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 匠人的手(下)
作者:阿里·阿克巴·那提克 Ali Akbar Natiq
译者:怀民
这篇短篇小说的英文版《A Mason’s Hand》原载于英国文学杂志 Granta 网。故事发生在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点击阅读《匠人的手(上)》。
他花了四十里亚尔上车后,一个十四岁到十六岁间的男孩和两个女孩也上了车。那两个女孩可能是小男孩的妹妹。他们样貌特征中有一种奇异的、吸引人的单纯。女孩们坐在一个座位上。男孩找了找座位,坐在了阿斯戈尔旁边。车子启程的那一刻,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你叫什么名字?”
“我的名字是阿里·阿斯戈尔。”
“我的名字是阿布杜拉。”小男孩说。然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了各个国家的纸钱给阿斯戈尔看。他跟阿斯戈尔说自己在每个国家都有朋友:美国、欧洲、非洲、伊拉克、叙利亚、印度、伊朗;到处都有。
“你没有巴基斯坦朋友吗?”阿斯戈尔问他。
“不,不。所有巴基斯坦人都是混蛋。都是小偷。”他突然很生气。“我没有任何来自巴基斯坦的朋友。”
阿斯戈尔双腮黯然失色,他向窗外望去。
沉默了几分钟之后,小男孩又说话了,“你从伊朗来吗?”
“不,我来自巴基斯坦。”阿斯戈尔冷冷地回答道。
已经是他在麦地那的第五天了。他已经参观了先知的清真寺、吾侯德和Khandaq——所有他知道的地方。日日夜夜他都会在大巴扎里和干净的街道游荡,然后走向城外的枣树里。这里他会看着太阳在麦地那以西、布满枣树的绿山谷之间落下。太阳落山之前为云彩披上红色和金色的袍子。每天他都会站在先知的陵前祈祷。他很惊讶地发现很多伊朗无赖们会把鞋放在包里,玷污了神圣的清真寺。
那天阿斯戈尔想看麦地那的全貌。因为他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机会再来参观。去过先知清真寺和其他圣地之后,他向麦地那以西正在修建的广场走去。如果他在这拿到一份匠人的工作,他不仅可以继续住在麦地那,他还能成为常驻朝圣者,自力更生。他走进去,找到了监工员,并向他自我介绍。
“你能做什么活?” 监工员仔细打量他。
“我可以干任何石匠的活。”阿斯戈尔自信地说。
“你是用朝觐签证来的,对吧?” 监工员问他。
“对,我有朝觐签证,但如果你给我一份工作,慢慢地我可以向工作许可证的方向努力。”
“好吧,看看你能不能把这面墙修高一英尺。”监工指向一面正在被修建的墙。
阿斯戈尔走向前,拿起了工具,并专业地开始筑墙。很快,他把墙修高了一英尺半。监工员看上去很惊喜。晚间祷告后,他给阿斯戈尔饭菜,并跟他说他自己也是匠人,但他的雇主伊克保尔先生,对他很满意,所以把他提升为监工员。“明天是星期五,后天来,我会把你介绍给他,然后给你活干。”
“伊克保尔先生是谁?”阿斯戈尔问。
“他是一个工程师,来自拉合尔。他在这里同时监管很多建筑工地。”
“为什么你不能现在给我些活?”阿斯戈尔不耐烦地说。
“哥们,这里很危险。你看到这些到处走来走去的警员吗?他们每天来三次检查,确保这里没有用那些没有工作许可证的人。工程师先生会先跟别人打通好。之后你才能拿到工作。”
宵礼之后,他回到了清真寺的院子里。他很高兴,因为先知陵墓的祝福,他很快会找到工作。
阿斯戈尔身上只剩五十里亚尔了,他想,如果能在两三天之内找到工作就不用回吉达了。他会留在麦地那,每天每晚都可以去先知的陵前拜一拜。这个想法让他很兴奋;他脱了鞋走进清真寺。他在清真寺坐了很久。清真寺管理员在晚上十点把所有朝圣者赶出院子,他出来找自己的鞋子。但不管他多么努力,他都找不到。
他整晚光着脚。夜间,他把包放在头下,在广场的墙角边睡着了。在晨礼时分醒来,他揉了揉眼睛,旁边有个男孩坐在身边。两人一起去了清真寺,礼拜后开始聊天。
“你从哪来?”男孩问。
“我来自奥卡拉。”(译者注:旁遮普的一座城市。)阿斯戈尔说。
“找到活了吗?”
“还没有,但有人答应了。你从哪来?”
