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严肃的谈一谈非主流与杀马特
![]() |
人类从一开始,就带着隔离感互相抱团,这让我们身处团体中变得安全,也让每个团体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偏见。 这种不可改变性,作用于日常生活中各处,包括朝夕相处的亲人。“非主流”与“杀马特”已经不必介绍,近年来这两个群体所受到的鄙夷已经过多。虽然网络上对于两个群体的谩骂与歧视已经不必遮掩,甚至可以通过谩骂与鄙夷与之划清界限,掩盖曾经“非主流”与“杀马特”的黑历史。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知道“非主流”和“杀马特”,但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甚至没有媒体愿意深入研究过这两个群体。他们,是大家都知道,却根本一点也不了解的边缘群体,甚至说“被抛弃与遗忘”的群体也不为过。
“非主流”文化最初源自欧美,不过它不仅仅变现在服饰妆容上的标新立异,更多来自于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包括思想,包括生活方式,包括言行等等,简而言之,不在“主流”之列就是“非主流”的。欧美的主流文化都是白人文化,黑人和其他族裔的文化都是亚文化,都是“非主流”的文化。但传入中国后,只学到了皮毛,即只在外表上标新立异,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为了区分开,我们暂且把中国的“非主流”称为“中国非主流”。“中国非主流”群体的年龄过于年轻,也加上流行地域的关系,受过的教育还不很高,导致理解“非主流”文化更深的内涵上,出现了缺失,理解不完整,即理解无能。
但任何“非主流”文化都有机会变成“主流”文化,这是必然的。当一个“非主流”事物逐渐被大众接受,就会成为“主流”。也可以看到,“中国非主流”文化,在中国来说,是有很大根基的。比如我,今年二十岁,初中接触过“非主流”文化,而现在初中的孩子们,也知道,不过,近年来,“中国非主流”文化,是在变化的。比如,当年我们那个时候,那些“非主流语录”是非常悲伤的,是一种年轻人过分放大自己小哀愁的表达方式,悲伤到做作,像一个全宇宙最悲伤的人,而你们这些傻逼却不知道。而现在,随着孩子们早早用上了智能机,比我们那个时候更知道“现在流行什么”,现在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在不断改良自身以取得“主流世界”的认同,比如,以前的“伤感非主流语录”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说教毒鸡汤”。说到底,年轻人的叛逆多半是为了吸引“主流世界”的关注罢了。也可以说,“中国非主流”文化在不断改良自身,越来越靠近“主流”文化的过程中被同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非主流”文化已经在慢慢消失,被“主流”文化同化。这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一个没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会丧失创新能力。更好的结果是,“中国非主流”文化找到了自身发展的内涵,具有了独树一帜的思想,并不趋同于“主流文化”,这才是“非主流”文化发展的最好方向。其实,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好,各行业精英也好被“主流文化”同化,这是十分糟糕的现象,一切都循规蹈矩,死气沉沉。
“杀马特”可以说是“中国非主流”的升级版,同样,只是吸取了日本视觉系摇滚的皮毛。从日本视觉系和“杀马特”的对比,可以看出,“杀马特”除了模仿妆容以外,基本上和日本视觉系没有关系。日本视觉系摇滚是欧美华丽摇滚的发展,还结合了哥特摇滚元素,另类妆容是紧密服务于音乐的。“杀马特”的流行人群主要是中国广大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新移民。原因是多样的,受过的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作为城市新移民无法找到归属感,以及在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劣势,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无法得到有效监管等等……同样,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杀马特”也在努力寻求认同。但“杀马特”的处境十分不妙,他们越是被“主流”文化忽略或者鄙夷,越是标新立异,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而“杀马特”处境的不妙还在于,群体在日益减小,在接近“主流”文化过程中屡次失败。让许多人试图脱离这种亚文化状态,融入“主流”文化。
亚文化在全世界都有,最有名,最强势的亚文化就是欧美的黑人文化。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包括欧美国家的国家实力,使得黑人文化辐射了全世界,嘻哈文化就是代表。同样的,“中国非主流”与“杀马特”也是亚文化,同样源自中国街头,中国较落后地区。但因为思想内涵上的先天缺失,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甚至不被坚持“边缘化”与“非主流”文化的艺术人士所认同,这种缺失也导致这两种文化无法得到长足发展。更导致了许多曾经融入这两种文化中的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后,就“倒戈”了,以从前融入其中为耻。贴吧中就有很多这种例子,许多曾经的“杀马特”在贴吧里直播忏悔,直播“痛改前非”,像杀人放火了一般,还得到了一众吃瓜群众莫名其妙的鼓励与接纳。我不止一次说过,一种文化是否强势,与这个国家是否强大有直接关系。同样是亚文化,嘻哈文化风靡全球,日本视觉系也在海外有很大知名度。
中国的亚文化,除了“杀马特”文化和“中国非主流”文化,还有农民工文化、城中村文化等。这些文化不仅没有走向世界,反而遭到我们自身“主流”文化的歧视。无一例外,中国的亚文化总是缺乏思想内涵作为支撑。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亚文化,还有外来的亚文化。举个例子,近几年说唱成风,但对于嘻哈这种文化,许多人的认知仅仅是穿的街头一点,说着如鼠来宝一般的说唱,就以为自己已经融入其中。而嘻哈文化,已经在慢慢被“主流”文化所接受,被同化,已经开始脱离“非主流”文化的范畴。这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了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呢?这还有待时间去验证。但从目前来看,许多过去根本上不了台面的“跳梁小丑”,因为鼓吹一些“现实与爱情”命题的毒鸡汤,就被封神,成为思想导师来看,这种现象至少反映出,现在年轻人关注的点,已经不是很有深度的东西。这也可能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大爆炸,碎片化、片面化的知识不加分辨的汲取后,出现了许多断层,这些断层使得试图深度探索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突破的障碍。
“存在即合理”。我们无法接受“杀马特”,无法接受“中国非主流”,为改造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谩骂、歧视、暴力……但从没有人愿意看看这群人是什么人,他们正是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网络化”下,被遗忘与忽视的年轻人啊!他们,正是未来的组成部分啊!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试图把世界改造成自己所想,消灭不合理。这种欲望产生了种种极端主义,比如希特勒认为世界上不该存在犹太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