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一直很欣赏冯导的作品,前阵子宣传力度很大的《我不是潘金莲》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乍看这个名字,让我联想会不会是漂亮的乡村农妇被村镇领导勾引而背叛丈夫的故事,带着对情节的好奇我走进了电影院观影。
电影是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我不是潘金莲”这个名字来源于小说主人公李雪莲替自己辩白的话,她为了纠正这句话奔走状告了十年。其实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就是讲述一位农村妇女为了要二胎和丈夫约定好假离婚,但是却被丈夫抛弃还被侮辱是潘金莲。她祈求法官王公道为自己讨回公道,却被判离婚有效。于是她开始层层上告,从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最后去北京借助朋友的便利向首长告状,于是她所告之人全被撤职。李雪莲为含冤之苦状告了十年,这十年里与她交手的官员为了阻止她上告,对她进行了各种阻止劝退。最后丈夫秦玉河之死才结束了她的十年告状路。
整部电影是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暗讽官场现状,让人既觉得好笑又觉得些许压抑。我先从令我捧腹的情节入手。首先,李雪莲带着香油和腊肉找到王公道,说了一长串攀亲带故的自我介绍目的就是想用简单的人情收买他,让他替自己讨回公道。也许她所说的那种亲戚关系在王公道心里(或者观众心里)根本就不算关系。李雪莲性格天真,头脑简单的人物形象已经在影片的开始定型,也为后面她的曲折之路埋下了伏笔。影片的第二个笑料是,李雪莲找到老胡,想通过简单的身体交易让老胡替自己杀人,可是老胡看到要杀的人太多便打了退堂鼓,李雪莲只好失望离去。第三个笑料是,李雪莲找到前任县长史为民希望他替自己做主,可是史为民为了逃避责任,称自己是秘书,然后换了衣服从后门逃走了。他的这一做法也导致了他后面被撤职,与电影最后他与李雪莲在餐馆里的对话形成了对照,意味深长。第五处是,王公道在十年后当了法院院长,他怕李雪莲会让自己官位不保,于是便带了猪蹄来到李雪莲家里。这次他亲切的称李雪莲为“姐”,把十年前李雪莲说的那段复杂关系又重新提了一遍,还说他们如此“直接的”亲戚关系应该互相体谅一些。第六处是,当李雪莲准备在一棵果树上吊自杀的时候,范伟饰演的果农对她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充满俗世安身道理的开导,也成功打消了李雪莲的自杀念头。
这部影片仍然是以小见大,以一个典型案例,来烘托大的政治问题。这个案例只涉及到简单的真假离婚案的问题,而李雪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这却反映了广大底层人民的利益不被官员重视的深刻现状。当出现问题时,低层官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想方设法按压遮掩,应付上级领导巡视,结果是官逼民反,民把官拉下马,如此恶性循环。
我一直觉得鉴于中国的国情,国产电影不敢表现、涉及政治主题。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对这部电影如何过审打上了一个疑问。冯小刚敢于大胆涉足这类题材,我奉上我全部的敬意。影片彰显了冯氏幽默,笑点处处充斥着讽刺意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片中人物的名字,史为民不为民,王公道不公道,贾聪明非真聪明。电影让观众在笑声之余联系实际,反思中国的官民关系。腐败一直是政治上的一颗若隐若现的毒瘤,任何事情一旦与腐败牵扯上关系,就会变得不公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会受到威胁。影片开头,李雪莲不满王公道的不公道判决找到了荀院长,而荀院长正在送退休的老院长离开。这时候老院长想要为民做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临走时还不忘语重心长地告诫荀院长:“官员不作为就是腐败。”这句话点透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后来李雪莲拿着写“冤”的牌子堵在市政府门口,蔡市长发话派人帮李雪莲“解决”问题,命令传达下来却变成了关押李雪莲。