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
灵感来自玄色小说《哑舍》中的菩提子
第一次写小说,感觉并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蕴,读起来也是怪怪的
就这样慢慢尝试吧
:)希望有人喜欢
“爸爸,你看这是什么?”小男孩将手伸进透明的闪着微光的水中,将一处沙子朝两边拨开,从沙土中拾起那颗润泽洁白如卵石般的东西。他本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这本来铺满细细的沙子的溪底,为什么突然多出一块“石头”?
“不是鹅卵石吗?”男孩的爸爸说。当他从孩子手中接过那物件时,便收回了这句话,鹅卵石哪有这么轻,表面这么光滑。
“是山上什么野果的核吧?去了皮,剩下了内瓤,落在了水里面。”他没有细想,把这石头般的东西顺手丢到一边,“你在这里等着,别乱跑,我去前面探探路。”
男孩觉得爸爸的回答说服不了自己,又将那东西拿起,放在阳光下细细端详。
男孩看着看着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出了神,回想着自己今天的经历。他正身处一个山谷之中,这里马上要被开发,和上游的古栈道遗址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景区,他和爸爸今天来就是想再最后看看这里原始的模样。
是什么在眼前一闪,刺得他没睁开眼,他揉了揉眼睛,睁开却见,一个白胡子老人正立在溪水旁。觉察了他的目光,老人转头看向他。
他并不怕,老人模样虽沧桑,但目光平静如水,一身白衣让人不由得去仰视,迎着他的目光,心里有的只会是安稳和豁然。,哪有什么妖魔鬼怪会生的这副模样,或许是这山上的神仙吧?男孩是这样想的。
阳光穿过枝桠,投到流动的水面上,闪着粼粼的光,男孩开始怀疑这是个奇异的梦了。
“你可知手中的东西为何物?”老人说话了,声音低沉沙哑,似乎是很久没有开口了。
“是果核吧?”
“果核?果真在小孩子眼里,这是连石头都不如的东西。”老人扬了扬嘴角。
“给你讲个故事如何?”
“故事……”
“菩提”在梵语中为觉悟之意。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而菩提子并非菩提树的种子,只是因常作学佛念经修行的法器,僧侣持其诵经,故命名“菩提子”。
菩提子种类繁多,也有所谓的“贵贱”。白玉菩提,外围为黑棕色,切开后内心洁白如玉,光滑润泽,故命名约“白玉”。
白玉菩提子本就少见难得,再加上很少有个头大的,有颗白玉菩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连夜被送进皇宫。当朝皇太后素爱礼佛,更是对这白玉菩提喜爱无比,放在庙宇供台之上日夜供奉。之后虽然朝代更迭,但每朝每代都把它当做无比珍贵之物,以至几百年过去了,这菩提子非但没有受损一分一毫或遗落人间,反而在人们日夜的供奉中有灵气,有了自己的思想、实体。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世情的风云变化,看着不同装束的善男信女在自己的脚下膜拜,聆听着他们那些期盼或是饱含憎恨的小心思。以自己的实体行走人间,看遍世间污浊,自以为看透万事,更是将自己脚下膜拜的信徒看得如蝼蚁一般。本就自命不凡的他在万人的仰视下更开始将自己与神物仙人归为一流。渐渐也厌倦了这千篇一律的生活,于是隐入菩提子内不问世事,不愿过多的沾染尘世。
一直到那时,他感到什么发生了变化。
日渐消弭的香火供奉,越来越少的僧侣信徒,他渐渐从自己的梦中醒来。
他化成人形,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眼前的一切却让让他心底的凉意蔓延至全身。
佛前幢幡,原是明黄色的,如今颜色褪去,蛛网遍布,让人无法辨明它原来的模样,幢幡前的宝盖上织成的图案早已经脱了线,破获碎条的幔角拖在地上。格扇门上挂着的金黄的铜锁半锁着,放着暗涩的光。案前的香炉倒了一个,香灰洒了一地,一阵风吹过,灰尘盖上整个佛台。
“这是怎么了”他喃喃道……
“偌大的宫中,难道都是这样对神佛的吗!当今还有王法天理吗!”他有点生气了。
他选择走出宫门一探究竟。
又有许许多多他从未见过的东西又出现了,他不觉得奇怪,斗转星移,世事变化发展,朝代更迭, 这也是自古天理。他在不同人的口中的信息拼凑而知,不过是当今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而已。国家动荡,国事烦扰,人们一时的忽视礼佛之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不想深入去想,或者说不想从自己的美梦中醒来。就这样安慰自己好了,等一切回归原位,自己还会是供台上那个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菩提仙人。
