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系列:《你的名字。》
一场电影: [你的名字。] 楔子 自影片在日本上映,即看到过许多它的消息。 意外的,能到国内上映,话题再上来。听闻某人刷了五遍,放弃治疗,还要再刷。知乎的 anitama,发了三万字的介绍,我阅读完毕终于有了去看的意向。再,有几个影评出现到微博的时间线上,便决定休息时候去凑趣。 查看影院票价,对比首映当初的价格,在后来几天有了上涨。似乎市场反响不错。 电影之外 中午的时间赶到了影院,过了检票,时间赶在在开始前两分钟。这个结果,让我少看了几分钟的电影广告。黄晓明杨颖夫妇应该会认为是我的损失,没能多看几回她们在大屏幕前的恩爱广告。回想检票员看我的眼神,到场,面对空荡荡的放映室,我才醒觉过来:【一个人在这个时间,一般人吃饭的时间,来看电影,的确有嫌疑。】当初还以为赶不上会少了片头内容。实际上,即使晚五分钟是没问题的。电影开映,是要播放个op的。 屏幕中央,往后第六排是最佳的观影位置,我所选的位置。不过,背后是走道,产生后背没有掩护的不安全感。放映室切割成三个区域。当初选票时看到这个,觉得大地影院的运营很有想法。走道,在电影放映十分钟后响起了步伐声音,大约是来了一两人。没有回头看,知道是个女性,零食包装的琐碎声音恼人,在影片过半时才停止。(吃完了?) 观影过程,有了个以往没有的体会。以往多是看3d,imax巨屏,人容易透进影片,周围环境没干扰。这回是个普通屏,没了眼镜的隔绝,大屏的封锁视线,环境影响便稍稍大了。当时觉得,这个片子家里对着电脑屏看,私人的,反而可能出来些特别的味儿吧。毕竟,那样放得开一些。 同时,回忆了小学那时候,学校组织去小镇影院观看2元电影的场景。那个巨幕好大的。整个场乱哄哄,热闹。 影片结束,上制作名单字幕。大概是简单的黑底白字,没什么看头的原因,待我抖了几个回合的腿脚,光明终于展现的时候,起身、转身,那一两个女人已经不在,似乎不曾来过。要进过道,身姿飒爽的女票务员进来,盯了我几秒,也是没办法——这里就只有我这个活人好盯的了。大概之前我猫腰从椅子下捡东西的动作,让她有了想法。瞅了我身上宽松的运动夹克,大概确定了里面藏不了摄影机,才快步走近我坐过的位置。我没有回头看她的表情,没有想法的走出了放映室、走出了影院。下去了二楼的商场,挑选了优惠价格的商品, 准备今天的第一顿正餐。 你应该注意到,我说了那么多的电影之外,是不是有一种可能,这个电影并没有太多可以说的地方。换句话说,电影并没有当场摄取了的魂魄。我依然保持惯常的冷静。 是的,即使彗星坠落辉煌美丽,不过情节上并没有叩击到我的心坎上,看完也还是冷静的、如常的。 当车停到了我所在的村,村广播在播放『同一首歌』。大概是村政事务广播结束的原因。 脑里冒出一句:世界同此炎凉。——可能是电影中那个彗星撞击的场景,让我生发了世界大观的视角。 正题 1 故事 开篇来个个op。我意外。 临近结束,再放了个ed,我一开始不意外,因为看过『言叶之庭』——不想,ed不是ed,后面还有一段剧情,信息量大,且引人遐想(快点去买那个补充电影结尾后续的小说)。导演,给了一个故事常有的光明结局。可延伸故事的结束。这就是那三万字介绍中提到的,导演把电影做得尽可能“通俗”,市场化。 电影中,电车镜头,站台全景,其动态依旧美妙,新海诚作品中所熟悉的场景。还有那个关闭门的镜头,反复了许多遍。大约是导演很喜欢的意象。门,cut,换场景。 它们是点缀。 2 节奏 故事的叙事,有趣、巧妙。有评论提到过部分细节没清晰,当场看的时候。可能我有功课的缘故,认为故事的行进是清晰的。故事叙事巧妙,难度大、容易跳脱,但导演的确做到了清晰、通贯。很深的功夫。 电影前段,男女主角熟悉的阶段。叙事的有趣,类似一个正一个反,一个黑一个白。互相印证着说。避免平铺直叙。 电影后段,用有趣的同义词“巧妙”形容,合适。 另,男女主角的声音的确如同资料所说,功夫深。至于,歌曲配乐。大约,的确是大众通俗的要求。回来路上我回忆了下言叶之庭的『rain』,还是喜欢那个调儿。 