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谢林、荷尔德林丨德国观念论最古老的体系纲领
近期在写一篇和这份纲领有关的文章,想讲一讲这份纲领里哪些东西被抛弃了、哪些东西留了下来。以下是之前为了引文方便而提前译好的稿子和术语的解释。 BTW,虽说当时手稿上是黑格尔的笔迹,但我倾向于认为是三杰合作的成果。 术语的注: 1、Idee=idea=理念。本文语境下,Idee仍是在康德体系中的理性(Vernunft=reason)的对象。下文中说的“只有作为自由之对象者才被称为理念”,意思是只有理性的对象才是理念。 2、Postulat=postulate=公设。沿用老邓的译法。文中所提及的两条出于实践目的而作出的公设,指的就二批里的“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死”。我也经常看到别人把“自由”加上,称为三个公设。因为这三个公设都不是在感性世界(sinnliche Welt=sensible world)中可以找到对应对象的概念,因此并不能通过概念推导的方式得出,只能通过一种反推的方式来假设其存在。BTW,这三个公设就是所谓的作为理性之对象的理念。 3、Wesen=creature=造物。我给出的两个英译里都把Wesen当成being(Sein/Seyn)来处理。从大义上来说自然没有问题,但或许三杰当时心里就是有意要避开being呢?反正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误解,Wesen就都译作造物,当creature来理解。 4、Geist=mind=精神。 5、文中几次提到的Menschenwerk=men's activity/work,被我语境化处理了。该词指涉的是一般的由人所带来的东西。 6、Unsterblichkeit=immortality=永生。国内经常直译成“不死”。 7、intellektuelle Welt=intellectual world=智性世界。追随老邓的译法,intellektuell就是“智性”。另外一个相关概念intelligibel=intelligible=理知(意思是经由理性才可知道的东西,这是老邓这么译的原因)。二者的关联,据L师考察,在Prolegomena的§34的注释中,康德对二者做出了区分:intellectual world对应的是现象世界(phenomenal world)中只属于知性(understanding)的那一部分,即排除了感性世界(sensible world);而intelligible world则严格对应本体世界(noumenal world)。 8、aufgeklärte=enlightened=启蒙了的;unaufgeklärte=unenlightened=未启蒙的。二者根据语境意译为“属于启蒙的”(理性哲学、理性神学)与“不属于启蒙的”(神话、感性世界)。 9、Einheit=unity=统一。文中所有与“统一”有关的,说的都是康德在三批导论最后一页的图表里所划出的所谓“高级能力”与唯一的低级能力“感性”(Sinnlichkeit=sensibility)之间的统一。 10、最后想强调一个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点。随着有自我意识的主体的出现而从空无中“浮现”(hervortreten=emerge)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人造的世界。德语hervortreten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hervor是“到前面来”,treten有“向前跨”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是世界由于主体自我意识的照亮,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三杰并不是什么creationist。german idealism也不是“德国唯心主义”。我一直用谢林自然哲学的基本思路来理解整个观念论运动的主旨,这样一是比较具象,二是不会将观念论运动神秘主义化。晚期谢林的一些看似神秘主义化、神学化的行为,先刚、Markus Gabriel、Manfred Frank都已经在rationalism脉络下作过澄清了。
从上到下:无标注中译,有标注中译,原文,两份英译。
