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少年,秋微
当年我爱上我的前夫曾因为他博学,燃起我们离婚官司的硝烟则是因为我无法再忍受他在现实生活中过分沉溺于修葺他的博学而表现出的冷漠和自以为是。直到,我透过客观的回忆,发现,“博学”的另一面就有可能是“冷漠和自以为是”。只不过,我在结婚之初没有想明白,要接受一个人,不但要接受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接受一个人优点的那一面,就一定要想清楚,任何优点背后,都有隐藏着的问题和短板。而我自己在这一段关系中的表现,又何尝不是他无法理解的一种狭隘和偏执?
人最珍贵的是“自由意志”,可最需要的又往往是“认同感”,所以,这两个从逻辑上互相抵触的因素,让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地注定随要时迎接悲剧,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男人的天性让他们更愿意扮演承担者或拯救者的角色,女人的天性则应该是扮演被承担或被拯救,但凡演不好这个“被动角色”的女人,在男人的世界中就会显得不那么受欢迎。
“事件”和“情节”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不该发生”,后者是“自然发生”。事实是,当一个事情已经发生,不管它被定义为什么性质,都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这一事实。
如果可以,永远都不要在相爱的之间制造地理上的距离,在情感的世界中其实没有任何“必然性”,不管是浓是淡是血是水,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经不起距离的试探和侵蚀。
人生中很多的失落都不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而是得到过却被拿走。
在我自己成了一个成年人之后,基本上,不再认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个世界或许从来没有过“不公平”只有我们看懂或看不懂的“因果
多数人得过且过的心态都会消损掉警惕性和远瞻的能量。人啊,人一生,无非就是“选择”,选择本身可能并无任何对错之分。只不过,“选择”本身是残忍的,可能在某个阶段的一步之遥,就能铸成千里之外的差别 — 就算,“差别”本身亦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人最珍贵的是“自由意志”,可最需要的又往往是“认同感”,所以,这两个从逻辑上互相抵触的因素,让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地注定随要时迎接悲剧,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男人的天性让他们更愿意扮演承担者或拯救者的角色,女人的天性则应该是扮演被承担或被拯救,但凡演不好这个“被动角色”的女人,在男人的世界中就会显得不那么受欢迎。
“事件”和“情节”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不该发生”,后者是“自然发生”。事实是,当一个事情已经发生,不管它被定义为什么性质,都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这一事实。
如果可以,永远都不要在相爱的之间制造地理上的距离,在情感的世界中其实没有任何“必然性”,不管是浓是淡是血是水,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经不起距离的试探和侵蚀。
人生中很多的失落都不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而是得到过却被拿走。
在我自己成了一个成年人之后,基本上,不再认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个世界或许从来没有过“不公平”只有我们看懂或看不懂的“因果
多数人得过且过的心态都会消损掉警惕性和远瞻的能量。人啊,人一生,无非就是“选择”,选择本身可能并无任何对错之分。只不过,“选择”本身是残忍的,可能在某个阶段的一步之遥,就能铸成千里之外的差别 — 就算,“差别”本身亦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