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让我们互相伤害吧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作品形象,一种是基于现实的文学加工,包括美国的西部牛仔形象,日本的武士浪人形象,另一种则是全新世界观下的超能力者,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漫画里的一大堆的超级英雄形象,蜘蛛侠、美队一类,还有日本热血漫画的主角,从龙珠到海贼王,已经可以归为科幻或者奇幻题材。中国的武侠小说正好处于中间地带,一方面它的世界观、伦理观设定还是以古代中国为蓝本,但是人物主角的武力值却处于奇幻文学的高度,也就是超现实的,这种不协调性其实也是导致武侠小说现在发展进入窘境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武侠小说的开端普遍认为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之后各个朝代都出现过一些异人传奇小说,主角包括红线、昆仑奴、聂隐娘、步非烟等,当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步非烟(借古人的命字)曾写过一本书修罗道,就把这些传奇人物重新解构了一遍,这个作家稍后会再提到,言归正传,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被认为是三侠五义,武侠小说的一些因素开始出现,包括点穴、暗器、剑法,武功要诀、轻功、蒙汗药等,在现在的武侠小说里,这些已经成为了毋须提及的天然设定,之后就来到了清末民国的旧派武侠年代,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比金庸古龙创造的新派武侠更迷人的年代,虽然在旧派五大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持者,认为他们开辟了港台新派武侠,但在我看来,这个名号还是应该属于王度庐,没错,就是李安卧虎藏龙的原著作者,在旧派武侠作家中,平江不肖生最擅长讲故事,他的小说有一种演义范儿,喜欢借真实的人物讲虚构的故事,霍元甲就是被他发扬光大的,亦真亦假,还珠楼主是个怪才,《蜀山剑侠传》线索庞杂,文字亦古亦今,有一种古典的简洁之美,但视角转换比较生硬,人物形象比较单薄,不适合现代人阅读,本人看到第四册就已经彻底晕了,然后就放弃了,朱贞木的《七杀碑》人物塑造十分优秀,男女主角是十分正统的古代侠义夫妇形象,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关于武功技击的描写真实而刺激,关于江湖走镖的规矩细节更是手到擒来,看得出来是行家里手,郑证因本来就是学武出身,所以关于帮会武林一流十分熟悉,这些旧派作家的优点就是实际的走江湖经验十分丰富,所以小说十分真实可信,而且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比较古典,行文踏实不漂,不像现在的网络小说作家,喜欢挖坑填坑的这种比较不踏实的创作方式。而他们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感情描写比较薄弱,封建思想下的人,你懂的,通篇的主题就是家仇国恨,基本上不聊爱情,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王度庐是新派武侠开山鼻祖的原因,他的小说终于出现了以一段感情纠葛为主线的武侠小说模式,而且尽量的在人物情感描写上开始下功夫,这不仅是武侠小说,其实也是现代小说最明显的特征,即由宏大叙事社会批判转变为细腻的个人情感世界的描写,这其实也符合启蒙运动以来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世界文学史上,卡夫卡扮演着这个分界线的角色,他之前的作家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的作品无不是现实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也是现实主义),主题都偏向于社会批判,但卡夫卡完全不理这些,自己写了一篇《变形计》,从本质上是一个探究个体与外界关系的故事,如此的细腻敏感,剥离了家国天下的宏大气质,完全一副自由任性的样子,彻底的影响了此后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发展到极致就是意识流文学,现在随便翻开一本诺奖作家的书,哪一本没有细腻的人物情感描写,哪一本不是在写个体的生命和感悟?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则是最具标志性的分界线了,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小说到现在仍然备受赞誉,在那个理想与信仰交织,家国崩溃的年代,她没有随大流的去写宏大叙事下的左翼救亡文学,而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描写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而且那种没有丝毫情感倾向的冷漠审视态度,让她的文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说回来,武侠小说从王度庐这里转了个弯,从此进去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港台新派武侠黄金时期,梁羽生虽然被认为是新派武侠第一人,但实际上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旧派武侠,感情描写十分薄弱,可以看做是旧派与新派之间的过渡。