他终于又被许久未听见的嘈杂声叫醒,可眼前的不是他想象中的守殿的僧侣,也不是穿戴整齐、虔诚膜拜的新朝的皇亲国戚,而是一个个换乱不堪,匆忙逃难的宫女太监。
他没来得及思考。
一个太监爬上贡台,抱起尊唐朝的金制观音,拿起那几座香炉利索的倒掉香灰丢进身后的包裹里,另几个宫女太监见状也起开始加入争抢。慌乱中有谁打翻了一直存放他的锦盒,嘟囔了一句:“如今这世道,这种玩意儿定值不了多少钱,倒是这个锦盒挺别致,定能卖个好价钱。”他感到自己从那华丽的锦垫跌落,滚到墙角的蜘蛛网下,丝丝缕缕的浅灰色蛛网,绕了他一身,他知道自己早已不是原来那洁白温润的自己了。
他知道那群人走了,喧闹与寂静的交织中有来过许多人,然而并没有人注意他。
他是在这个角落被永远被遗忘了吧?那个骄傲自信的他甚至开始这样想了。
他感到自己灵魂意识一缕一缕的如抽丝般的在离开自己的躯壳,这些本是他悄悄夺取信徒们虔诚的信念而汇成的,可如今还哪里有信徒对他三拜九叩,他知道自己的消逝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有虫子想爬进他的身体里,他用尽全力将它们赶走。
他不愿相信曾经高高在上、俯视人间自己会被遗忘至此,也不愿就这样结束自己的意识。大概是执念吧,他的最后一丝魂灵被紧锁在躯壳中。
再有人推开那扇木格红漆门,大概是十多年后的事了。一缕阳光射向墙角,迎着光看去,他看到了那些跳跃飞舞着的尘埃。
他听见有个穿着不同于从前那些长袍马挂服饰的男子开口说话,那衣服剪裁合体干净利落,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
“看来这里也被盗的一点都不剩啊”男子对身旁那个八九岁的少年说,似乎有些惋惜。
“明清两代几百年帝王搜刮来的宝物,除了两次被洋兵抢走的以外,大部分还存放在宫里,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没有数目,就给许多偷盗者留了可乘之机,许多想逃命的宫女太监就会干这些事来换取路费盘缠。只是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连佛堂都不放过。”
说完男子又笑了“也对,保命之时谁还会去在意什么神佛呢?”
他环顾四周,目光投向墙角,灰黑色的蜘蛛网下的那一团是什么东西他看的并不明晰。男子走近了,菩提子感到自己被人拾起,有什么轻抚过他,替他扫去身上的蛛网灰尘。
他被置于光亮的地方,那温暖与光明是失落怨恨的他几十年都未曾再触碰到的。他感受到男子这在观察自己,他有一种无比自信的预感,面前的人若是辨出自己,就会被自己的美名美誉震撼,几百年的香火祭拜,数十个朝代供奉,哪是一般凡物所能承受的?
“上等的白玉菩提,还有些年头了……”
男子面无波澜,转头对身边的少年说“小信,你拿去给金馆长收着,我再看看这里。”
菩提子还没又从男子出乎意料的淡然反应中缓过神,就感到自己被少年汗湿的手掌心紧握着,随着少年的脚步出了大殿。少年用手掌裹着他,几乎让他窒息,汗的味道并不好闻,湿漉漉的沾了他一身。他眼前几乎是漆黑的,只能凭着从少年的手指缝里透过的光,依稀的看到一面面红墙,紫禁城的庭院楼阁在眼前闪过。他刚刚燃烧起来的内心再次归于冰冷,他不想再等了,等自己被重新发现,再等人们醒悟,他可能从未想到自己会有如此任人摆布的结局。
他经男孩的手到了男子口中的金馆长那里,那是以一个十分大的厅堂,里面堆满了他曾见过的或没有见过的历朝历代留存下来的古物。
他被丢在一个紫檀木制的箱子里,里面是各种各样的菩提子,金贵如十八二十二瓣的金刚菩提,琥珀色的千眼菩提,宛如繁星托月的星月菩提都有许多。他感到从未有过的不安,在这无数名贵之物间,他开始自我怀疑了。
飞机隆隆穿过天际的声音响了有几天了。
菩提子知道此时正有络绎不绝地运送木箱和棉花的车辆穿过神武门,厅堂里此刻有无数人正忙碌着,忙着整理,忙着标记忙着将这无数珍宝送上南行的火车。有灵气的古物当然不只他一个,他在盒子里的期间他了解到到了这世间许许多多的事情。而今,不过是隔壁东夷即将攻进北平城,这群人忙着转移这些上千年上百年的老祖宗的宝贝而已。装箱的时候需要行内人的经验,琉璃厂的古董商被请来了好几位,而那男子便是其中之一。
存放他的木箱,被送他来的少年打开了。他看见了箱外面的景象,一箱箱古董分门别类的摆好,只等着装箱运走,也有一些堆放在一旁,他知道是来不及送走而舍弃的。
“老板,这些是什么?”少年问后得知是菩提子。
