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飘》后感
最近翻看自己以前的读书笔记,发现我在大学时候写过《飘》读后感,惊讶于自己当时的思考记录,对比现在的无所事事,我大学时还是有脑子的。全文贴上,纪念我的青春。
————————————————————
《飘》读后感
早就知道这是一本世界名著,以前听介绍是关于战争的便不喜欢,但那次看了英汉对译的《飘》简介便一下子被吸引了,迫不及待的从图书馆借了书,明知是个悲剧,但仍带着期待、心疼、激动的心情看下去。这几天课也上不好,一有空闲就看,睡前还回想好久……我觉得自己老在这说废话,但我确实想表达这本书我看得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总之,它已经完全把我带进它所讲述的那个世界里了。
全书最让我振奋的是女主角思嘉从亚特兰大逃回塔拉后面对战乱、死亡、饥饿等威胁时所表现出来那种勇气、坚强,她绝不低头、绝不屈服、决不妥协!当她从一个贵族的小姐跌落进贫困、饥饿、动荡的深渊时,她没有像一般的女人或男人那样软弱无所适从,她发誓:“我绝不再挨饿!”带着重新恢复塔拉的决心,她,思嘉,罗毕拉德家族的大小姐,可以放下身份去摘棉花,去除杂草,去穿妹妹觉得丢人的破烂衣服……她用自己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生活,为了挽救塔拉,它可以设计骗取妹妹的情人,纯粹为金钱而结婚……是的,她挺过来了,但她的内心还没有摆脱恐慌,她想要安全感,她认为有了足够多的钱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于是她不顾当时人们的妇道观念,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并且认为那是对的就毫不在乎任何人的非议,带着近乎残酷的勇气做下去,她开工厂,她快乐的数钱,她是自私的,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别的一概不管!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为了活下去,人不能太本分、太善良。
这本书也冲撞了我对战争、政权的看法——战争是金钱的战争;而政权,解放了的黑人的暴行、社会的动乱表明:黑人因其一直被当作奴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导致整个阶层落后、粗鲁、愚昧,战争让他们有了表现小人得志的机会,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这也正像我们国内打倒地主时一样,被压迫久了的农民残暴的对待那些地主,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这些历史问题——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坏,不是所有的奴隶都善良软弱,只是风水轮流转,今年转到谁的问题。当然,我坚定的认为,无论是解放黑奴还是解放被压迫的农民,那都是人人生来平等的最好诠释,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必然结果!
再来说思嘉吧,当她在亚特兰大站稳脚跟后,尤其书的最后,我不喜欢她的残暴、势力、拜金。战争固然给她带来了阴影,但所有的人都遭受了战争,别人至少保留了生命中宝贵的品质,比如说同情心、怜悯、仁慈、良心……但她却嗜钱如命、残暴冷酷的对待工人、黑心的卖木材、不正当竞争……你可以说她有爱,对孩子的爱,但连那样一种天性也是微不足道的;对艾希里的爱,但那也是一心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一种自私的表现……
总之,她骄傲轻佻、高高在上,她勇敢坚强屈尊纡贵、困难面前绝不服输,她残暴冷酷精明强干、为达目的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她固执幼稚自私、不懂真爱……但我还是喜欢她,因为她身上固有着一种永不服输的倔强,一种你可以把我打死但不能把我打败的冲劲儿,一种永远充满力量的勇气,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飘》的结局似乎很明确了,思嘉和瑞德不会在一起,一直不愿表白自己的瑞德把自己如何被吸引、如何爱思嘉都说得清清楚楚,这足以表明他不爱她了,正如他自己的那句话“思嘉,你想过没有,哪怕一种最坚贞不渝的爱也会慢慢消磨掉的”……虽然我希望瑞德能回来,两个人不再错位的爱而是彼此同时相爱——我爱你时恰好你也爱着我,但我仍然喜欢作者的结局,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像《边城》一样。
一点点想法
关于思嘉和瑞德的感情
他用尽一切方法追求她时,她毫不在乎,一心想得到艾希里的爱;她终于在奔跑过后迷雾尽头发现自己爱他时,他的爱却已经消磨怠尽了。
他苦心追求,她根本没在意;她热切表白,他却冷漠的推开。
总是错位,总也不能协调……只能让看的我们惋惜不已……
关于思嘉与艾希里
我实在不想看到最后发现艾希里对思嘉只是肉体上的渴望,我宁愿他或多或少带点爱的意思在里面,可书上却明确地说艾希里只是像瑞德想要贝尔.沃特林那个妓女一样想要思嘉。这让我不爽,我宁愿相信他是爱她的。
关于爱情与婚姻
婚姻可以与爱情无关,很实际,很俗气,很令人心烦;
婚姻可以充满情趣,相亲相爱……