接下来就要谈到两位享有盛誉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和古龙,前面我们说到,武侠小说的时代设定和人物设定处于一个不协调性的状态,而这两位作家给了我们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金庸的方法是把人物设定妥协,使其符合时代设定,所以他的小说虽然大多没有清晰的时代背景,但终究覆盖在古代的封建伦理体系,君臣、父子、纲常一切都十分完备,只等武侠人物进去这张网,为他们编织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武力值与社会设定的不对等之处则被作者以动人的故事巧妙的转移视线,说的简单点说就是不解决问题,逃避问题,但没办法,读者是不在乎这些的,就像我们喜欢看偶像剧而不在意其不合理性一样。而古龙则是相反,他尽量让小说中的世界观模糊化,以此来容纳武侠人物这个有点不大合理的人物设定,所以古龙的小说中除非有必要,他是不会让世俗的形象进入其中的,比方说最具代表性的官僚,陆小凤系列算是晚期作品,作者已经有自信处理这种关系了,算是例外。古龙的小说里,江湖就是几个高手之间的,其他的流派信息永远是通过这几个人之口稍加提及,而且大多时候是作为气氛烘托工具出场,比方说“点苍飞剑薛金、天山掌门合一道长,两人都是江湖一流高手,却全部一剑封喉,看来此人剑法不在你我之下…”(我瞎编的,但大致风格类似)没错,别的门派的高手就是用来被杀死,然后渲染别人多牛逼的,古龙是一个聪明的人,所以这种手法他用的还比较克制,达到目的就收,到了温瑞安那里,这人就有点自恋和骄傲了,不加克制,滥用技巧,对自己的掌控力过度自信,所以他的小说大多虎头蛇尾,漏洞百出。说回古龙,古龙是一个才子,他的学习能力十分强,司马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新派武侠作家,他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推理智斗十分精彩,古龙也十分欣赏他,所以他的小说继承了司马翎的智斗乐趣,再加上他受侦探小说的影响,气氛渲染以及结构布局十分出众,所以部分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比如楚留香其中一部鬼恋侠情,但才子的缺点就是发挥不稳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古龙的小说里,女人的定位一直都是以“男人的羁绊”出场,而且对男人之间的兄弟之情的描写贯穿他所有时期的作品,这其实也可以看出古龙此人的性格,重友轻色,对男女之爱抱有怀疑态度。其实每次说起金庸和古龙,我总会想起郭敬明和韩寒,因为这两组人十分相似,金庸和郭敬明是作家,古龙和韩寒是才子,没有可比性的人总是被放在一起比较。最后多说一句,通过电视上对郭敬明的了解,我能看出来他是一个骄傲的人,没办法,有才华的人都骄傲,很多人都不喜欢郭敬明,我却很理解他,原因很简单,我们是一类人,别跟我说他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他的骄傲,撑不起,他也骄傲,没办法,这就是这类人的通病,改不了
言归武侠,金庸和古龙也基本上确定了武侠小说的两种写作风格,一种是平铺直叙,一种是剑走偏锋,温瑞安基本上是古龙的翻版,只不过是低配版的,温瑞安这个人有点贪心,他想用古龙的笔法写出金庸的架构,所以他的小说都是单册故事而又系列成集,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四大名捕系列,贪心的后果就是前几册故事没有展开的时候还可以,之后宏大的结构一旦展开,繁杂的人物就有点无所适从,大家可以想象古龙小说里出场的每个人物都个性十足,说话刁钻诡异,这样的人物一两个在一起,是碰撞,是乐趣,但如果一堆人在一起这么说话,那就是神经病了,古龙很懂这个,但温瑞安就有点迟钝了,他的小说总是陷入死循环,想要展开下一册故事就要引入新人,引入新人就要设置情节,就要挖坑,挖坑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以他填不上,一册一册累积下去,所以他的系列小说一到后期,漏洞一大堆,就像一锅乱炖,一群高手变成了一群神经病。温瑞安之后,港台比较有影响力的武侠作家还有黄易,黄易这个人的武侠小说,充满着强烈的意淫气质,流水账式低幼情节也很符合快餐时代的阅读体验,所以这种气质最后被网络小说所继承,温瑞安和黄易堪称网络小说的两位教祖,一位传授了挖坑技术,一位传授了意淫法宝,注意这里没有批评讽刺意味,只是单纯以创作技法论,这确实是网络小说的两根支柱
