,
就是那个空洞的希望,
或者熟稔堆成的苍老,
或者日久磨擦的僵硬,
使我的哲学愈来愈冷峭。
可是你的来去像春风
吹开了我的窗口的视野,
一场远方的缥缈的梦
使我看到花开和花谢,
一幕春的喜悦和刺疼
消融了我内心的冰雪。
如今我慢步巡游这个城,
再也追寻不到你的踪迹,
可是凝视着它的烟雾腾腾,
我顿感到这城市的魅力。
1976年6月
陈可抒说,
1,
北岛的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引得无数人对此发表感慨。可能生活是一张大网,罩得人动弹不得;也可能生活是网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多方牵扯。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答案?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不过穆旦的诗中描述得清晰——在他的感受之中,生活是「蛛丝相交」的,是一种黏黏的、纤细的、又难受又容易扯破又要尽力维护的感觉。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还原作用》中写道,「八小时工作,挖成一颗空壳,/荡在尘网里,害怕把丝弄断,」,而如今年老了,网还是网,只是「荡在尘网里」变成了「镌结在那个网上」。
镌者,刻也,镌结在网上,比起荡在网上,仿佛更加无法脱离了,不过,镌刻的动作一般用在石头和金属上,有一种硬碰硬的感觉,这样的字眼用在此处,似乎有种混不吝的无畏在其中,正如穆旦接下去所讲的,他已有了更多的「熟稔堆成的苍老」,变得「僵硬」了,生存的哲学「愈来愈冷峭」。
同样都是网的比喻,我更喜欢这一首,它和前面「烟尘笼罩」的环境是呼应的,所以更加贴切、丰富、耐人寻味。——尤其是当我此刻也正好身在一个「不美丽的城」,坐在它「烟尘笼罩的一角」,感觉世界像一个废弃的房屋,而有些蜘蛛正在墙角结着网。
2,
网中是难以发力的,被网住的生活似乎只能沉沦下去,莫可奈何。此时,穆旦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来去像春风」的你,使穆旦看到了「远方」和「缥缈的梦」,这些哪怕是偏于幻觉的希望,也仍是带给穆旦极大的动力。——比如,还是那个「烟尘笼罩」的城市,但此时的修饰语却变成了「烟雾腾腾」,顿时多了许多生发之气。
《有别》写于1976年6月,此时穆旦正因腿伤而卧病在床,「特别苦恼,整天昏昏沉沉,躺不是,坐也不是。抽空也看些书,读点旧诗。很爱陶潜的人生无常之叹……」而6月28日,他致信杜运燮,并抄寄《友谊》等新作的诗,在信中着重写了他对杜运燮、萧珊等朋友的思念。——在这样的卑微而又艰苦的岁月中,一个人自然容易想念亲人、想念朋友,想在他们身上获得一些力量和慰藉。
本诗的题目是《有别》,与之前选过的《赠别》,在含义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赠别》强调的是此方对彼方的倾诉,而《有别》注重的是情绪的体会,有时更偏重于自言自语。所以,诗中的「你」,当然很重要,他是一个生活上的契机,是一次改变和推进,不过,穆旦此诗,更主要的还是对自己的心灵体悟上的一次回顾。这首诗,表现出淡然而向上的精神,说到底,还是源自他自己心中不屈的信念。
穆旦
这是一个不美丽的城,
在它的烟尘笼罩的一角,
像蜘蛛结网在山洞,
一些人的生活蛛丝相交。
我就镌结在那个网上,
左右绊住:不是这个烦恼,
就是那个空洞的希望,
或者熟稔堆成的苍老,
或者日久磨擦的僵硬,
使我的哲学愈来愈冷峭。
可是你的来去像春风
吹开了我的窗口的视野,
一场远方的缥缈的梦
使我看到花开和花谢,
一幕春的喜悦和刺疼
消融了我内心的冰雪。
如今我慢步巡游这个城,
再也追寻不到你的踪迹,
可是凝视着它的烟雾腾腾,
我顿感到这城市的魅力。
1976年6月
陈可抒说,
1,
北岛的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引得无数人对此发表感慨。可能生活是一张大网,罩得人动弹不得;也可能生活是网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多方牵扯。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答案?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不过穆旦的诗中描述得清晰——在他的感受之中,生活是「蛛丝相交」的,是一种黏黏的、纤细的、又难受又容易扯破又要尽力维护的感觉。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还原作用》中写道,「八小时工作,挖成一颗空壳,/荡在尘网里,害怕把丝弄断,」,而如今年老了,网还是网,只是「荡在尘网里」变成了「镌结在那个网上」。
镌者,刻也,镌结在网上,比起荡在网上,仿佛更加无法脱离了,不过,镌刻的动作一般用在石头和金属上,有一种硬碰硬的感觉,这样的字眼用在此处,似乎有种混不吝的无畏在其中,正如穆旦接下去所讲的,他已有了更多的「熟稔堆成的苍老」,变得「僵硬」了,生存的哲学「愈来愈冷峭」。
同样都是网的比喻,我更喜欢这一首,它和前面「烟尘笼罩」的环境是呼应的,所以更加贴切、丰富、耐人寻味。——尤其是当我此刻也正好身在一个「不美丽的城」,坐在它「烟尘笼罩的一角」,感觉世界像一个废弃的房屋,而有些蜘蛛正在墙角结着网。
2,
网中是难以发力的,被网住的生活似乎只能沉沦下去,莫可奈何。此时,穆旦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来去像春风」的你,使穆旦看到了「远方」和「缥缈的梦」,这些哪怕是偏于幻觉的希望,也仍是带给穆旦极大的动力。——比如,还是那个「烟尘笼罩」的城市,但此时的修饰语却变成了「烟雾腾腾」,顿时多了许多生发之气。
《有别》写于1976年6月,此时穆旦正因腿伤而卧病在床,「特别苦恼,整天昏昏沉沉,躺不是,坐也不是。抽空也看些书,读点旧诗。很爱陶潜的人生无常之叹……」而6月28日,他致信杜运燮,并抄寄《友谊》等新作的诗,在信中着重写了他对杜运燮、萧珊等朋友的思念。——在这样的卑微而又艰苦的岁月中,一个人自然容易想念亲人、想念朋友,想在他们身上获得一些力量和慰藉。
本诗的题目是《有别》,与之前选过的《赠别》,在含义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赠别》强调的是此方对彼方的倾诉,而《有别》注重的是情绪的体会,有时更偏重于自言自语。所以,诗中的「你」,当然很重要,他是一个生活上的契机,是一次改变和推进,不过,穆旦此诗,更主要的还是对自己的心灵体悟上的一次回顾。这首诗,表现出淡然而向上的精神,说到底,还是源自他自己心中不屈的信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陈可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要读庄子?
- 庄子放到现在会饿死吗 (1人喜欢)
- “黄蜂尾”张籍,最善于“反转”的诗人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