“啊?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不装箱一起带走啊?”小信一听就急了,他天天去翻看那些被淘汰的古董,也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总觉得要带走所有的东西不扔下一个才更好。
男子神色淡然,语气中却透着说不出的萧索意味:“文物南迁哪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情?故宫的宝贝当真是数不胜数,不可能全部都带走,只能选择最珍贵的。”
男子拿起一颗菩提子拨弄着,淡淡道:“那箱菩提子我之前也看到过,应是这么多年宫中各处的收藏,虽然种类很多,也很难得,也许也被高僧加持过,但菩提子乃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只要川谷不灭绝,就会有更多的菩提子结出来,并不那么珍贵”
他直起身,望着那些即将装箱的文物古董,叹了口气道:“可是你看那些瓷器,烧制的秘法已经失传,那些玉件摆设,琢玉的师傅已经过世。那些都是真正的传世珍品,碎一件就少一件啊……”
菩提子似乎打从这时起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真正的价值,自己所有的骄傲不过是人赋予的,他的自信自傲又有什么理由呢?他算是什么神佛,不过是狐假虎威神佛面前的小喽啰而已。只有他知道,就连他的意识也是信徒们赋予的。没有人选择去相信,他什么都不是。瓷器玉器碎了就没有了,而只要川谷不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菩提子,比他成色好的,不如他的,不管怎样,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是他的替代品。
他听见少年在和那男子争论,执意找到之前的馆长,获得允许。将菩提子在放到每一个封箱中,祈祷这些菩提子可以保佑这些古董不会遭受意外。他不犹得觉得好笑,自己又有什么保佑祈福之作用,只是你们愿意去信就信吧,他只觉得自己的心是从未有过的透彻。
火车南下,伴随他的是一箱古书。
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
火车停靠南京不久,货还没卸下, 随后的8月13日,上海爆发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
他跟随那一批古物又被迫西南迁移。
李白曾有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小信本来以为之前的山路就已经够艰险的了,结果到了入川的栈道,他才知道什么叫做蜀道难。
车早已开不进,只有凭借马车驴车拉运货箱,一队人马艰难的在栈道上挪移。
那是入蜀道的第二天,菩提子在颠簸间仿佛听到了有人高声呼叫,然后就是刺耳马鸣声,他的身体仿佛不受控制地猛烈晃动起来,愕然地,他突然清醒,猜到是马匹冲出了栈道,跌下深涧。
这是菩提子最后真切的记忆了。他从书箱中摔出,掉入冰冷碧绿的潭水中。
人们绕了好大一圈,几个小时之后才下到悬崖底上的滩涂,一群人手忙脚乱的收着散落的古书,连掉入潭水中的都花好大的功夫捞起,再次保存好,以便以后的修复。
菩提子再次被遗忘了。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场洪水将他送到潭的下游,泥沙沉积,他也就这样也留在这不知名的溪底。
“你是说我手中的这颗就是那菩提子吗?”男孩吃惊的说。
老人笑了:“准确的说,我就是你手中那菩提子”
“活了那么多年,早就在这躯壳里待不下去,灰飞烟灭我倒是不怕。只是我的些个经历若是没人知道,我也是实在不甘心,如今遇见你,倒也是了却了我的最后的心愿。”
“这一切,还有你都是真的吗?”听了这么一个冗长的故事,阳光下,男孩觉得这一切都是恍惚的。
“你觉得呢?”老人转过身似乎冲他眨了下眼睛。
“这世界我还真是呆腻了呢。”话音刚落,他便消失了,连同男孩手中的菩提子也无影无踪。
男孩看见他爸爸从林中跑来,“找到路了,趁太阳还没落山咱们抓紧时间走吧”爸爸冲他喊道。他点点头,又回头望了一下,依旧是什么都没有,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男孩一场短短的白日梦。
第一次写小说,感觉并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蕴,读起来也是怪怪的
就这样慢慢尝试吧
:)希望有人喜欢
“爸爸,你看这是什么?”小男孩将手伸进透明的闪着微光的水中,将一处沙子朝两边拨开,从沙土中拾起那颗润泽洁白如卵石般的东西。他本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这本来铺满细细的沙子的溪底,为什么突然多出一块“石头”?
