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玉佩(06)
第六章 地藏诡奇有仙乡
第二天,班师回转。老耿也因做过“随行记者”而论功提拔,委以了重任,上级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耿啊,只管蒙头干,别的事情咱不管!”老耿心智达明,自能领会其言外之意,所谓的晋升,无非是曹操赚刘备于许都,名为嘉奖,实则掌控,老耿马上表态:“坚决服从上级指示,坚决响应组织号召!”自此,老耿临深履薄,谨慎过活。
我道:“怪不得多年前谈起新疆镜像人时,他只说了点皮毛!”
朱老说:“可以理解,老耿甚至对妻女都不曾透漏只言片语,难为他的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老耿曾向我诉苦,未防事发,他一直等到伤口愈合,表皮完好如初才敢行房事。”
我的思绪兀地飘回八十年代,那会儿老耿嫂隔三差五就给我爱人来信大吐苦水,说是老耿自从罗布泊回来,整个人都变了,并含蓄地表达夫妻生活极其不和谐,老耿都有半年多没碰过她,老耿嫂的疑心与日俱增,最后还让我旁敲侧击地问一下老耿是不是在外面有了人,真没想到问题的根源却是那几块伤痕。
如今老耿驾鹤西去,回忆起点滴往事,真是逝者已矣,生者伤悲!我问朱老:“老耿死前陷入癫狂,自残而亡,难道正是由于兽性发作,从而酿成大祸?”
如今老耿驾鹤西去,回忆起点滴往事,真是逝者已矣,生者伤悲!我问朱老:“老耿死前陷入癫狂,自残而亡,难道正是由于兽性发作,从而酿成大祸?”
“依我愚见,不尽然也!”朱老说道:“随着岁与时驰,老耿的鼠毒早就根深蒂固,其兽化程度也有增无已。再拖延下去,他伪装的这层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况且兽化程度逐日加剧,势必会东窗事发的。老耿越想越悲愤,简直难以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堪重负时他也会选择逃避,可即便他把肠子悔青,终是于事无补,除非时光倒流,让他避开罗布泊之行。”
我直言:“时光倒流,怕是难切实际,不可能吧!”
朱老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一句话来,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世上多的是你猜不透的人,看不透的事!”
“依您的意思,时光真能倒流?”我向朱老将了一军。
朱老铿锵道:“我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老耿百分之百相信。当初在罗布泊出现历史影像,老耿对两名战士穿越时空隧道深信不疑!他曾对我讲,按照爱因斯坦的虫洞理论分析,那两名战士极有可能是接近了虫洞,而虫洞或许就是那蜂窝状空巢。”
我不置可否,静听朱老继续分说。老耿寻思着若能穿过虫洞,他便可以回到过去,在进罗布泊时变更选择,从而绕过后续诸事的发生。一念行此,他真的二进罗布泊。
但令老耿失望的是,军队的善后措施做得太过漂亮,所有地标性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茫茫戈壁尽成了孪生地貌,置身当中,如入迷宫。报讯员的话言犹在耳:“这里将成为禁区!”老耿终于明白,这禁区并不是要围城,而是让它无城,否则,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了。老耿望眼欲穿,心里直是叫苦不迭:“罗布泊,鼠洞安在?”
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夜,老耿梦见自己处身于一片无边无垠的虚空里,脚步轻飘飘的无从着力,他弯下腰去看,霍地发现自己漂浮在宇宙中。那种感觉美妙绝伦,他高兴的如同孩提一般翻身打筋斗,岂料一个筋斗瞬间翻飞出了一万光年。
这时他见到了一尊横躺着的巨人,潜意识告诉他,这巨人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仔细打量着盘古,果真见其左眼化日,右眼为月,吐气成风,喘息为云,落泪为雨,肉体成山川,骨骼成矿脉,血液化江海,毛发变草木,紧接着物象激烈碰撞,过得一炷香的时间竟杂糅成了一只圆球,老耿但觉分外眼熟,这圆鼔隆咚的玩意儿好像是地球。
然耶?老耿模棱两可,再向前跃进了一光年,这回总算是看得切实,此物确凿为地球!他从局外角度望去,地表上还清稀可见盘古耳朵的轮廓,便在是时,宇宙中天雷炸鸣,一束歪歪扭扭的闪电凿入了盘古的耳洞。少时,不计其数的蚂蚁惊窜而出,老耿奇怪之极,耳洞里怎么会有蚂蚁,他又贴近了身子去看,随着视线的缩短,方才瞧得,跑出来的不是蚂蚁而是硕鼠!
梦,戛然而醒。老耿细细回味着梦境,忽地大有顿悟,罗布泊的全貌不正是一只耳朵,难道这梦在向他暗示,耳洞即是鼠洞!老耿接着推想,罗布泊茫无际涯,耳洞在哪儿?此时他脑际如过电影一般显现出彭先生伴着孤灯在图纸上勾勾画画,用坐标确定鼠洞位置的场景!
幸而天无绝人之路,老耿顺着思路在两张照片里找出了答案!而那照片正是他填埋鼠洞时随手拍下的,其一是军用罗盘靠近洞口,使得天池磁针旋转的画面,其二是军用罗盘撤离洞口恢复运转的图像。军用罗盘是在普通罗盘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内盘大同小异,但在外盘上新增了精准测量位置的功能。
我忙问:“结果怎样?”
“结果老耿如愿得逞,奥秘就藏着那串诡异的403217049020034中!”朱老见我已然呆若木鸡,也就不再拐弯抹角,直道:“这串数字正是鼠洞所在位置的坐标——北纬40°32′17.04″ ,东经90°20′0.34″。”
我说:“既然经纬度都有了,花点心思应该不难找到!”
“难倒不难,老耿费了些周折确实找到了鼠洞!”朱老转话道:“可由于他频频进入罗布泊,尚没挖出虫洞却先被军方盯梢了。自不必说,老耿遭强制驱出,并勒令他终生不得再踏进罗布泊半步,违者必将追究责任。此后老耿的生活像是带上了枷锁,完全软禁在一个狭小的框架里!自由,与他隔上了天堑。”
我咬了咬嘴唇,说:“这可难办了,老耿的美梦岂不就此泡汤!我清楚,他是个遵纪守法的胆小公民,断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朱老却道:“你也应该了解老耿还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的锲而不舍令我咋舌,近四十年来,他夙兴夜寐地钻研回到过去的法门,直至年前回乡祭祖时,他言称寻出了门径,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
“为什么?”我问。
“该法门凶险异常,能否施为还有待于考证!”朱老顿了顿,接着又慢慢道来。老耿曾给他举例分析,一个人当下在原地跳起会随着地球自转的惯性以及时间的推进而在未来某时点复落于斯,假设能摆脱自身的惯性,不随地球同速自转,那么,他会落在地球自转方向的逆侧,再假设能挣开时间的推进,那么,他会落在过去某个时点,即回到过去。
众所皆知,爱因斯坦实现上述假设的办法是超光速运行,奈何受限于科技,短期内难以付诸实践。人类在困惑不得开释时总会寄望于神明指引,基督徒困惑了会祷告于耶稣,穆斯林困惑了会求解于穆罕默德,而信仰佛教的老耿则是朝着释迦牟尼寻因寻果。
佛教不但认为人有前世今生,而且还特别指出在前世转为今生之前尚有另一种生命状态存在,亦即肉体涅槃后的中阴身。老耿寻思,人身难得自由,中阴却是自在,此身超脱现世法则而存在,必然不再因肉体的惯性而随地转动,更不再为时间牵着鼻子走。
老耿打过一个比方,中阴身且自站立,就像是皮带轮上没有摩擦的物体,皮带往前滑行,但物体仍会留在原地。具体言之,这皮带轮即是地球的自转,亦为时间的推进,而中阴身恰是那块没有摩擦的物体,用相对论分析,中阴身不正是回到了过去!
