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不是山
岁月静好。
结束教研以后,一种踏实和安定的宁谧之感,渐渐随着新家的落成而至。无论上学抑或工作,都太久没有一段看起来漫无边际的安逸时光,可以任由我慢悠悠地随心所欲地研究自己想要看的书目。以前看书,要么为了作业,要么在课业的狭缝中偷闲阅读,心态太浮躁,时间不充裕,如风行水上,离批解散,心急贪多,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以至于略知一二,跟有心研究的同伴谈论起来,却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应答。在我内心深处,总盼着有一日经过潜心修炼,筑成体系。 岁月蹉跎。大学在白云山下的图书馆进进出出,读的书却杂,多是文学小说,古今中外,在中文系每周每节课的跑火车体系梳理下,匆匆浏览,研究生马鞍山中文大的图书馆有五所,无奈课业繁多,终无所获,时间匆匆以至于今时今日,阅读了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十九讲》若干书目,才有一种研究做学问的感觉,或者说,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这种灵光一现的感觉让人畅畅然。今日看书时才发现,朱夫子二十四岁中进士,三十二岁见老师李延平时,老师嘱他研究中和问题,然而到了三十七岁,他才正式用功思考中庸中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经过一两年,他自以为了解了中和问题,连续和张南轩讨论了好几封信,可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忽然放弃了从前所说,认为荒诞不已,最终形成了新定论,并确立了自己的系统。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如何不惑,我想,从治学而言,大概就是学问体系的建立,立场已定,不是小聪明的主观发挥,而是长期下工夫之后的通透,这时,主观的了解与客观的原意相合。
在韩山脚下,图书馆设备并不绝好,没有经过装饰的天花板,与图书馆风格不搭的桌椅和斑驳的玻璃窗,这样的图书馆未能让我深处其中就能立刻专心致志发奋学习,然而,此时此处,于我而言,有一所近家地图书馆可以常常方便阅读,有基本应有尽有的书籍供我学习,已然感恩兴奋。在秋日的山气夕照下,读书,散步,回味,仿佛回归校园,而此时与校园的我相比,更多几分淡定。我也于是琢磨着这些山。从广外在白云山脚下,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后至香港中文大,便在山间,群山围绕,海港相隔,现在安居韩师,依然是傍山靠水。
山,在《易经》中,是艮卦之象,艮象征山,山即是止,是阻碍。以前山横亘大地,便阻隔了沟通,因此很多人遐想着山那边是什么。现代交通无阻,大概南方的山只能说是丘陵山地,所以我从小无此念想,反而想的是,山里是什么呢,山的神秘让我猜测,山的高大令人仰望。想常伴我左右的山,大概与我命中有缘。琢磨之下,便顺手用易经的卦象思考之,艮上坎下,谓之蒙,蒙有童稚学习之象,如山间流出清泉,由小及大;艮上乾下,群山映日,日在山中,由小阻大,谓之大蓄。大蓄之意,在于嘱人沉住气积蓄力量。
曾经想过自己手上有些进货渠道,不如也在朋友圈做中间商赚钱,由于笃信易经,自用梅花易数起卦,得颐卦初爻,颐卦象征颐养,养正则吉,叮嘱人要观其所养,观其自养,也就是走正道,慎言语,节饮食,外求养生,内求养贤,正在其时。而所占事的初爻显示,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灵龟是古人认为的可以咽息不食的龟。此爻以一阳居下非常生动地告诉我,当前的地位卑下,资历尚浅,难以伸张的时局,与此一阳心怀升腾之志,难以自持,甚至目光短浅,不珍惜自己所有的东西,不懂得积蓄安养的矛盾。欲成事者,当具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具而事不成。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困境中急于求变,但是参考儒释道三家哲学,其实反而应该顺应天命,所以,一动不如一静,潜龙勿用,应该踏实自养,以待时机。爻的卜辞,与我在求学过程中,不停地被群山所围之象,是否不谋而合地预示着阻隔尚在,需要力量的积蓄呢?是否当有一天完成了自身的积淀,可以大展拳脚时,周边的生活景象也会随之改变呢?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前几天与好友闲谈,由她的经历讲起了外面的世界之大,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7岁,离30岁还有2年,大龄女青年,在家家长催婚甚至担忧嫁不出,自己甚至也焦急也几乎要自怨自艾自我怀疑了,可是在香港甚至国外看来,27岁,SO YOUNG,换个工作,或者一次偶然机会,也许已婚的人都要感慨,哎结婚得太早。找工作或者实现自我价值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