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绯
小时候的我,曾远远地仰慕过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雪绯。
雪绯,多么美丽的名字啊!茫茫白雪上静立着一树红梅,纯洁而惊艳。初识“绯”字的我这样想着。
那一年我十岁,雪绯十七岁。
当然了,在此之前,“雪绯”二字在我心中就已是美丽的代名词,因为我相信名如其人。
高挑的身材,淡雅的衣饰,加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及臀直发,雪绯美成了童话里的公主。她在冬日的早晨款款走来,走到姿娘仔间(潮汕地区称少女为“姿娘仔”,某些人家有多余的房屋,准备一间供女儿与其他同龄少女聚宿,这种房屋便称为“姿娘仔间”)门口,拖了张凳子优雅地坐下,在一群嘻哈打闹的同龄人中安静地织毛衣;别人闹得凶了,拿出毛衣针互相追打,她便浅笑着劝道:“好啦好啦,小心别打到了。”
阳光吻在她挺拔而秀气的背上,格外的温暖柔和。我总疑心那是来自另一个太阳的光芒。
然而我跟雪绯并不熟悉。我了解她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上学路上经过她所在的姿娘仔间时偷偷观察,二是听同学晓如的介绍。
晓如是雪绯的邻居兼追随者,掌握了大量关于她的一手资料且对其津津乐道。
“雪绯姑新买了一条长裙,穿上好漂亮啊,等我十七岁的时候,也要穿那样的裙子。”晓如说。
“雪绯姑的头发好美啊!你知道吗,昨天有个剪头发的出两百元买她的头发,不过雪绯姑当然不卖了!”晓如又说。
是的,晓如喊雪绯为“姑”。在我们那一片农村,一村一姓是很普遍的现象,同村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同一个宗族,辈份清晰而严格。雪绯比晓如长一辈,而晓如又长我一辈,所以论起来,我该喊晓如“姑”,喊雪绯“老姑”。自然了,因为同班同学的关系,我通常都对晓如直呼其名;而对雪绯,因为从没跟她当面讲过话,所以也没有喊过她一声“老姑”。
十一岁那年的某天早上,晓如又急又气地告诉我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
就在前天半夜,一个猥琐男人撬开了雪绯所在姿娘仔间的门,摸到雪绯的床上!被惊醒的雪绯情急之下狠狠咬了对方一口,猥琐男见势不好就跑了。
“跟雪绯姑同床睡的人吓得哭了起来,雪绯姑紧紧捂住她的嘴巴说不能哭,让人听见就不好了。”晓如连细节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的震惊可以想象:一直以为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情节,竟然就这样在身边发生了!
震惊过后又隐隐地担忧起来:雪绯,她还好吗?她为什么不大声求救引邻居来抓坏人?
放学回家时,爸妈也在讨论这件事。
“已经报告大队(村委会,村民习惯性称之为“大队”)了,女孩提供了几点信息:男的身材较矮小,披着雨衣;女孩想咬他手但是只咬着了雨衣,雨衣上应该有痕迹留下。”经常参与大队工作的爸爸把听到的内部消息告诉了妈妈。
“肯定是熟悉情况的人,知道那是姿娘仔间,应该就是冲着雪绯来的!”爸妈共同下了结论。
第二天,晓如又带来了新的消息:“雪绯姑觉得那男的是东河。东河这个臭不要脸的,整天在外面勾搭些不三不四的女人,也只有他才会干出这种事了!”
东河么?这人我也认识的。矮小,爱笑,见着男女老少都主动打招呼,比如见了我,他就会笑眯眯地问:“锡奎走仔(潮汕话中,女儿叫“走仔”),听说你成绩很好哇?”
我原本是按着规矩喊他“东河叔”的,后来在同学们的影响下尝试着喊“矮东河”,而他竟也笑眯眯地应了。
关于他“乱搞关系”的事迹,我也有所耳闻。传言某天深夜他妻子惠珍监控他的通话过程,听到一个女人说:“东河啊,你都好几天没来找我了,今晚来好吗?”……
我对传言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然而又忍不住揣测,假如传言属实的话,那这次摸进姿娘仔间的人,倒有几分可能是他了。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问爸爸:“查清楚那个男人是谁了吗?”倒是妈妈立刻回答:“还没公布,但是东河一小时前被派出所抓了。”
吃完晚饭,左邻右舍照例聚在一起喝茶,照例聊起了八卦。
松叔压低声音说:“听说矮东河被抓了,看来那人是他无疑了。”
春姑一脸不屑,呸了一声道:“我早看出这早死仔(早死仔,潮汕话中常用的骂人话语,意思接近“短命人”)不正经,这回看他怎么收场!”