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能否成真,老耿也不敢一锤定音,这样的实验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肉体消亡后能不能转为中阴身,中阴身又会不会如预料中的那样脱离物理法则的约束,这些谁都确定不了,老耿便因吃不到一颗定心丸而迟迟未下决心。
眼看兽化在即,老耿越来越控制不了自身的鼠性,朱老说:“他曾自述,时而会有咬死周边人的冲动。我估摸着,在这种心理重负下死扛,早晚有一天会扛不住的。而真到了那时候,老耿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冒险自杀,企图转入中阴阶段,看能否回到过去。”
我闻言伤感不已,想着老耿被逼无奈时自杀的情景,实在令人唏嘘万千。一个人要鼓起多大的狠心才敢自我了断,老耿的自残,兴许是对感染病毒后的满身鼠血而进行的控诉。我想,他也一定在怨恨,如果允许去罗布泊寻找虫洞,可能不至于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自救。奈何天公不作美,他只能把最后的愤怒通过血书的403217049020034发泄出来。
老耿走了,一切真能按照预测中的发展吗?我忧心忡忡,对朱老说:“但愿天佑老耿,如果自杀换来得不是自救,他的英魂,岂能含笑九泉!”
“凡事不要过于悲观,指不定老耿已经得偿所愿了。”朱老抬手指了指我的电话,说:“要不然他怎地在死后能用一个注销了的号码给你发来数字,我觉得冥冥之中,他是想借我之口将这一切转告于你!”
行文至此,不知所云,我痛苦地闭上眼睛,真挚地希望老耿在过去的时光里重新活过,至于他为何要让我知悉真相,个中情由,非我所能尽知。但不管怎样,我依然乐于接受。后来我留在泰安为老耿守灵,以聊表寸心,直至过完头七,我才向老耿嫂和熙雯道了珍重,山一程水一程地起身回转。
一路上闲来无事,我给不师古打了电话,彼此寒暄互问了近况之后,我将和氏璧在罗布泊鼠洞一事悉数相告,接着又向他求证了鼠洞里的历史影像是否与卢生等有关。岂知此言一出不师古沉吟许久,半天默不作声,而等他张口回话罢了,我的世界观早就崩塌得支离破碎。
不师古略微闷声了一会儿,言道,卢生将和氏璧呈献给楼兰王伊骨那呼之后,整个人像是得到了救赎,不再对阏氏母子的死耿耿于怀,他开始乐山乐水,终日流连于名山大川,偶得闲情逸致时也会作画以自娱。不过,在郑容和孙寿眼里,卢生所画简直是信笔涂鸦,毫无章法可言。一日,郑容挤兑卢生道:“通篇圈圈点点,卢兄鬼画符耶?”卢生听得一个“鬼”字,凝神看了看郑容,掩面长叹说:“贤弟,吾等不日将成楼兰王刀下厉鬼,死后抛尸盐泽,尸体顺流而至峚山,终为旱魃茹毛饮血,真真是死无葬身之地矣。”说着便指向所作画中的圆圈敲点了一下,补充道:“此处是为峚山。”
郑容惊惕万状,他深知卢生素来料事如神,他说九死,必定无生。郑容冲口即问:“楼兰王与我等并不交恶,何以痛下杀手?”卢生说:“翌日,图克巴鲁必发起兵谏,为清君侧,你我以及孙寿都将成为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郑容又道:“兄能料察先机,想必自有扭转命格的法儿!”
卢生却无力回天道:“该有的劫数,躲是躲不掉的。”
我听完很是不解,世事瞬息万变,纵使通达如孔丘,智慧似老聃者也未必能在谈笑间断人生死!卢生到底贯通了什么真谛,竟至于了知旦夕祸福,所预言之事跟现实分毫不爽!莫非真如不师古所说,天地有数!凡物之成毁,皆有其时,掌握天地运行的法则即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我心下迷迷蒙蒙,似懂非懂,还没咀嚼透彻,不师古又接着碎碎念。
兵谏前夜,孙寿和郑容彻宿难眠, 郑容说:“不知道还能否跟明天的夕阳打个照面?”孙寿安抚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备不住卢生也会马失前蹄一回,咱们等着迎接后天的朝阳吧!”孙寿的愿景在踏上断头台的那一刻,顿成飞灰灭烟,一切果真应了卢生的预言。
“卢生怀才,诚是深不可测!”我说:“历朝历代不乏谶纬之书,诸如西周姜太公之《乾坤万年歌》,蜀汉诸葛亮之《武侯百年乩》,盛唐袁天罡之《推背图》、北宋邵康节之《梅花易数》、大明刘伯温之《金陵塔碑文》,这些书虽然神妙,但较之卢生预言的准确,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卢生的预见无一错漏,并非是用易理推衍以成,而是在无意间亲眼目击了未来世界!”不师古说:“此事牵扯极广,且容我徐徐展开!若要追本溯源,还需从殷商时蜚廉说起。”
如前文所述,蜚廉身份有三,其一为纣王大臣,其二为秦国先祖,其三则为风伯,兹单表其三。
蜚廉二十有五时,始创培风之术纵横四海。纣王闻其善走,特命蜚廉为他四处寻访神石以作棺椁。蜚廉知道纣王残暴无道,若不奉命行事,恐怕是要遭炮烙之刑的。好在蜚廉有培风的本领,须臾间就能翻山越岭,为寻找神石提供了不少便利。
怎奈年与日去,蜚廉仍未寻得神石,他沮丧极了,暗自盘算无尺寸功勋,该将何以复命!若就此逃之夭夭,他儿子恶来尚在朝中效命,纣王岂不是会拿他泄愤。蜚廉担心祸及家人,即使跑遍天涯海角,亦得完成使命。
一日,蜚廉行至一处天坑地界,其坑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坑内千岩万壑,洞穴更是星罗棋布。蜚廉心想,天坑深虽深矣,但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切不可因贪图安逸而半途废止,不如深入坑底碰碰运气。
一念于此,蜚廉施展开培风术顺着山涧摸到了天坑底部。令蜚廉欣喜若狂的是,此地石材绝佳,以之为棺着实妙极。紧接着蜚廉再往洞穴那边回眼,谁知洞中神石更胜前者,越往深去,其内里越是别有洞天,宽而阔,高而广,路径四通八达,山水草木一应俱全,恍如是从欲界到了色界,再从色界进了无色界,每一层世界都与人间小同而大异。
蜚廉大喜过望,洞内世界神石林立,真不知该作何取舍,他顾彼又念此,唯唯难决,寻思:“莫如将所行之处一一标注,待得返回朝歌让帝辛自行裁度。”想着便拿出手札记载——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
蜚廉沿着洞中世界一直走将下去,有时还能碰见一些奇形怪状的异兽以及功能独特的草本,他都事无巨细地一一备案。蜚廉不知走了多久,跋涉了多少山水,唯一直观可见的,即是他标注地理的手札已经足足积攒了一箩筐。
又行得若干路,过得若干时,蜚廉经过一处洞中山脉,望其形而倾向西北,仔细分辨竟是传言中共工氏怒触过的不周山,蜚廉当即彻悟,难怪世人莫知不周山所在者,此山原来藏匿在地下世界!
