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作者:路也)
巧克力的味道几乎可以称作是幸福的味道,然而那里面竟还暗含着一层悲伤,那悲伤是大提琴式的,低沉、醇厚、内敛,发生自遥远的味蕾的深处。
这悲伤的味道跟那幸福的味道,是巧克力的两种元素,它们是辩证的,是对立统一,互相映衬着、彼此消长着,挽留着对方,最终又都一起超越了这两种元素,一起在舌尖上融化成了回味无穷的美丽的怅惘。
正是这由内向外像涟漪一样缓缓扩散着的悲伤的味道,使得巧克力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轻浮的糖果或者花哨的糕点,成为食品中的贵族。那悲伤浩荡到仁慈,如同晚钟从远处的教堂传来,使得灵魂如此富饶,足以承载起那有些粗重朴拙甚至苦闷着的身体,历经炼狱直达天堂。巧克力有着弹性的矜持,将细腻柔情深藏,在封闭的块状里面沉睡着,需要用多种感官去用力将它来唤醒,铺展开那块飘着暗香的丝绸,这完全不同于桔子糖、蜜饯和桃酥,那些把甜蜜和芬芳挂在脸上的暴发户们。其中的可可含量越高,则品格越高,即使最没落的巧克力,仿佛也有着纵深的来历背景和世袭的爵位。所以巧克力通常的包装自然要繁复和奢侈一些,要堂皇一些,盛它们的盒子和袋子往往西装革履,让人认识并理解买椟还珠的成语,很多时候它们还会穿上有蕾丝花边和大蓬蓬袖的千层褶裙,像十九世纪的贵妇穿的那样,最里面的那层胸衣很可能是锡纸的,闪着微光,被浸染得又苦又香,到了最后,也许,还要在颈项前系上飘带吧。
巧克力有着压抑的隐秘的渴望,有着一个幽暗的燃烧的核心,有着全神贯注的自白和孤独的圆满,它是可贮存的固体化了的激情,以“克”来计量,可以像核反应堆那样提供力量,驱动一场行动。其能量来自异邦,来自太阳直射着的热带的遗传,来自某种树木的梦幻和潜意识。它还是超现实主义的,可以使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兴奋,接下来就是彷徨了,最后是寂寞,很深的寂寞,回到无底深渊。
据说巧克力最初是哥伦布在美洲发现的。巧克力的确是一种伟大的食品,几乎跟新大陆一样伟大。对巧克力的热爱,曾使我胡思乱想,妄想这个世界如果是用巧克力做的就好了,楼房、汽车、马路、桥梁、车站、码头、机场、书包、猫、狗、树木、电脑、钢笔、山脉、国家统统都是巧克力做的……当然这只有在童话书里才可以实现。
【小感】
文学,图像和音乐都有蛊惑心灵的魔力。
甜蜜苦涩幸福悲伤,这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情感,一块巧克力却全部承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