婵婶呷了一口茶,仿佛为了压下一肚子的气愤,“怎么收场?只是摸进房间去,还没有做下伤天害理的事;找对人,花点钱,还不是没事一样出来,继续祸害别人?”
我安静地站在一旁,跟往常一样不参与讲话。倘若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发表一点意见,他们立刻就会丢出一句“大人聊天,小孩子别插嘴”,然后挥挥手赶我走开。然而只要我保持安静,大人们便不避讳在我面前讨论任何话题,仿佛我不说话便代表听不懂、记不住他们的谈话内容一样。
第二天上学,晓如自然又有一堆对东河的恶毒问候讲给我听,然而我却有点心不在焉。我在想:派出所是怎么确定东河是罪犯的?证据确凿吗?
不知为何,大家越是一口咬定东河就是罪犯,我心中就越不安。
就在大家都等着看东河的悲惨结局时,喜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东河在被拘留了24小时后,毫发无损地回到了村里!
前两天中一直无声无息的惠珍立刻抖擞起精神,气势汹汹地骂上了雪绯家。
据说她在雪绯家门口两手叉腰指东骂西,足足骂了两个小时,围观的人都换了好几批。在惠珍势不可挡的攻势下,雪绯家人不得不低着头答应了她的所有要求。
第二天一早,惠珍就亲自提着雪绯家送来赔礼的糖果,挨家挨户地派送。
派到我家时正好是中午,我丢下饭碗,跟在妈妈身后来到门前,就看到惠珍如同亲姐妹般拉住妈妈的手,推心置腹道:
我们家东河是每天都晚回家,但那是因为他要看店,这你也知道的。12点关店门,12点半回到家,每天都准时得很,怎么可能半夜三更跑到姿娘仔间去?要我说,肯定是那个不检点的女人自己约了个不正经的男人,准备干些龌蹉事时却被其他人发现了,不得已才假装挣扎,做了这么一出戏!倒把我们家那位安分守己的扯出来背黑锅,你说岂不是冤枉?
惠珍越说越激动,妈妈只好劝说:“误会解开了也就好了,最重要是人没事。”然后又转换话题,“还没吃饭吧?就在我家吃好了。”说着就要把她往饭厅拉。
惠珍自然不会留下来吃饭,客气了几句就继续派糖去了。
回到饭桌,妈妈叹了口气道:“为丈夫挽回名声固然要紧,但是这样去诋毁一个女孩子却又是何苦?只可怜雪绯妈妈走得早,没有人来捍卫她的名誉。”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惠珍大闹雪绯家与全村派糖这两件事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八卦内容。没有人再关心那晚的猥琐男到底是谁,仿佛事情的本质就是雪绯与惠珍之间的一场较量。
路过那家姿娘仔间时,我会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张望,却再也搜索不到雪绯的身影。
就连晓如也不再每天传递关于雪绯的消息。
两个月后的一天,晓如突然跟我说:“雪绯姑明天要去深圳了。她说会去那边找一份工作,等过年时再回来。”她想了想又补充道:“等她回来时肯定更好看了吧?大城市有那么多漂亮的衣服鞋子。”
我知道她已经在心里为雪绯编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工作体面,收入可观,邂逅良人,共创幸福……
我可以窥见她的憧憬,因为那也正是我自己想象的场景。然而在这美好的想象之外,我的心里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怀疑:雪绯,是因为伤了心才决意远走的吧?
日子继续缓缓向前,晓如还是时不时地提起雪绯,然而提起的也都是些旧事;旧事说多了,听的人与说的人便都渐渐觉得无趣了。
五年级还没上完,晓如就决定不再读书了,因为害怕六年级频繁的考试。她原就不是个读书的料--事实上,她的成绩每回都排倒数前三名--父母也从没指望过她读出个名堂来,也就由着她去了。老师们见多了这种事情,自然也没放在心上。只有我与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劝了几次,然而晓如的决心丝毫不动摇。
随着晓如的离去,雪绯的消息算是完全断了--其实,早就已经断了。
后来我上完了小学,升了初中,再升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和事都慢慢地褪色,褪到后来只剩下一个若有似无的灰白色印记。
只是偶尔,当在书上读到对柔美女子的描绘时,我会想:写的就是雪绯那样子的人吧?