这就是上级和下级沟通甚少的结果,上级不过问下级,而下级也鲜少向上级汇报问题。这次的关押直接把李雪莲送上了去北京告状的道路,还误打误撞撞到了首长,首长在得知原委之后,怒斥了地方官员的推诿不作为行为并将这次事件的市长、县长、院长全部撤职。李雪莲是个执着的村妇,她不惜耗费十年大好青春去与各级官员斗智斗勇。当李雪莲决定放弃告状时,院长王公道、现任县长郑众和现任市长马文彬为了自保接连找上门劝止的举动,又再一次燃起了她告状的斗志。几个人围坐在桌子旁的场景,灯光灰暗,气氛压抑。马市长问李雪莲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了告状,李雪莲回答是听了牛的话,而且还说了一句:“这是不一样的,牛让我放弃是怕我告不赢,而你们让我放弃是让我继续含冤。”这其实暗讽了官员缺乏基本的爱民为民的品德,连牲畜都不如。李雪莲在赵大头的帮助下,一路逃脱围追堵截。在路途中因赵大头的深情劝说改变了告官的初衷。可是却没想到赵大头和法官贾聪明勾结谋取一己私利。李雪莲身边没有了可信任的人,她万念具烬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找到他表弟帮忙却被提前布控的郑众、王公道一行人抓了个正着。当李雪莲从郑众口中得知前夫秦玉河已经死了的消失后,她才彻底放弃了告状。
马市长在影片中对下属说的几段话可以说是耐人寻味的。在面对棘手问题时,他很有大局意识,言语之间充满了为民着想的正义感,但是他却运用自己的权威去督促下属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当于把麻烦推给了下属。影片中,马市长多次施压郑县长,郑县长施压法院院长和警察局局长,调动全城警力搜查一名要告官的妇女。最后事情的解决却是靠一次意外事件。因为李雪莲的放弃,各位官员才得以安心。这是多么讽刺的结局。
影片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启发当代的官员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问民众之所需,解民众之所难。杜绝层层推诿,敷衍塞责的不良风气。也正应了那句话“官不作为就是腐败”。这部电影像是讲述一则社会寓言,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主题,并向全社会传达着正能量。
电影是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我不是潘金莲”这个名字来源于小说主人公李雪莲替自己辩白的话,她为了纠正这句话奔走状告了十年。其实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就是讲述一位农村妇女为了要二胎和丈夫约定好假离婚,但是却被丈夫抛弃还被侮辱是潘金莲。她祈求法官王公道为自己讨回公道,却被判离婚有效。于是她开始层层上告,从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最后去北京借助朋友的便利向首长告状,于是她所告之人全被撤职。李雪莲为含冤之苦状告了十年,这十年里与她交手的官员为了阻止她上告,对她进行了各种阻止劝退。最后丈夫秦玉河之死才结束了她的十年告状路。
整部电影是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暗讽官场现状,让人既觉得好笑又觉得些许压抑。我先从令我捧腹的情节入手。首先,李雪莲带着香油和腊肉找到王公道,说了一长串攀亲带故的自我介绍目的就是想用简单的人情收买他,让他替自己讨回公道。也许她所说的那种亲戚关系在王公道心里(或者观众心里)根本就不算关系。李雪莲性格天真,头脑简单的人物形象已经在影片的开始定型,也为后面她的曲折之路埋下了伏笔。影片的第二个笑料是,李雪莲找到老胡,想通过简单的身体交易让老胡替自己杀人,可是老胡看到要杀的人太多便打了退堂鼓,李雪莲只好失望离去。第三个笑料是,李雪莲找到前任县长史为民希望他替自己做主,可是史为民为了逃避责任,称自己是秘书,然后换了衣服从后门逃走了。他的这一做法也导致了他后面被撤职,与电影最后他与李雪莲在餐馆里的对话形成了对照,意味深长。第五处是,王公道在十年后当了法院院长,他怕李雪莲会让自己官位不保,于是便带了猪蹄来到李雪莲家里。这次他亲切的称李雪莲为“姐”,把十年前李雪莲说的那段复杂关系又重新提了一遍,还说他们如此“直接的”亲戚关系应该互相体谅一些。第六处是,当李雪莲准备在一棵果树上吊自杀的时候,范伟饰演的果农对她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充满俗世安身道理的开导,也成功打消了李雪莲的自杀念头。
