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录音棚的最佳方式是变成乐队的宠物|探班重塑雕像的权利
时间:2016.10.11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坝路李家坟7号
重塑租下来的录音棚藏在东五环的一个创意园里,离华东和刘敏在通州的家一小时路程。我们去探班的当天,时隔7年的新专辑录音工作刚进行到第四天,有的歌录的过程中还在改,所有人对成品的效果都还很未知。那个当下所说的一切关于这张被等待了太久的专辑的言论,当然都有可能与它真正出现在你面前的样子产生偏差。
但对于时不时就要翻出《WATCH OUT! CLIMATE HAS CHANGED,FAT MUM RISES...》来刺激刺激听觉神经的人来说,依然挺想临场地窥伺一番重塑雕像的权利——这个脱稿7年的团——在什么状态下终于开始要做专辑了,又期望在其中安插什么样的野心。
▲走进录音室前,先来看看他们专辑录制的过程花絮。
|时机就是歌写完了|
录音室的门一打开,先出来的不是乐手,而是华东和刘敏养的狗——一只叫“嘎玛”的猎狐艮。录音的时候,“嘎玛”就全程和制作人Hector Castillo待在一起,简直占据最佳视角。一天的工作结束,带着和制作人谈论曲子的余韵,华东点上烟聊起了目前的状态。
去年6月份的时候,重塑换了一次鼓手,小小地引起了一些讨论。其实换成员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但因为重塑三角体表现出的稳定性太高,歌迷不免有诸多夹带着遗憾的猜测。原来的鼓手马翚离队以后,乐队经历了短暂的朋友代打阶段,最后固定为现在的黄锦。
黄锦是四川人,加入以后,就从成都搬来了北京。他和华东也早就认识,原本打算一起合作,现在顺理成章成了一个团。我们到的时候,黄锦当天的鼓已经录完,录音期间每天的行程强度都挺大,他躺在棚外的沙发上休息。新鼓手以前不做重塑这种风格,靠着演出磨合了几个月,已经相当默契,华东说他够专业,适应起来够快,能很快做到自己要的效果。
探班前最近一次见到重塑,也是在演出上,上海的混凝草音乐节。虽说是新歌加旧曲,加了电的元素,但还是熟悉的冷冽精密感,连肢体语言都要像计算过一样呈现出最完美的完整性,华东从来都把演出看成是一个仅能存在一次的不可逆的作品。没专辑的空档里,歌迷也就是靠着一场场演出来消化着乐队的进化。首先是随着“草莓音乐节”的扩张不断在中国腹地上的纵深;乐队的风格和视野也让他们常受到国外音乐节的邀请:Summer Sonic(日本)、西南偏南(美国)、Kilbi(瑞士)、China Drifting(德国)等等;音乐节之外,做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巡演;还和Gang of Four合作了演出和EP,为P.I.L和Brandt Brauer Frick的中国巡演开了场——确实没闲着。
不演出的时候,乐队就待在北京排练,华东称为“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前一天排练,第二天就休息,想想昨天排的东西,看看书看看电影,节奏挺规律心态也平静,所以我也不像别人想象中那样整天沉溺在音乐里,刚开始玩儿乐队的时候可能比较嗑,现在知道过日常的生活了。”我特别怕这是一种年龄带来的倦怠感和平稳性,他则说这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自己十岁开始做音乐,可能早这样了。
照这样的频率,其实乐队排的歌一定不少,但这段时间,真正看得到的成果,可能只有12年那首突然放出来的《viva murder》——“这可能是那个时期比较满意的一个demo,当时需要给关心的人看看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东西”。同时期还有别的作品,但很多都夭折在了华东的极端上,有时一首歌排不出一个非常满意的结尾,就会被整个放弃掉,或者完全推倒重来。按这样的状态积攒到现在,华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10首歌。
