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第一次去动物园时,那个动物园已经因为经营不善一派低靡的景象,我看到了假山上有几只皮毛凌乱尽显疲态的猴子,到猛兽区看到低陷的大坑里有一只黑熊孤单地缩在一角。印象中在游客观赏区再没看到其它动物,我满怀希望地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笼子和放猛兽的大坑,但是所有的位置都是空荡荡的,我感觉当时哪怕是笼子里有一只狗也不至于让我那么难受。
那么问题来了,神奇动物在哪里? 我摩挲了动物园每一块非游客区的墙壁,看到窗户就踮起脚尖趴着看,然后,真的就在两个房子之间一段很窄的缝隙中看到里面关了动物,是梅花鹿,不是一只,是一群,她们离我很近,感觉找到一根树枝就能戳到离我最近的那只鹿的皮。她们有和牛一样黑黑的大眼睛,有的有角有的没有,当时我很小,感觉梅花鹿很大。午后的阳光晒在她们班斑点点的脊背上,像神灵一样,实在太美好,以至于后来很多时候我想起来都怀疑那景象的真实性。
那大概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豁然开朗”。我从无人问津的灰墙中的一个缝隙中看到的鹿群让我开始对生活中平凡的一切都抱有希望,我坚定地认为大人们一定把好的东西都关了起来,也许我再从生活里的某个缝隙望出去,就能看到一片极宽阔的领域。
在我当时的那种处境中,这些我臆想中的“缝隙”让我很乐观地活着。
当然长大以后,很多事情都变得平凡无奇,人的一生有很多“决定性瞬间”,我这有限的生命没有面对那么多的命运转折的跌宕,所以我想说的是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你从生命中某一个逼仄或幽暗的地方看出去,你看到的不是你经验中应该出现的景象,也不拘泥于时间,乃至不在此岸。
11月24日,我去北大。风很大,在城市里没看到湖泊,但是刚一进北大西门就看到湖泊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我想起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跑来北大听周国平的讲座,排很长的队,最后也没进去,我俩面面相觑地在风里站了近一个小时,浑身发抖。
这个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觉,只是没有枫叶,有一池的枯荷。枯木也颓唐的很有意境,疏于打理,一池丛生的杂乱,万物凋尽,再没东西可以抢风头,倒是成全了被阳光照得通透的芦苇花。
采访的地方在北大办公楼。我进到那个屋子时,里面已经塞满了人,大家架机器、摆话筒,彼此闲谈,嘈杂声挤满了屋子。我绕过人群,看到窗帘上映着好看的窗棂的形状
采访开始以后,屋子里实在太热了,加之我生病怕热,不一会儿就开始头疼难受,几乎直不起腰。我勉强逃离那个屋子,在楼道透口气。我看到左手边有一个敞开的门,就走了过去,一个两人宽的不大的门,我一脚踏进去,发现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礼堂。
地板有些剥蚀,踏上去跫音很响,整个礼堂空无一人,静止得像一幅画,只是顺着阳光的脉络能看到很多浮尘。镂花的窗子掩映着窗外绿色黄色的树,我一瞬间分不清自己是在站在哪一个时代。我手足无措地伫立在这开阔的礼堂,好像揉一揉眼就能看到主席台的位置站着人,然后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人。
我此刻安安静静站着,我看着地板因为时间久远剥蚀出木制品的白痕,我强烈地感觉到有很多历史时刻在这里纷至沓来。这里不是某一个怀旧电影搭起的虚空的场景,而是很多时间流过、很多事件充斥过的,每一片木头都饱经沧桑。
我恍惚想起小时候看到的空空的笼子和从墙缝里窥看到的梅花鹿。我这次也坚定的认为这里正发生什么,这里正有什么依旧存在着,在暗处看着我这样一个莽撞的闯入者。
晚上看史料,都到了《南渡北归》里关于这里的叙述:
“1966年6月18日,北大校园内发生了著名的‘六一八事件’。”