随后蜚廉又顺着不周山所倾方向行径了四百二十里,方到峚山,峚山之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蜚廉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就地绻卧解乏。
便在这时,突有大物扑杀而来,蜚廉瞧得明白,这畜生形状如鼠,体态甚壮,正如老虎并非硕猫,此物亦非硕鼠,蜚廉却认得出它乃是穷凶极恶的旱魃。
旱魃生性极之古怪,它并不依赖于呼吸空气而活,反是靠着吸附周遭水气以存,故而,凡有旱魃所在之地尽是如惔如焚,大为干旱。这峚山之外的地表纵是有江有湖,但日久年深下来,一样会成干涸地区。
再是,旱魃极具攻击性,如若被它咬中,后果尤为严重,蜚廉不敢硬碰,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忙以培风术逃遁。片刻,蜚廉一溜儿烟便已奔出了百余丈。若是寻常走兽,早给蜚廉甩开老远,但这旱魃确实不遑多让,始终与他如影随形,相距只有尺许。
蜚廉又惧又怕,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体力将近极限,可他到底不敢放慢一步。俄顷,蜚廉被旱魃追逼至一处满是蜂窝状空巢的溶洞里,蜚廉一看地形,大事不妙,自己成了瓮中捉鳖。与此同时,旱魃跃跃欲试,恨不得将蜚廉生吞活剥。
便在这危急时刻,溶洞中猛地鼓角争鸣,大噪冲杀,乒乒乓乓的全是短兵相接的声音,旱魃惊而四散。蜚廉也算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识过,但当他循声看去时,同样抵不住愕然,那蜂窝状空巢里竟显现出西伯姬昌的次子姬发在牧野大战商兵的情景,而商兵的将领正是其子恶来。
观其战况,姬发大军所向披靡,商兵则是节节败退,狼狈不堪。恶来以死力战,终是没能挽回颓势,最后亡于马下。这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中年丧子,幼年丧父。蜚廉眼看着儿子被千刀万剐,怎不绞心。当此之时,空巢内忽而息影,再去瞅看,巢内徒有四壁,更无他物。
蜚廉不得其解,至于画影中演绎之事也未能尽信,他忖道:“帝辛心黑手辣,殷商又固若金汤,哪个不怕死的胆敢造次,这幻影多是诓人。”嘴上虽说得轻巧,但心里却大为沉重。蜚廉牵挂着恶来的安危,往后进程一日快似一日,期月后方从霍太山出来。
其时姬发誓师伐纣,在孟津汇集各路诸侯杀赴牧野,与殷商决一死战。如蜚廉所见幻影一样,其子恶来战死在了沙场,但恶来也因其勇猛而名垂千古。后世三国时,曹操即称其爱将典韦为“古之恶来”。
闲言少叙,只说蜚廉眼睁睁看着国破家亡却无所能为,内心直是刀绞针钻,他做梦都想手刃姬发替恶来报仇,于是蜚廉集合幼子季胜之力,欲令姬发血债血偿。
可季胜见商纣无道而周有德,武王自继位以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成,天下大治。若是因一己之私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岂不为世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
常言道,一将功成尚且万骨枯,更何况是改朝换代,历史的更替是要流血漂橹的!在战事中免不了死难千万,若其家人都要报仇,天下岂有安宁之日!季胜深知蜚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私下里勾结殷商余孽谋图起事,而这些起事者里,不是想借反周复商的名义自立为王,便是妄图从中渔利,而蜚廉则是借众人之力为子报仇。
蜚廉心里清楚,打仗并非儿戏,若季胜有所闪失,他怎能再承受得住丧子之痛,故而蜚廉将培风术倾囊相授,如此季胜即便临于危难,也自有金蝉脱壳的办法。
季胜不敢有违父命,每日随蜚廉刻苦修习,短时内便已颇具火候,连蜚廉都夸他进步神速。季胜见父亲心情大悦,乘机问起乃翁,何以预先知悉恶来的死期,蜚廉一股脑儿将他在峚山的见闻据实相告,直至语毕仍对空巢内幻化出的神迹赞叹不已,声称是天帝昭示。
季胜疑信参半,毕竟这番经历忒过荒诞不经。而对于蜚廉来说,他早信到了骨子里。季胜见父亲如此执拗,寻思:“可以利用父亲信奉天帝一事大做文章,从而打消他复仇的念头!”
武王元年,岁在乙未,殷商余党揭竿在即。季胜向蜚廉建议:“既然峚山空巢有天帝昭示,何不前往看看我等能否举事成功?”季胜见蜚廉略有心动,又道:“儿随父苦练培风术久矣,尚不曾使用,今若往峚山去,正好试试脚力。”
蜚廉亦觉言之在理,于是根据手札所载与季胜经霍太山入口,往峚山而去。待得他父子俩避开旱魃,悄悄来到布满空巢的溶洞时,根本没有任何天帝昭示!至于蜚廉口中的幻影,季胜只道是其父因思念恶来而臆想所致,季胜道:“此间有旱魃为祸,久留实在不宜,莫如先退回霍太山,过得几日再来瞧看。”蜚廉顿时无名火起,明摆着季胜怀疑幻影一事多为系风捕影,纯属虚构。
季胜见父亲怒火中烧,何敢再多违拗,忙说:“父亲所言,儿信入肺腑。想来天帝昭示不会轻易示人,需等因缘际会时方能奇观自现,咱们耐心等候,终可一睹元机。”哪知这一等就是许久,季胜仅记得此间有十一次饿得前心贴后背,蜚廉采来丹木果叶与他充饥,就在第十二次填饱肚皮之际,空巢内果真有了幻影。
但其中却非殷商余党攻城略地,与姬发一决雌雄的场面。在幻影中,蜚廉看到了痛哭流涕的季胜,而季胜则看到了气绝身亡的蜚廉。父子二人心里均是咯噔了一下,再看幻影,蜚廉安详地躺在一口天然形成的石棺内,观其周遭景致,竟是霍太山。
幻影至此骤然停顿,蜚廉冥思苦想了片晌,忽道:“随我去霍太山!”话音未落,蜚廉已培风而行,季胜紧随其后。父子俩按照幻影所现位置在霍太山搜寻,孰知果真找到了那镶嵌于熔岩里的石棺,蜚廉凑近细观,不由得骨寒,那石棺内竟而刻有铭文,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铭文中“处父”正是蜚廉的字号,蜚廉不由得呆了,季胜拳拳道:“父亲,天帝定是不愿战火复燃,害得民不聊生,故有此圣裁,特令你切勿参与殷商余党的叛乱。”蜚廉面容凝重,心想:“不与殷乱,大仇岂可得报!”但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怨天尤人更有何用,季胜又道:“天命难违,既然真主赐予石棺,咱们不如避世隐居于霍太山,直至终老,死后即长眠于石棺!”
蜚廉郁郁寡欢,想起在峚山所见,他的确躺尸石棺内,看来只有惟天帝之命是从。谁料,蜚廉因罢念复仇而积忧成疾,不几日即含恨而亡。季胜伏在石棺上悲痛欲绝,引咎自责道:“父亲,是孩儿害苦了你,儿万死难辞其咎!”
