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庆伊朗旅游攻略,与大家分享一下在伊朗旅行是什么样的体验?
今年16年我的一个朋友国庆期间去了伊朗,我请她从一个旅游者的视角,写了当时的所见所闻。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但是在伊朗旅行是什么样的体验?希望这篇旅游攻略对像去伊朗的朋友有所帮助。
这次我们在伊朗呆了十天九晚,走的是常规路线:德黑兰(Tehran)、卡尚(Kashan)、亚兹德(Yazd),设拉子(Shiraz)和伊斯法罕(Esfahan)。总的感觉是,这是一个超出我们想象的国家。安全、稳定(除了货币)、友好、热情,旅游基础设施成熟。
由于制裁,伊朗的旅游预订不太方便,通过朋友推荐伊朗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服务公司,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伊朗导游,主要负责安排我们的食宿和行程,全程包了一辆面包车跟随,相当舒适方便。
一、女性入境时没有头巾怎么办?
CZ6025航班在夜空中平静地飞过一片片灯火辉煌的大城市(好像是中亚几国的首都),围坐在空客320最后两排的我们却越来越激动。
想到今后10天将滴酒不沾,平时不怎么喝酒的我们频频向空姐讨要法国红酒,代价就是填写了六张乘客调查表。这个航班提供各种酒类!我看到的有红酒,白葡萄酒还有啤酒,而且还非常好喝。
四个多小时的飞行转瞬即逝,直到空姐开始披上美丽的黑色头巾,我们三个女生才顿时惊叫起来:我们的头巾都托运了!怎么办,怎么办,不带头巾下飞机会被立即遣返吧?
空姐微笑地告诉我们:你们这种情形我见的不少,用外衣裹住脑袋,也是可以过海关的。
于是,在等候入境的时候,我便看见了好几个像我们一样裹着奇怪头巾的女生。还有一个女生的长裙没有过脚踝,跨出机舱门,就被当地一位工作人员威胁要遣返回去,后来看她也用外衣裹住脚部,姿势奇怪地挪动到入境口,好像最后也让她入境了。
二、和伊朗帅哥喝茶
看别人的游记里写独身旅行者容易被伊朗人邀请到家里去吃饭,可能我们一大群人太多,别人不好邀请,这种好事我们没有遇上。
但是,我们在伊朗的第一天就被帅哥请去喝茶了。我们在德黑兰一家银行闲坐等导游存钱,同行的一个姐姐按捺不住好奇,举起大相机就对着银行内部一阵拍,立刻引来一位酷似基努里维斯的大堂经理。伊朗基努柔声细语地用标准的英语询问她为什么拍银行,解释之后经理也没再追究什么就离开了。在我们女生还沉浸在伊朗基努迷人的酒窝中的时候,他又返回来了,邀请我们上楼去喝茶。
在银行二楼的员工休息室里,在帅哥的招待下,我们享用了红茶、姜汁饼干和巧克力,银行总经理也过来和我们打招呼,邀请与我们去他办公室合影,仿佛我们是中国来的大客户。
三、一路被热情的伊朗人拉着合影
其实一开始,我们是想低调地做个安静的旅行者。旅行经验丰富的我总是提醒队友们出门不要太招摇,箱子要用破旧的,衣服也不要过于鲜艳,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可是,伊朗人民如火的热情立即融化了我们的行为准则。不论是在首都还是古城,一行六人感同身受到明星的“烦恼”,一路上挥手致意到手软,逛个街吃个饭喝个咖啡都有可爱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当地人前来搭讪求合影。导游说,伊朗人的热情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之一。
很奇怪,打招呼的人基本都能猜出我们是中国人,对着我们“Chin”、“Chin”喊个不停。 也有猜我们是韩国人的,导游说伊朗人也很喜欢看韩剧。
我们发现,伊朗年轻人挺喜欢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小学生都会用“Hello”、“How are you”等简单的英语大方地和我们打招呼。
四、夜市里卖的中国货比淘宝还便宜