“我来自Raja Jang,离拉伊文不远。我叫纳维德。我在这里住了两年了。这几天我没有活干,我身上也没钱了。我昨晚看到你在这里睡觉,想你可能是巴基斯坦人。我们这几天可以认识认识,然后一起做点什么活。你能干什么?”
“贴瓷砖、瓦工、涂漆、装镜子,各种工匠的活我都能做。”阿斯戈尔说。
“吾侯德山另一边有一个住宅区,我有个孟加拉朋友住在那。”纳维德说。“他也是工匠。如果你想找工作,我可以带你去找他。我也在考虑为他工作。那里真正的优势是一个警员都没有。”
他们第二天十点前来到了吾侯德旁的小城。付完早饭和出租车的钱后,阿斯戈尔身上只有十五里亚尔了。孟加拉人不在家,所以他们等到了晚上。阿斯戈尔觉得他应该买一双便宜的鞋,这样他就不用光着脚蒙羞。他们一起逛了小城的巴扎,但他们找不到任何一双低于二十五里亚尔的鞋。碎石路烫得像热铜,几乎无法下脚。太阳升起来了,阿斯戈尔的头也升温了。灼热的石子扎着他的脚跟。他们终于坐到一棵枣树下。下午他给了纳维德五里亚尔,请他帮忙买晚饭。阿斯戈尔完全没有办法自己走去买饭。纳维德把吃的拿来了,他们吃完,躺着迎来了晚上。
“你每天的工资会是五十里亚尔。”孟加拉人吐了一口槟榔汁,接着说。“包吃包住。如果你做的活质量不够,我会从你的工资里扣钱。你放假那天要自己花钱买饭。如果你接受这些条件就来干吧,不想请自便。但记着这一点:我给你们活干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孟加拉人说话的时候,阿斯戈尔观察了这个房间。一个垫子,被子,和满处的脏叉脏勺。他感到非常不安。整个房间,包括孟加拉人,都脏得要命,臭得来让阿斯戈尔感到反胃。孟加拉人一开口,满嘴被槟榔染色的牙就会吓到阿斯戈尔。他没有听这个人提供的条件,而是想着他怎么可能在这里度过一晚。
早上他把纳维德叫醒了,没有跟谁打招呼就走了。他们没有钱打车,所以就决定抄近道,翻山到另一边。由此进入吾侯德平原,那只离先知穆罕默德的清真寺三公里远。但他们爬到一半的时候才意识到没有那么简单。太阳渐渐把石头烧热了,把脚放在地上都是一种折磨。而山根本看不到头。他们爬过一颗石头,立马就迎来了另一个石头。阿斯戈尔此刻脚上全磨起了泡,这些脚泡发炎了,百般疼痛。他们下午两点到了山顶,发现在那边下山比上山还要难。眼前一片炎热而尖利的石让他很怕。周围很多矮灌木丛,但没有树荫。他饥渴难耐,浑身无力。“我走不动了。”他告诉纳维德,并瘫倒在一个围满
刺槐丛的窟里。他躺了很久,肿了的脚的一阵阵痛感开始往上流。他能听到远处晚间的祷告声;他清晰地看到先知清真寺的宣礼塔。他们睡了四个小时,但醒来后感到更加饥渴。月亮从东方升起了,他们再一次出发。石头冷却了,安静的山谷之间,阿斯戈尔享受着风抚摸他的感觉。尽管他脚泡破裂,脚跟流血,他们仍然想在月光下前行。大概晚上十一点,他们再一次躺下。阿斯戈尔的脚流了太多血,每次踏上一个石头都留下鲜红的印记。刺裂的疼痛感加剧,让阿斯戈尔晕厥过去了。
当他醒来用手擦脸的时候,他发现他周身布满了晨露。他试图寻找纳维德的踪影,但他已经不见了。他到处找他,大声叫唤,但没有回应。太阳升起来了,阿斯戈尔决定出发。但他伸手去拿包的那一刻惊讶地发现包不见了。他的护照和其他证件都在包里。不自觉地,他伸手掏了掏裤兜。裤兜也空了。纳维德离开时把他的包和最后五里亚尔都拿走了。
他呼吁安拉的名字,再一次出发。步履蹒跚三个小时后,他终于到了山下。他感到快渴死了。他竭尽全力找水,看到一个羊圈旁边的铁桶。羊圈里很多干草,羊忙着嚼食。
他把手放到铁桶里,开始喝那之前被羊喝过的水。
水的温度高到刺痛他的喉咙,灼烧他的胃。