这部影片仍然是以小见大,以一个典型案例,来烘托大的政治问题。这个案例只涉及到简单的真假离婚案的问题,而李雪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这却反映了广大底层人民的利益不被官员重视的深刻现状。当出现问题时,低层官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想方设法按压遮掩,应付上级领导巡视,结果是官逼民反,民把官拉下马,如此恶性循环。
我一直觉得鉴于中国的国情,国产电影不敢表现、涉及政治主题。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对这部电影如何过审打上了一个疑问。冯小刚敢于大胆涉足这类题材,我奉上我全部的敬意。影片彰显了冯氏幽默,笑点处处充斥着讽刺意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片中人物的名字,史为民不为民,王公道不公道,贾聪明非真聪明。电影让观众在笑声之余联系实际,反思中国的官民关系。腐败一直是政治上的一颗若隐若现的毒瘤,任何事情一旦与腐败牵扯上关系,就会变得不公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会受到威胁。影片开头,李雪莲不满王公道的不公道判决找到了荀院长,而荀院长正在送退休的老院长离开。这时候老院长想要为民做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临走时还不忘语重心长地告诫荀院长:“官员不作为就是腐败。”这句话点透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后来李雪莲拿着写“冤”的牌子堵在市政府门口,蔡市长发话派人帮李雪莲“解决”问题,命令传达下来却变成了关押李雪莲。这就是上级和下级沟通甚少的结果,上级不过问下级,而下级也鲜少向上级汇报问题。这次的关押直接把李雪莲送上了去北京告状的道路,还误打误撞撞到了首长,首长在得知原委之后,怒斥了地方官员的推诿不作为行为并将这次事件的市长、县长、院长全部撤职。李雪莲是个执着的村妇,她不惜耗费十年大好青春去与各级官员斗智斗勇。当李雪莲决定放弃告状时,院长王公道、现任县长郑众和现任市长马文彬为了自保接连找上门劝止的举动,又再一次燃起了她告状的斗志。几个人围坐在桌子旁的场景,灯光灰暗,气氛压抑。马市长问李雪莲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了告状,李雪莲回答是听了牛的话,而且还说了一句:“这是不一样的,牛让我放弃是怕我告不赢,而你们让我放弃是让我继续含冤。”这其实暗讽了官员缺乏基本的爱民为民的品德,连牲畜都不如。李雪莲在赵大头的帮助下,一路逃脱围追堵截。在路途中因赵大头的深情劝说改变了告官的初衷。可是却没想到赵大头和法官贾聪明勾结谋取一己私利。李雪莲身边没有了可信任的人,她万念具烬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找到他表弟帮忙却被提前布控的郑众、王公道一行人抓了个正着。当李雪莲从郑众口中得知前夫秦玉河已经死了的消失后,她才彻底放弃了告状。
马市长在影片中对下属说的几段话可以说是耐人寻味的。在面对棘手问题时,他很有大局意识,言语之间充满了为民着想的正义感,但是他却运用自己的权威去督促下属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当于把麻烦推给了下属。影片中,马市长多次施压郑县长,郑县长施压法院院长和警察局局长,调动全城警力搜查一名要告官的妇女。最后事情的解决却是靠一次意外事件。因为李雪莲的放弃,各位官员才得以安心。这是多么讽刺的结局。
影片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启发当代的官员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问民众之所需,解民众之所难。杜绝层层推诿,敷衍塞责的不良风气。也正应了那句话“官不作为就是腐败”。这部电影像是讲述一则社会寓言,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主题,并向全社会传达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