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今看#秋菊打官司
想看好久,终于今日了结,对比我还老的电影总是莫名兴奋。
犀利之处就是整个片子没有一个坏人。就连那个骗她们钱的三轮车夫,也仅是八九十年代城市底层坑蒙拐骗的代表人物而已。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电影把秋菊这个小妇人对"一口气"的执着刻画得自然真实。其实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思想都从"对,就要告死这盛气临人的村长",转变最后到认同万庆来说的这样折腾花了钱又没结果一点意思没有。但也对秋菊的作为感到理解。其实就是在现在的农村,不仅仅妇人如此,男人也很多如此,为了所谓的"讨个说法",为了所谓的"争一口气",不惜劳苦和金钱,这让我想起蔡崇达的《皮囊》里面,母亲执意要给家里盖几层楼,也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及生病的丈夫。片里李公安老说村长是个犟人,最犟的明明是秋菊,秋菊那种不卑不亢不动声色的犟,直戳中国乡村底层人民心底,时至今日,很多农民们对于社会的不公,仍然有一种"村里解决不了我到镇上去,镇上解决不了我上县里,县里解决不了我上市里,市里不行我上省里,省里不行我上北京城去,我就不信这个社会还没有天理了?!",这是多么淳朴的坚持,就像我小时候看到有同学踩红领巾,一定要告诉老师,并且要看着那位同学受到惩罚,觉得唯有如此才能捍卫心底的信仰,和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乡人们揶揄万庆来说秋菊下一步要告到北京去的时候,我以为这肯定是接下来的桥段。然而几经倒腾后,村长在秋菊儿子满月的那天被抓去拘留。这情结处理得也是妥帖自然,一切依法办事。剧终只留下一脸懵逼的秋菊两眼迷茫无助,这小村妇琢磨不明白"我只是要个说法,我没让他抓人啊",小经开化但本质落后的农村女性同逐步完善的现代文明间的美妙碰撞再次推向高潮,又戛然而止,留下绵绵余音。
农村女性的特质历来最能体现农村人及农村的特质。九十年代初,很多山区农村还没怎么受到改革开放春风的润泽,很多人也只是刚刚解决温饱。影片中的人物们过着安定的生活,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描述他们贫穷的意思,甚至村长随便就掏出二百块钱[虽然都是十块十块]、秋菊卖几车辣子上成绩讨说法还轻易就买衣服的时候,被"贫穷"观念洗脑的我居然觉得他们好有钱【好罪过=_=】。而且他们本相处得都很和谐,即使是上门讨说法,秋菊都被村长一家热情招待,就连小孩子们都是开开心心地唤其"啊姨",这也与秋菊执意要村长赔不是形成鲜明的矛盾。但这就是九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就是这么矛盾的农村。
而以上妇人之作为,本身也就很巩俐。韵味简直绝了。撇开谋女郎一说,《红高粱》、《代号美洲豹》、《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活着》……她总是那么地柔韧,没有剑拔弩张没有张牙舞爪,不是她不行,只是她一般不选。她不声不响,却总叩我心扉。
可以。《秋菊打官司》真的很中国。谁说老谋子不懂中国不懂中国人,他可比很多喷子懂得深和多了去了。当然,若说尤其特别非常懂中国的人,怕没有。毕竟我大天朝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多元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包[doge]
犀利之处就是整个片子没有一个坏人。就连那个骗她们钱的三轮车夫,也仅是八九十年代城市底层坑蒙拐骗的代表人物而已。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电影把秋菊这个小妇人对"一口气"的执着刻画得自然真实。其实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思想都从"对,就要告死这盛气临人的村长",转变最后到认同万庆来说的这样折腾花了钱又没结果一点意思没有。但也对秋菊的作为感到理解。其实就是在现在的农村,不仅仅妇人如此,男人也很多如此,为了所谓的"讨个说法",为了所谓的"争一口气",不惜劳苦和金钱,这让我想起蔡崇达的《皮囊》里面,母亲执意要给家里盖几层楼,也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及生病的丈夫。片里李公安老说村长是个犟人,最犟的明明是秋菊,秋菊那种不卑不亢不动声色的犟,直戳中国乡村底层人民心底,时至今日,很多农民们对于社会的不公,仍然有一种"村里解决不了我到镇上去,镇上解决不了我上县里,县里解决不了我上市里,市里不行我上省里,省里不行我上北京城去,我就不信这个社会还没有天理了?!",这是多么淳朴的坚持,就像我小时候看到有同学踩红领巾,一定要告诉老师,并且要看着那位同学受到惩罚,觉得唯有如此才能捍卫心底的信仰,和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乡人们揶揄万庆来说秋菊下一步要告到北京去的时候,我以为这肯定是接下来的桥段。然而几经倒腾后,村长在秋菊儿子满月的那天被抓去拘留。这情结处理得也是妥帖自然,一切依法办事。剧终只留下一脸懵逼的秋菊两眼迷茫无助,这小村妇琢磨不明白"我只是要个说法,我没让他抓人啊",小经开化但本质落后的农村女性同逐步完善的现代文明间的美妙碰撞再次推向高潮,又戛然而止,留下绵绵余音。
农村女性的特质历来最能体现农村人及农村的特质。九十年代初,很多山区农村还没怎么受到改革开放春风的润泽,很多人也只是刚刚解决温饱。影片中的人物们过着安定的生活,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描述他们贫穷的意思,甚至村长随便就掏出二百块钱[虽然都是十块十块]、秋菊卖几车辣子上成绩讨说法还轻易就买衣服的时候,被"贫穷"观念洗脑的我居然觉得他们好有钱【好罪过=_=】。而且他们本相处得都很和谐,即使是上门讨说法,秋菊都被村长一家热情招待,就连小孩子们都是开开心心地唤其"啊姨",这也与秋菊执意要村长赔不是形成鲜明的矛盾。但这就是九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就是这么矛盾的农村。
而以上妇人之作为,本身也就很巩俐。韵味简直绝了。撇开谋女郎一说,《红高粱》、《代号美洲豹》、《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活着》……她总是那么地柔韧,没有剑拔弩张没有张牙舞爪,不是她不行,只是她一般不选。她不声不响,却总叩我心扉。
可以。《秋菊打官司》真的很中国。谁说老谋子不懂中国不懂中国人,他可比很多喷子懂得深和多了去了。当然,若说尤其特别非常懂中国的人,怕没有。毕竟我大天朝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多元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包[doge]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