之后港台武侠小说式微,大陆掀起了一阵新派武侠浪潮,这里只说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金庸流派的凤歌、王晴川,古龙流派的步非烟、时未寒和小椴,这几个作家很好的暴露了武侠小说的缺点,金庸先生功力深厚,所以在他的小说里尽量不会出现武侠人物屠杀弱者的情节,因为他知道这是武侠小说不合理设定的命门,当社会存在不稳定性因素,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要做出改变,使之趋于稳定,这就需要重塑一个个世界观设定,这当然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所以金大师一直很小心,但他的后继之人就没这么洞察世事了,发展到凤歌这里,就成了《昆仑》里的萧千绝,功夫奇高而又杀人不眨眼,每次出手都是毫无逻辑的只凭一时心情杀死一大片,这种情节其实是在自掘坟墓,你让接下来的武侠小说怎么写,难道武侠小说就是一场互相伤害的游戏?看看外国的友人如何给超级英雄定位的,没错,精髓只有八个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用既定世界的的价值观招安超能力者,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为人民服务 而且外国的这些个人英雄主义作品中,坏人一般都是理性的恶人,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坏人背后支撑他们行动的,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只不过这个世界观和我们的正好相反,所以说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理想主义者,想用自己那套世界观改造既定世界,最巅峰的代表人物就是诺兰大神蝙蝠侠三部曲里的反派,第二部里小丑扭曲的善恶论以及犯罪动机其实在他自己的世界观里可以畅通无阻,第三部里面具男引发的无政府主义叛乱更是充满强烈的思辨气质,对现有社会冲击力与其自身理论的完整度是成正比的。没错,外国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缺陷,他们没有逃避,而是以此为切口,深刻的进行人性的挖掘和政府形式的探讨,而中国的武侠小说还停留在言情小说的层面,整本书死了一堆又一堆人,结果只是为了成就主角的爱情故事,我只能说这太奢侈了
古龙流派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气氛渲染很不错,步非烟的小说写的很华丽,时未寒的小说写的很感人,小椴的小说写的很细腻,但是他们也同样继承了古龙小说创作手法的一个巨大毛病,就是侧面简笔勾勒人物导致的人物形象薄弱问题,这个毛病古龙那里就已经很明显了,陆小凤和楚留香的区别是啥?叶开和萧十一郎很像吧,小李飞刀和谢晓峰?傅红雪和孟星魂?不过由于古龙本身个人修养深厚,所以注入在人物角色上的独特气质十分迷人,但之后继承者就不一样了,短篇小说还挺好看,挺有意思,一到长篇小说就露馅了
而武侠小说最终的发展方向大致两种,第一种向死而生,直面武侠阶层与平民阶层的对立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套全新的世界观,换句话说,要用科幻小说的笔法写武侠小说,这种创作倾向难度较大,所以很容易走向文学殿堂另一种方法就是学习美国超级英雄的做法,把武侠阶层变成极少数人,这样他们就不占优势,就必须妥协走向既定世界的价值观,然后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其实回看金庸古龙的世界观设定方向,不正是这两种方法的萌芽吗?
但其实不论那种方法,都无法改变武力值过高所带来的对读者世界观的冲击,所以武侠小说的新起点一定不会是对武力的放纵,而是对武力的克制,所以即使我们要互相伤害,也请拿出完整的令人信服的逻辑链,不然这个游戏已经走到了终点。
现在武侠小说的开端普遍认为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之后各个朝代都出现过一些异人传奇小说,主角包括红线、昆仑奴、聂隐娘、步非烟等,当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步非烟(借古人的命字)曾写过一本书修罗道,就把这些传奇人物重新解构了一遍,这个作家稍后会再提到,言归正传,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被认为是三侠五义,武侠小说的一些因素开始出现,包括点穴、暗器、剑法,武功要诀、轻功、蒙汗药等,在现在的武侠小说里,这些已经成为了毋须提及的天然设定,之后就来到了清末民国的旧派武侠年代,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比金庸古龙创造的新派武侠更迷人的年代,虽然在旧派五大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持者,认为他们开辟了港台新派武侠,但在我看来,这个名号还是应该属于王度庐,没错,就是李安卧虎藏龙的原著作者,在旧派武侠作家中,平江不肖生最擅长讲故事,他的小说有一种演义范儿,喜欢借真实的人物讲虚构的故事,霍元甲就是被他发扬光大的,亦真亦假,还珠楼主是个怪才,《蜀山剑侠传》线索庞杂,文字亦古亦今,有一种古典的简洁之美,但视角转换比较生硬,人物形象比较单薄,不适合现代人阅读,本人看到第四册就已经彻底晕了,然后就放弃了,朱贞木的《七杀碑》人物塑造十分优秀,男女主角是十分正统的古代侠义夫妇形象,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关于武功技击的描写真实而刺激,关于江湖走镖的规矩细节更是手到擒来,看得出来是行家里手,郑证因本来就是学武出身,所以关于帮会武林一流十分熟悉,这些旧派作家的优点就是实际的走江湖经验十分丰富,所以小说十分真实可信,而且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比较古典,行文踏实不漂,不像现在的网络小说作家,喜欢挖坑填坑的这种比较不踏实的创作方式。