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天之流水账
今天是秋冬以来过得最美好的一天。
因为一直想着再跑一趟可园,所以即便前一天晚上并没有休息好,周六也没有睡个大大的懒觉。
一大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心情特别美好。先森也非常主动提出陪我去天平山看红枫,当然爬山变成游园。出门之前还纠结到底是开车还是公交出行,因为苏州城内的主干道人民路自12年起就开始修地铁,最近才拆开围挡。开车的话因为修路可能会被堵在半道上,再者不熟悉地形,停车是个问题,坐公交呢因为目的地附近公交站台临时拆掉了,需要走一段沙尘满天飞的路才可到达。
最后决定开车。虽然一开始先导好几个停车场,我还是有点顾虑:因为施工,不好停车,然后先森会因为不好停车叽叽歪歪,最后会整得俩人都不开心。
最近的是工人文化宫停车场。快到文化宫时,远远看见门口停了几辆挖掘机和渣土车,以及五六个在门口马路上施工的工人,明显的停车标志并没有,我很担心停车场的入口被堵住了。还有一小段路,先森就开始嚷着让我找找停车场入口在哪边。东张西望了许久,在等红绿灯时,终于看到有辆车从文化宫门口开出来。我满心激动指挥着先森往前开进去停好车。解决了一个影响心情的隐患,心情愉悦。
从文化宫到沧浪亭要走一小段路。这一片从11年到苏州至今年11月之前,我并没有好好走过(修地铁)。这一段路是梧桐大道,有四个绿化带,最外两侧好像是高大的香樟树(不记得了),里面两侧排列着卫士般,遮阴蔽日的老梧桐,不知道何故,这段人民路的梧桐树并没有像其他路段的老树一样被移掉。路的左边是苏州碑帖博物馆(or 文庙?)以及挨着的苏州中学,苏州中学是苏州比较有历史底蕴的高中,不对外开放,碑帖博物馆我俩暂时没有这个逸致欣赏。本来想拍几张照片的,无奈路边遍布建筑垃圾以及大型巨物-渣土车之类的,着实不愿按下快门。因此,直奔目的地。
最先到的是可园,可以刷园林卡。园林卡在苏州特别好用,120元/年可以游览苏州几个主要的园林。从到苏州以来,我每年都会办理,然后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园林来回的逛,每次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沧浪亭和可园是昨天不小心路遇,第一次踏足。
可园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在宋代还曾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整个园子面积并不大,景色却令人惊艳。昨天傍晚路过时,一下子被吸引住。由于时间缘故,没来得及好好走上一遍,才会有今天的行程。
还没入园,画先入眼。园内庭宇清旷,水目明瑟。
这些都是昨天傍晚的照片。下面几张是今天的,,即使是周末,游人也寥寥无几,太多照片楼主入镜了,单纯景色的并不多,随便放几张。
可园逛了不到半个小时便完了,我们随即到了对面的沧浪亭。
沧浪亭由苏舜钦(自行百度)建于北宋,与狮子林、拙政园以及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苏州唯一未入园先得景的佳构。
刚进园的时候,先森并没有看介绍,沿途中我告诉他,这个园林始建于庆历五年,他特别激动,当场背起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沧浪亭跟岳阳楼还是同年造的呢。很自豪的样子,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两者有何关系。
在园外葑溪一侧便可见复廊。通过这复廊,将园外萦绕的葑溪纳入园景,也是苏州园林最常用一种手法-借景。不知是修路的缘故还是名气不够大的缘故,沧浪亭内游人也不多。
并不如可园那般,一入园便是景。沧浪亭一进门,先是横亘东西的山石,这是江南古典园林惯常的建筑布局:欲露而藏或欲显而隐,将主要景观隐藏在山石、树梢以及幽深之处,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一般导游会这么跟游客介绍: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主人一般是归隐政客或者巨富商贾,家宅开门见山,藏势而不妄,藏富而不奢,恩,这跟中国人低调有关系(呵呵,低调么?)。