原来,当日蜚廉向季胜道尽峚山诡怪之事,季胜虽然疑而未能尽信,但他远见卓识,料定借此必能制止父亲叛乱。一番筹措后,季胜趁着父亲外出与殷商余党商议起兵细则时,忙以培风术火速奔至霍太山,拟将沿其入口寻峚山而去,但由于蜚廉从峚山赶出霍太山那会儿心系恶来,因而这一段路程记载寥寥,恐怕除了他本人,谁也甭想找到峚山所在。
就这样季胜走了不少冤枉路,怎奈还是没找对地方。季胜离家多日,估算着蜚廉归期将至,若不及早回转,恐为父亲发觉。想到此节,季胜只得暂时作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季胜行至霍太山地界时,当真是淘金黄沙,始见真金,立刻拨云见日,居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口天造地设的石棺,其形其状颇为神圣,季胜暗道:“既然未能在峚山动得手脚,若对石棺略加修饰,亦不失为可取之策。”
至于该当如何修饰是好,着实让季胜煞费心神,寻思着幻影断然绝难效仿,莫如假冒天帝之名,降旨一道于父亲,叫他悬崖勒马。季胜经得一番思索,便在石棺底刻上了铭文——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天意诚然弄人,想当初蜚廉奉诏替纣王寻神石以作棺椁,行径千山万水不曾得偿所愿,其后匆忙出霍太山时却与现成的石棺失之交臂,实在教人噫吁!废话不多谈,书归正传。却说那季胜回到家中的第二日,蜚廉便兴冲冲地归还,季胜为其缘故,蜚廉说各方势力云集响应,商定克日杀奔镐京,直取姬发首级。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尽快采取措施,等到大举发难时则必晚矣。季胜遂借机建议蜚廉往峚山测以吉凶,垂听天帝训示。 蜚廉并非意气用事的一介莽夫,琢磨着若战无咎,固然是好,可以放开怀抱杀他个片甲不留;若战凶吝,反遭败北,真不知几时能东山再起,复仇的可能必是微乎其微。而季胜却思忖,前往峚山要经过霍太山,只消稍稍引导,令其见到石棺,蜚廉定不会刚愎自用而罔顾天命。
千算万算,不值天一划,蜚廉一路上眼不旁观,身怕耽搁行军日期,在霍太山未曾停留一刻,即径直往目的地赶路。季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故而在峚山未见幻影时提议暂回霍太山,可惜蜚廉牛脾气上来,愣是干巴巴地苦等数日,直至幻影再现。
季胜乍见幻影,立时汗毛倒竖,又见父亲横尸棺内,心中好一阵酸楚,但转念一想,在霍太山寿终正寝总好过战场上死于非命,后续事宜承上文所述,季胜幻想着劝服父亲抛却尘世烦恼,隐居霍太山安度晚年,不曾料,蜚廉却因大仇难报而如星陨落。
蜚廉死后,季胜定居霍太山为亡父守丧,又将蜚廉生前记录的手札整理成册,按其地理方位不同,编纂成东、南、西、北、中五部山经,集成《五藏山经》。其后为免蜚廉苦心创出的培风术失传,季胜则将家族嫡传绝技与《五藏山经》父而子,子而孙地薪火相接了下去。
如此蜚廉传季胜,季胜传孟增,孟增传衡父,衡父传造父,而就在造父手里更将培风术发扬光大,造父以培风术驾驭车乘日驰千里,深得周穆王赏识,此后更因平息徐国徐偃王叛乱有功而获封赵城。那阵子造父风光无两,赵城周边地区甚至掀起了一股学习培风术的热潮,一时间登门拜师者络绎不绝,造父的府邸诚如闹市一般。
面对不虞之誉,造父倒是看得通透,这世上没有什么能长盛不衰,任何事物的发展终归是要掉入物极必反的俗套。今朝能门庭若市,他日亦会门可罗雀。造父本无心理睬,想着时间一长这风气自然散去,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前来拜师的人不减反增,演化到后来大伙儿为见造父一面而大打出手,场面一度失控。
造父见事态愈演愈烈,再不扼杀于萌芽,恐怕非闹出人命不可。造父又往深了考虑,树大非但招风,更有可能招祸,他凭借培风术而显贵,眼下又为培风术所累,若不设法转移众人的视线,断绝他们拜师的念头,日后指不上还得捣腾出什么乱子。
这日,造父亲自出门迎候诸位访客,宣布道:“吾尝习御于泰豆先生,先生曰:‘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而良御之子,必先为走。’某幸得祖上荫庇,略通培风之术,行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故此泰豆先生才肯教授御术。今诸位冲风冒寒来到舍下欲求培风之法,某亦有言在先,良走之子,必先为气,方可传授。”
众人哄道:“何谓必先为气?”造父不愠不火地解释:“气者,内息也。举凡世人疾走怒奔,内息必为紊乱,若不通晓吐纳内息的法门,行速愈疾,肺部愈似爆裂,如此则不能多行路,行远路。换言之,即不宜修习培风术。”
众人闻言鸦雀无声,各思己况,那些不善呼吸吐纳的也不打肿脸充胖子,先自退却。随后造父让剩余者比试脚力,看谁人能在一盏茶的时间内绕围场一十五圈,拜师者只听造父一声示下,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冲刺到底,但在规定的时限内仅二十八人完成。紧接着造父又让这二十八人在水中憋气以测呼吸吐纳的控制能力,结果由于众人各个气喘如牛,根本在水里憋不了一分一秒,唯有一个名唤山羊子的年轻人在跑完一十五圈后还能足足憋气一刻钟。
大伙儿见状无一不对山羊子心悦诚服,他被造父列入门墙实是众望所归,而造父也因巧施手段于无形中瓦解了囧势。山羊子勤奋好学,其资质好比当年的季胜,短短半年光景已将培风术融会贯通,学成出师,造父还将《五藏山经》授予山羊子,命他好生保管祖师遗物,以后须当悉心研读,查漏补缺,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此山羊子又传淮宴,淮宴又传原熙,原熙又传诺贲……直至传接了八百年后,卢生才以第三百六十五代传人的身份接过衣钵,并继承了经由前三百六十四位先祖陆续完善的《五藏山经》,卒成培风术方士一派,而霍太山也成了卢生这支方士的祖庭。
听完了这些,我才真正了解到当初卢生带孙寿从咸阳昼伏夜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奔赴东郡,并不全靠培风术,更重要的是,卢生带孙寿走的是地下捷径,所谓的昼伏夜出也不是我理解的绕过秦始皇的通缉,而是避开地下异兽的攻击。同样,卢生带孙寿从华阴赶往北海,一路过太阴,入玄阙,翻越蒙古山,最终踏入蓬莱地界也是根据《五藏山经》的记载抄地下近道而行。
我憋不住岔开了不师古的喋喋不休,感喟道:“地球内居然别有天地,另外存在着一个世界,太是奇妙!”
“要我说,真正奇妙的是人体本身,所有宇宙的法则尽数囊括其内!”不师古在电话那端咳咳一笑:“打个比方来讲,释迦牟尼看透了这一点,启蒙世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可惜没有多少人真正去体味其中的哲理。渐渐地,可惜了这奥义无穷的偈语仅以一种文学的形式为世人所尽知,人类真该为自己的愚昧买单。”
不师古的话简直数落尽了天下人,我要是再轻狂几年,决然立时发作,当场骂他个狗血淋头,可人上了年纪再怎样霹雳火爆的个性也会收敛消磨,我谨代表人类温婉地向不师古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如何愚昧?
“人类的愚昧在于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不师古说着便循序渐进地展开论述。譬如,达尔文研究物种起源,他若能从个体的成长过程以小见大地反推物种的进化,岂不省去许多麻烦!
