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乡人气为何越来越差?
来了三圣乡这半年多常听一些当地人或者在当地经营多年的人感叹‘三圣乡这几年人气越来越差了’。
三圣乡作为成都周边比较大的周末休闲区,素有花乡之称,更有密集的农家乐。环境清雅,加之这几年陆续有一些艺术人入驻,更增添了三圣乡的人文气息。按理,应该越来越旺才对。为何人气不如以前?
今年奥运会期间,一个本地大叔路过我的门口,和我抱怨了很久,说都是因为我们这些商家的原因导致三圣乡不如以前热闹了,说我门口连个宣传的招牌都没有,别人都不知道我这是干啥的。
说的对,不过这话不该对我说,应该对景区管委会说,我一个70*50cm的小黑板挂在门头上被管委会的人一天强行取下来三次,给我说‘门前三包’。我堆放垃圾了?我妨碍交通和行人了?我挡别人信号了?我涉黄 赌 毒了?
三圣乡的没落只是广大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缩影,只是中国GDP世界第二的被害者。无论城管还是这些景区管委会的,他们本身的做法既是奉命行事,也不算错。只是不合时宜。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90年代,经济为何可以突飞猛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宽容政策,‘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充分发挥了全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的确,那些年的脏乱差,治安混乱这几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就说三圣乡,每条路都有两个保洁还有洒水车。清洁卫生是没的说。派出所巡警也是经常巡逻,有事也能快速反应。这些都做的很好。
经济发展了,需要规范,这是对的。然而,必须看地方,先富起来的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是成都三环内的城区。然而,如今对先富起来的大城市的规范一竿子捅到乡村山区。就像有人先富起来了,开始讲究吃穿住行的干净整洁规范,同时也要求还在贫困线挣扎的人们也要按时上下班,衣着整洁干净,按时吃饭休息~~~,这尼玛不是搞笑么?
再说三圣乡,说是景区,可是所有地头还在原来农民手里,因为前些年的发展,房租暴涨,却只能依据原来农民房屋土地格局做装饰装修性处理后经营。并不能做更大的改造,我想说,TMD原来是农居房屋,不是为经商准备的,就像用切菜的刀能用到战场上去么?不做格局调整,怎么经商营业?
是,的确有少部分经营场所做了比较大的改造,可是整体环境不好,他们不过是鲜衣怒马立于乞丐群中,又能如何?
所谓景区管委会不过就是看家护院之辈,所谓有规划决策权者却远离三圣乡,能看到个啥呀?于国于民于商家皆无益。如果果真三圣乡的商家全部撤了,这些农民每年几万到几十万的租金收入也就没了,成都市民的钱只好飞到外省外国去花了。
虽然中央乃至省里也常说地区经济要因地制宜,可是,我们的地方政府都是官本位主义者,懒惰政策,才懒得去做这类区分,一律按照大城市大政策走,有功是自己的,有错是国家政策有问题,不关自己的事,推的干干净净。
如果说,三圣乡以及像三圣乡这样的地方要怎么发展?就该由广大当地商家为主,管委会协同,向市场调研,然后制定出适合的决策。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