当然园内除了山石肯定少不了亭台楼阁轩榭之类的。
沧浪亭内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在竹亭内碰到一位老先生在写生,用黑色的签字笔。看到我们过来了,非常友好地停下手中的画笔,把画好的作品给我们观摩拍照。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他的情况。老先生今年78高龄了,是一位退休的数学老师,素描只是兴趣爱好,半路出家。因脑溢血左手已废,仍坚持到各个园林写生,意图在有生之年能将苏州之雅景画下来,给社会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有游客想买他手里的画稿,他说原稿不能卖,要出新的画册。然后把已印好的画册拿出来,没多少本。有人问他带出来多少学生了,他摆摆手,说他不教人画画,他自己还在学习摸索,没法教导别人。特别谦虚的一位老师。
我和先森翻了画册,瞬间被一副《雪中拙政园》吸引住了。来苏州多年,我见过拙政园的春夏秋冬四季,却从未亲眼目睹漫天飞雪的拙政园。我俩随即决定将画册买下来。不是因为可怜老先生(老先生应该也不缺钱),我想买画册的初衷很简单:想给孩子当读物,不一定是启蒙ta学习美术or建筑,可能仅是为了阅读而已。
走完沧浪亭,我带着先森走穿街走巷逛了之前未到过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名字很好听可是满大街卖电脑配件的老街-乌鹊桥路,典型的老苏州街道,没什么景色,但很贴近市民生活。路过雨果书店,浏览了一遍会员规则,便不想进去了,更不想拍照了。
后来到了图书馆。先森的读者账号出了点问题,需要到馆认证。苏州图书馆跟其他城市的图书馆有点非常不同。整个总馆并不大,借书处只有一个大房间,目测只有我们大学图书馆一层楼的1/4面积,可整个苏图的图书馆藏量并不小。问题在于苏图各个区有n分馆,图书遍布各个分馆,所以最好通过网络借书。到总馆一本一本找,会让人疯掉了,因为你总会发现你要的书不在总馆。苏图的分馆遍布各个区(吐槽一下,吴中并没有),通过网络借书,可以将书送到离家最近的社区图书馆,也可以送上门,不过要邮费。
图书馆之后,在警察博物馆-司前街监狱、南门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十方书屋几个地方纠结。最终到了离家最远的十方书屋。还是开车过去,因为十方书屋在平江路边上,所以路上好堵,人有点焦躁,幸好在大儒巷的长发商城找到停车的地方,等我们停好车出来,就发现车位已满了,不得不说运气真是好到家了。
十方书屋在钮家巷上,从大儒巷过去走十分钟。书店里人不多,有一对中年夫妻坐在里面,男的在照着书抄帖子,女的坐在收银台上,难道是老板?书店主要是老书碑帖,民国时期的居多,拿起一本,字体“奇形怪状”(文盲不识字多包涵),价格奇高无比。我们进去没多会儿,进来一个中年男人,直接朝老板走过去,唠嗑了几句。老板停下手中的活,从玻璃柜台拿了本碑帖给他,看样子也是一位委托人。我本意想找找关于苏州的自然读物,不过没看一会儿便被先森叫走了。还是忘了拍照。
钮家巷再往西走,便是文学山房。中间经过一个南北走向的巷子,特别像丁香巷,回来查证,并不是。为什么特意提起丁香巷呢,是因为戴望舒《雨巷》里的那个丁香花般的姑娘,总让人将雨巷和丁香巷联系起来。
文学山房的老板是江澄波老先生,一位古籍专家,老先生五代从事旧书业,一生致力于“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使命。我进去的时候,左手边有一位花甲古稀的老先生在翻一本旧书,我猜便是江老先生。他看到我们进来,停下翻书动作抬头看了我们一会儿,估计看我们并不是文化人,又低头继续读书了。书架上的书并不出彩,大都是一般的读物,可能宝贝都给老先生收藏着,遇到同道中人才会拿出来欣赏吧。
店里还有一位估摸有五六十的中年男人在翻一个帖子,我瞄了一眼,好奇怪的符号。先森也看到了,还观摩了问道:“这是什么字体?”那位先生将书翻到封面给我们看了,哦,原来是篆体,可惜我还是不懂。先森直夸那个人厉害,连夸了几次。他很少这样夸人,我听不出来是真心还是恭维。
两个书店都忘了拍照,准备下次过去再拍。
文学山房逛完,已近下午4点,警察博物馆-司前街监狱4:30关门,时间来不及了,只能打道回府。
走到钮家巷尽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博物馆:状元博物馆。感叹:苏州各种奇怪的博物馆真是多啊!