所以不存在一个计划中的时机,决定此时时刻开始做专辑,仅仅是因为“歌写完了”。
|重塑不可能是一支电子乐队|
华东话说语速很快,几乎在问题和回答之间不做任何停留,思考的间隙很短,你可以称为强势,但保持了得体。《viva murder》刚放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不是重塑”,因为它显得太“电”,与人们对后朋克或者摇滚乐的想象相去甚远。而华东告诉等待的人,这次的专辑也同样不“重塑”。
05年发行《CUT OFF!》的时候,华东曾直言不讳,自己想做中国的Bauhaus。虽然08年,Bauhaus发行《Go Away White》后,从华东的神坛上跌落了下来,《Burning from the Inside》却一直是他觉得无法超越的高峰。Bauhaus和Joy division这些乐队已经不再是他听得最多的团,在某次做客podcast的时候,华东推荐的私藏曲目已经很不一样,比如Battles的《Ddiamondd》,Einstürzende Neubauten的《Installation N°1》。
之前那些乐队留给他最多的是在最初的启蒙里带来的冲击、对音乐最深层的喜好、他口中的“摇滚乐带来的感动”。新专辑里,华东承认乐队将使用更多电气化的音色,这也是电子乐带给他的最大惠顾,不断扩充他对声音质地的理解,不断去找到新的声音。在近几年的演出里,重塑的设备越来越多,合成器比例不断提高,音乐也更加loop化,这些都将延续到新专辑中。
这其实很难不让人想起后朋乐队的宿命论,摇滚乐的风格历史似乎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桎梏着寻求突破的Post-Punk,电子似乎成了一条最后的退路。华东承认这只无形的手,并且认为没有人能逃离浪潮、拒绝新的事物,也无需刻意避让。但,重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支纯粹的电子乐队,贝斯线、鼓、吉他纠缠出的气场是他不可能放弃的东西,电子化的音效只是为了让这个气场更多样化,这或许也能从乐队选择的制作人里看出。
与Hector Castillo的合作,从12年一直说到了现在。这位来自纽约的制作人因为Philip Glass录音入行,和古典乐有很深的关系,之后做过David Bowie的《Heathen》、Bjork的《Volta》、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The Crying Light》、Chappo的《Moonwater》等等风格各异的唱片。他为重塑带来了一支Lo-Fi话筒,在现场对鼓做了很多塑性(比如在楼道里录音获得更有空间感的声音),试图获得一种即生猛又精致的声音。
|我甚至不屑于那种极度外放的生活|
重塑的每首歌都绝不会有两个版本,因为华东认为一个作品只有一种完美状态,应该在做的时候极尽所能,认真思考,精密呈现,做完了就成为过去式。这和他对严密、精准的倾心很有关系,甚至不光是音乐中。
前段时间他在读坂本龙一的自传《音乐使人自由》:“我想看看坂本龙一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坂本龙一,而不是其他另外的一个人。我喜欢这样的自传,冷静并且节制。我也看过柯本那样的自传,很疯狂的那种生活,但我不喜欢。这让我想起Bob Dylan对垮掉派的描述,说他们像骑在一头失控的疯牛上,我甚至不屑于这种极度外放的生活。”这其实不是华东第一次这么说了,他一直在反复表达自己对“冷静”这种东西的追求,这种“冷静”不是一种冷漠,或者很像他对这次录音的描述“有意思、有态度、逻辑清晰”。即使是演出现场,在很投入的状态下,他也不会失态。出于同样的道理,让他不怎么喜欢所谓的即兴合作,即使是即兴,也应该在某种框架中;不信任所谓的灵感,他笑称“今晚八点要上台Jam,然后你能确定自己8点就会有灵感吗?”