3 元素 魂,这个元素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有过,当时我吐槽太过西藏尼泊尔了,清新小资的一套。这回,取用了本土的神社,感觉是一样的,换个地点而已。个人原因,对着方面的元素,生理上喜欢不起来。 时间错位。这个,在后段呈现。『星之声』中有光年距离的延迟通讯。这回,是三年的时间错位。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发生相似的事情,总是有趣的、意味深长的——即使它并不是。生活中,人,期待这种事情。 4 内核 期待,错觉,是本片给我的最强印象。 『你生活中,遇见的某人,突然某个时刻会觉得曾经认识他,并且有种后知后觉的快感。别担心,不是你的脑袋出了问题。可能是你们之间发生了你们不能想起来的故事。你不妨珍重这种感觉。并且期待延续这种感觉的后续故事。』 所以,你跟你的爱人,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摹本。先从子虚莫有的前世说起,因缘际会、刹那间擦身而过、偶然的一次回头。那些地点,那些时间。 因为魂概念的存在,时间如同线索,像是积木,可以拆掉重来拼装无数次,只要有个信物。 在星际穿越中这个信物是手表,以爱的名义;这里,是口嚼酒,以羁绊的名义。 5 音画 如同资料所说的,作画、分镜——画面效果漂亮(可能是这个放映室的原因,我没感觉太强烈。当然,颜色、构图是舒服的。屏幕大,我经常关注些主角外的背景元素。) 音乐方面,没有能特别触动——可能是因我对那么些情景,没用共情的基础。(什么相似的经历等等。) 6 人物 动画技术是高的吧。并且,适应市场反馈的原因吧——重点是在说故事。故事的行进中,并没有很好展现里面的人物,不只是主角,还有其他。可能是省却叙事的繁琐,简化适应市场的缘故。内心,可以说是动机。动机不足。或许,这就是不能共情的原因。 不是说完全没有展现,而是觉得不深入。导演,是明显在许多细节上下了大功夫的。 寻找,新海诚的作品,对【寻找】这个行为的意象执着。大约是内心里一直坚定着要有某人。寻找那种牵绊,是年轻人的暧昧游戏,我已不能有所触动了。 偶尔的触动处,只是在出现在声优出色的配音工作上。那声音的确传达了情绪。
说来,男女主角的情感,在电影最后发展成『喜欢』,我认为不准确,通过戏中的情节,我认为,那是『亲密』,更合适。 说个有趣的点。片中,2021年后,快速掠过几位系守镇中学那几位三叶的同学【现在生活如何】的画面中,那个混混一样的男生、对三叶嫉妒不满的男生,在便利店做店员,刷条码。这个,应该是导演要圆满的意思了,不然前面就白白塑造一个人物了吧。 结语 大约适应通俗,适应市场的需要,择了那个光明的结局。 终于,不同以往作品中的常见的错过了。主角终于在,以往总是错过彼此的列车交汇点,不再错过了彼此了。 导演,尽可能地克制了独立电影时常用的留白。我所喜欢的留白,余味。 按照资料所说,也的确是,片子技术专业。行业精品。 虽说我在观影中间,某几个短暂的片段觉得无聊抖了好几次的腿。但,也可能是放映室硬件差的原因,其中的微妙处没有传达得准确,或者我认知水平不合适才没有跟上节奏,要靠抖腿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 盖棺定论 大约,这电影类型,我本不应该去凑趣的。本来心底是有个谱的,徒增期待,还是忍不住要去看。 说来,就是新海诚,在概念大的电影方面,比如《追逐繁星的孩子》、《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逻辑自洽不怎么到位。我是说,那个剧情推动的人物动机,不太人类,不怎么能让我共情起来。反而,是《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话题小,自然亲切。 哈,写得有些苛刻,所以没有人呼唤我的名字?没有谁要寻找我。 或许,我该主动些,问【你的名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