看了一遍,只认识两个非常非常有名的状元:申时行和翁同龢。乾隆时期官阶很高在苏州很有名望的潘世恩并没听过,可能是和珅纪晓岚名气太大。
状元博物馆逛完,真的撤了。一天流水账完结啦。
后记:
地铁修好后,老城某段路终于通畅了,可以方便探访沧浪平江老区了,再也不用天天逛园林了。先生说我是为了写字而逛,其实不是的,写字只是为了记录日常,留个纪念。
如果没有用脚丈量过这片土地,又怎么会发现其中的妙趣呢,最后爱上这座城呢。
因为一直想着再跑一趟可园,所以即便前一天晚上并没有休息好,周六也没有睡个大大的懒觉。
一大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心情特别美好。先森也非常主动提出陪我去天平山看红枫,当然爬山变成游园。出门之前还纠结到底是开车还是公交出行,因为苏州城内的主干道人民路自12年起就开始修地铁,最近才拆开围挡。开车的话因为修路可能会被堵在半道上,再者不熟悉地形,停车是个问题,坐公交呢因为目的地附近公交站台临时拆掉了,需要走一段沙尘满天飞的路才可到达。
最后决定开车。虽然一开始先导好几个停车场,我还是有点顾虑:因为施工,不好停车,然后先森会因为不好停车叽叽歪歪,最后会整得俩人都不开心。
最近的是工人文化宫停车场。快到文化宫时,远远看见门口停了几辆挖掘机和渣土车,以及五六个在门口马路上施工的工人,明显的停车标志并没有,我很担心停车场的入口被堵住了。还有一小段路,先森就开始嚷着让我找找停车场入口在哪边。东张西望了许久,在等红绿灯时,终于看到有辆车从文化宫门口开出来。我满心激动指挥着先森往前开进去停好车。解决了一个影响心情的隐患,心情愉悦。
从文化宫到沧浪亭要走一小段路。这一片从11年到苏州至今年11月之前,我并没有好好走过(修地铁)。这一段路是梧桐大道,有四个绿化带,最外两侧好像是高大的香樟树(不记得了),里面两侧排列着卫士般,遮阴蔽日的老梧桐,不知道何故,这段人民路的梧桐树并没有像其他路段的老树一样被移掉。路的左边是苏州碑帖博物馆(or 文庙?)以及挨着的苏州中学,苏州中学是苏州比较有历史底蕴的高中,不对外开放,碑帖博物馆我俩暂时没有这个逸致欣赏。本来想拍几张照片的,无奈路边遍布建筑垃圾以及大型巨物-渣土车之类的,着实不愿按下快门。因此,直奔目的地。
最先到的是可园,可以刷园林卡。园林卡在苏州特别好用,120元/年可以游览苏州几个主要的园林。从到苏州以来,我每年都会办理,然后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园林来回的逛,每次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沧浪亭和可园是昨天不小心路遇,第一次踏足。
可园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在宋代还曾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整个园子面积并不大,景色却令人惊艳。昨天傍晚路过时,一下子被吸引住。由于时间缘故,没来得及好好走上一遍,才会有今天的行程。
还没入园,画先入眼。园内庭宇清旷,水目明瑟。
![]() |
![]() |
![]() |
![]() |
![]() |
暮色残荷 |
这些都是昨天傍晚的照片。下面几张是今天的,,即使是周末,游人也寥寥无几,太多照片楼主入镜了,单纯景色的并不多,随便放几张。
![]() |
![]() |
![]() |
白天的晨光残荷 |
![]() |
![]() |
![]() |
![]() |
可园逛了不到半个小时便完了,我们随即到了对面的沧浪亭。
沧浪亭由苏舜钦(自行百度)建于北宋,与狮子林、拙政园以及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苏州唯一未入园先得景的佳构。