详细以论,父精母血结合而成受精卵,受精卵再发育成胚胎,胚胎又长成胎儿,胎儿生活于母体羊水当中,分娩后脱离母体则为婴儿,婴儿从爬到走,从幼年至少年,少年至青年,青年至中年,中年至老年,老年至死亡。
若从个体的进程推至物种的演化,物种不正是由阴阳二气生成元根,元根逐渐发展为初形,再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从爬行到直行,从生成到起步,从起步到巅峰,从巅峰到衰落,从衰落到灭亡。
第二天,班师回转。老耿也因做过“随行记者”而论功提拔,委以了重任,上级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耿啊,只管蒙头干,别的事情咱不管!”老耿心智达明,自能领会其言外之意,所谓的晋升,无非是曹操赚刘备于许都,名为嘉奖,实则掌控,老耿马上表态:“坚决服从上级指示,坚决响应组织号召!”自此,老耿临深履薄,谨慎过活。
我道:“怪不得多年前谈起新疆镜像人时,他只说了点皮毛!”
朱老说:“可以理解,老耿甚至对妻女都不曾透漏只言片语,难为他的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老耿曾向我诉苦,未防事发,他一直等到伤口愈合,表皮完好如初才敢行房事。”
我的思绪兀地飘回八十年代,那会儿老耿嫂隔三差五就给我爱人来信大吐苦水,说是老耿自从罗布泊回来,整个人都变了,并含蓄地表达夫妻生活极其不和谐,老耿都有半年多没碰过她,老耿嫂的疑心与日俱增,最后还让我旁敲侧击地问一下老耿是不是在外面有了人,真没想到问题的根源却是那几块伤痕。
如今老耿驾鹤西去,回忆起点滴往事,真是逝者已矣,生者伤悲!我问朱老:“老耿死前陷入癫狂,自残而亡,难道正是由于兽性发作,从而酿成大祸?”
如今老耿驾鹤西去,回忆起点滴往事,真是逝者已矣,生者伤悲!我问朱老:“老耿死前陷入癫狂,自残而亡,难道正是由于兽性发作,从而酿成大祸?”
“依我愚见,不尽然也!”朱老说道:“随着岁与时驰,老耿的鼠毒早就根深蒂固,其兽化程度也有增无已。再拖延下去,他伪装的这层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况且兽化程度逐日加剧,势必会东窗事发的。老耿越想越悲愤,简直难以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堪重负时他也会选择逃避,可即便他把肠子悔青,终是于事无补,除非时光倒流,让他避开罗布泊之行。”
我直言:“时光倒流,怕是难切实际,不可能吧!”
朱老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一句话来,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世上多的是你猜不透的人,看不透的事!”
“依您的意思,时光真能倒流?”我向朱老将了一军。
朱老铿锵道:“我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老耿百分之百相信。当初在罗布泊出现历史影像,老耿对两名战士穿越时空隧道深信不疑!他曾对我讲,按照爱因斯坦的虫洞理论分析,那两名战士极有可能是接近了虫洞,而虫洞或许就是那蜂窝状空巢。”
我不置可否,静听朱老继续分说。老耿寻思着若能穿过虫洞,他便可以回到过去,在进罗布泊时变更选择,从而绕过后续诸事的发生。一念行此,他真的二进罗布泊。
但令老耿失望的是,军队的善后措施做得太过漂亮,所有地标性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茫茫戈壁尽成了孪生地貌,置身当中,如入迷宫。报讯员的话言犹在耳:“这里将成为禁区!”老耿终于明白,这禁区并不是要围城,而是让它无城,否则,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了。老耿望眼欲穿,心里直是叫苦不迭:“罗布泊,鼠洞安在?”
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夜,老耿梦见自己处身于一片无边无垠的虚空里,脚步轻飘飘的无从着力,他弯下腰去看,霍地发现自己漂浮在宇宙中。那种感觉美妙绝伦,他高兴的如同孩提一般翻身打筋斗,岂料一个筋斗瞬间翻飞出了一万光年。
这时他见到了一尊横躺着的巨人,潜意识告诉他,这巨人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仔细打量着盘古,果真见其左眼化日,右眼为月,吐气成风,喘息为云,落泪为雨,肉体成山川,骨骼成矿脉,血液化江海,毛发变草木,紧接着物象激烈碰撞,过得一炷香的时间竟杂糅成了一只圆球,老耿但觉分外眼熟,这圆鼔隆咚的玩意儿好像是地球。
然耶?老耿模棱两可,再向前跃进了一光年,这回总算是看得切实,此物确凿为地球!他从局外角度望去,地表上还清稀可见盘古耳朵的轮廓,便在是时,宇宙中天雷炸鸣,一束歪歪扭扭的闪电凿入了盘古的耳洞。少时,不计其数的蚂蚁惊窜而出,老耿奇怪之极,耳洞里怎么会有蚂蚁,他又贴近了身子去看,随着视线的缩短,方才瞧得,跑出来的不是蚂蚁而是硕鼠!
梦,戛然而醒。老耿细细回味着梦境,忽地大有顿悟,罗布泊的全貌不正是一只耳朵,难道这梦在向他暗示,耳洞即是鼠洞!老耿接着推想,罗布泊茫无际涯,耳洞在哪儿?此时他脑际如过电影一般显现出彭先生伴着孤灯在图纸上勾勾画画,用坐标确定鼠洞位置的场景!
幸而天无绝人之路,老耿顺着思路在两张照片里找出了答案!而那照片正是他填埋鼠洞时随手拍下的,其一是军用罗盘靠近洞口,使得天池磁针旋转的画面,其二是军用罗盘撤离洞口恢复运转的图像。军用罗盘是在普通罗盘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内盘大同小异,但在外盘上新增了精准测量位置的功能。
我忙问:“结果怎样?”
“结果老耿如愿得逞,奥秘就藏着那串诡异的403217049020034中!”朱老见我已然呆若木鸡,也就不再拐弯抹角,直道:“这串数字正是鼠洞所在位置的坐标——北纬40°32′17.04″ ,东经90°20′0.34″。”
我说:“既然经纬度都有了,花点心思应该不难找到!”
“难倒不难,老耿费了些周折确实找到了鼠洞!”朱老转话道:“可由于他频频进入罗布泊,尚没挖出虫洞却先被军方盯梢了。自不必说,老耿遭强制驱出,并勒令他终生不得再踏进罗布泊半步,违者必将追究责任。此后老耿的生活像是带上了枷锁,完全软禁在一个狭小的框架里!自由,与他隔上了天堑。”
我咬了咬嘴唇,说:“这可难办了,老耿的美梦岂不就此泡汤!我清楚,他是个遵纪守法的胆小公民,断不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朱老却道:“你也应该了解老耿还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的锲而不舍令我咋舌,近四十年来,他夙兴夜寐地钻研回到过去的法门,直至年前回乡祭祖时,他言称寻出了门径,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
“为什么?”我问。
“该法门凶险异常,能否施为还有待于考证!”朱老顿了顿,接着又慢慢道来。老耿曾给他举例分析,一个人当下在原地跳起会随着地球自转的惯性以及时间的推进而在未来某时点复落于斯,假设能摆脱自身的惯性,不随地球同速自转,那么,他会落在地球自转方向的逆侧,再假设能挣开时间的推进,那么,他会落在过去某个时点,即回到过去。
众所皆知,爱因斯坦实现上述假设的办法是超光速运行,奈何受限于科技,短期内难以付诸实践。人类在困惑不得开释时总会寄望于神明指引,基督徒困惑了会祷告于耶稣,穆斯林困惑了会求解于穆罕默德,而信仰佛教的老耿则是朝着释迦牟尼寻因寻果。
佛教不但认为人有前世今生,而且还特别指出在前世转为今生之前尚有另一种生命状态存在,亦即肉体涅槃后的中阴身。老耿寻思,人身难得自由,中阴却是自在,此身超脱现世法则而存在,必然不再因肉体的惯性而随地转动,更不再为时间牵着鼻子走。
老耿打过一个比方,中阴身且自站立,就像是皮带轮上没有摩擦的物体,皮带往前滑行,但物体仍会留在原地。具体言之,这皮带轮即是地球的自转,亦为时间的推进,而中阴身恰是那块没有摩擦的物体,用相对论分析,中阴身不正是回到了过去!
