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为源 创新设计助力传承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俗称“印花布”或“扎花布”,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始于公元前二世纪。据《实仪录》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从《南诏国传》和《张胜温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1000多年前人民就懂得了“染采纹秀”。
基于传统 紧跟潮流
卡戳网评聘名家 杨兴卫
杨兴卫, 2001年毕业于云南工艺美术学校,云南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2006年注册“绘云坊”,专门研究云南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并结合时尚开发云南特色民族工艺品。作品“民族游走——传统扎染系列布艺包”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
手工技艺 不可复制
生于云南,杨兴卫有着得天独厚的设计灵感来源。设计专业毕业的他,一直都在实际中寻找设计灵感。经常走进云南民族寨子,感受民族风情,收集设计灵感。
杨兴卫一直坚持手工原创,他认为手工技艺,美在独一无二,贵在原创思维。原创手工的作品越来越多,传统工艺就多了新的传递形式,就能更加贴近大众。所以即使在坚持设计创新的路上总会有坎坷,但是想着未来传统文化、工艺的发展前景,杨兴卫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十多年执着守护
传统工艺经典制造
卡戳网评聘名家 高秉枬
高秉枬,1960年出生于云南。从事扎染、刺绣20多年,主要产品有包,服饰,台布,及装饰用品,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在20多年里,开发传承云南特有的扎染刺绣手工艺。
扎染刺绣 百种变化
高秉枬的作品主要就是结合扎染与刺绣于一体,彰显云南老手工技艺。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并且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刺绣工艺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如今保存在云南大理的扎染,是中国绞缬工艺技术及其传统的重要代表,是一份值得我们珍视和承继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祖传的扎染工艺文化,更为云南古村的风貌平添一份飘逸和神奇。
基于传统 紧跟潮流
![]() |
卡戳网评聘名家 杨兴卫
杨兴卫, 2001年毕业于云南工艺美术学校,云南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2006年注册“绘云坊”,专门研究云南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并结合时尚开发云南特色民族工艺品。作品“民族游走——传统扎染系列布艺包”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
手工技艺 不可复制
生于云南,杨兴卫有着得天独厚的设计灵感来源。设计专业毕业的他,一直都在实际中寻找设计灵感。经常走进云南民族寨子,感受民族风情,收集设计灵感。
杨兴卫一直坚持手工原创,他认为手工技艺,美在独一无二,贵在原创思维。原创手工的作品越来越多,传统工艺就多了新的传递形式,就能更加贴近大众。所以即使在坚持设计创新的路上总会有坎坷,但是想着未来传统文化、工艺的发展前景,杨兴卫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十多年执着守护
传统工艺经典制造
![]() |
卡戳网评聘名家 高秉枬
高秉枬,1960年出生于云南。从事扎染、刺绣20多年,主要产品有包,服饰,台布,及装饰用品,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在20多年里,开发传承云南特有的扎染刺绣手工艺。
扎染刺绣 百种变化
高秉枬的作品主要就是结合扎染与刺绣于一体,彰显云南老手工技艺。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并且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刺绣工艺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如今保存在云南大理的扎染,是中国绞缬工艺技术及其传统的重要代表,是一份值得我们珍视和承继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祖传的扎染工艺文化,更为云南古村的风貌平添一份飘逸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