十七岁那年的冬天,妈妈告诉我一件事:雪绯遇人不淑,未婚而有孕,却又惨遭贱男抛弃,在深圳独自产下一女,生产时只有室友在旁照顾……
妈妈说得很简单,寥寥几句就概括了一个悲剧,然而我还是听出了她话里的不齿与警告意味。
我用了好长时间才勉强消化完这个消息,然后无力地问:“她的家人也不理她了?”
“她爸爸说只当没生过这个女儿。”妈妈淡淡的一句话又让我觉得喘不过气。
一向反应迟钝的我,这时候思维竟很快地清晰起来,一大堆的问题在脑袋中转圈,直转得我头疼。我不明白,妈妈自己也说雪绯遇人不淑,为什么话里话外却是鄙夷远多于同情呢?雪绯的爸爸真的会弃她于不顾吗?假如她妈妈还在,应该会拥她入怀陪她度过难关吧?假如我是雪绯,爸妈又会如何待我?假如我是雪绯,我是否能忍受世人的眼光?……
良久,我终于还是听到妈妈的叹息,“再怎么狠心,父母还是放不下她的,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整个家族的脸面往哪儿搁?也唯有硬起心肠在人前划清界线了。所以,”妈妈看着我的眼睛,“女孩子一定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能行差踏错误了自己的终身!”
我知道,最后这一句,才是她真正想说的。
许多年后的一天,二舅家的表哥来我家送喜饼。
这个并不比我高的男人,每次在爸爸面前都是怯怯的样子。这次他抬着头略带尴尬地说:“不准备摆酒,反正是二婚,手头也没钱。只是过来跟姑父您汇报一声。”停了一会儿,他又吞吞吐吐地透露,“她怀着身子,下个月就要生了……孩子,不是我的……别人跑了,她才跟了我……”
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不管以前如何,总之进了咱们家门,孩子就是咱们的。以后务必要勤劳,戒赌戒酒,两个人一起奋斗,日子总会好起来。”表哥咬唇听着,末了点头道,“我自己也是这样想。她上过当,日后也必会踏实过日子。”
我忽然就想起了雪绯。
这么多年了,从没见她回来过。不知如今的她身在何方、过得可好,是否还是当初那个安静柔美的模样?
雪绯,多么美丽的名字啊!茫茫白雪上静立着一树红梅,纯洁而惊艳。初识“绯”字的我这样想着。
那一年我十岁,雪绯十七岁。
当然了,在此之前,“雪绯”二字在我心中就已是美丽的代名词,因为我相信名如其人。
高挑的身材,淡雅的衣饰,加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及臀直发,雪绯美成了童话里的公主。她在冬日的早晨款款走来,走到姿娘仔间(潮汕地区称少女为“姿娘仔”,某些人家有多余的房屋,准备一间供女儿与其他同龄少女聚宿,这种房屋便称为“姿娘仔间”)门口,拖了张凳子优雅地坐下,在一群嘻哈打闹的同龄人中安静地织毛衣;别人闹得凶了,拿出毛衣针互相追打,她便浅笑着劝道:“好啦好啦,小心别打到了。”
阳光吻在她挺拔而秀气的背上,格外的温暖柔和。我总疑心那是来自另一个太阳的光芒。
然而我跟雪绯并不熟悉。我了解她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上学路上经过她所在的姿娘仔间时偷偷观察,二是听同学晓如的介绍。
晓如是雪绯的邻居兼追随者,掌握了大量关于她的一手资料且对其津津乐道。
“雪绯姑新买了一条长裙,穿上好漂亮啊,等我十七岁的时候,也要穿那样的裙子。”晓如说。
“雪绯姑的头发好美啊!你知道吗,昨天有个剪头发的出两百元买她的头发,不过雪绯姑当然不卖了!”晓如又说。
是的,晓如喊雪绯为“姑”。在我们那一片农村,一村一姓是很普遍的现象,同村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同一个宗族,辈份清晰而严格。雪绯比晓如长一辈,而晓如又长我一辈,所以论起来,我该喊晓如“姑”,喊雪绯“老姑”。自然了,因为同班同学的关系,我通常都对晓如直呼其名;而对雪绯,因为从没跟她当面讲过话,所以也没有喊过她一声“老姑”。
十一岁那年的某天早上,晓如又急又气地告诉我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
就在前天半夜,一个猥琐男人撬开了雪绯所在姿娘仔间的门,摸到雪绯的床上!被惊醒的雪绯情急之下狠狠咬了对方一口,猥琐男见势不好就跑了。
“跟雪绯姑同床睡的人吓得哭了起来,雪绯姑紧紧捂住她的嘴巴说不能哭,让人听见就不好了。”晓如连细节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的震惊可以想象:一直以为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情节,竟然就这样在身边发生了!
