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治百病的年代
预报的雨夹雪、大雪、暴雪最终也只是一点小雨晚上又悄悄下了点小雪,天气还好,并没觉得多冷,只是多加了件秋衣,早上出门风呼呼地吹,感觉还挺清爽。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感冒了,昨天鼻子有点堵,今早上起来口干舌燥鼻子还是堵,也没觉得什么没当回事,结果上着班就突然涕泪横流喷嚏不断了,说话也是浓浓的鼻音。这回还真是感冒了。晚上回家11点了,翻箱倒柜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一粒感冒药。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治感冒的办法:扎针。
小时候穷乡僻壤没有医生没有医院没有药店,乡镇上也只是有个小卫生所,还要走老远的路。所以有什么病什么痛的,基本都土方法解决。也很奇怪,那些年,村里好像很少有人生病,顶多也就感冒发烧肚子疼。大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基本都不当回事,该干啥干啥,几天也就过去了,再说每天干活流那么多汗,有什么细菌也都流走了。但是小孩子抵抗力弱,生病还是要重视的,基本就一个办法:扎针。那念头还不兴喝热水,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从来都不喝热水,家家户户屋里都有个盛水的大瓮,山泉水很甜,渴了就喝半瓢,好喝又解渴,从来喝不坏。
扎针并不是现在所说的输液或者是用注射器在胳膊或者屁股上把药推进肉里,而是用针在手指头上扎,用的是缝衣服的小细针,目的是要扎出血。说法是放点血,细菌就没有了,病就好了,至于为什么,不知道。
那年头没有药,针很多。需要的道具就是一根针、一块卫生纸、一根鞋带那么长的绳子。生病的人坐下,由另一个人扎。先在胳膊的动脉上把血往手的方向捋,这样容易扎出血。如果你感冒严重,轻轻捋一下都觉得疼。捋个八九十来下,然后再往某一个手指头上捋,不用很用力,捋几下赶紧用绳子将这根手指缠紧,从根部缠到指甲上方的指关节处,然后在指甲盖和指关节之间的地方扎针,要尽量靠近指甲一些,那儿的肉相对多,不容易扎到骨头。扎针者要一首拽着缠着指头的绳子并将缠着的手指捏好,另一只手拿着针比划着,估摸着力度和针的走向,噌地扎下去,再赶紧抽出来,中间不要有停留,像是用针尖把那块皮肉点了一下那样。如果扎的好,立刻就会有血冒出来,并且也不怎么疼,用卫生纸将血擦掉,掰掰手指头,血又冒出来,再擦掉,这样擦个三四回四五回,就把绳子松掉,绳子一松,血立刻就不流了。然后扎下一个手指头。如果扎不出血,目的就没有达到,还得多用点力道再扎一针。如果还扎不出来,要么就算了,要么就重新捋血、缠手指头、再扎。所以说,扎针也是个技术活。会扎的,出血,还不疼。不会扎的,总也扎不出血,要不就扎的骨头疼,要不就会将皮肉划个口子,也疼。
扎完8个手指头(小拇指一般是不扎的),扎针者两只手将患者的一只手的全部手指头抓住,使劲晃晃患者的整个手臂,然后再晃晃另一只,扎针就算完成了。生病的人这时候就去盖着被子好好睡一觉,要盖得严严实实,最好能出身汗。睡起来,病也就差不多好了。
如果是肚子疼,就扎指头肚,更疼一些。但是说来也怪,基本的小病小痛,扎个针都能好。我还没记事的时候,感冒就扎针了,那时候小,死活不扎,哭声震天,都是父亲使劲把我抱住,母亲给我扎。后来成了习惯,不扎针,病就好不了。后来住校,感冒,同宿舍的女生都不会扎针,就自己给自己扎,后来也给别人扎,回家母亲感冒,都是由我来帮她扎针了。