我很好奇,在他所谓不靠灵感、每首歌都是在家认真想出来的状态里,会不会陷入创作的焦虑,毕竟这么久不出专辑,总要面临一种无声的质问。对此,他回答道“不会有焦虑,我们觉得自己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的刺激,这些东西都将在重塑里实现,可能以后重塑和最早的重塑很不一样,那就是我们在执行所接收到的新事物。”
这张专辑就是这7年里,乐队选择拿出来分享的“新事物”。它会放弃掉CD这一介质,只发行黑胶和高品质的MP3。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某种趋势吧,CD将越来越快地失去自己在音乐媒介中本就尴尬的中间位置,黑胶的仪式感也将让重塑更为极致地对待每一首歌。
目前专辑已经到了最后的混音阶段,华东说自己相当满意,甚至形容为“脱胎换骨”,那我们唯有期待了。
本文为摩登天空杂志原创,作者: 海带岛 。转载请豆油。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坝路李家坟7号
重塑租下来的录音棚藏在东五环的一个创意园里,离华东和刘敏在通州的家一小时路程。我们去探班的当天,时隔7年的新专辑录音工作刚进行到第四天,有的歌录的过程中还在改,所有人对成品的效果都还很未知。那个当下所说的一切关于这张被等待了太久的专辑的言论,当然都有可能与它真正出现在你面前的样子产生偏差。
![]() |
![]() |
但对于时不时就要翻出《WATCH OUT! CLIMATE HAS CHANGED,FAT MUM RISES...》来刺激刺激听觉神经的人来说,依然挺想临场地窥伺一番重塑雕像的权利——这个脱稿7年的团——在什么状态下终于开始要做专辑了,又期望在其中安插什么样的野心。
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新专辑录制花絮_腾讯视频
▲走进录音室前,先来看看他们专辑录制的过程花絮。
|时机就是歌写完了|
录音室的门一打开,先出来的不是乐手,而是华东和刘敏养的狗——一只叫“嘎玛”的猎狐艮。录音的时候,“嘎玛”就全程和制作人Hector Castillo待在一起,简直占据最佳视角。一天的工作结束,带着和制作人谈论曲子的余韵,华东点上烟聊起了目前的状态。
![]() |
去年6月份的时候,重塑换了一次鼓手,小小地引起了一些讨论。其实换成员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但因为重塑三角体表现出的稳定性太高,歌迷不免有诸多夹带着遗憾的猜测。原来的鼓手马翚离队以后,乐队经历了短暂的朋友代打阶段,最后固定为现在的黄锦。
黄锦是四川人,加入以后,就从成都搬来了北京。他和华东也早就认识,原本打算一起合作,现在顺理成章成了一个团。我们到的时候,黄锦当天的鼓已经录完,录音期间每天的行程强度都挺大,他躺在棚外的沙发上休息。新鼓手以前不做重塑这种风格,靠着演出磨合了几个月,已经相当默契,华东说他够专业,适应起来够快,能很快做到自己要的效果。
![]() |
![]() |
探班前最近一次见到重塑,也是在演出上,上海的混凝草音乐节。虽说是新歌加旧曲,加了电的元素,但还是熟悉的冷冽精密感,连肢体语言都要像计算过一样呈现出最完美的完整性,华东从来都把演出看成是一个仅能存在一次的不可逆的作品。没专辑的空档里,歌迷也就是靠着一场场演出来消化着乐队的进化。首先是随着“草莓音乐节”的扩张不断在中国腹地上的纵深;乐队的风格和视野也让他们常受到国外音乐节的邀请:Summer Sonic(日本)、西南偏南(美国)、Kilbi(瑞士)、China Drifting(德国)等等;音乐节之外,做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巡演;还和Gang of Four合作了演出和EP,为P.I.L和Brandt Brauer Frick的中国巡演开了场——确实没闲着。
不演出的时候,乐队就待在北京排练,华东称为“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前一天排练,第二天就休息,想想昨天排的东西,看看书看看电影,节奏挺规律心态也平静,所以我也不像别人想象中那样整天沉溺在音乐里,刚开始玩儿乐队的时候可能比较嗑,现在知道过日常的生活了。”我特别怕这是一种年龄带来的倦怠感和平稳性,他则说这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自己十岁开始做音乐,可能早这样了。
照这样的频率,其实乐队排的歌一定不少,但这段时间,真正看得到的成果,可能只有12年那首突然放出来的《viva murder》——“这可能是那个时期比较满意的一个demo,当时需要给关心的人看看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东西”。同时期还有别的作品,但很多都夭折在了华东的极端上,有时一首歌排不出一个非常满意的结尾,就会被整个放弃掉,或者完全推倒重来。按这样的状态积攒到现在,华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10首歌。