由于这个国家没有啥娱乐项目,我们经常在各种时段(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看到人们在空旷的地方(广场、草坪、清真寺等公共场所)上铺开毯子席地而坐,三三两两地喝茶吃东西,或者是深更半夜地逛夜市。
注意观察了一下,似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移动mini bar:一个手提塑料篮筐,里面放着一个双体气压保温瓶(小时候我们家里用的那种用手压出水的热水瓶)、咖啡茶糖罐、若干一次性纸杯,还有各种零食,包括瓜子。连我们的面包车上也有,下车休息的时候,司机Ali就提着篮子为我们来了一次茶会。
路边的报刊亭内容也很丰富,各种报刊杂志,还有英文报纸,有《伊朗日报》和《德黑兰时报》,都是对开的大报,版面设计比较国际化。导游介绍说,虽然伊朗对媒体管控严格,但是只要符合规定,私人都可以办报。
五、唱歌的人,和道德警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伊斯法罕桥洞下唱歌的男人们。约莫六七点钟的时候,天麻麻黑了,我们来到了郝久桥(Khaju Bridge),我觉得比著名的三十三孔桥漂亮多了,游人也少,似乎是当地人的热门休闲地。
桥边有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围坐在一起听一位老人唱歌,中间还烧了一壶茶,看不出是什么群体。走到一个桥洞下,发现有几十个当地男人聚在一起轻轻地哼唱着伊朗民歌,一人唱罢,立即就有另一个人接上,大多数人也就是静静地听歌拍着手。
其实,伊朗的公共场合是不允许有人唱歌跳舞的,但是道德警察(也称宗教警察)对于群众的合理娱乐需求会网开一面,像这种桥洞歌会不会扰乱什么社会秩序,一般都不会干涉。
想体验世界之最?来伊朗吧!伊朗的卢特沙漠,被称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马可波罗就曾经经过此地,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对这段经历有过记载。这里的温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阳光中的热量。由于卢特沙漠上空的臭氧层阻挡了阳光中99%紫外线的那层大气,因此卢特沙漠的阳光完全是健康的,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还可以治疗许多疾病,所以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份来自沙漠的热情。你还在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
这次我们在伊朗呆了十天九晚,走的是常规路线:德黑兰(Tehran)、卡尚(Kashan)、亚兹德(Yazd),设拉子(Shiraz)和伊斯法罕(Esfahan)。总的感觉是,这是一个超出我们想象的国家。安全、稳定(除了货币)、友好、热情,旅游基础设施成熟。
由于制裁,伊朗的旅游预订不太方便,通过朋友推荐伊朗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服务公司,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伊朗导游,主要负责安排我们的食宿和行程,全程包了一辆面包车跟随,相当舒适方便。
![]() |
一、女性入境时没有头巾怎么办?
CZ6025航班在夜空中平静地飞过一片片灯火辉煌的大城市(好像是中亚几国的首都),围坐在空客320最后两排的我们却越来越激动。
想到今后10天将滴酒不沾,平时不怎么喝酒的我们频频向空姐讨要法国红酒,代价就是填写了六张乘客调查表。这个航班提供各种酒类!我看到的有红酒,白葡萄酒还有啤酒,而且还非常好喝。
四个多小时的飞行转瞬即逝,直到空姐开始披上美丽的黑色头巾,我们三个女生才顿时惊叫起来:我们的头巾都托运了!怎么办,怎么办,不带头巾下飞机会被立即遣返吧?