震惊过后又隐隐地担忧起来:雪绯,她还好吗?她为什么不大声求救引邻居来抓坏人?
放学回家时,爸妈也在讨论这件事。
“已经报告大队(村委会,村民习惯性称之为“大队”)了,女孩提供了几点信息:男的身材较矮小,披着雨衣;女孩想咬他手但是只咬着了雨衣,雨衣上应该有痕迹留下。”经常参与大队工作的爸爸把听到的内部消息告诉了妈妈。
“肯定是熟悉情况的人,知道那是姿娘仔间,应该就是冲着雪绯来的!”爸妈共同下了结论。
第二天,晓如又带来了新的消息:“雪绯姑觉得那男的是东河。东河这个臭不要脸的,整天在外面勾搭些不三不四的女人,也只有他才会干出这种事了!”
东河么?这人我也认识的。矮小,爱笑,见着男女老少都主动打招呼,比如见了我,他就会笑眯眯地问:“锡奎走仔(潮汕话中,女儿叫“走仔”),听说你成绩很好哇?”
我原本是按着规矩喊他“东河叔”的,后来在同学们的影响下尝试着喊“矮东河”,而他竟也笑眯眯地应了。
关于他“乱搞关系”的事迹,我也有所耳闻。传言某天深夜他妻子惠珍监控他的通话过程,听到一个女人说:“东河啊,你都好几天没来找我了,今晚来好吗?”……
我对传言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然而又忍不住揣测,假如传言属实的话,那这次摸进姿娘仔间的人,倒有几分可能是他了。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问爸爸:“查清楚那个男人是谁了吗?”倒是妈妈立刻回答:“还没公布,但是东河一小时前被派出所抓了。”
吃完晚饭,左邻右舍照例聚在一起喝茶,照例聊起了八卦。
松叔压低声音说:“听说矮东河被抓了,看来那人是他无疑了。”
春姑一脸不屑,呸了一声道:“我早看出这早死仔(早死仔,潮汕话中常用的骂人话语,意思接近“短命人”)不正经,这回看他怎么收场!”
婵婶呷了一口茶,仿佛为了压下一肚子的气愤,“怎么收场?只是摸进房间去,还没有做下伤天害理的事;找对人,花点钱,还不是没事一样出来,继续祸害别人?”
我安静地站在一旁,跟往常一样不参与讲话。倘若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发表一点意见,他们立刻就会丢出一句“大人聊天,小孩子别插嘴”,然后挥挥手赶我走开。然而只要我保持安静,大人们便不避讳在我面前讨论任何话题,仿佛我不说话便代表听不懂、记不住他们的谈话内容一样。
第二天上学,晓如自然又有一堆对东河的恶毒问候讲给我听,然而我却有点心不在焉。我在想:派出所是怎么确定东河是罪犯的?证据确凿吗?
不知为何,大家越是一口咬定东河就是罪犯,我心中就越不安。
就在大家都等着看东河的悲惨结局时,喜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东河在被拘留了24小时后,毫发无损地回到了村里!
前两天中一直无声无息的惠珍立刻抖擞起精神,气势汹汹地骂上了雪绯家。
据说她在雪绯家门口两手叉腰指东骂西,足足骂了两个小时,围观的人都换了好几批。在惠珍势不可挡的攻势下,雪绯家人不得不低着头答应了她的所有要求。
第二天一早,惠珍就亲自提着雪绯家送来赔礼的糖果,挨家挨户地派送。
派到我家时正好是中午,我丢下饭碗,跟在妈妈身后来到门前,就看到惠珍如同亲姐妹般拉住妈妈的手,推心置腹道:
我们家东河是每天都晚回家,但那是因为他要看店,这你也知道的。12点关店门,12点半回到家,每天都准时得很,怎么可能半夜三更跑到姿娘仔间去?要我说,肯定是那个不检点的女人自己约了个不正经的男人,准备干些龌蹉事时却被其他人发现了,不得已才假装挣扎,做了这么一出戏!倒把我们家那位安分守己的扯出来背黑锅,你说岂不是冤枉?