不知阿斯戈尔怎么办到的,他又一次开始走向吾侯德平原。他试图驾驭自己所有的能量,尽量走快点。他走到了平原,看到了一个十岁到十二岁之间的男孩站在房门前。阿斯戈尔倒在了墙边的阴影下,向男孩比划喝水。他喝了冷水过后感到活过来了,但在他问男孩有没有饭吃之前,男孩就已经进去关上了门。阿斯戈尔又饿又虚弱地走向哈姆札清真寺,他用冷水洗了一把脸。他坐在了墙边,开始按摩他的脚。他饿得不行,但他从来没有讨过饭,也没有讨过别的。他很想吃点什么,但想着要再一次被太阳晒就没胆了。他的脚仍然肿着,流着血。他还没想清楚该怎么办,下午的晡礼就开始了,人们陆陆续续走入清真寺。他起身,跛着走到了清真寺门口。他看到了一个穿着华丽的阿拉伯人在门口脱了鞋,进去了。鞋子是软皮革做的。阿拉伯人走进清真寺去的那一刻,阿斯戈尔穿上就要走掉。清真寺门口的保安抓住了他,开始喊“小偷!小偷(sariq)!”人们冲到他周围,仿佛一场街头好戏就要开始了。他被人群踢打。阿拉伯人从脖颈处抓住了他,另外两个人把他反手捆绑起来。他们不停地用阿拉伯语问他问题,但他没法回答。他虚弱得什么话也听不见。
“我的主,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人偷了这位先生的鞋子。这两位先生是见证人,很多其他人也亲眼看到了罪行。”清真寺的保安在法庭里陈述。保安之后,很多其他人也相继供词。“但被告人也要有机会为自己辩护。”法官边说边向翻译官的方向望过去。
翻译官向阿斯戈尔重复了三遍这段话,但阿斯戈尔双眼紧闭地站着,不吭声。他的双耳鸣响着,他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上了法庭。
因为他穿着简陋,还一句话都不肯说,法官坚信被告者是个惯犯,是个职业小偷。法官想着要履行正义和伊斯兰教法的禁令,法官做出了判决。除了被告人之外,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到之后欢呼。
清晨宣礼之后,他们把他从拘留所里带到被砍手的地方。阿斯戈尔忘了自己原来是技艺高超的匠人。他都想不起来他老父亲的脸长什么样了。
——————————————————全文完——————————————————
支持原创 扫码关注『南亚胡同』
译者:怀民
这篇短篇小说的英文版《A Mason’s Hand》原载于英国文学杂志 Granta 网。故事发生在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点击阅读《匠人的手(上)》。
他花了四十里亚尔上车后,一个十四岁到十六岁间的男孩和两个女孩也上了车。那两个女孩可能是小男孩的妹妹。他们样貌特征中有一种奇异的、吸引人的单纯。女孩们坐在一个座位上。男孩找了找座位,坐在了阿斯戈尔旁边。车子启程的那一刻,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你叫什么名字?”
“我的名字是阿里·阿斯戈尔。”
“我的名字是阿布杜拉。”小男孩说。然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了各个国家的纸钱给阿斯戈尔看。他跟阿斯戈尔说自己在每个国家都有朋友:美国、欧洲、非洲、伊拉克、叙利亚、印度、伊朗;到处都有。
“你没有巴基斯坦朋友吗?”阿斯戈尔问他。
“不,不。所有巴基斯坦人都是混蛋。都是小偷。”他突然很生气。“我没有任何来自巴基斯坦的朋友。”
阿斯戈尔双腮黯然失色,他向窗外望去。
沉默了几分钟之后,小男孩又说话了,“你从伊朗来吗?”
