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语文”之一——《怎样写作》 叶圣陶著
总评:大师之见,高屋建瓴者多,枝枝蔓蔓者少。
精到之处:
关于为什么要写作?
当写作的时候,自然起一种希望,就是所写的恰正宣示了所要宣示的,或者所写的确然形成了一个完好的定形。——法度与技术。
文字的原料——思想与情感。
学写作就是学习怎么把思想与情感用合适的法度与技术表现出来。
关于模仿?
尺度在于:这文字里的表白与感兴是否确实是作者自己的 ?
关于源头:
写作向着求充实的路,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具体而言——多接外物,常保持观察态度。
关于组织:
列举材料,加以剪裁,为之排次,制定纲要。
关于准备:
在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
关于锻炼语言习惯:
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听了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凑在语言里。
无论何时不乱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
开头与结尾:
开头奠定情调,笼罩全文的空气;结尾不是结束,要有余音
关于叙事:
事物摆在眼前,一项是经历一段时间的“事”,一项是占据一块空间的“物”。——真简练
世间作文,不过顺着说话想心思的自然规律加以说明而已。
文章的好:
自己抒发的文字以与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为“诚实”,从旁描叙的文章以观察得周至为“诚实”。
写作教学:
养成学生两种习惯:1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2每逢用文字发表,许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
批改注意:测知学生当前的积蓄,消极方面不加阻遏,积极方面随时诱导,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上纸面。
阅读教学于写作的帮助:
教学着眼于1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2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
小学作文:
教授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胸臆,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学生作文,须令分段。1作者起题,必先审定含义应有几段,方能扼要标明;2谈话演说,推理论事,往往一段已完,则语气停顿。
学生作文进步与否,当视其推理能否正确,抒情能否绵美。
批改注意: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全之处,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批改只应注意谬误之推理,不通之字句。外此之事,不妨于发还时评论及之。
精到之处:
关于为什么要写作?
当写作的时候,自然起一种希望,就是所写的恰正宣示了所要宣示的,或者所写的确然形成了一个完好的定形。——法度与技术。
文字的原料——思想与情感。
学写作就是学习怎么把思想与情感用合适的法度与技术表现出来。
关于模仿?
尺度在于:这文字里的表白与感兴是否确实是作者自己的 ?
关于源头:
写作向着求充实的路,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具体而言——多接外物,常保持观察态度。
关于组织:
列举材料,加以剪裁,为之排次,制定纲要。
关于准备:
在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
关于锻炼语言习惯:
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听了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凑在语言里。
无论何时不乱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
开头与结尾:
开头奠定情调,笼罩全文的空气;结尾不是结束,要有余音
关于叙事:
事物摆在眼前,一项是经历一段时间的“事”,一项是占据一块空间的“物”。——真简练
世间作文,不过顺着说话想心思的自然规律加以说明而已。
文章的好:
自己抒发的文字以与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为“诚实”,从旁描叙的文章以观察得周至为“诚实”。
写作教学:
养成学生两种习惯:1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2每逢用文字发表,许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
批改注意:测知学生当前的积蓄,消极方面不加阻遏,积极方面随时诱导,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上纸面。
阅读教学于写作的帮助:
教学着眼于1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2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
小学作文:
教授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胸臆,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学生作文,须令分段。1作者起题,必先审定含义应有几段,方能扼要标明;2谈话演说,推理论事,往往一段已完,则语气停顿。
学生作文进步与否,当视其推理能否正确,抒情能否绵美。
批改注意: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全之处,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批改只应注意谬误之推理,不通之字句。外此之事,不妨于发还时评论及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