只有两个相似的人结合才可能幸福快乐,这不是指外表而是内在、内心追求,正如艾希里和媚兰,正如本来可以相处的很好的思嘉和瑞德。我本来觉得两个不同的人结合会比较合适,因为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但现在想想,那样也许并不太好。
媚兰
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她虽然长得瘦小平庸,但却像天使一样纯净,又如圣母一样端庄、仁慈、博爱、亲和,她不看别人的缺点,甚至从最坏的人身上也能找到其有点并加以赞扬。她弱不禁风,但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她看似柔弱,但也正是她一直支撑着艾希里、她的家甚至思嘉;她甚至是亚特兰大人的中心、力量、信仰、榜样……连瑞德.巴特勒这样别人眼里的恶棍儿对她也极尽尊敬、丝毫不敢亵渎,连贝尔.沃特林这样的妓女也敬慕她的善良、在她面前产生羞耻感,这样的女人太伟大了!我暗叹,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且这不是随便那个时代就能出现的。
巴特勒船长
即瑞德.巴特勒,英俊、魁梧、潇洒、多金且富有情趣,这样一个智商和情商都高的男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成功,都是女人心中的理想对象,但思嘉竟没发现,令人遗憾。不过,幸亏小说没把他描写成完美的绅士,他有张很损的嘴,他讲求实际只要自己赚钱别的不管……否则我真的怀疑那样一种几近完美的人是否存在?!
其他
艾希里这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我很同情他,他真是一不小心进入了一个他永远也不可能适应的时代中去了。
威尔好样的!沉稳内敛、有勇有谋,没有废话,该他做的决不推辞。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值得信赖与依靠的。
嬷嬷这位黑人老妇人真的挺让人敬重的。她忠诚但不卑下,爱自己抚养的孩子,但遇到她认为不对的绝不闭口不言,我甚至觉得她很有才,能用朴素的话表达出丰富而有哲理的意思,尤其是那段关于马、驴交配产生骡子的经典。
阿尔奇是个个性的老头儿。
我们得承认,有一部分黑人是或者基本上是被当作自己家里人对待的。
对了,还有杰拉尔德.奥哈拉,真是个可爱的老头儿。
最后,不要小看女人的闲言碎语,那有时有可能控制整个社会舆论。
————————————————————
![]() |
《飘》读后感
早就知道这是一本世界名著,以前听介绍是关于战争的便不喜欢,但那次看了英汉对译的《飘》简介便一下子被吸引了,迫不及待的从图书馆借了书,明知是个悲剧,但仍带着期待、心疼、激动的心情看下去。这几天课也上不好,一有空闲就看,睡前还回想好久……我觉得自己老在这说废话,但我确实想表达这本书我看得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总之,它已经完全把我带进它所讲述的那个世界里了。
全书最让我振奋的是女主角思嘉从亚特兰大逃回塔拉后面对战乱、死亡、饥饿等威胁时所表现出来那种勇气、坚强,她绝不低头、绝不屈服、决不妥协!当她从一个贵族的小姐跌落进贫困、饥饿、动荡的深渊时,她没有像一般的女人或男人那样软弱无所适从,她发誓:“我绝不再挨饿!”带着重新恢复塔拉的决心,她,思嘉,罗毕拉德家族的大小姐,可以放下身份去摘棉花,去除杂草,去穿妹妹觉得丢人的破烂衣服……她用自己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生活,为了挽救塔拉,它可以设计骗取妹妹的情人,纯粹为金钱而结婚……是的,她挺过来了,但她的内心还没有摆脱恐慌,她想要安全感,她认为有了足够多的钱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于是她不顾当时人们的妇道观念,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并且认为那是对的就毫不在乎任何人的非议,带着近乎残酷的勇气做下去,她开工厂,她快乐的数钱,她是自私的,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别的一概不管!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为了活下去,人不能太本分、太善良。
这本书也冲撞了我对战争、政权的看法——战争是金钱的战争;而政权,解放了的黑人的暴行、社会的动乱表明:黑人因其一直被当作奴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导致整个阶层落后、粗鲁、愚昧,战争让他们有了表现小人得志的机会,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这也正像我们国内打倒地主时一样,被压迫久了的农民残暴的对待那些地主,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这些历史问题——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坏,不是所有的奴隶都善良软弱,只是风水轮流转,今年转到谁的问题。当然,我坚定的认为,无论是解放黑奴还是解放被压迫的农民,那都是人人生来平等的最好诠释,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表现,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必然结果!