“不,我来自巴基斯坦。”阿斯戈尔冷冷地回答道。
已经是他在麦地那的第五天了。他已经参观了先知的清真寺、吾侯德和Khandaq——所有他知道的地方。日日夜夜他都会在大巴扎里和干净的街道游荡,然后走向城外的枣树里。这里他会看着太阳在麦地那以西、布满枣树的绿山谷之间落下。太阳落山之前为云彩披上红色和金色的袍子。每天他都会站在先知的陵前祈祷。他很惊讶地发现很多伊朗无赖们会把鞋放在包里,玷污了神圣的清真寺。
![]() |
先知陵墓的绿顶 |
![]() |
先知陵墓入口 |
那天阿斯戈尔想看麦地那的全貌。因为他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机会再来参观。去过先知清真寺和其他圣地之后,他向麦地那以西正在修建的广场走去。如果他在这拿到一份匠人的工作,他不仅可以继续住在麦地那,他还能成为常驻朝圣者,自力更生。他走进去,找到了监工员,并向他自我介绍。
“你能做什么活?” 监工员仔细打量他。
“我可以干任何石匠的活。”阿斯戈尔自信地说。
“你是用朝觐签证来的,对吧?” 监工员问他。
“对,我有朝觐签证,但如果你给我一份工作,慢慢地我可以向工作许可证的方向努力。”
“好吧,看看你能不能把这面墙修高一英尺。”监工指向一面正在被修建的墙。
阿斯戈尔走向前,拿起了工具,并专业地开始筑墙。很快,他把墙修高了一英尺半。监工员看上去很惊喜。晚间祷告后,他给阿斯戈尔饭菜,并跟他说他自己也是匠人,但他的雇主伊克保尔先生,对他很满意,所以把他提升为监工员。“明天是星期五,后天来,我会把你介绍给他,然后给你活干。”
“伊克保尔先生是谁?”阿斯戈尔问。
“他是一个工程师,来自拉合尔。他在这里同时监管很多建筑工地。”
“为什么你不能现在给我些活?”阿斯戈尔不耐烦地说。
“哥们,这里很危险。你看到这些到处走来走去的警员吗?他们每天来三次检查,确保这里没有用那些没有工作许可证的人。工程师先生会先跟别人打通好。之后你才能拿到工作。”
宵礼之后,他回到了清真寺的院子里。他很高兴,因为先知陵墓的祝福,他很快会找到工作。
阿斯戈尔身上只剩五十里亚尔了,他想,如果能在两三天之内找到工作就不用回吉达了。他会留在麦地那,每天每晚都可以去先知的陵前拜一拜。这个想法让他很兴奋;他脱了鞋走进清真寺。他在清真寺坐了很久。清真寺管理员在晚上十点把所有朝圣者赶出院子,他出来找自己的鞋子。但不管他多么努力,他都找不到。
他整晚光着脚。夜间,他把包放在头下,在广场的墙角边睡着了。在晨礼时分醒来,他揉了揉眼睛,旁边有个男孩坐在身边。两人一起去了清真寺,礼拜后开始聊天。
“你从哪来?”男孩问。
“我来自奥卡拉。”(译者注:旁遮普的一座城市。)阿斯戈尔说。
“找到活了吗?”
“还没有,但有人答应了。你从哪来?”
“我来自Raja Jang,离拉伊文不远。我叫纳维德。我在这里住了两年了。这几天我没有活干,我身上也没钱了。我昨晚看到你在这里睡觉,想你可能是巴基斯坦人。我们这几天可以认识认识,然后一起做点什么活。你能干什么?”
“贴瓷砖、瓦工、涂漆、装镜子,各种工匠的活我都能做。”阿斯戈尔说。
“吾侯德山另一边有一个住宅区,我有个孟加拉朋友住在那。”纳维德说。“他也是工匠。如果你想找工作,我可以带你去找他。我也在考虑为他工作。那里真正的优势是一个警员都没有。”
他们第二天十点前来到了吾侯德旁的小城。付完早饭和出租车的钱后,阿斯戈尔身上只有十五里亚尔了。孟加拉人不在家,所以他们等到了晚上。阿斯戈尔觉得他应该买一双便宜的鞋,这样他就不用光着脚蒙羞。他们一起逛了小城的巴扎,但他们找不到任何一双低于二十五里亚尔的鞋。碎石路烫得像热铜,几乎无法下脚。太阳升起来了,阿斯戈尔的头也升温了。灼热的石子扎着他的脚跟。他们终于坐到一棵枣树下。下午他给了纳维德五里亚尔,请他帮忙买晚饭。阿斯戈尔完全没有办法自己走去买饭。纳维德把吃的拿来了,他们吃完,躺着迎来了晚上。
“你每天的工资会是五十里亚尔。”孟加拉人吐了一口槟榔汁,接着说。“包吃包住。如果你做的活质量不够,我会从你的工资里扣钱。你放假那天要自己花钱买饭。如果你接受这些条件就来干吧,不想请自便。但记着这一点:我给你们活干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孟加拉人说话的时候,阿斯戈尔观察了这个房间。一个垫子,被子,和满处的脏叉脏勺。他感到非常不安。整个房间,包括孟加拉人,都脏得要命,臭得来让阿斯戈尔感到反胃。孟加拉人一开口,满嘴被槟榔染色的牙就会吓到阿斯戈尔。他没有听这个人提供的条件,而是想着他怎么可能在这里度过一晚。