“不是鹅卵石吗?”男孩的爸爸说。当他从孩子手中接过那物件时,便收回了这句话,鹅卵石哪有这么轻,表面这么光滑。
“是山上什么野果的核吧?去了皮,剩下了内瓤,落在了水里面。”他没有细想,把这石头般的东西顺手丢到一边,“你在这里等着,别乱跑,我去前面探探路。”
男孩觉得爸爸的回答说服不了自己,又将那东西拿起,放在阳光下细细端详。
男孩看着看着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出了神,回想着自己今天的经历。他正身处一个山谷之中,这里马上要被开发,和上游的古栈道遗址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景区,他和爸爸今天来就是想再最后看看这里原始的模样。
是什么在眼前一闪,刺得他没睁开眼,他揉了揉眼睛,睁开却见,一个白胡子老人正立在溪水旁。觉察了他的目光,老人转头看向他。
他并不怕,老人模样虽沧桑,但目光平静如水,一身白衣让人不由得去仰视,迎着他的目光,心里有的只会是安稳和豁然。,哪有什么妖魔鬼怪会生的这副模样,或许是这山上的神仙吧?男孩是这样想的。
阳光穿过枝桠,投到流动的水面上,闪着粼粼的光,男孩开始怀疑这是个奇异的梦了。
“你可知手中的东西为何物?”老人说话了,声音低沉沙哑,似乎是很久没有开口了。
“是果核吧?”
“果核?果真在小孩子眼里,这是连石头都不如的东西。”老人扬了扬嘴角。
“给你讲个故事如何?”
“故事……”
“菩提”在梵语中为觉悟之意。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而菩提子并非菩提树的种子,只是因常作学佛念经修行的法器,僧侣持其诵经,故命名“菩提子”。
菩提子种类繁多,也有所谓的“贵贱”。白玉菩提,外围为黑棕色,切开后内心洁白如玉,光滑润泽,故命名约“白玉”。
白玉菩提子本就少见难得,再加上很少有个头大的,有颗白玉菩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连夜被送进皇宫。当朝皇太后素爱礼佛,更是对这白玉菩提喜爱无比,放在庙宇供台之上日夜供奉。之后虽然朝代更迭,但每朝每代都把它当做无比珍贵之物,以至几百年过去了,这菩提子非但没有受损一分一毫或遗落人间,反而在人们日夜的供奉中有灵气,有了自己的思想、实体。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世情的风云变化,看着不同装束的善男信女在自己的脚下膜拜,聆听着他们那些期盼或是饱含憎恨的小心思。以自己的实体行走人间,看遍世间污浊,自以为看透万事,更是将自己脚下膜拜的信徒看得如蝼蚁一般。本就自命不凡的他在万人的仰视下更开始将自己与神物仙人归为一流。渐渐也厌倦了这千篇一律的生活,于是隐入菩提子内不问世事,不愿过多的沾染尘世。
一直到那时,他感到什么发生了变化。
日渐消弭的香火供奉,越来越少的僧侣信徒,他渐渐从自己的梦中醒来。
他化成人形,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眼前的一切却让让他心底的凉意蔓延至全身。
佛前幢幡,原是明黄色的,如今颜色褪去,蛛网遍布,让人无法辨明它原来的模样,幢幡前的宝盖上织成的图案早已经脱了线,破获碎条的幔角拖在地上。格扇门上挂着的金黄的铜锁半锁着,放着暗涩的光。案前的香炉倒了一个,香灰洒了一地,一阵风吹过,灰尘盖上整个佛台。
“这是怎么了”他喃喃道……
“偌大的宫中,难道都是这样对神佛的吗!当今还有王法天理吗!”他有点生气了。
他选择走出宫门一探究竟。
又有许许多多他从未见过的东西又出现了,他不觉得奇怪,斗转星移,世事变化发展,朝代更迭, 这也是自古天理。他在不同人的口中的信息拼凑而知,不过是当今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而已。国家动荡,国事烦扰,人们一时的忽视礼佛之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不想深入去想,或者说不想从自己的美梦中醒来。就这样安慰自己好了,等一切回归原位,自己还会是供台上那个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菩提仙人。
他终于又被许久未听见的嘈杂声叫醒,可眼前的不是他想象中的守殿的僧侣,也不是穿戴整齐、虔诚膜拜的新朝的皇亲国戚,而是一个个换乱不堪,匆忙逃难的宫女太监。
