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帖背后|送诗,送花,送作品,论驸马爷是如何催稿的
这是关于两个男人间送花的故事。送花送出了一个千古名帖,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故事中有两个男人,黄庭坚和王诜,我们先简单介绍下。
黄庭坚是谁,江西修水人,北宋文豪,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宋四家之一,苏东坡门下四学士之一。
王诜何人?山西太原人,驸马爷,著名画家,有画传世,能书能文,而且家富收藏。他比老黄大八岁,比东坡大一岁。王诜交游极广,苏东坡,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都是他的座上宾。就连号称居京城十数年,不游权贵门的大画家李公麟都与他要好,估计是他家里宝贝太多,来的都是好古之人。李公麟曾画过西园雅集图,图中描绘了苏轼,苏辙,米芾,黄山谷等十六人在王诜府上西苑雅聚的情形。
在公元1087年,这正是北宋元祐二年。这一天,黄庭坚正在家里闭关清修。突然来人送来满屋子的鲜花。送花的正是当朝驸马王诜,这已经是第n次送花了。黄庭坚很尴尬,王诜真是执着,又送花,又送画的,放在今天早已经俘获美人心了。数次来,那他要什么?原来王诜写了几首诗,想要黄庭坚写几首和一下。哦!原来是驸马爷又来催稿了,继三番五次锲而不舍的拖稿后,老黄再也不好意思了,那就写吧。
花气薰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头上水船
诗写得绝了,我们来看看: 满屋鲜花的香气袭过来,仿佛平日的禅定功夫都要动摇了。人到了中年心情已懒,没想到竟然还会为花感动。春天到了,又有了写诗的念头,可却又像一节一节的滩头,逆水而上何其艰难啊。
这首诗估计中年人读后会深有同感,全诗一幅慵懒的面容,百无聊赖十倚栏,心有余而力不足,又夹杂些禅家的一任自然,可谓老黄诗作的上品。
故事到这里本来已经结束了,诗也写了,花儿也闻了,皆大欢喜。可是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几日后黄庭坚又给朋友王巩写了一信,信中顺手提到了这事儿。
“王晋卿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
王诜写了好几首诗过来,让我与他和诗,老夫最近懒得很,不爱作诗了。这家伙很是狡猾,送诗之后又多次送来鲜花督促我,没办法,我就写了这首诗给他,开开玩笑。
这就好似一个小作者被老编辑疯狂催稿的惨痛故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还得交稿的。老黄在这信里便疯狂吐槽了一下,这很是难得。大家都知道的,宋代人虽然高雅有情趣,但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点严肃,到了南宋更是如此。欧阳修写了一辈子雄文,偶尔写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卫道士们便说他写艳词,老不正经。其实人家也不过是说说青年男女约个会的事,放在唐代这都不叫事,君不见,元稹《会真诗》(速去百度学习)。这一话题,容后再禀。
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馆长秦孝仪心中挚爱《花气熏人帖》,他说《花气熏人帖》和东坡《黄州诗》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到了晚年,秦馆长心头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二帖,时常摹写终日而不倦。为什么,大概这是最真实的感情流露,花气熏人帖短短二十八个字,随意自在,一任自然,娓娓道来而又不失法度。这是书家的至高境界,无意于佳,下笔通神。这其实并不是黄庭坚晚期的成熟书风,没有草书的长线短点,跌宕起伏。然而,他的好处正是动人二字,再结合这首诗,观者仿佛可以看到山谷老人纵笔时的慵懒,禅意和深邃。
故事中有两个男人,黄庭坚和王诜,我们先简单介绍下。
![]() |
黄庭坚是谁,江西修水人,北宋文豪,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宋四家之一,苏东坡门下四学士之一。
王诜何人?山西太原人,驸马爷,著名画家,有画传世,能书能文,而且家富收藏。他比老黄大八岁,比东坡大一岁。王诜交游极广,苏东坡,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都是他的座上宾。就连号称居京城十数年,不游权贵门的大画家李公麟都与他要好,估计是他家里宝贝太多,来的都是好古之人。李公麟曾画过西园雅集图,图中描绘了苏轼,苏辙,米芾,黄山谷等十六人在王诜府上西苑雅聚的情形。
![]() |
在公元1087年,这正是北宋元祐二年。这一天,黄庭坚正在家里闭关清修。突然来人送来满屋子的鲜花。送花的正是当朝驸马王诜,这已经是第n次送花了。黄庭坚很尴尬,王诜真是执着,又送花,又送画的,放在今天早已经俘获美人心了。数次来,那他要什么?原来王诜写了几首诗,想要黄庭坚写几首和一下。哦!原来是驸马爷又来催稿了,继三番五次锲而不舍的拖稿后,老黄再也不好意思了,那就写吧。
花气薰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头上水船
![]() |
诗写得绝了,我们来看看: 满屋鲜花的香气袭过来,仿佛平日的禅定功夫都要动摇了。人到了中年心情已懒,没想到竟然还会为花感动。春天到了,又有了写诗的念头,可却又像一节一节的滩头,逆水而上何其艰难啊。
这首诗估计中年人读后会深有同感,全诗一幅慵懒的面容,百无聊赖十倚栏,心有余而力不足,又夹杂些禅家的一任自然,可谓老黄诗作的上品。
故事到这里本来已经结束了,诗也写了,花儿也闻了,皆大欢喜。可是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几日后黄庭坚又给朋友王巩写了一信,信中顺手提到了这事儿。
“王晋卿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
王诜写了好几首诗过来,让我与他和诗,老夫最近懒得很,不爱作诗了。这家伙很是狡猾,送诗之后又多次送来鲜花督促我,没办法,我就写了这首诗给他,开开玩笑。
![]() |
这就好似一个小作者被老编辑疯狂催稿的惨痛故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还得交稿的。老黄在这信里便疯狂吐槽了一下,这很是难得。大家都知道的,宋代人虽然高雅有情趣,但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点严肃,到了南宋更是如此。欧阳修写了一辈子雄文,偶尔写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卫道士们便说他写艳词,老不正经。其实人家也不过是说说青年男女约个会的事,放在唐代这都不叫事,君不见,元稹《会真诗》(速去百度学习)。这一话题,容后再禀。
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馆长秦孝仪心中挚爱《花气熏人帖》,他说《花气熏人帖》和东坡《黄州诗》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到了晚年,秦馆长心头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二帖,时常摹写终日而不倦。为什么,大概这是最真实的感情流露,花气熏人帖短短二十八个字,随意自在,一任自然,娓娓道来而又不失法度。这是书家的至高境界,无意于佳,下笔通神。这其实并不是黄庭坚晚期的成熟书风,没有草书的长线短点,跌宕起伏。然而,他的好处正是动人二字,再结合这首诗,观者仿佛可以看到山谷老人纵笔时的慵懒,禅意和深邃。
![]() |
![]() |
-
你在百花深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3 2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