早上他把纳维德叫醒了,没有跟谁打招呼就走了。他们没有钱打车,所以就决定抄近道,翻山到另一边。由此进入吾侯德平原,那只离先知穆罕默德的清真寺三公里远。但他们爬到一半的时候才意识到没有那么简单。太阳渐渐把石头烧热了,把脚放在地上都是一种折磨。而山根本看不到头。他们爬过一颗石头,立马就迎来了另一个石头。阿斯戈尔此刻脚上全磨起了泡,这些脚泡发炎了,百般疼痛。他们下午两点到了山顶,发现在那边下山比上山还要难。眼前一片炎热而尖利的石让他很怕。周围很多矮灌木丛,但没有树荫。他饥渴难耐,浑身无力。“我走不动了。”他告诉纳维德,并瘫倒在一个围满
![]() |
先知寺,又名麦地那清真寺 |
刺槐丛的窟里。他躺了很久,肿了的脚的一阵阵痛感开始往上流。他能听到远处晚间的祷告声;他清晰地看到先知清真寺的宣礼塔。他们睡了四个小时,但醒来后感到更加饥渴。月亮从东方升起了,他们再一次出发。石头冷却了,安静的山谷之间,阿斯戈尔享受着风抚摸他的感觉。尽管他脚泡破裂,脚跟流血,他们仍然想在月光下前行。大概晚上十一点,他们再一次躺下。阿斯戈尔的脚流了太多血,每次踏上一个石头都留下鲜红的印记。刺裂的疼痛感加剧,让阿斯戈尔晕厥过去了。
当他醒来用手擦脸的时候,他发现他周身布满了晨露。他试图寻找纳维德的踪影,但他已经不见了。他到处找他,大声叫唤,但没有回应。太阳升起来了,阿斯戈尔决定出发。但他伸手去拿包的那一刻惊讶地发现包不见了。他的护照和其他证件都在包里。不自觉地,他伸手掏了掏裤兜。裤兜也空了。纳维德离开时把他的包和最后五里亚尔都拿走了。
他呼吁安拉的名字,再一次出发。步履蹒跚三个小时后,他终于到了山下。他感到快渴死了。他竭尽全力找水,看到一个羊圈旁边的铁桶。羊圈里很多干草,羊忙着嚼食。
他把手放到铁桶里,开始喝那之前被羊喝过的水。
水的温度高到刺痛他的喉咙,灼烧他的胃。
不知阿斯戈尔怎么办到的,他又一次开始走向吾侯德平原。他试图驾驭自己所有的能量,尽量走快点。他走到了平原,看到了一个十岁到十二岁之间的男孩站在房门前。阿斯戈尔倒在了墙边的阴影下,向男孩比划喝水。他喝了冷水过后感到活过来了,但在他问男孩有没有饭吃之前,男孩就已经进去关上了门。阿斯戈尔又饿又虚弱地走向哈姆札清真寺,他用冷水洗了一把脸。他坐在了墙边,开始按摩他的脚。他饿得不行,但他从来没有讨过饭,也没有讨过别的。他很想吃点什么,但想着要再一次被太阳晒就没胆了。他的脚仍然肿着,流着血。他还没想清楚该怎么办,下午的晡礼就开始了,人们陆陆续续走入清真寺。他起身,跛着走到了清真寺门口。他看到了一个穿着华丽的阿拉伯人在门口脱了鞋,进去了。鞋子是软皮革做的。阿拉伯人走进清真寺去的那一刻,阿斯戈尔穿上就要走掉。清真寺门口的保安抓住了他,开始喊“小偷!小偷(sariq)!”人们冲到他周围,仿佛一场街头好戏就要开始了。他被人群踢打。阿拉伯人从脖颈处抓住了他,另外两个人把他反手捆绑起来。他们不停地用阿拉伯语问他问题,但他没法回答。他虚弱得什么话也听不见。
“我的主,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人偷了这位先生的鞋子。这两位先生是见证人,很多其他人也亲眼看到了罪行。”清真寺的保安在法庭里陈述。保安之后,很多其他人也相继供词。“但被告人也要有机会为自己辩护。”法官边说边向翻译官的方向望过去。
翻译官向阿斯戈尔重复了三遍这段话,但阿斯戈尔双眼紧闭地站着,不吭声。他的双耳鸣响着,他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上了法庭。
因为他穿着简陋,还一句话都不肯说,法官坚信被告者是个惯犯,是个职业小偷。法官想着要履行正义和伊斯兰教法的禁令,法官做出了判决。除了被告人之外,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到之后欢呼。
清晨宣礼之后,他们把他从拘留所里带到被砍手的地方。阿斯戈尔忘了自己原来是技艺高超的匠人。他都想不起来他老父亲的脸长什么样了。
——————————————————全文完——————————————————
支持原创 扫码关注『南亚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