◆无标注版: ①有这样一种伦理学。由于一切形而上学终将臣服于道德——对此,康德只通过借助两条出于实践目的而作出的公设来举例说明,却未做任何进一步的澄清——这一伦理学便只能是一个关于所有理念(亦即,一切出于实践目的所作出的公设)的完整体系。第一个理念毫无疑问便是关于“我自身作为一个绝对自由的造物”的概念。借助于自由的、有自我意识的造物,一整个世界与其一道从空无中浮现;这样的一个世界是唯一真实、可想象的能从空无中浮现的杰作。接着我将转入物理学的诸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一个有道德的造物,世界必然是什么样的?我想给我们缓慢地在一堆实验中艰难前行的物理学安上一双翅膀。 ②那么,只有当哲学提供理念且经验提供材料时,我们才终于能获得全部的物理学,这是我期望能在下一个世纪出现的物理学。当代的物理学看起来并不能使一个有创造性的精神感到满意,比如我们现在拥有的、或我们应该拥有的那种精神。 ③接着我将从物理学转入到人类的创造物,即关于人类的理念。我将证明,并不存在有关国家的理念——因为国家正是如机械般呆板之物——正如不存在关于机器的理念那样。只有作为自由之对象者才被称为理念。因此我们必须超越国家!因为每个国家都将自由人当作机械齿轮般对待,而它们本不应如此,因此它们应该停止。你们可以看到,这里包括“永久和平”在内的所有理念都只是一个更高理念的从属。同时我希望在此,为一个人类的历史建立起准则,并彻底揭露出一切由国家、宪法、政府、立法者所带来的卑劣人祸。终于,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道德的世界、神以及永生——颠覆一切近来通过理性而将自己伪装成理性的迷信与对神职的盲从。一切在自身中便已承载着智性世界的精神的绝对自由,并且不再在自身以外寻找神与永生。 ④最后是一个将一切都联结起来的理念,即关于美的理念,我们在一个更高的柏拉图主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我现在深信,一个包含了所有理念的最高层次的理性行为,是审美行为,真与善只有在美中才能亲密无间。哲学家必须拥有如诗人般的审美能力,不能把握美感的哲学家只是书呆子。关于精神的哲学是一种审美的哲学。没有审美能力,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拥有丰富的见解,也不可能真正有见解地思考历史。现在一切应该都很明了了:那些不能理解理念,并天真地认为超越了图表与记录的理念都不可被理解的人,他们真正缺的是什么。 ⑤诗歌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尊严,它在最终就如同它在一开始那样,成为人类的老师;因为即使再也没有哲学或历史,诗歌艺术也能幸存于一切科学与艺术中。 ⑥同时我们总是听到有人说:“民众需要一个感性的宗教”。但其实不仅是民众,还有哲学家,都需要属于他们的关于理性的一神教和心灵的一神教,以及关于想象力的多神教和艺术的多神教。这正是我们所亟需的! ⑦首先,我要提出一个据我所知前人从未能构想的理念:我们必须拥有一个新神话,这一神话必须为诸理念服务,它必须成为一个属于理性的神话。 ⑧在我们将诸理念审美化/美学化(亦即,神话化)之前,它们对于民众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而哲学家也必须为他们之前没能令神话理性化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因此,属于启蒙思潮的东西与不属于启蒙思潮的东西最终必须握手言和。神话必须哲学化;民众必须成为理性的;而为了使哲学家们更加感性,哲学也必须神话化。永恒的统一便会稳定下来。民众也便不再在他们的智者和教士面前面露鄙夷或是胆战心惊。由此我们才能期待一切不论是属于个体或是集体的能力都得到均等的发展。再没有什么能力将会被压迫,那么一切精神的普遍自由与平等将会到来!一位从天而降的更高的精神,必将带给我们这一新的宗教,这一新宗教将会是人类最后的、最伟大的成就。
◆标注版: 有这样一种「伦理学」(Ethik,ethics)。由于一切「形而上学」(Metaphysik,metaphysics)终将臣服于「道德」(Moral,morality)——对此,康德只通过借助两条出于实践目的而作出的「公设」(Postulat,postulate)来举例说明,却未做任何进一步的澄清——这一伦理学便只能是一个关于所有「理念」(Idee,idea)(亦即,一切出于实践目的所作出的公设)的完整体系。第一个理念毫无疑问便是关于“我自身作为一个绝对自由的造物(Wesen,creature)”的概念(Vorstellung,notion)。借助于(mit,by)自由的、有自我意识的造物,一整个世界与其一道从「空无」(Nichts,nothingness)中浮现(hervortreten,emerge);这样的一个世界是唯一真实、可想象的能从空无中浮现的杰作(Schöpfung,creation/invention)。接着我将转入物理学的诸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一个有道德的造物,世界必然是什么样的?我想给我们缓慢地在一堆实验中艰难前行的物理学安上一双翅膀。 那么,只有当哲学提供理念且经验提供材料(Data,data)时,我们才终于能获得全部的物理学,这是我期望能在下一个世纪出现的物理学。当代的物理学看起来并不能使一个有创造性的「精神」(Geist,mind)感到满意,比如我们现在拥有的、或我们应该拥有的那种精神。 接着我将从物理学转入到人类的创造物(Menschenwerk,men’s work),即关于人类(Menschheit,humanity)的理念。我将证明,并不存在有关「国家」的理念——因为国家正是如机械般呆板之物——正如不存在关于机器的理念一样。「只有作为自由之对象者才被称为理念。」因此我们必须超越国家!因为每个国家都将自由人当作机械齿轮般对待,而它们本不应如此,因此它们应该停止。你们可以看到,这里包括“永久和平”在内的所有理念都只是一个更高理念的从属。