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能否成真,老耿也不敢一锤定音,这样的实验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肉体消亡后能不能转为中阴身,中阴身又会不会如预料中的那样脱离物理法则的约束,这些谁都确定不了,老耿便因吃不到一颗定心丸而迟迟未下决心。
眼看兽化在即,老耿越来越控制不了自身的鼠性,朱老说:“他曾自述,时而会有咬死周边人的冲动。我估摸着,在这种心理重负下死扛,早晚有一天会扛不住的。而真到了那时候,老耿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冒险自杀,企图转入中阴阶段,看能否回到过去。”
我闻言伤感不已,想着老耿被逼无奈时自杀的情景,实在令人唏嘘万千。一个人要鼓起多大的狠心才敢自我了断,老耿的自残,兴许是对感染病毒后的满身鼠血而进行的控诉。我想,他也一定在怨恨,如果允许去罗布泊寻找虫洞,可能不至于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自救。奈何天公不作美,他只能把最后的愤怒通过血书的403217049020034发泄出来。
老耿走了,一切真能按照预测中的发展吗?我忧心忡忡,对朱老说:“但愿天佑老耿,如果自杀换来得不是自救,他的英魂,岂能含笑九泉!”
“凡事不要过于悲观,指不定老耿已经得偿所愿了。”朱老抬手指了指我的电话,说:“要不然他怎地在死后能用一个注销了的号码给你发来数字,我觉得冥冥之中,他是想借我之口将这一切转告于你!”
行文至此,不知所云,我痛苦地闭上眼睛,真挚地希望老耿在过去的时光里重新活过,至于他为何要让我知悉真相,个中情由,非我所能尽知。但不管怎样,我依然乐于接受。后来我留在泰安为老耿守灵,以聊表寸心,直至过完头七,我才向老耿嫂和熙雯道了珍重,山一程水一程地起身回转。
一路上闲来无事,我给不师古打了电话,彼此寒暄互问了近况之后,我将和氏璧在罗布泊鼠洞一事悉数相告,接着又向他求证了鼠洞里的历史影像是否与卢生等有关。岂知此言一出不师古沉吟许久,半天默不作声,而等他张口回话罢了,我的世界观早就崩塌得支离破碎。
不师古略微闷声了一会儿,言道,卢生将和氏璧呈献给楼兰王伊骨那呼之后,整个人像是得到了救赎,不再对阏氏母子的死耿耿于怀,他开始乐山乐水,终日流连于名山大川,偶得闲情逸致时也会作画以自娱。不过,在郑容和孙寿眼里,卢生所画简直是信笔涂鸦,毫无章法可言。一日,郑容挤兑卢生道:“通篇圈圈点点,卢兄鬼画符耶?”卢生听得一个“鬼”字,凝神看了看郑容,掩面长叹说:“贤弟,吾等不日将成楼兰王刀下厉鬼,死后抛尸盐泽,尸体顺流而至峚山,终为旱魃茹毛饮血,真真是死无葬身之地矣。”说着便指向所作画中的圆圈敲点了一下,补充道:“此处是为峚山。”
郑容惊惕万状,他深知卢生素来料事如神,他说九死,必定无生。郑容冲口即问:“楼兰王与我等并不交恶,何以痛下杀手?”卢生说:“翌日,图克巴鲁必发起兵谏,为清君侧,你我以及孙寿都将成为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郑容又道:“兄能料察先机,想必自有扭转命格的法儿!”
卢生却无力回天道:“该有的劫数,躲是躲不掉的。”
我听完很是不解,世事瞬息万变,纵使通达如孔丘,智慧似老聃者也未必能在谈笑间断人生死!卢生到底贯通了什么真谛,竟至于了知旦夕祸福,所预言之事跟现实分毫不爽!莫非真如不师古所说,天地有数!凡物之成毁,皆有其时,掌握天地运行的法则即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我心下迷迷蒙蒙,似懂非懂,还没咀嚼透彻,不师古又接着碎碎念。
兵谏前夜,孙寿和郑容彻宿难眠, 郑容说:“不知道还能否跟明天的夕阳打个照面?”孙寿安抚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备不住卢生也会马失前蹄一回,咱们等着迎接后天的朝阳吧!”孙寿的愿景在踏上断头台的那一刻,顿成飞灰灭烟,一切果真应了卢生的预言。
“卢生怀才,诚是深不可测!”我说:“历朝历代不乏谶纬之书,诸如西周姜太公之《乾坤万年歌》,蜀汉诸葛亮之《武侯百年乩》,盛唐袁天罡之《推背图》、北宋邵康节之《梅花易数》、大明刘伯温之《金陵塔碑文》,这些书虽然神妙,但较之卢生预言的准确,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卢生的预见无一错漏,并非是用易理推衍以成,而是在无意间亲眼目击了未来世界!”不师古说:“此事牵扯极广,且容我徐徐展开!若要追本溯源,还需从殷商时蜚廉说起。”
如前文所述,蜚廉身份有三,其一为纣王大臣,其二为秦国先祖,其三则为风伯,兹单表其三。
蜚廉二十有五时,始创培风之术纵横四海。纣王闻其善走,特命蜚廉为他四处寻访神石以作棺椁。蜚廉知道纣王残暴无道,若不奉命行事,恐怕是要遭炮烙之刑的。好在蜚廉有培风的本领,须臾间就能翻山越岭,为寻找神石提供了不少便利。
怎奈年与日去,蜚廉仍未寻得神石,他沮丧极了,暗自盘算无尺寸功勋,该将何以复命!若就此逃之夭夭,他儿子恶来尚在朝中效命,纣王岂不是会拿他泄愤。蜚廉担心祸及家人,即使跑遍天涯海角,亦得完成使命。
一日,蜚廉行至一处天坑地界,其坑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坑内千岩万壑,洞穴更是星罗棋布。蜚廉心想,天坑深虽深矣,但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切不可因贪图安逸而半途废止,不如深入坑底碰碰运气。
一念于此,蜚廉施展开培风术顺着山涧摸到了天坑底部。令蜚廉欣喜若狂的是,此地石材绝佳,以之为棺着实妙极。紧接着蜚廉再往洞穴那边回眼,谁知洞中神石更胜前者,越往深去,其内里越是别有洞天,宽而阔,高而广,路径四通八达,山水草木一应俱全,恍如是从欲界到了色界,再从色界进了无色界,每一层世界都与人间小同而大异。
蜚廉大喜过望,洞内世界神石林立,真不知该作何取舍,他顾彼又念此,唯唯难决,寻思:“莫如将所行之处一一标注,待得返回朝歌让帝辛自行裁度。”想着便拿出手札记载——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
蜚廉沿着洞中世界一直走将下去,有时还能碰见一些奇形怪状的异兽以及功能独特的草本,他都事无巨细地一一备案。蜚廉不知走了多久,跋涉了多少山水,唯一直观可见的,即是他标注地理的手札已经足足积攒了一箩筐。
又行得若干路,过得若干时,蜚廉经过一处洞中山脉,望其形而倾向西北,仔细分辨竟是传言中共工氏怒触过的不周山,蜚廉当即彻悟,难怪世人莫知不周山所在者,此山原来藏匿在地下世界!