他没来得及思考。
一个太监爬上贡台,抱起尊唐朝的金制观音,拿起那几座香炉利索的倒掉香灰丢进身后的包裹里,另几个宫女太监见状也起开始加入争抢。慌乱中有谁打翻了一直存放他的锦盒,嘟囔了一句:“如今这世道,这种玩意儿定值不了多少钱,倒是这个锦盒挺别致,定能卖个好价钱。”他感到自己从那华丽的锦垫跌落,滚到墙角的蜘蛛网下,丝丝缕缕的浅灰色蛛网,绕了他一身,他知道自己早已不是原来那洁白温润的自己了。
他知道那群人走了,喧闹与寂静的交织中有来过许多人,然而并没有人注意他。
他是在这个角落被永远被遗忘了吧?那个骄傲自信的他甚至开始这样想了。
他感到自己灵魂意识一缕一缕的如抽丝般的在离开自己的躯壳,这些本是他悄悄夺取信徒们虔诚的信念而汇成的,可如今还哪里有信徒对他三拜九叩,他知道自己的消逝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有虫子想爬进他的身体里,他用尽全力将它们赶走。
他不愿相信曾经高高在上、俯视人间自己会被遗忘至此,也不愿就这样结束自己的意识。大概是执念吧,他的最后一丝魂灵被紧锁在躯壳中。
再有人推开那扇木格红漆门,大概是十多年后的事了。一缕阳光射向墙角,迎着光看去,他看到了那些跳跃飞舞着的尘埃。
他听见有个穿着不同于从前那些长袍马挂服饰的男子开口说话,那衣服剪裁合体干净利落,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
“看来这里也被盗的一点都不剩啊”男子对身旁那个八九岁的少年说,似乎有些惋惜。
“明清两代几百年帝王搜刮来的宝物,除了两次被洋兵抢走的以外,大部分还存放在宫里,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没有数目,就给许多偷盗者留了可乘之机,许多想逃命的宫女太监就会干这些事来换取路费盘缠。只是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连佛堂都不放过。”
说完男子又笑了“也对,保命之时谁还会去在意什么神佛呢?”
他环顾四周,目光投向墙角,灰黑色的蜘蛛网下的那一团是什么东西他看的并不明晰。男子走近了,菩提子感到自己被人拾起,有什么轻抚过他,替他扫去身上的蛛网灰尘。
他被置于光亮的地方,那温暖与光明是失落怨恨的他几十年都未曾再触碰到的。他感受到男子这在观察自己,他有一种无比自信的预感,面前的人若是辨出自己,就会被自己的美名美誉震撼,几百年的香火祭拜,数十个朝代供奉,哪是一般凡物所能承受的?
“上等的白玉菩提,还有些年头了……”
男子面无波澜,转头对身边的少年说“小信,你拿去给金馆长收着,我再看看这里。”
菩提子还没又从男子出乎意料的淡然反应中缓过神,就感到自己被少年汗湿的手掌心紧握着,随着少年的脚步出了大殿。少年用手掌裹着他,几乎让他窒息,汗的味道并不好闻,湿漉漉的沾了他一身。他眼前几乎是漆黑的,只能凭着从少年的手指缝里透过的光,依稀的看到一面面红墙,紫禁城的庭院楼阁在眼前闪过。他刚刚燃烧起来的内心再次归于冰冷,他不想再等了,等自己被重新发现,再等人们醒悟,他可能从未想到自己会有如此任人摆布的结局。
他经男孩的手到了男子口中的金馆长那里,那是以一个十分大的厅堂,里面堆满了他曾见过的或没有见过的历朝历代留存下来的古物。
他被丢在一个紫檀木制的箱子里,里面是各种各样的菩提子,金贵如十八二十二瓣的金刚菩提,琥珀色的千眼菩提,宛如繁星托月的星月菩提都有许多。他感到从未有过的不安,在这无数名贵之物间,他开始自我怀疑了。
飞机隆隆穿过天际的声音响了有几天了。
菩提子知道此时正有络绎不绝地运送木箱和棉花的车辆穿过神武门,厅堂里此刻有无数人正忙碌着,忙着整理,忙着标记忙着将这无数珍宝送上南行的火车。有灵气的古物当然不只他一个,他在盒子里的期间他了解到到了这世间许许多多的事情。而今,不过是隔壁东夷即将攻进北平城,这群人忙着转移这些上千年上百年的老祖宗的宝贝而已。装箱的时候需要行内人的经验,琉璃厂的古董商被请来了好几位,而那男子便是其中之一。
存放他的木箱,被送他来的少年打开了。他看见了箱外面的景象,一箱箱古董分门别类的摆好,只等着装箱运走,也有一些堆放在一旁,他知道是来不及送走而舍弃的。
“老板,这些是什么?”少年问后得知是菩提子。