惠珍越说越激动,妈妈只好劝说:“误会解开了也就好了,最重要是人没事。”然后又转换话题,“还没吃饭吧?就在我家吃好了。”说着就要把她往饭厅拉。
惠珍自然不会留下来吃饭,客气了几句就继续派糖去了。
回到饭桌,妈妈叹了口气道:“为丈夫挽回名声固然要紧,但是这样去诋毁一个女孩子却又是何苦?只可怜雪绯妈妈走得早,没有人来捍卫她的名誉。”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惠珍大闹雪绯家与全村派糖这两件事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八卦内容。没有人再关心那晚的猥琐男到底是谁,仿佛事情的本质就是雪绯与惠珍之间的一场较量。
路过那家姿娘仔间时,我会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张望,却再也搜索不到雪绯的身影。
就连晓如也不再每天传递关于雪绯的消息。
两个月后的一天,晓如突然跟我说:“雪绯姑明天要去深圳了。她说会去那边找一份工作,等过年时再回来。”她想了想又补充道:“等她回来时肯定更好看了吧?大城市有那么多漂亮的衣服鞋子。”
我知道她已经在心里为雪绯编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工作体面,收入可观,邂逅良人,共创幸福……
我可以窥见她的憧憬,因为那也正是我自己想象的场景。然而在这美好的想象之外,我的心里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怀疑:雪绯,是因为伤了心才决意远走的吧?
日子继续缓缓向前,晓如还是时不时地提起雪绯,然而提起的也都是些旧事;旧事说多了,听的人与说的人便都渐渐觉得无趣了。
五年级还没上完,晓如就决定不再读书了,因为害怕六年级频繁的考试。她原就不是个读书的料--事实上,她的成绩每回都排倒数前三名--父母也从没指望过她读出个名堂来,也就由着她去了。老师们见多了这种事情,自然也没放在心上。只有我与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劝了几次,然而晓如的决心丝毫不动摇。
随着晓如的离去,雪绯的消息算是完全断了--其实,早就已经断了。
后来我上完了小学,升了初中,再升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和事都慢慢地褪色,褪到后来只剩下一个若有似无的灰白色印记。
只是偶尔,当在书上读到对柔美女子的描绘时,我会想:写的就是雪绯那样子的人吧?
十七岁那年的冬天,妈妈告诉我一件事:雪绯遇人不淑,未婚而有孕,却又惨遭贱男抛弃,在深圳独自产下一女,生产时只有室友在旁照顾……
妈妈说得很简单,寥寥几句就概括了一个悲剧,然而我还是听出了她话里的不齿与警告意味。
我用了好长时间才勉强消化完这个消息,然后无力地问:“她的家人也不理她了?”
“她爸爸说只当没生过这个女儿。”妈妈淡淡的一句话又让我觉得喘不过气。
一向反应迟钝的我,这时候思维竟很快地清晰起来,一大堆的问题在脑袋中转圈,直转得我头疼。我不明白,妈妈自己也说雪绯遇人不淑,为什么话里话外却是鄙夷远多于同情呢?雪绯的爸爸真的会弃她于不顾吗?假如她妈妈还在,应该会拥她入怀陪她度过难关吧?假如我是雪绯,爸妈又会如何待我?假如我是雪绯,我是否能忍受世人的眼光?……
良久,我终于还是听到妈妈的叹息,“再怎么狠心,父母还是放不下她的,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整个家族的脸面往哪儿搁?也唯有硬起心肠在人前划清界线了。所以,”妈妈看着我的眼睛,“女孩子一定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能行差踏错误了自己的终身!”
我知道,最后这一句,才是她真正想说的。
许多年后的一天,二舅家的表哥来我家送喜饼。
这个并不比我高的男人,每次在爸爸面前都是怯怯的样子。这次他抬着头略带尴尬地说:“不准备摆酒,反正是二婚,手头也没钱。只是过来跟姑父您汇报一声。”停了一会儿,他又吞吞吐吐地透露,“她怀着身子,下个月就要生了……孩子,不是我的……别人跑了,她才跟了我……”
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不管以前如何,总之进了咱们家门,孩子就是咱们的。以后务必要勤劳,戒赌戒酒,两个人一起奋斗,日子总会好起来。”表哥咬唇听着,末了点头道,“我自己也是这样想。她上过当,日后也必会踏实过日子。”
我忽然就想起了雪绯。
这么多年了,从没见她回来过。不知如今的她身在何方、过得可好,是否还是当初那个安静柔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