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阳读解《石头记》七十二—王熙凤判词与曲之谜(下)
![]() |
这一回,我们来继续上一回的内容,分析王熙凤的曲。
王熙凤对应的曲名为《聪明累》
首先从题目上看,作者对于王熙凤的态度到底是如何的?
他认可王熙凤的聪明,但是也为王熙凤的聪明所带来的忙碌、操劳、最后毁灭的结局而惋惜。
从曲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王熙凤的态度,或者说他希望此书能让读者对于王熙凤的认识,不是阴狠、歹毒、残忍,而是聪明,以及对这个人物最终结局的惋惜。
我们来看《聪明累》的具体内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第一句,非常好解释,因为王熙凤非常聪明,因此未某件事情费劲了心力,想尽了办法,最后搭进去了自己的姓名。
那么,王熙凤所要费尽心力去努力的事情是什么呢?
我们一般人,按照传统意义上对《石头记》以及王熙凤形象的考量,我们会认为,她费劲心力的事情无非就是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可以想尽办法去迫害她想迫害的人,或者说,王氏家族的利益。
但是作者接下来就给出了他的答案: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作者认为,王熙凤所费尽心力去追求,去渴求的,当然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利益,但更为重要的是贾府的家富人宁。
或者说,要么王熙凤这个人物非常聪明,她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富贵和贾府的命运是择不开的,只有贾府家富人宁,她自己或者说她家族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为此,王熙凤可以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就像秦可卿临死的时候对王熙凤说的那样,天命不可违,贾府终究还是家亡人散各奔腾。
而王熙凤本人的命运是如何呢?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这里就有一个我认为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出现了。
很多读者在读这句诗的诗歌,很不仔细,就哎呀,无非就是半辈子提心吊胆,枉费了心机。
那我们就要去分析,半世这个词的含义了。
半世指半生,半辈子。
唐韩愈《赠侯喜》诗:“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宋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袁宏道《有感》诗:“三生白业施功浅,半世乌纱染俗果。”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讵知一身蹇劣,半世落拓,宦业文章万不足与东坡为役。” 洪深《贫民惨剧》第三幕:“王一声 :你是半世快活,已经给我耽误啦,我要是现在就死啦嘛,你还可以图下半世快活。
当然,我们不能从今人的角度去分析古人的寿命,也不能忽略小说里文学性的部分。
这里我们只做很简单的分析。
所谓王熙凤开始为贾府操劳,当然是王熙凤嫁到贾府,开始正式执掌贾府的事情开始。
我们如果按照书里王熙凤出场大概20出头的年纪看,如果她半世都在操劳贾府的事情的话。
曹雪芹说过,半生潦倒,当时他30岁的样子,那么,20出头加上大概30多岁,应该是五十多岁。
虽然书里的王熙凤,年纪轻轻就应该已经走向人生结局了,但是作者通过这处暗示是再告诉我们,王熙凤所影射的真实的历史人物,寿命应该在五十多岁不到六十。
那么,王熙凤或者说王熙凤影射的历史人物原型是怎么死的呢?
这里,就很明确的告诉你,她的死亡方式。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这是一种什么场景呢?
我们在前面的判词分析中,已经明确的说了,王熙凤或者王熙凤影射的历史原型,是在彻底失去权力,甚至失去一切,在被放逐或者路过自己家乡的途中死去的。
而所谓“昏惨惨似灯将尽”,无疑是暗示,人物的死亡时间是在深夜。
而“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则明确的暗示了她的死亡方式。
时间是三更,而荡悠悠的含义,我想也不必去认真联想了。
这个人物是在三更时候,在极其冷漠孤寂的环境里,在自己已经丧失全部的情况下,悬梁自尽而死的。
实际上,在《石头记》里,作者已经暗示了王熙凤的死法。
书中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也有暗示。“这里凤姐见平儿寻死去,便一头撞在贾琏怀里,叫道:“你们一条藤儿害我,被我听见了,倒都唬起我来。你也勒死我!”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
而王熙凤说了,你也勒死我,这可能就是在暗示,他会悬梁自尽的结局。
而同样死于悬梁自尽的贾迎春的曲《喜冤家》是这样写的: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