而他们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感情描写比较薄弱,封建思想下的人,你懂的,通篇的主题就是家仇国恨,基本上不聊爱情,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王度庐是新派武侠开山鼻祖的原因,他的小说终于出现了以一段感情纠葛为主线的武侠小说模式,而且尽量的在人物情感描写上开始下功夫,这不仅是武侠小说,其实也是现代小说最明显的特征,即由宏大叙事社会批判转变为细腻的个人情感世界的描写,这其实也符合启蒙运动以来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世界文学史上,卡夫卡扮演着这个分界线的角色,他之前的作家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的作品无不是现实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也是现实主义),主题都偏向于社会批判,但卡夫卡完全不理这些,自己写了一篇《变形计》,从本质上是一个探究个体与外界关系的故事,如此的细腻敏感,剥离了家国天下的宏大气质,完全一副自由任性的样子,彻底的影响了此后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发展到极致就是意识流文学,现在随便翻开一本诺奖作家的书,哪一本没有细腻的人物情感描写,哪一本不是在写个体的生命和感悟?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则是最具标志性的分界线了,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小说到现在仍然备受赞誉,在那个理想与信仰交织,家国崩溃的年代,她没有随大流的去写宏大叙事下的左翼救亡文学,而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描写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而且那种没有丝毫情感倾向的冷漠审视态度,让她的文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说回来,武侠小说从王度庐这里转了个弯,从此进去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港台新派武侠黄金时期,梁羽生虽然被认为是新派武侠第一人,但实际上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旧派武侠,感情描写十分薄弱,可以看做是旧派与新派之间的过渡。接下来就要谈到两位享有盛誉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和古龙,前面我们说到,武侠小说的时代设定和人物设定处于一个不协调性的状态,而这两位作家给了我们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金庸的方法是把人物设定妥协,使其符合时代设定,所以他的小说虽然大多没有清晰的时代背景,但终究覆盖在古代的封建伦理体系,君臣、父子、纲常一切都十分完备,只等武侠人物进去这张网,为他们编织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武力值与社会设定的不对等之处则被作者以动人的故事巧妙的转移视线,说的简单点说就是不解决问题,逃避问题,但没办法,读者是不在乎这些的,就像我们喜欢看偶像剧而不在意其不合理性一样。而古龙则是相反,他尽量让小说中的世界观模糊化,以此来容纳武侠人物这个有点不大合理的人物设定,所以古龙的小说中除非有必要,他是不会让世俗的形象进入其中的,比方说最具代表性的官僚,陆小凤系列算是晚期作品,作者已经有自信处理这种关系了,算是例外。古龙的小说里,江湖就是几个高手之间的,其他的流派信息永远是通过这几个人之口稍加提及,而且大多时候是作为气氛烘托工具出场,比方说“点苍飞剑薛金、天山掌门合一道长,两人都是江湖一流高手,却全部一剑封喉,看来此人剑法不在你我之下…”(我瞎编的,但大致风格类似)没错,别的门派的高手就是用来被杀死,然后渲染别人多牛逼的,古龙是一个聪明的人,所以这种手法他用的还比较克制,达到目的就收,到了温瑞安那里,这人就有点自恋和骄傲了,不加克制,滥用技巧,对自己的掌控力过度自信,所以他的小说大多虎头蛇尾,漏洞百出。说回古龙,古龙是一个才子,他的学习能力十分强,司马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新派武侠作家,他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推理智斗十分精彩,古龙也十分欣赏他,所以他的小说继承了司马翎的智斗乐趣,再加上他受侦探小说的影响,气氛渲染以及结构布局十分出众,所以部分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比如楚留香其中一部鬼恋侠情,但才子的缺点就是发挥不稳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古龙的小说里,女人的定位一直都是以“男人的羁绊”出场,而且对男人之间的兄弟之情的描写贯穿他所有时期的作品,这其实也可以看出古龙此人的性格,重友轻色,对男女之爱抱有怀疑态度。其实每次说起金庸和古龙,我总会想起郭敬明和韩寒,因为这两组人十分相似,金庸和郭敬明是作家,古龙和韩寒是才子,没有可比性的人总是被放在一起比较。最后多说一句,通过电视上对郭敬明的了解,我能看出来他是一个骄傲的人,没办法,有才华的人都骄傲,很多人都不喜欢郭敬明,我却很理解他,原因很简单,我们是一类人,别跟我说他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他的骄傲,撑不起,他也骄傲,没办法,这就是这类人的通病,改不了