所以不存在一个计划中的时机,决定此时时刻开始做专辑,仅仅是因为“歌写完了”。
|重塑不可能是一支电子乐队|
华东话说语速很快,几乎在问题和回答之间不做任何停留,思考的间隙很短,你可以称为强势,但保持了得体。《viva murder》刚放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不是重塑”,因为它显得太“电”,与人们对后朋克或者摇滚乐的想象相去甚远。而华东告诉等待的人,这次的专辑也同样不“重塑”。
![]() |
05年发行《CUT OFF!》的时候,华东曾直言不讳,自己想做中国的Bauhaus。虽然08年,Bauhaus发行《Go Away White》后,从华东的神坛上跌落了下来,《Burning from the Inside》却一直是他觉得无法超越的高峰。Bauhaus和Joy division这些乐队已经不再是他听得最多的团,在某次做客podcast的时候,华东推荐的私藏曲目已经很不一样,比如Battles的《Ddiamondd》,Einstürzende Neubauten的《Installation N°1》。
之前那些乐队留给他最多的是在最初的启蒙里带来的冲击、对音乐最深层的喜好、他口中的“摇滚乐带来的感动”。新专辑里,华东承认乐队将使用更多电气化的音色,这也是电子乐带给他的最大惠顾,不断扩充他对声音质地的理解,不断去找到新的声音。在近几年的演出里,重塑的设备越来越多,合成器比例不断提高,音乐也更加loop化,这些都将延续到新专辑中。
这其实很难不让人想起后朋乐队的宿命论,摇滚乐的风格历史似乎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桎梏着寻求突破的Post-Punk,电子似乎成了一条最后的退路。华东承认这只无形的手,并且认为没有人能逃离浪潮、拒绝新的事物,也无需刻意避让。但,重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支纯粹的电子乐队,贝斯线、鼓、吉他纠缠出的气场是他不可能放弃的东西,电子化的音效只是为了让这个气场更多样化,这或许也能从乐队选择的制作人里看出。
![]() |
![]() |
与Hector Castillo的合作,从12年一直说到了现在。这位来自纽约的制作人因为Philip Glass录音入行,和古典乐有很深的关系,之后做过David Bowie的《Heathen》、Bjork的《Volta》、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The Crying Light》、Chappo的《Moonwater》等等风格各异的唱片。他为重塑带来了一支Lo-Fi话筒,在现场对鼓做了很多塑性(比如在楼道里录音获得更有空间感的声音),试图获得一种即生猛又精致的声音。
![]() |
![]() |
|我甚至不屑于那种极度外放的生活|
重塑的每首歌都绝不会有两个版本,因为华东认为一个作品只有一种完美状态,应该在做的时候极尽所能,认真思考,精密呈现,做完了就成为过去式。这和他对严密、精准的倾心很有关系,甚至不光是音乐中。
前段时间他在读坂本龙一的自传《音乐使人自由》:“我想看看坂本龙一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坂本龙一,而不是其他另外的一个人。我喜欢这样的自传,冷静并且节制。我也看过柯本那样的自传,很疯狂的那种生活,但我不喜欢。这让我想起Bob Dylan对垮掉派的描述,说他们像骑在一头失控的疯牛上,我甚至不屑于这种极度外放的生活。”这其实不是华东第一次这么说了,他一直在反复表达自己对“冷静”这种东西的追求,这种“冷静”不是一种冷漠,或者很像他对这次录音的描述“有意思、有态度、逻辑清晰”。即使是演出现场,在很投入的状态下,他也不会失态。出于同样的道理,让他不怎么喜欢所谓的即兴合作,即使是即兴,也应该在某种框架中;不信任所谓的灵感,他笑称“今晚八点要上台Jam,然后你能确定自己8点就会有灵感吗?”
![]() |
![]() |
我很好奇,在他所谓不靠灵感、每首歌都是在家认真想出来的状态里,会不会陷入创作的焦虑,毕竟这么久不出专辑,总要面临一种无声的质问。对此,他回答道“不会有焦虑,我们觉得自己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的刺激,这些东西都将在重塑里实现,可能以后重塑和最早的重塑很不一样,那就是我们在执行所接收到的新事物。”
这张专辑就是这7年里,乐队选择拿出来分享的“新事物”。它会放弃掉CD这一介质,只发行黑胶和高品质的MP3。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某种趋势吧,CD将越来越快地失去自己在音乐媒介中本就尴尬的中间位置,黑胶的仪式感也将让重塑更为极致地对待每一首歌。
目前专辑已经到了最后的混音阶段,华东说自己相当满意,甚至形容为“脱胎换骨”,那我们唯有期待了。
![]() |
![]() |
本文为摩登天空杂志原创,作者: 海带岛 。转载请豆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