刚进园的时候,先森并没有看介绍,沿途中我告诉他,这个园林始建于庆历五年,他特别激动,当场背起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沧浪亭跟岳阳楼还是同年造的呢。很自豪的样子,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两者有何关系。
在园外葑溪一侧便可见复廊。通过这复廊,将园外萦绕的葑溪纳入园景,也是苏州园林最常用一种手法-借景。不知是修路的缘故还是名气不够大的缘故,沧浪亭内游人也不多。
![]() |
葑溪 |
![]() |
葑溪绕复廊 |
并不如可园那般,一入园便是景。沧浪亭一进门,先是横亘东西的山石,这是江南古典园林惯常的建筑布局:欲露而藏或欲显而隐,将主要景观隐藏在山石、树梢以及幽深之处,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一般导游会这么跟游客介绍: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主人一般是归隐政客或者巨富商贾,家宅开门见山,藏势而不妄,藏富而不奢,恩,这跟中国人低调有关系(呵呵,低调么?)。
当然园内除了山石肯定少不了亭台楼阁轩榭之类的。
![]() |
![]() |
观鱼池,有锦鲤,可惜水太脏 |
![]() |
![]() |
老树根,我想到米奇老鼠的家 |
![]() |
![]() |
![]() |
![]() |
花窗 |
![]() |
![]() |
![]() |
![]() |
![]() |
![]() |
沧浪亭内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在竹亭内碰到一位老先生在写生,用黑色的签字笔。看到我们过来了,非常友好地停下手中的画笔,把画好的作品给我们观摩拍照。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他的情况。老先生今年78高龄了,是一位退休的数学老师,素描只是兴趣爱好,半路出家。因脑溢血左手已废,仍坚持到各个园林写生,意图在有生之年能将苏州之雅景画下来,给社会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有游客想买他手里的画稿,他说原稿不能卖,要出新的画册。然后把已印好的画册拿出来,没多少本。有人问他带出来多少学生了,他摆摆手,说他不教人画画,他自己还在学习摸索,没法教导别人。特别谦虚的一位老师。
![]() |
老先生在写生 |
![]() |
![]() |
![]() |
![]() |
![]() |
老先生自己画的邮票 |
![]() |
我和先森翻了画册,瞬间被一副《雪中拙政园》吸引住了。来苏州多年,我见过拙政园的春夏秋冬四季,却从未亲眼目睹漫天飞雪的拙政园。我俩随即决定将画册买下来。不是因为可怜老先生(老先生应该也不缺钱),我想买画册的初衷很简单:想给孩子当读物,不一定是启蒙ta学习美术or建筑,可能仅是为了阅读而已。
![]() |
给孩子屯的画册 |
![]() |
![]() |
雪中拙政园 |
走完沧浪亭,我带着先森走穿街走巷逛了之前未到过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名字很好听可是满大街卖电脑配件的老街-乌鹊桥路,典型的老苏州街道,没什么景色,但很贴近市民生活。路过雨果书店,浏览了一遍会员规则,便不想进去了,更不想拍照了。
![]() |
十全街 |