言归武侠,金庸和古龙也基本上确定了武侠小说的两种写作风格,一种是平铺直叙,一种是剑走偏锋,温瑞安基本上是古龙的翻版,只不过是低配版的,温瑞安这个人有点贪心,他想用古龙的笔法写出金庸的架构,所以他的小说都是单册故事而又系列成集,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四大名捕系列,贪心的后果就是前几册故事没有展开的时候还可以,之后宏大的结构一旦展开,繁杂的人物就有点无所适从,大家可以想象古龙小说里出场的每个人物都个性十足,说话刁钻诡异,这样的人物一两个在一起,是碰撞,是乐趣,但如果一堆人在一起这么说话,那就是神经病了,古龙很懂这个,但温瑞安就有点迟钝了,他的小说总是陷入死循环,想要展开下一册故事就要引入新人,引入新人就要设置情节,就要挖坑,挖坑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以他填不上,一册一册累积下去,所以他的系列小说一到后期,漏洞一大堆,就像一锅乱炖,一群高手变成了一群神经病。温瑞安之后,港台比较有影响力的武侠作家还有黄易,黄易这个人的武侠小说,充满着强烈的意淫气质,流水账式低幼情节也很符合快餐时代的阅读体验,所以这种气质最后被网络小说所继承,温瑞安和黄易堪称网络小说的两位教祖,一位传授了挖坑技术,一位传授了意淫法宝,注意这里没有批评讽刺意味,只是单纯以创作技法论,这确实是网络小说的两根支柱
之后港台武侠小说式微,大陆掀起了一阵新派武侠浪潮,这里只说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金庸流派的凤歌、王晴川,古龙流派的步非烟、时未寒和小椴,这几个作家很好的暴露了武侠小说的缺点,金庸先生功力深厚,所以在他的小说里尽量不会出现武侠人物屠杀弱者的情节,因为他知道这是武侠小说不合理设定的命门,当社会存在不稳定性因素,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要做出改变,使之趋于稳定,这就需要重塑一个个世界观设定,这当然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所以金大师一直很小心,但他的后继之人就没这么洞察世事了,发展到凤歌这里,就成了《昆仑》里的萧千绝,功夫奇高而又杀人不眨眼,每次出手都是毫无逻辑的只凭一时心情杀死一大片,这种情节其实是在自掘坟墓,你让接下来的武侠小说怎么写,难道武侠小说就是一场互相伤害的游戏?看看外国的友人如何给超级英雄定位的,没错,精髓只有八个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用既定世界的的价值观招安超能力者,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为人民服务 而且外国的这些个人英雄主义作品中,坏人一般都是理性的恶人,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坏人背后支撑他们行动的,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只不过这个世界观和我们的正好相反,所以说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理想主义者,想用自己那套世界观改造既定世界,最巅峰的代表人物就是诺兰大神蝙蝠侠三部曲里的反派,第二部里小丑扭曲的善恶论以及犯罪动机其实在他自己的世界观里可以畅通无阻,第三部里面具男引发的无政府主义叛乱更是充满强烈的思辨气质,对现有社会冲击力与其自身理论的完整度是成正比的。没错,外国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缺陷,他们没有逃避,而是以此为切口,深刻的进行人性的挖掘和政府形式的探讨,而中国的武侠小说还停留在言情小说的层面,整本书死了一堆又一堆人,结果只是为了成就主角的爱情故事,我只能说这太奢侈了
古龙流派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气氛渲染很不错,步非烟的小说写的很华丽,时未寒的小说写的很感人,小椴的小说写的很细腻,但是他们也同样继承了古龙小说创作手法的一个巨大毛病,就是侧面简笔勾勒人物导致的人物形象薄弱问题,这个毛病古龙那里就已经很明显了,陆小凤和楚留香的区别是啥?叶开和萧十一郎很像吧,小李飞刀和谢晓峰?傅红雪和孟星魂?不过由于古龙本身个人修养深厚,所以注入在人物角色上的独特气质十分迷人,但之后继承者就不一样了,短篇小说还挺好看,挺有意思,一到长篇小说就露馅了
而武侠小说最终的发展方向大致两种,第一种向死而生,直面武侠阶层与平民阶层的对立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套全新的世界观,换句话说,要用科幻小说的笔法写武侠小说,这种创作倾向难度较大,所以很容易走向文学殿堂另一种方法就是学习美国超级英雄的做法,把武侠阶层变成极少数人,这样他们就不占优势,就必须妥协走向既定世界的价值观,然后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其实回看金庸古龙的世界观设定方向,不正是这两种方法的萌芽吗?
但其实不论那种方法,都无法改变武力值过高所带来的对读者世界观的冲击,所以武侠小说的新起点一定不会是对武力的放纵,而是对武力的克制,所以即使我们要互相伤害,也请拿出完整的令人信服的逻辑链,不然这个游戏已经走到了终点。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