随后蜚廉又顺着不周山所倾方向行径了四百二十里,方到峚山,峚山之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蜚廉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就地绻卧解乏。
便在这时,突有大物扑杀而来,蜚廉瞧得明白,这畜生形状如鼠,体态甚壮,正如老虎并非硕猫,此物亦非硕鼠,蜚廉却认得出它乃是穷凶极恶的旱魃。
旱魃生性极之古怪,它并不依赖于呼吸空气而活,反是靠着吸附周遭水气以存,故而,凡有旱魃所在之地尽是如惔如焚,大为干旱。这峚山之外的地表纵是有江有湖,但日久年深下来,一样会成干涸地区。
再是,旱魃极具攻击性,如若被它咬中,后果尤为严重,蜚廉不敢硬碰,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忙以培风术逃遁。片刻,蜚廉一溜儿烟便已奔出了百余丈。若是寻常走兽,早给蜚廉甩开老远,但这旱魃确实不遑多让,始终与他如影随形,相距只有尺许。
蜚廉又惧又怕,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体力将近极限,可他到底不敢放慢一步。俄顷,蜚廉被旱魃追逼至一处满是蜂窝状空巢的溶洞里,蜚廉一看地形,大事不妙,自己成了瓮中捉鳖。与此同时,旱魃跃跃欲试,恨不得将蜚廉生吞活剥。
便在这危急时刻,溶洞中猛地鼓角争鸣,大噪冲杀,乒乒乓乓的全是短兵相接的声音,旱魃惊而四散。蜚廉也算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识过,但当他循声看去时,同样抵不住愕然,那蜂窝状空巢里竟显现出西伯姬昌的次子姬发在牧野大战商兵的情景,而商兵的将领正是其子恶来。
观其战况,姬发大军所向披靡,商兵则是节节败退,狼狈不堪。恶来以死力战,终是没能挽回颓势,最后亡于马下。这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中年丧子,幼年丧父。蜚廉眼看着儿子被千刀万剐,怎不绞心。当此之时,空巢内忽而息影,再去瞅看,巢内徒有四壁,更无他物。
蜚廉不得其解,至于画影中演绎之事也未能尽信,他忖道:“帝辛心黑手辣,殷商又固若金汤,哪个不怕死的胆敢造次,这幻影多是诓人。”嘴上虽说得轻巧,但心里却大为沉重。蜚廉牵挂着恶来的安危,往后进程一日快似一日,期月后方从霍太山出来。
其时姬发誓师伐纣,在孟津汇集各路诸侯杀赴牧野,与殷商决一死战。如蜚廉所见幻影一样,其子恶来战死在了沙场,但恶来也因其勇猛而名垂千古。后世三国时,曹操即称其爱将典韦为“古之恶来”。
闲言少叙,只说蜚廉眼睁睁看着国破家亡却无所能为,内心直是刀绞针钻,他做梦都想手刃姬发替恶来报仇,于是蜚廉集合幼子季胜之力,欲令姬发血债血偿。
可季胜见商纣无道而周有德,武王自继位以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成,天下大治。若是因一己之私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岂不为世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
常言道,一将功成尚且万骨枯,更何况是改朝换代,历史的更替是要流血漂橹的!在战事中免不了死难千万,若其家人都要报仇,天下岂有安宁之日!季胜深知蜚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私下里勾结殷商余孽谋图起事,而这些起事者里,不是想借反周复商的名义自立为王,便是妄图从中渔利,而蜚廉则是借众人之力为子报仇。
蜚廉心里清楚,打仗并非儿戏,若季胜有所闪失,他怎能再承受得住丧子之痛,故而蜚廉将培风术倾囊相授,如此季胜即便临于危难,也自有金蝉脱壳的办法。
季胜不敢有违父命,每日随蜚廉刻苦修习,短时内便已颇具火候,连蜚廉都夸他进步神速。季胜见父亲心情大悦,乘机问起乃翁,何以预先知悉恶来的死期,蜚廉一股脑儿将他在峚山的见闻据实相告,直至语毕仍对空巢内幻化出的神迹赞叹不已,声称是天帝昭示。
季胜疑信参半,毕竟这番经历忒过荒诞不经。而对于蜚廉来说,他早信到了骨子里。季胜见父亲如此执拗,寻思:“可以利用父亲信奉天帝一事大做文章,从而打消他复仇的念头!”
武王元年,岁在乙未,殷商余党揭竿在即。季胜向蜚廉建议:“既然峚山空巢有天帝昭示,何不前往看看我等能否举事成功?”季胜见蜚廉略有心动,又道:“儿随父苦练培风术久矣,尚不曾使用,今若往峚山去,正好试试脚力。”
蜚廉亦觉言之在理,于是根据手札所载与季胜经霍太山入口,往峚山而去。待得他父子俩避开旱魃,悄悄来到布满空巢的溶洞时,根本没有任何天帝昭示!至于蜚廉口中的幻影,季胜只道是其父因思念恶来而臆想所致,季胜道:“此间有旱魃为祸,久留实在不宜,莫如先退回霍太山,过得几日再来瞧看。”蜚廉顿时无名火起,明摆着季胜怀疑幻影一事多为系风捕影,纯属虚构。
季胜见父亲怒火中烧,何敢再多违拗,忙说:“父亲所言,儿信入肺腑。想来天帝昭示不会轻易示人,需等因缘际会时方能奇观自现,咱们耐心等候,终可一睹元机。”哪知这一等就是许久,季胜仅记得此间有十一次饿得前心贴后背,蜚廉采来丹木果叶与他充饥,就在第十二次填饱肚皮之际,空巢内果真有了幻影。
但其中却非殷商余党攻城略地,与姬发一决雌雄的场面。在幻影中,蜚廉看到了痛哭流涕的季胜,而季胜则看到了气绝身亡的蜚廉。父子二人心里均是咯噔了一下,再看幻影,蜚廉安详地躺在一口天然形成的石棺内,观其周遭景致,竟是霍太山。
幻影至此骤然停顿,蜚廉冥思苦想了片晌,忽道:“随我去霍太山!”话音未落,蜚廉已培风而行,季胜紧随其后。父子俩按照幻影所现位置在霍太山搜寻,孰知果真找到了那镶嵌于熔岩里的石棺,蜚廉凑近细观,不由得骨寒,那石棺内竟而刻有铭文,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铭文中“处父”正是蜚廉的字号,蜚廉不由得呆了,季胜拳拳道:“父亲,天帝定是不愿战火复燃,害得民不聊生,故有此圣裁,特令你切勿参与殷商余党的叛乱。”蜚廉面容凝重,心想:“不与殷乱,大仇岂可得报!”但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怨天尤人更有何用,季胜又道:“天命难违,既然真主赐予石棺,咱们不如避世隐居于霍太山,直至终老,死后即长眠于石棺!”
蜚廉郁郁寡欢,想起在峚山所见,他的确躺尸石棺内,看来只有惟天帝之命是从。谁料,蜚廉因罢念复仇而积忧成疾,不几日即含恨而亡。季胜伏在石棺上悲痛欲绝,引咎自责道:“父亲,是孩儿害苦了你,儿万死难辞其咎!”