“啊?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不装箱一起带走啊?”小信一听就急了,他天天去翻看那些被淘汰的古董,也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总觉得要带走所有的东西不扔下一个才更好。
男子神色淡然,语气中却透着说不出的萧索意味:“文物南迁哪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情?故宫的宝贝当真是数不胜数,不可能全部都带走,只能选择最珍贵的。”
男子拿起一颗菩提子拨弄着,淡淡道:“那箱菩提子我之前也看到过,应是这么多年宫中各处的收藏,虽然种类很多,也很难得,也许也被高僧加持过,但菩提子乃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只要川谷不灭绝,就会有更多的菩提子结出来,并不那么珍贵”
他直起身,望着那些即将装箱的文物古董,叹了口气道:“可是你看那些瓷器,烧制的秘法已经失传,那些玉件摆设,琢玉的师傅已经过世。那些都是真正的传世珍品,碎一件就少一件啊……”
菩提子似乎打从这时起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真正的价值,自己所有的骄傲不过是人赋予的,他的自信自傲又有什么理由呢?他算是什么神佛,不过是狐假虎威神佛面前的小喽啰而已。只有他知道,就连他的意识也是信徒们赋予的。没有人选择去相信,他什么都不是。瓷器玉器碎了就没有了,而只要川谷不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菩提子,比他成色好的,不如他的,不管怎样,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是他的替代品。
他听见少年在和那男子争论,执意找到之前的馆长,获得允许。将菩提子在放到每一个封箱中,祈祷这些菩提子可以保佑这些古董不会遭受意外。他不犹得觉得好笑,自己又有什么保佑祈福之作用,只是你们愿意去信就信吧,他只觉得自己的心是从未有过的透彻。
火车南下,伴随他的是一箱古书。
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
火车停靠南京不久,货还没卸下, 随后的8月13日,上海爆发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
他跟随那一批古物又被迫西南迁移。
李白曾有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小信本来以为之前的山路就已经够艰险的了,结果到了入川的栈道,他才知道什么叫做蜀道难。
车早已开不进,只有凭借马车驴车拉运货箱,一队人马艰难的在栈道上挪移。
那是入蜀道的第二天,菩提子在颠簸间仿佛听到了有人高声呼叫,然后就是刺耳马鸣声,他的身体仿佛不受控制地猛烈晃动起来,愕然地,他突然清醒,猜到是马匹冲出了栈道,跌下深涧。
这是菩提子最后真切的记忆了。他从书箱中摔出,掉入冰冷碧绿的潭水中。
人们绕了好大一圈,几个小时之后才下到悬崖底上的滩涂,一群人手忙脚乱的收着散落的古书,连掉入潭水中的都花好大的功夫捞起,再次保存好,以便以后的修复。
菩提子再次被遗忘了。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场洪水将他送到潭的下游,泥沙沉积,他也就这样也留在这不知名的溪底。
“你是说我手中的这颗就是那菩提子吗?”男孩吃惊的说。
老人笑了:“准确的说,我就是你手中那菩提子”
“活了那么多年,早就在这躯壳里待不下去,灰飞烟灭我倒是不怕。只是我的些个经历若是没人知道,我也是实在不甘心,如今遇见你,倒也是了却了我的最后的心愿。”
“这一切,还有你都是真的吗?”听了这么一个冗长的故事,阳光下,男孩觉得这一切都是恍惚的。
“你觉得呢?”老人转过身似乎冲他眨了下眼睛。
“这世界我还真是呆腻了呢。”话音刚落,他便消失了,连同男孩手中的菩提子也无影无踪。
男孩看见他爸爸从林中跑来,“找到路了,趁太阳还没落山咱们抓紧时间走吧”爸爸冲他喊道。他点点头,又回头望了一下,依旧是什么都没有,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男孩一场短短的白日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