空姐微笑地告诉我们:你们这种情形我见的不少,用外衣裹住脑袋,也是可以过海关的。
于是,在等候入境的时候,我便看见了好几个像我们一样裹着奇怪头巾的女生。还有一个女生的长裙没有过脚踝,跨出机舱门,就被当地一位工作人员威胁要遣返回去,后来看她也用外衣裹住脚部,姿势奇怪地挪动到入境口,好像最后也让她入境了。
![]() |
二、和伊朗帅哥喝茶
看别人的游记里写独身旅行者容易被伊朗人邀请到家里去吃饭,可能我们一大群人太多,别人不好邀请,这种好事我们没有遇上。
但是,我们在伊朗的第一天就被帅哥请去喝茶了。我们在德黑兰一家银行闲坐等导游存钱,同行的一个姐姐按捺不住好奇,举起大相机就对着银行内部一阵拍,立刻引来一位酷似基努里维斯的大堂经理。伊朗基努柔声细语地用标准的英语询问她为什么拍银行,解释之后经理也没再追究什么就离开了。在我们女生还沉浸在伊朗基努迷人的酒窝中的时候,他又返回来了,邀请我们上楼去喝茶。
在银行二楼的员工休息室里,在帅哥的招待下,我们享用了红茶、姜汁饼干和巧克力,银行总经理也过来和我们打招呼,邀请与我们去他办公室合影,仿佛我们是中国来的大客户。
三、一路被热情的伊朗人拉着合影
其实一开始,我们是想低调地做个安静的旅行者。旅行经验丰富的我总是提醒队友们出门不要太招摇,箱子要用破旧的,衣服也不要过于鲜艳,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可是,伊朗人民如火的热情立即融化了我们的行为准则。不论是在首都还是古城,一行六人感同身受到明星的“烦恼”,一路上挥手致意到手软,逛个街吃个饭喝个咖啡都有可爱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当地人前来搭讪求合影。导游说,伊朗人的热情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之一。
很奇怪,打招呼的人基本都能猜出我们是中国人,对着我们“Chin”、“Chin”喊个不停。 也有猜我们是韩国人的,导游说伊朗人也很喜欢看韩剧。
我们发现,伊朗年轻人挺喜欢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小学生都会用“Hello”、“How are you”等简单的英语大方地和我们打招呼。
四、夜市里卖的中国货比淘宝还便宜
由于这个国家没有啥娱乐项目,我们经常在各种时段(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看到人们在空旷的地方(广场、草坪、清真寺等公共场所)上铺开毯子席地而坐,三三两两地喝茶吃东西,或者是深更半夜地逛夜市。
注意观察了一下,似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移动mini bar:一个手提塑料篮筐,里面放着一个双体气压保温瓶(小时候我们家里用的那种用手压出水的热水瓶)、咖啡茶糖罐、若干一次性纸杯,还有各种零食,包括瓜子。连我们的面包车上也有,下车休息的时候,司机Ali就提着篮子为我们来了一次茶会。
路边的报刊亭内容也很丰富,各种报刊杂志,还有英文报纸,有《伊朗日报》和《德黑兰时报》,都是对开的大报,版面设计比较国际化。导游介绍说,虽然伊朗对媒体管控严格,但是只要符合规定,私人都可以办报。
![]() |
五、唱歌的人,和道德警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伊斯法罕桥洞下唱歌的男人们。约莫六七点钟的时候,天麻麻黑了,我们来到了郝久桥(Khaju Bridge),我觉得比著名的三十三孔桥漂亮多了,游人也少,似乎是当地人的热门休闲地。
桥边有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围坐在一起听一位老人唱歌,中间还烧了一壶茶,看不出是什么群体。走到一个桥洞下,发现有几十个当地男人聚在一起轻轻地哼唱着伊朗民歌,一人唱罢,立即就有另一个人接上,大多数人也就是静静地听歌拍着手。
其实,伊朗的公共场合是不允许有人唱歌跳舞的,但是道德警察(也称宗教警察)对于群众的合理娱乐需求会网开一面,像这种桥洞歌会不会扰乱什么社会秩序,一般都不会干涉。
想体验世界之最?来伊朗吧!伊朗的卢特沙漠,被称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马可波罗就曾经经过此地,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对这段经历有过记载。这里的温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阳光中的热量。由于卢特沙漠上空的臭氧层阻挡了阳光中99%紫外线的那层大气,因此卢特沙漠的阳光完全是健康的,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还可以治疗许多疾病,所以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份来自沙漠的热情。你还在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