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读书笔记
两个40岁男人分别陷入了对20岁女人的疯狂迷恋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得而留下重大心理阴影并相互治愈的故事。(这题材选得颇具代表性😏) 名医布雷尔无时不刻地对年轻女病人贝莎产生充满肉欲的幻想。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为恐惧衰老(贝莎的依赖与幻觉令其荷尔蒙暴增),另一方面是源于已身处人生顶峰无可追求,为给机械生活增添新元素(有钱有闲就有机会使点坏不是)。 但是,自身的信仰与妻子的愤怒令布雷尔对这些情感与幻想无比愧疚,信仰和世俗与他脑子里每天直播的疯狂欲念碰撞出惨烈的火花,躁狂时渴望抛下一切与贝莎私奔,抑郁时又想自杀。直到尼采的出现,不断地提问、揭露与警示,最终让布雷尔在弟子弗洛伊德的催眠术中真正警觉到自己根本无法从贝莎处获得解救,还发现就算是抛下现有的一切,自己已无法活下去以及,心中真正爱的,还是美丽的妻子。 一场灵魂出窍之后,生活回归正轨。 (是不是有点类似此时无病呻吟的自己?) 如果说布雷尔是正常人的严重心理问题,那么尼采的问题就偏向精神疾病了(强迫偏执症)。即便尼采通过布雷尔的治愈而让自己的痛苦有短暂的缓解,但无法彻底改观他对路的偏执与仇恨。他的基因注定了他的一生只能走不寻常的路,成就不寻常的作品。(写不下去了…) 无论如何,在这场精彩的互为医患关系的对白中,我看到了人性,看到了自己。 我最擅长的金句摘抄来了🙄 解放的标志是什么? —— 不再耻于面对自己! 事实上,我痛恨某些人夺去了我的独处,却不曾提供我陪伴。 把你的动机解剖得更深层一些!你将会发现,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自我中心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 每个人都对一成不变感到厌倦。 时间是不可逆的,我的生命沙漏将消失殆尽,我和所有人一起无意识地循规蹈矩向着我的死亡前进。 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最大的树伸到最高的地方,并且扎下最深的根,进入黑暗里,甚至进入邪恶之中。 不服从自己的人将被他人所控制。服从他人比支配自己要容易得多,要远远地容易得多。 你现在必须学会去承认你的生活,并且有勇气去说:‘这是我的选择!’一个人的精神是由他的选择所建构。如果你选择成为那些少数的一员,分享了成长的愉悦以及不信上帝的自由所带来的快活,那么,你必须为你自己准备好面对最大的痛苦。它们结合在一起,无法分开去体验。如果你想要较少的痛苦,那你必须像禁欲主义者那样退缩,并对至高的享乐断念。 生命是场没有正确答案的考试。如果我能让它从头再来一遍,我想我会做完全一样的事情,犯下同样的错误。 成长比慰藉重要得多。 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就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只有在那个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生长。 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 成为自己的存在。 选择你的命运,热爱你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