同时我希望在此,为一个人类的历史建立起准则(Prinzipien,principles),并彻底揭露出一切由国家、宪法、政府、立法者所带来的卑劣人祸(elende Menschenwerk,miserable human’s activity)。终于,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道德的世界」(eine moralische Welt)、「神」(Gottheit,deity/ divinity)以及「永生」(Unsterblichkeit, immortality)——颠覆一切近来通过理性而将自己伪装成理性的迷信与对神职的盲从。一切在自身中便已承载着智性世界(intellektuelle Welt,intellectual world)的精神的绝对自由,并且不再在自身以外寻找神与永生。 最后是一个将一切都联结起来的理念,即关于「美」的理念,我们在一个更高的柏拉图主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我现在深信,一个包含了所有理念的最高层次的理性行为(der höchste Akt der Vernunft, the highest act of reason),是审美行为(ästhetischer Akt, aesthetic act),「真(Wahrheit,truth)与善(Güte,good)只有在美(Schönheit,beauty)中才能亲密无间」。哲学家必须拥有如诗人般的审美能力,不能把握美感的哲学家只是书呆子(buchstaben Philosphen,pedantic philosophers)。关于精神的哲学是一种「审美的哲学」。没有审美能力,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拥有丰富的见解,也不可能真正有见解地思考历史。现在一切应该都很明了了:那些不能理解理念,并天真地认为超越了图表(Tabellen,charts)与记录(Register,registers)的理念都不可被理解(ist dunkel,is mysterious)的人,他们真正缺的是什么。 诗歌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尊严(Würde,dignity),它在最终就如同它在一开始那样,成为人类的老师;因为即使再也没有哲学或历史,诗歌艺术(Dichtkunst,art of poetry)也能幸存于一切科学与艺术中。 同时我们总是听到有人说:“民众需要一个感性的宗教(eine sinnliche Religion,a sensuous religion)”。但其实不仅是民众,还有哲学家,都需要属于他们的关于理性的一神教和心灵(des Herzens,heart)的一神教,以及关于想象力(Einbildungskraft,force of imagination)的多神教和艺术的多神教。这正是我们所亟需的! 首先,我要提出一个据我所知前人从未能构想的理念:「我们必须拥有一个新神话,这一神话必须为诸理念服务,它必须成为一个属于理性的神话(Mythologie der Vernunft,mythology of reason)」。 在我们将诸理念审美化/美学化(亦即,神话化)之前,它们对于民众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而哲学家也必须为他们之前没能令神话理性化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因此,属于启蒙思潮的东西(aufgeklärte,enlightened)与不属于启蒙思潮的东西(unaufgeklärte,un-enlightened)最终必须握手言和。神话必须哲学化;民众必须成为理性的;而为了使哲学家们更加感性,哲学也必须神话化。永恒的统一(ewige Einheit,forever unity)便会稳定下来。民众也便不再在他们的智者和教士面前面露鄙夷或是胆战心惊。由此我们才能期待一切不论是属于个体或是集体的能力(Kräfte,powers)都得到均等的发展。再没有什么能力将会被压迫,那么一切精神的普遍自由与平等将会到来!一位从天而降的更高的精神,必将带给我们这一「新的宗教」,这一新宗教将会是人类最后的、最伟大的成就(Werk,work)。
◆德语原文(还原了黑格尔手稿里的删减与相关细节):



◆两篇英译参考: 来源不明:https://www.douban.com/note/593121699/ 译文来自Andrew Bowie:https://www.douban.com/note/593560632/ BTW,两篇英译都有部分我觉得译得不好和译错的内容。
Wal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黑格尔哲学史相关 (47人喜欢)
- 黑格尔丨大学哲学教育何为 (56人喜欢)
- 曼弗雷德·鲍姆丨先验方法 (33人喜欢)
- 瓦尔特·耶什克丨思维与存在的诸原则 (58人喜欢)
- 埃尔米洛斯·普列夫拉基斯丨悼念汉斯·弗里德里希·富尔达 (4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