再来说思嘉吧,当她在亚特兰大站稳脚跟后,尤其书的最后,我不喜欢她的残暴、势力、拜金。战争固然给她带来了阴影,但所有的人都遭受了战争,别人至少保留了生命中宝贵的品质,比如说同情心、怜悯、仁慈、良心……但她却嗜钱如命、残暴冷酷的对待工人、黑心的卖木材、不正当竞争……你可以说她有爱,对孩子的爱,但连那样一种天性也是微不足道的;对艾希里的爱,但那也是一心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一种自私的表现……
总之,她骄傲轻佻、高高在上,她勇敢坚强屈尊纡贵、困难面前绝不服输,她残暴冷酷精明强干、为达目的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她固执幼稚自私、不懂真爱……但我还是喜欢她,因为她身上固有着一种永不服输的倔强,一种你可以把我打死但不能把我打败的冲劲儿,一种永远充满力量的勇气,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飘》的结局似乎很明确了,思嘉和瑞德不会在一起,一直不愿表白自己的瑞德把自己如何被吸引、如何爱思嘉都说得清清楚楚,这足以表明他不爱她了,正如他自己的那句话“思嘉,你想过没有,哪怕一种最坚贞不渝的爱也会慢慢消磨掉的”……虽然我希望瑞德能回来,两个人不再错位的爱而是彼此同时相爱——我爱你时恰好你也爱着我,但我仍然喜欢作者的结局,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像《边城》一样。
一点点想法
关于思嘉和瑞德的感情
他用尽一切方法追求她时,她毫不在乎,一心想得到艾希里的爱;她终于在奔跑过后迷雾尽头发现自己爱他时,他的爱却已经消磨怠尽了。
他苦心追求,她根本没在意;她热切表白,他却冷漠的推开。
总是错位,总也不能协调……只能让看的我们惋惜不已……
关于思嘉与艾希里
我实在不想看到最后发现艾希里对思嘉只是肉体上的渴望,我宁愿他或多或少带点爱的意思在里面,可书上却明确地说艾希里只是像瑞德想要贝尔.沃特林那个妓女一样想要思嘉。这让我不爽,我宁愿相信他是爱她的。
关于爱情与婚姻
婚姻可以与爱情无关,很实际,很俗气,很令人心烦;
婚姻可以充满情趣,相亲相爱……
只有两个相似的人结合才可能幸福快乐,这不是指外表而是内在、内心追求,正如艾希里和媚兰,正如本来可以相处的很好的思嘉和瑞德。我本来觉得两个不同的人结合会比较合适,因为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但现在想想,那样也许并不太好。
媚兰
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她虽然长得瘦小平庸,但却像天使一样纯净,又如圣母一样端庄、仁慈、博爱、亲和,她不看别人的缺点,甚至从最坏的人身上也能找到其有点并加以赞扬。她弱不禁风,但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她看似柔弱,但也正是她一直支撑着艾希里、她的家甚至思嘉;她甚至是亚特兰大人的中心、力量、信仰、榜样……连瑞德.巴特勒这样别人眼里的恶棍儿对她也极尽尊敬、丝毫不敢亵渎,连贝尔.沃特林这样的妓女也敬慕她的善良、在她面前产生羞耻感,这样的女人太伟大了!我暗叹,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且这不是随便那个时代就能出现的。
巴特勒船长
即瑞德.巴特勒,英俊、魁梧、潇洒、多金且富有情趣,这样一个智商和情商都高的男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成功,都是女人心中的理想对象,但思嘉竟没发现,令人遗憾。不过,幸亏小说没把他描写成完美的绅士,他有张很损的嘴,他讲求实际只要自己赚钱别的不管……否则我真的怀疑那样一种几近完美的人是否存在?!
其他
艾希里这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我很同情他,他真是一不小心进入了一个他永远也不可能适应的时代中去了。
威尔好样的!沉稳内敛、有勇有谋,没有废话,该他做的决不推辞。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值得信赖与依靠的。
嬷嬷这位黑人老妇人真的挺让人敬重的。她忠诚但不卑下,爱自己抚养的孩子,但遇到她认为不对的绝不闭口不言,我甚至觉得她很有才,能用朴素的话表达出丰富而有哲理的意思,尤其是那段关于马、驴交配产生骡子的经典。
阿尔奇是个个性的老头儿。
我们得承认,有一部分黑人是或者基本上是被当作自己家里人对待的。
对了,还有杰拉尔德.奥哈拉,真是个可爱的老头儿。
最后,不要小看女人的闲言碎语,那有时有可能控制整个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