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笔墨纸砚
我们先来说说笔。笔的故事有好几个和梦有关——
晋朝有个人做了个梦,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椽子一般大的笔。醒来后他说,看来会有需要大手笔才能记录的大事发生。果然,皇帝驾崩了,他被叫去写祭文。接着,这事就浓缩成一个成语“如椽大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现在主要指一个人有很大的才华,文笔雄健。
还有一个故事关于李白。据说啊,李白小时候梦见自己的笔开花了,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他果然成为一位旷古绝今的大诗人。“梦笔生花”说的就是这事。
还有一个成语叫“江郎才尽”。江郎叫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可是后来呢,东西写得越来越差。据说是因为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说,我把笔借给你好多年了,可以还给我了。江淹就把笔(五彩的)还给了他。从此,江郎就才尽了。
还有神笔马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在说:笔带给人们才华。
一个人文化高,有一种说法是“墨水喝得多”。其实一开始喝墨水是一种惩罚,古代科举考试时,为了警戒那些考试作弊胸无点墨的人,成绩差的一律罚喝墨水,“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隋朝还规定试卷上“书迹滥恶者,饮墨水一升”。这罚得有点重啊,让人想起墨鱼,也让人想起一种说法,肚里墨水多的人如果倒挂起来,墨水渗出来可以把头发染黑,还能在地上滴一摊。也有一个故事说王羲之练字太认真,拿着馒头蘸墨水都没察觉。其实古时候有一种“药墨”不仅可以吃,而且吃了可以治病。本来,如果把墨水比喻成文化的话,喝墨水是可以治“无知病”。
有一个关于墨池的故事也是关于王羲之的,说他经常练字洗笔,洗得整池水都黑了。北宋散文家曾巩写过一篇文章叫《墨池记》,说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所以他的字写得这么好。其实要想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奋是不够的,也要看有没有天分。唐朝诗人裴说写了首《怀素台歌》,也提到了墨池,说“笔冢低低高似山,墨池浅浅深如海”,他说的是“草圣”怀素。怀素练字,练坏一支笔就会把它埋起来,“笔冢”是笔的坟墓的意思。
关于纸有个很有名的成语叫“洛阳纸贵”:晋朝的文学家左思写了篇文章叫《三都赋》,写得实在太好了,整个洛阳城的人都纷纷买纸抄阅,结果弄得纸价上涨。有的人书看得太多,藏在肚子里纸张会发霉所以要晒一晒,《世说新语》里记载有个叫郝隆的人,大中午敞着肚皮仰躺着,人们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晒书。确实,人们本来就把看书多的人叫“两脚书柜”。
砚的故事有很多,有一个说五代时有个人一心想考取进士,但他姓“桑”跟“丧”同音,主考官很迷信,一直没录取他。他就自己特意定制了一个铁砚,说除非铁砚磨穿了他才不去考。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个人看到别人的文章写得很好,就打算把自己的笔砚烧掉。这是极端地表达对他人文才的尊敬和喜欢。
(掉给一本少儿刊物的书袋)
晋朝有个人做了个梦,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椽子一般大的笔。醒来后他说,看来会有需要大手笔才能记录的大事发生。果然,皇帝驾崩了,他被叫去写祭文。接着,这事就浓缩成一个成语“如椽大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现在主要指一个人有很大的才华,文笔雄健。
还有一个故事关于李白。据说啊,李白小时候梦见自己的笔开花了,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他果然成为一位旷古绝今的大诗人。“梦笔生花”说的就是这事。
还有一个成语叫“江郎才尽”。江郎叫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可是后来呢,东西写得越来越差。据说是因为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说,我把笔借给你好多年了,可以还给我了。江淹就把笔(五彩的)还给了他。从此,江郎就才尽了。
还有神笔马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在说:笔带给人们才华。
一个人文化高,有一种说法是“墨水喝得多”。其实一开始喝墨水是一种惩罚,古代科举考试时,为了警戒那些考试作弊胸无点墨的人,成绩差的一律罚喝墨水,“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隋朝还规定试卷上“书迹滥恶者,饮墨水一升”。这罚得有点重啊,让人想起墨鱼,也让人想起一种说法,肚里墨水多的人如果倒挂起来,墨水渗出来可以把头发染黑,还能在地上滴一摊。也有一个故事说王羲之练字太认真,拿着馒头蘸墨水都没察觉。其实古时候有一种“药墨”不仅可以吃,而且吃了可以治病。本来,如果把墨水比喻成文化的话,喝墨水是可以治“无知病”。
有一个关于墨池的故事也是关于王羲之的,说他经常练字洗笔,洗得整池水都黑了。北宋散文家曾巩写过一篇文章叫《墨池记》,说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所以他的字写得这么好。其实要想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奋是不够的,也要看有没有天分。唐朝诗人裴说写了首《怀素台歌》,也提到了墨池,说“笔冢低低高似山,墨池浅浅深如海”,他说的是“草圣”怀素。怀素练字,练坏一支笔就会把它埋起来,“笔冢”是笔的坟墓的意思。
关于纸有个很有名的成语叫“洛阳纸贵”:晋朝的文学家左思写了篇文章叫《三都赋》,写得实在太好了,整个洛阳城的人都纷纷买纸抄阅,结果弄得纸价上涨。有的人书看得太多,藏在肚子里纸张会发霉所以要晒一晒,《世说新语》里记载有个叫郝隆的人,大中午敞着肚皮仰躺着,人们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晒书。确实,人们本来就把看书多的人叫“两脚书柜”。
砚的故事有很多,有一个说五代时有个人一心想考取进士,但他姓“桑”跟“丧”同音,主考官很迷信,一直没录取他。他就自己特意定制了一个铁砚,说除非铁砚磨穿了他才不去考。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个人看到别人的文章写得很好,就打算把自己的笔砚烧掉。这是极端地表达对他人文才的尊敬和喜欢。
(掉给一本少儿刊物的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