“这一天,几乎北大所有的党政领导人都被定名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揪上了“斗鬼台”。据一位目击者事后回忆说.只见几十名红卫兵疯狂地冲到中文系所在的办公室“二院”,高声断喝:“把程贤策揪出来。”程是中文系总支书记,突然听到这一声喊,立即意识到大事不妙,冲出门外企图逃窜,慌忙中竟冲进了一个女厕所。正在厕所中小解的一位女职员见状,大惊失色,但一看老程满面惊慌,又听到外面红卫兵们的怒喊,立刻明白过来,快速站起一边勒着腰带,一边把程挡在身后,继而冲到门口,试图阻止革命小将闯入。小将们追至厕所门口不见程贤策的人影,又见女职员手抓裤腰带站在门口神色慌张,立感其中有诈,不顾女职员的阻拦,硬是冲进厕所把程抓了出来。一群人蜂拥上前揪住程的头发,反扭胳膊,押进一间小黑屋进行“化妆打扮”,以便送上“斗鬼台”进行批斗。”
“此时酷暑已经来临,全体中文系师生被召集到北大办公楼大礼堂,因有外系“革命者”纷纷前来“取经”,一个容纳800多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一时间,人声鼎沸,议论纷纷。突然外边一声大喊,大堂内鸦雀无声。紧接着一声呼啸,程贤策被一群红卫兵簇拥着架上了高高的“斗鬼台”。众人望去,只见程贤策已是全副武装,头上戴着一顶呈钢盔状的白色纸帽,脸上被泼了黑红混合的墨水。身前身后糊满了大字报,大字报上布满红叉,周边散落着浓黑的墨汁,犹如一副生锈的铠甲。程贤策如同一个战败的逃兵,确切地说像一个犯罪后即将开刀问斩的奴隶——或许还不如,被勒令站在一条支铺板床用的木质窄凳上,摇摇晃晃地接受批斗。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声中,程贤策神情萎靡,面如死灰,汗珠和着泪水,又伴着黑红混合的墨汁顺着面颊哗哗地流淌下来。未过多久,“扑通”一声跌落于条凳之下,身旁的红卫兵见状,满脸愤怒地一拥而上拳脚相加,继而在一片革命口号的。”
在那一年的7月底,程贤策进了“劳改队”,和其他“牛鬼蛇神”一起刷洗打扫学生宿舍的厕所。有一天学生把他的头发中间剃出一个十字型的凹沟。
8月24日,一批学生红卫兵来到程贤策和他连襟两家合住的单元抄家。红卫兵用铜头皮带毒打他们,他们的衣服被打烂嵌进了肉里,黏连在血肉模糊的身体上脱不下来。还有一次,他被卷在一条草席中用棍子乱打。9月2日他带了白酒和农药“敌敌畏”跑到香山树林中服药自杀,时年38岁。
的确,并不是每一个豁然开朗的瞬间都是美好的。
同一年的9月3日,程贤策服毒自杀后一天,傅雷及夫人朱梅馥自杀。
第一次去动物园时,那个动物园已经因为经营不善一派低靡的景象,我看到了假山上有几只皮毛凌乱尽显疲态的猴子,到猛兽区看到低陷的大坑里有一只黑熊孤单地缩在一角。印象中在游客观赏区再没看到其它动物,我满怀希望地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笼子和放猛兽的大坑,但是所有的位置都是空荡荡的,我感觉当时哪怕是笼子里有一只狗也不至于让我那么难受。
那么问题来了,神奇动物在哪里? 我摩挲了动物园每一块非游客区的墙壁,看到窗户就踮起脚尖趴着看,然后,真的就在两个房子之间一段很窄的缝隙中看到里面关了动物,是梅花鹿,不是一只,是一群,她们离我很近,感觉找到一根树枝就能戳到离我最近的那只鹿的皮。她们有和牛一样黑黑的大眼睛,有的有角有的没有,当时我很小,感觉梅花鹿很大。午后的阳光晒在她们班斑点点的脊背上,像神灵一样,实在太美好,以至于后来很多时候我想起来都怀疑那景象的真实性。
那大概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豁然开朗”。我从无人问津的灰墙中的一个缝隙中看到的鹿群让我开始对生活中平凡的一切都抱有希望,我坚定地认为大人们一定把好的东西都关了起来,也许我再从生活里的某个缝隙望出去,就能看到一片极宽阔的领域。
在我当时的那种处境中,这些我臆想中的“缝隙”让我很乐观地活着。
当然长大以后,很多事情都变得平凡无奇,人的一生有很多“决定性瞬间”,我这有限的生命没有面对那么多的命运转折的跌宕,所以我想说的是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你从生命中某一个逼仄或幽暗的地方看出去,你看到的不是你经验中应该出现的景象,也不拘泥于时间,乃至不在此岸。
11月24日,我去北大。风很大,在城市里没看到湖泊,但是刚一进北大西门就看到湖泊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我想起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跑来北大听周国平的讲座,排很长的队,最后也没进去,我俩面面相觑地在风里站了近一个小时,浑身发抖。
![]() |
![]() |