现在已经很少扎针了。长大了就习惯了吃药。感冒就吃片药,好像更省事些。家里的小孩子们,更是再没有哪个会给扎了。扎针治百病的时代,过去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感冒了,昨天鼻子有点堵,今早上起来口干舌燥鼻子还是堵,也没觉得什么没当回事,结果上着班就突然涕泪横流喷嚏不断了,说话也是浓浓的鼻音。这回还真是感冒了。晚上回家11点了,翻箱倒柜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一粒感冒药。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治感冒的办法:扎针。
小时候穷乡僻壤没有医生没有医院没有药店,乡镇上也只是有个小卫生所,还要走老远的路。所以有什么病什么痛的,基本都土方法解决。也很奇怪,那些年,村里好像很少有人生病,顶多也就感冒发烧肚子疼。大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基本都不当回事,该干啥干啥,几天也就过去了,再说每天干活流那么多汗,有什么细菌也都流走了。但是小孩子抵抗力弱,生病还是要重视的,基本就一个办法:扎针。那念头还不兴喝热水,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从来都不喝热水,家家户户屋里都有个盛水的大瓮,山泉水很甜,渴了就喝半瓢,好喝又解渴,从来喝不坏。
扎针并不是现在所说的输液或者是用注射器在胳膊或者屁股上把药推进肉里,而是用针在手指头上扎,用的是缝衣服的小细针,目的是要扎出血。说法是放点血,细菌就没有了,病就好了,至于为什么,不知道。
那年头没有药,针很多。需要的道具就是一根针、一块卫生纸、一根鞋带那么长的绳子。生病的人坐下,由另一个人扎。先在胳膊的动脉上把血往手的方向捋,这样容易扎出血。如果你感冒严重,轻轻捋一下都觉得疼。捋个八九十来下,然后再往某一个手指头上捋,不用很用力,捋几下赶紧用绳子将这根手指缠紧,从根部缠到指甲上方的指关节处,然后在指甲盖和指关节之间的地方扎针,要尽量靠近指甲一些,那儿的肉相对多,不容易扎到骨头。扎针者要一首拽着缠着指头的绳子并将缠着的手指捏好,另一只手拿着针比划着,估摸着力度和针的走向,噌地扎下去,再赶紧抽出来,中间不要有停留,像是用针尖把那块皮肉点了一下那样。如果扎的好,立刻就会有血冒出来,并且也不怎么疼,用卫生纸将血擦掉,掰掰手指头,血又冒出来,再擦掉,这样擦个三四回四五回,就把绳子松掉,绳子一松,血立刻就不流了。然后扎下一个手指头。如果扎不出血,目的就没有达到,还得多用点力道再扎一针。如果还扎不出来,要么就算了,要么就重新捋血、缠手指头、再扎。所以说,扎针也是个技术活。会扎的,出血,还不疼。不会扎的,总也扎不出血,要不就扎的骨头疼,要不就会将皮肉划个口子,也疼。
扎完8个手指头(小拇指一般是不扎的),扎针者两只手将患者的一只手的全部手指头抓住,使劲晃晃患者的整个手臂,然后再晃晃另一只,扎针就算完成了。生病的人这时候就去盖着被子好好睡一觉,要盖得严严实实,最好能出身汗。睡起来,病也就差不多好了。
如果是肚子疼,就扎指头肚,更疼一些。但是说来也怪,基本的小病小痛,扎个针都能好。我还没记事的时候,感冒就扎针了,那时候小,死活不扎,哭声震天,都是父亲使劲把我抱住,母亲给我扎。后来成了习惯,不扎针,病就好不了。后来住校,感冒,同宿舍的女生都不会扎针,就自己给自己扎,后来也给别人扎,回家母亲感冒,都是由我来帮她扎针了。
现在已经很少扎针了。长大了就习惯了吃药。感冒就吃片药,好像更省事些。家里的小孩子们,更是再没有哪个会给扎了。扎针治百病的时代,过去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