原来,当日蜚廉向季胜道尽峚山诡怪之事,季胜虽然疑而未能尽信,但他远见卓识,料定借此必能制止父亲叛乱。一番筹措后,季胜趁着父亲外出与殷商余党商议起兵细则时,忙以培风术火速奔至霍太山,拟将沿其入口寻峚山而去,但由于蜚廉从峚山赶出霍太山那会儿心系恶来,因而这一段路程记载寥寥,恐怕除了他本人,谁也甭想找到峚山所在。
就这样季胜走了不少冤枉路,怎奈还是没找对地方。季胜离家多日,估算着蜚廉归期将至,若不及早回转,恐为父亲发觉。想到此节,季胜只得暂时作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季胜行至霍太山地界时,当真是淘金黄沙,始见真金,立刻拨云见日,居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口天造地设的石棺,其形其状颇为神圣,季胜暗道:“既然未能在峚山动得手脚,若对石棺略加修饰,亦不失为可取之策。”
至于该当如何修饰是好,着实让季胜煞费心神,寻思着幻影断然绝难效仿,莫如假冒天帝之名,降旨一道于父亲,叫他悬崖勒马。季胜经得一番思索,便在石棺底刻上了铭文——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天意诚然弄人,想当初蜚廉奉诏替纣王寻神石以作棺椁,行径千山万水不曾得偿所愿,其后匆忙出霍太山时却与现成的石棺失之交臂,实在教人噫吁!废话不多谈,书归正传。却说那季胜回到家中的第二日,蜚廉便兴冲冲地归还,季胜为其缘故,蜚廉说各方势力云集响应,商定克日杀奔镐京,直取姬发首级。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尽快采取措施,等到大举发难时则必晚矣。季胜遂借机建议蜚廉往峚山测以吉凶,垂听天帝训示。 蜚廉并非意气用事的一介莽夫,琢磨着若战无咎,固然是好,可以放开怀抱杀他个片甲不留;若战凶吝,反遭败北,真不知几时能东山再起,复仇的可能必是微乎其微。而季胜却思忖,前往峚山要经过霍太山,只消稍稍引导,令其见到石棺,蜚廉定不会刚愎自用而罔顾天命。
千算万算,不值天一划,蜚廉一路上眼不旁观,身怕耽搁行军日期,在霍太山未曾停留一刻,即径直往目的地赶路。季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故而在峚山未见幻影时提议暂回霍太山,可惜蜚廉牛脾气上来,愣是干巴巴地苦等数日,直至幻影再现。
季胜乍见幻影,立时汗毛倒竖,又见父亲横尸棺内,心中好一阵酸楚,但转念一想,在霍太山寿终正寝总好过战场上死于非命,后续事宜承上文所述,季胜幻想着劝服父亲抛却尘世烦恼,隐居霍太山安度晚年,不曾料,蜚廉却因大仇难报而如星陨落。
蜚廉死后,季胜定居霍太山为亡父守丧,又将蜚廉生前记录的手札整理成册,按其地理方位不同,编纂成东、南、西、北、中五部山经,集成《五藏山经》。其后为免蜚廉苦心创出的培风术失传,季胜则将家族嫡传绝技与《五藏山经》父而子,子而孙地薪火相接了下去。
如此蜚廉传季胜,季胜传孟增,孟增传衡父,衡父传造父,而就在造父手里更将培风术发扬光大,造父以培风术驾驭车乘日驰千里,深得周穆王赏识,此后更因平息徐国徐偃王叛乱有功而获封赵城。那阵子造父风光无两,赵城周边地区甚至掀起了一股学习培风术的热潮,一时间登门拜师者络绎不绝,造父的府邸诚如闹市一般。
面对不虞之誉,造父倒是看得通透,这世上没有什么能长盛不衰,任何事物的发展终归是要掉入物极必反的俗套。今朝能门庭若市,他日亦会门可罗雀。造父本无心理睬,想着时间一长这风气自然散去,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前来拜师的人不减反增,演化到后来大伙儿为见造父一面而大打出手,场面一度失控。
造父见事态愈演愈烈,再不扼杀于萌芽,恐怕非闹出人命不可。造父又往深了考虑,树大非但招风,更有可能招祸,他凭借培风术而显贵,眼下又为培风术所累,若不设法转移众人的视线,断绝他们拜师的念头,日后指不上还得捣腾出什么乱子。
这日,造父亲自出门迎候诸位访客,宣布道:“吾尝习御于泰豆先生,先生曰:‘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而良御之子,必先为走。’某幸得祖上荫庇,略通培风之术,行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故此泰豆先生才肯教授御术。今诸位冲风冒寒来到舍下欲求培风之法,某亦有言在先,良走之子,必先为气,方可传授。”
众人哄道:“何谓必先为气?”造父不愠不火地解释:“气者,内息也。举凡世人疾走怒奔,内息必为紊乱,若不通晓吐纳内息的法门,行速愈疾,肺部愈似爆裂,如此则不能多行路,行远路。换言之,即不宜修习培风术。”
众人闻言鸦雀无声,各思己况,那些不善呼吸吐纳的也不打肿脸充胖子,先自退却。随后造父让剩余者比试脚力,看谁人能在一盏茶的时间内绕围场一十五圈,拜师者只听造父一声示下,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冲刺到底,但在规定的时限内仅二十八人完成。紧接着造父又让这二十八人在水中憋气以测呼吸吐纳的控制能力,结果由于众人各个气喘如牛,根本在水里憋不了一分一秒,唯有一个名唤山羊子的年轻人在跑完一十五圈后还能足足憋气一刻钟。
大伙儿见状无一不对山羊子心悦诚服,他被造父列入门墙实是众望所归,而造父也因巧施手段于无形中瓦解了囧势。山羊子勤奋好学,其资质好比当年的季胜,短短半年光景已将培风术融会贯通,学成出师,造父还将《五藏山经》授予山羊子,命他好生保管祖师遗物,以后须当悉心研读,查漏补缺,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此山羊子又传淮宴,淮宴又传原熙,原熙又传诺贲……直至传接了八百年后,卢生才以第三百六十五代传人的身份接过衣钵,并继承了经由前三百六十四位先祖陆续完善的《五藏山经》,卒成培风术方士一派,而霍太山也成了卢生这支方士的祖庭。
听完了这些,我才真正了解到当初卢生带孙寿从咸阳昼伏夜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奔赴东郡,并不全靠培风术,更重要的是,卢生带孙寿走的是地下捷径,所谓的昼伏夜出也不是我理解的绕过秦始皇的通缉,而是避开地下异兽的攻击。同样,卢生带孙寿从华阴赶往北海,一路过太阴,入玄阙,翻越蒙古山,最终踏入蓬莱地界也是根据《五藏山经》的记载抄地下近道而行。
我憋不住岔开了不师古的喋喋不休,感喟道:“地球内居然别有天地,另外存在着一个世界,太是奇妙!”
“要我说,真正奇妙的是人体本身,所有宇宙的法则尽数囊括其内!”不师古在电话那端咳咳一笑:“打个比方来讲,释迦牟尼看透了这一点,启蒙世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可惜没有多少人真正去体味其中的哲理。渐渐地,可惜了这奥义无穷的偈语仅以一种文学的形式为世人所尽知,人类真该为自己的愚昧买单。”
不师古的话简直数落尽了天下人,我要是再轻狂几年,决然立时发作,当场骂他个狗血淋头,可人上了年纪再怎样霹雳火爆的个性也会收敛消磨,我谨代表人类温婉地向不师古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如何愚昧?
“人类的愚昧在于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不师古说着便循序渐进地展开论述。譬如,达尔文研究物种起源,他若能从个体的成长过程以小见大地反推物种的进化,岂不省去许多麻烦!
详细以论,父精母血结合而成受精卵,受精卵再发育成胚胎,胚胎又长成胎儿,胎儿生活于母体羊水当中,分娩后脱离母体则为婴儿,婴儿从爬到走,从幼年至少年,少年至青年,青年至中年,中年至老年,老年至死亡。
若从个体的进程推至物种的演化,物种不正是由阴阳二气生成元根,元根逐渐发展为初形,再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从爬行到直行,从生成到起步,从起步到巅峰,从巅峰到衰落,从衰落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