后来到了图书馆。先森的读者账号出了点问题,需要到馆认证。苏州图书馆跟其他城市的图书馆有点非常不同。整个总馆并不大,借书处只有一个大房间,目测只有我们大学图书馆一层楼的1/4面积,可整个苏图的图书馆藏量并不小。问题在于苏图各个区有n分馆,图书遍布各个分馆,所以最好通过网络借书。到总馆一本一本找,会让人疯掉了,因为你总会发现你要的书不在总馆。苏图的分馆遍布各个区(吐槽一下,吴中并没有),通过网络借书,可以将书送到离家最近的社区图书馆,也可以送上门,不过要邮费。
图书馆之后,在警察博物馆-司前街监狱、南门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十方书屋几个地方纠结。最终到了离家最远的十方书屋。还是开车过去,因为十方书屋在平江路边上,所以路上好堵,人有点焦躁,幸好在大儒巷的长发商城找到停车的地方,等我们停好车出来,就发现车位已满了,不得不说运气真是好到家了。
十方书屋在钮家巷上,从大儒巷过去走十分钟。书店里人不多,有一对中年夫妻坐在里面,男的在照着书抄帖子,女的坐在收银台上,难道是老板?书店主要是老书碑帖,民国时期的居多,拿起一本,字体“奇形怪状”(文盲不识字多包涵),价格奇高无比。我们进去没多会儿,进来一个中年男人,直接朝老板走过去,唠嗑了几句。老板停下手中的活,从玻璃柜台拿了本碑帖给他,看样子也是一位委托人。我本意想找找关于苏州的自然读物,不过没看一会儿便被先森叫走了。还是忘了拍照。
钮家巷再往西走,便是文学山房。中间经过一个南北走向的巷子,特别像丁香巷,回来查证,并不是。为什么特意提起丁香巷呢,是因为戴望舒《雨巷》里的那个丁香花般的姑娘,总让人将雨巷和丁香巷联系起来。
文学山房的老板是江澄波老先生,一位古籍专家,老先生五代从事旧书业,一生致力于“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使命。我进去的时候,左手边有一位花甲古稀的老先生在翻一本旧书,我猜便是江老先生。他看到我们进来,停下翻书动作抬头看了我们一会儿,估计看我们并不是文化人,又低头继续读书了。书架上的书并不出彩,大都是一般的读物,可能宝贝都给老先生收藏着,遇到同道中人才会拿出来欣赏吧。
店里还有一位估摸有五六十的中年男人在翻一个帖子,我瞄了一眼,好奇怪的符号。先森也看到了,还观摩了问道:“这是什么字体?”那位先生将书翻到封面给我们看了,哦,原来是篆体,可惜我还是不懂。先森直夸那个人厉害,连夸了几次。他很少这样夸人,我听不出来是真心还是恭维。
两个书店都忘了拍照,准备下次过去再拍。
文学山房逛完,已近下午4点,警察博物馆-司前街监狱4:30关门,时间来不及了,只能打道回府。
![]() |
警察博物馆的外景建筑,图片来源见水印,下次自己去拍内景 |
走到钮家巷尽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博物馆:状元博物馆。感叹:苏州各种奇怪的博物馆真是多啊!
看了一遍,只认识两个非常非常有名的状元:申时行和翁同龢。乾隆时期官阶很高在苏州很有名望的潘世恩并没听过,可能是和珅纪晓岚名气太大。
![]() |
状元博物馆 |
![]() |
![]() |
![]() |
御匾 |
![]() |
潘氏家族世系图 |
![]() |
申时行、翁同龢 |
![]() |
状元图,手机随便拍的 |
![]() |
作弊器-小抄笔记 |
![]() |
作弊器 |
状元博物馆逛完,真的撤了。一天流水账完结啦。
后记:
地铁修好后,老城某段路终于通畅了,可以方便探访沧浪平江老区了,再也不用天天逛园林了。先生说我是为了写字而逛,其实不是的,写字只是为了记录日常,留个纪念。
如果没有用脚丈量过这片土地,又怎么会发现其中的妙趣呢,最后爱上这座城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