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5分钟商学院第十周——企业能量模型之营销
这周是企业能力模型的第三周,主题是营销。
1)定位理论 VS 独特销售主张
定位理论是特劳特于1972年提出的,如果不能成为品类里面的第一名,就创造一个新的品类。定位理论的基础是消费者的5大心智模式: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消费者的心智容易失去焦点。所以定位理论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定位理论应用的四个建议:从消费者心智出发,不要从产品出发,关注消费者的买点而不是产品的卖点。基于这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说痛点,创立一个干净的品类。占领消费者认知的武器,也就是信息,要极度简单。要欢迎竞争。
独特销售主张(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是定位理论的亲兄弟,它是从产品出发,找到一个有巨大说服力的,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对消费者的好处。需要具备三大特征,第一,不应该是“买我们的吧”,不应该是自吹自擂,必须向消费者提出一种主张,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产品给他们带来的真正好处。第二是竞争对手还没有提出的,或者甚至无法提出来的,要独特;第三、必须有巨大的说服力,能够让消费者立刻采取行动,成为你的客户。
这两个都是给产品的特质做减法,找到产品的独特之处,要么找出一个客户需要被满足的点,是你的产品match上客户的需求,并在这个特殊性特征形成的品类里面做到第一;要么从产品里面找到特殊点,让用户可以识别出你的产品。
2)饥饿营销:通过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高利润和提升品牌附加值的营销手段。本质是“边际效用”理论在营销领域的应用。防止边际效用递减,永远不满足所有消费者。
前提:产品不可替代,消费者心智不成熟,市场竞争不激烈。
不过过度的饥饿营销可能有点副作用,比如客户流失和造成客户反感。
3)跨越死亡之井-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是新技术推向市场时,必然会面临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面对截然不同的消费者。第一阶段面对创新者(天生对新科技充满了好奇2.5%),第二阶段面对早期采用者(意见领袖,13.5%),第三阶段面对早期大众(关心需求,不关心技术,不能容忍错误,要求稳定可靠,34%),第四阶段是后期大众(更保守,对风险更敏感,34%),第五阶段是落后者(对新技术充满敌视,16%)
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有一个死亡之井。不能把意见领袖喜欢的有趣的科技变成普罗大众喜欢的有用的产品,是现象级产品昙花一现的真正原因。
应用:分辨用户处于哪个阶段。诺曼底登陆法-寻找一个空白细分市场。然后打造整体产品,集团作战,找到要替代的竞争对手,选择自己的主攻武器和打击策略。最后打赢每一次巷战。
4)撒硬谎,道软歉,就是作死-危机公关,是营销中的一个特殊职能,是指企业面临危机,尤其是声誉危机时的公关手法。它的本质是大众情绪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公关的核心时阻断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不是来自媒体,而是来自大众自身。所以,阻断大众心中的转播欲念,是根本。阻断这个欲念的手段,不是解释,而是获得原谅,甚至同情。
危机公关第一步,就是要认倒霉。真正的危机开始于不受任何媒体控制的、在互联网里如洪流一样急速传播的情绪。不能撒硬谎,还是认错吧。第二步,不要玩手段,错把勉强道歉当成捍卫尊严的开场白。第三步,照死认错,万众瞩目之下的小错也是大错,道歉到消费者于心不忍为尺度。
1)定位理论 VS 独特销售主张
定位理论是特劳特于1972年提出的,如果不能成为品类里面的第一名,就创造一个新的品类。定位理论的基础是消费者的5大心智模式: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消费者的心智容易失去焦点。所以定位理论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定位理论应用的四个建议:从消费者心智出发,不要从产品出发,关注消费者的买点而不是产品的卖点。基于这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说痛点,创立一个干净的品类。占领消费者认知的武器,也就是信息,要极度简单。要欢迎竞争。
独特销售主张(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是定位理论的亲兄弟,它是从产品出发,找到一个有巨大说服力的,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对消费者的好处。需要具备三大特征,第一,不应该是“买我们的吧”,不应该是自吹自擂,必须向消费者提出一种主张,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产品给他们带来的真正好处。第二是竞争对手还没有提出的,或者甚至无法提出来的,要独特;第三、必须有巨大的说服力,能够让消费者立刻采取行动,成为你的客户。
这两个都是给产品的特质做减法,找到产品的独特之处,要么找出一个客户需要被满足的点,是你的产品match上客户的需求,并在这个特殊性特征形成的品类里面做到第一;要么从产品里面找到特殊点,让用户可以识别出你的产品。
2)饥饿营销:通过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高利润和提升品牌附加值的营销手段。本质是“边际效用”理论在营销领域的应用。防止边际效用递减,永远不满足所有消费者。
前提:产品不可替代,消费者心智不成熟,市场竞争不激烈。
不过过度的饥饿营销可能有点副作用,比如客户流失和造成客户反感。
3)跨越死亡之井-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是新技术推向市场时,必然会面临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面对截然不同的消费者。第一阶段面对创新者(天生对新科技充满了好奇2.5%),第二阶段面对早期采用者(意见领袖,13.5%),第三阶段面对早期大众(关心需求,不关心技术,不能容忍错误,要求稳定可靠,34%),第四阶段是后期大众(更保守,对风险更敏感,34%),第五阶段是落后者(对新技术充满敌视,16%)
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有一个死亡之井。不能把意见领袖喜欢的有趣的科技变成普罗大众喜欢的有用的产品,是现象级产品昙花一现的真正原因。
应用:分辨用户处于哪个阶段。诺曼底登陆法-寻找一个空白细分市场。然后打造整体产品,集团作战,找到要替代的竞争对手,选择自己的主攻武器和打击策略。最后打赢每一次巷战。
4)撒硬谎,道软歉,就是作死-危机公关,是营销中的一个特殊职能,是指企业面临危机,尤其是声誉危机时的公关手法。它的本质是大众情绪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公关的核心时阻断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不是来自媒体,而是来自大众自身。所以,阻断大众心中的转播欲念,是根本。阻断这个欲念的手段,不是解释,而是获得原谅,甚至同情。
危机公关第一步,就是要认倒霉。真正的危机开始于不受任何媒体控制的、在互联网里如洪流一样急速传播的情绪。不能撒硬谎,还是认错吧。第二步,不要玩手段,错把勉强道歉当成捍卫尊严的开场白。第三步,照死认错,万众瞩目之下的小错也是大错,道歉到消费者于心不忍为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