这个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觉,只是没有枫叶,有一池的枯荷。枯木也颓唐的很有意境,疏于打理,一池丛生的杂乱,万物凋尽,再没东西可以抢风头,倒是成全了被阳光照得通透的芦苇花。
采访的地方在北大办公楼。我进到那个屋子时,里面已经塞满了人,大家架机器、摆话筒,彼此闲谈,嘈杂声挤满了屋子。我绕过人群,看到窗帘上映着好看的窗棂的形状
![]() |
采访开始以后,屋子里实在太热了,加之我生病怕热,不一会儿就开始头疼难受,几乎直不起腰。我勉强逃离那个屋子,在楼道透口气。我看到左手边有一个敞开的门,就走了过去,一个两人宽的不大的门,我一脚踏进去,发现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礼堂。
![]() |
![]() |
![]() |
地板有些剥蚀,踏上去跫音很响,整个礼堂空无一人,静止得像一幅画,只是顺着阳光的脉络能看到很多浮尘。镂花的窗子掩映着窗外绿色黄色的树,我一瞬间分不清自己是在站在哪一个时代。我手足无措地伫立在这开阔的礼堂,好像揉一揉眼就能看到主席台的位置站着人,然后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人。
我此刻安安静静站着,我看着地板因为时间久远剥蚀出木制品的白痕,我强烈地感觉到有很多历史时刻在这里纷至沓来。这里不是某一个怀旧电影搭起的虚空的场景,而是很多时间流过、很多事件充斥过的,每一片木头都饱经沧桑。
我恍惚想起小时候看到的空空的笼子和从墙缝里窥看到的梅花鹿。我这次也坚定的认为这里正发生什么,这里正有什么依旧存在着,在暗处看着我这样一个莽撞的闯入者。
晚上看史料,都到了《南渡北归》里关于这里的叙述:
“1966年6月18日,北大校园内发生了著名的‘六一八事件’。”
“这一天,几乎北大所有的党政领导人都被定名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揪上了“斗鬼台”。据一位目击者事后回忆说.只见几十名红卫兵疯狂地冲到中文系所在的办公室“二院”,高声断喝:“把程贤策揪出来。”程是中文系总支书记,突然听到这一声喊,立即意识到大事不妙,冲出门外企图逃窜,慌忙中竟冲进了一个女厕所。正在厕所中小解的一位女职员见状,大惊失色,但一看老程满面惊慌,又听到外面红卫兵们的怒喊,立刻明白过来,快速站起一边勒着腰带,一边把程挡在身后,继而冲到门口,试图阻止革命小将闯入。小将们追至厕所门口不见程贤策的人影,又见女职员手抓裤腰带站在门口神色慌张,立感其中有诈,不顾女职员的阻拦,硬是冲进厕所把程抓了出来。一群人蜂拥上前揪住程的头发,反扭胳膊,押进一间小黑屋进行“化妆打扮”,以便送上“斗鬼台”进行批斗。”
“此时酷暑已经来临,全体中文系师生被召集到北大办公楼大礼堂,因有外系“革命者”纷纷前来“取经”,一个容纳800多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一时间,人声鼎沸,议论纷纷。突然外边一声大喊,大堂内鸦雀无声。紧接着一声呼啸,程贤策被一群红卫兵簇拥着架上了高高的“斗鬼台”。众人望去,只见程贤策已是全副武装,头上戴着一顶呈钢盔状的白色纸帽,脸上被泼了黑红混合的墨水。身前身后糊满了大字报,大字报上布满红叉,周边散落着浓黑的墨汁,犹如一副生锈的铠甲。程贤策如同一个战败的逃兵,确切地说像一个犯罪后即将开刀问斩的奴隶——或许还不如,被勒令站在一条支铺板床用的木质窄凳上,摇摇晃晃地接受批斗。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声中,程贤策神情萎靡,面如死灰,汗珠和着泪水,又伴着黑红混合的墨汁顺着面颊哗哗地流淌下来。未过多久,“扑通”一声跌落于条凳之下,身旁的红卫兵见状,满脸愤怒地一拥而上拳脚相加,继而在一片革命口号的。”
在那一年的7月底,程贤策进了“劳改队”,和其他“牛鬼蛇神”一起刷洗打扫学生宿舍的厕所。有一天学生把他的头发中间剃出一个十字型的凹沟。
8月24日,一批学生红卫兵来到程贤策和他连襟两家合住的单元抄家。红卫兵用铜头皮带毒打他们,他们的衣服被打烂嵌进了肉里,黏连在血肉模糊的身体上脱不下来。还有一次,他被卷在一条草席中用棍子乱打。9月2日他带了白酒和农药“敌敌畏”跑到香山树林中服药自杀,时年38岁。
的确,并不是每一个豁然开朗的瞬间都是美好的。
同一年的9月3日,程贤策服毒自杀后一天,傅雷及夫人朱梅馥自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