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蒙古右翼軍團大破歐洲三大騎士團-1241瓦爾斯塔特戰役
http://wtfm.exblog.jp/4656604/
波蘭亨利二世率領
條頓、醫院、聖殿騎士團
VS
蒙古拔都西征右翼 拜答爾軍團
瓦爾斯塔特一戰 波蘭聯軍陣亡兩萬五千人
蒙古人從陣亡的歐洲人頭上割下的耳朵
足足裝了九大麻袋~
1224年蒙古名將哲別和速不台領軍兩萬前往南俄草原執行偵察任務,就主動捕捉戰機,在哈爾卡河(Khalka)全殲基輔大公米基斯拉夫的八萬大軍。
e0040579_2219401.jpg蒙古人佔據南俄草原以後,這裏的原住民欽察突厥人被趕出家園,不得不向西遷徙。
欽察汗忽灘(Khotyan) 率領二十萬突厥人來到匈牙利邊境,請求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Bela IV) 提供庇護,交換條件是集體皈依基督教,四萬欽察軍隊聽從貝拉調遣。
欽察人提出的條件相當誘人,貝拉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這一舉動給蒙古人入侵匈牙利提供了藉口。拔都(Batu) 立刻致信貝拉,要求他不得接納欽察人,否則兵戎相見,被貝拉斷然拒絕。
1241年2月,拔都率領七萬大軍離開南俄草原,向匈牙利殺來。
雖然拔都以王子身份統帥大軍,實際上指揮權握在蒙古名將速不台手裏。
速不台是成吉思汗麾下的頭號悍將,此時已經年過六十。
他成名於蒙古征花喇子模之戰,一生指揮六十餘場戰役,沒有一次失手。
速不台的戰役策劃非常嚴謹縝密,蒙古征伐匈牙利是體現其風格的一個典型戰例。
速不台事先派遣許多間諜到東歐各國打探消息,得知歐洲各國王室貴族通過聯姻結成一張密切的關係網,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於是速不台將蒙古大軍分為三路,由察合台之子拜答爾 (Baidar)和窩闊台之孫海都 (Kadan)領兵兩萬組成右翼,快速北上,掠過東普魯士,兵鋒直指波蘭,目的是阻止貝拉的姻親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Boleslav IV) 出兵救援;
速不台和拔都親率四萬大軍為中路,朝匈牙利緩慢前進;
而窩闊台之子合丹領軍一萬在左翼策應。
匈牙利國王貝拉明白戰爭迫在眉睫,派遣使者持血劍前往中歐各國,懇請王公貴族們前來支援。
匈牙利周邊國家,包括波蘭、波西米亞、奧地利等國,以及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都紛紛相應號召。尤其貝拉此時唯一的指望,就是他的女婿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
這個時候的波蘭,被分為四個公國,分別封給了四個王族,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只是名義上的首腦。
四個公國裏,當屬國王的堂弟昔烈西亞(Silesia)公爵亨利二世 (Henry II the Pious)實力最強,
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統帥的軍隊在克拉科夫(Krakov)被蒙古軍隊擊潰,亨利二世的軍隊此時是波蘭境內唯一的抵抗力量。
e0040579_22452730.jpg亨利二世知道他的姐夫波希米亞國王溫塞斯拉(Wenceslas)正率領五萬大軍來援,所以他一直躲在列格尼卡城裏消極避戰。
但是溫塞斯拉大軍遲遲未到,讓亨利心急如焚。
由於害怕蒙古軍隊得到增援,亨利決定率領三萬大軍出城西向,尋找蒙古主力 決戰,同時希望能和溫塞斯拉半路會合。
1241年4月9日,波蘭聯軍統帥昔烈西亞(Silesia) 公爵亨利二世率領三萬大軍離開列格尼察城(Legnica)向西前進,波蘭聯軍在列格尼卡城附近的瓦斯達鎮(Wahlstadt)同蒙古右翼軍團決戰。
瓦爾斯塔特一戰亦稱列格尼卡之役(Battle of Legnica)
當亨利二世領軍穿過市中心時,聖瑪麗教堂頂上突然掉下一塊石頭,險些擊中亨利二世。
波蘭聯軍將士們都因此憂心忡忡,認為這是一個凶兆。
亨利二世領軍走到瓦爾斯塔特平原時,發現兩萬拜答爾蒙古軍隊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亨利二世立刻指揮波蘭聯軍列陣,將三萬軍隊排出四條戰線。
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率領他的騎兵組成第一道陣線....
波蘭國王的弟弟蘇裏斯拉夫公爵率領克拉科夫騎兵組成第二道陣線.....
條頓騎士團大首領(Heermeister)奧施特恩(Poppo von Ostern)率領數千條頓騎士,和歐波蘭公爵梅希科(Meshko)的部隊一道組成第三條陣線........
而亨利二世率領昔烈西亞騎兵和一些法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在最後壓陣。
波蘭聯軍的陣形體現了當時歐洲 軍隊的標準戰術,那就是以鐵甲騎兵為核心,分幾個波次正面衝擊敵陣。
對面的蒙古軍隊也在緊張地調兵遣將。由於蒙古軍隊的指揮完全依靠旗幟,部隊調動時毫無聲息,讓這邊的歐洲人一頭霧水。
蒙古軍隊的陣形非常淩亂鬆散,看起來似乎很缺乏組織和紀律,這多少讓亨利心放寬了一些。
雙方部署完畢以後,波蘭聯軍的第一攻擊波在博列斯拉夫四世國王的帶領下率先衝向蒙古陣營,波蘭騎士們全身披掛重甲,騎著高頭大馬,長矛平舉,在一片號角聲中以扇形猛撲上來,霎時間就衝到蒙古軍隊跟前。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崇尚一對一的交鋒。騎士們手持長矛,兩馬對衝,看誰把誰刺倒。
手持長矛的騎士衝向蒙古騎兵的時候,蒙古人根本不理你,閃一邊去了,然後乘其不備從側面、背面發起攻擊。
蒙古軍迅速分散以避開歐洲人的正面衝擊,同時以密集的弓箭齊射攻擊敵人。
波蘭騎兵在蒙古陣營裏左衝右突,所到之處蒙古騎兵盡皆閃避,只圍繞著他們不停地放箭,就是不和波蘭騎士們近距離廝殺,讓波蘭人的長矛重劍毫無用武之地。博列斯拉夫公爵發現自己勢單力薄,傷亡漸增,於是撤回本陣
亨利二世一看情況不對,立即派第二及第三隊投入戰場,繼續向蒙古軍發動攻擊。
這次似乎成功地擊潰了敵人,因為蒙古人開始凌亂地撤退。受了表面勝利鼓舞的歐洲武士們乘勝追擊,個個奮勇爭先,希望追上敵人,用他們擅長短兵相接的看家本領和韃子決一死戰。
蒙古人看來真是嚇破膽拼命策馬逃,他們拼命追。可是他們的戰馬又沒有蒙古矮馬跑得快,無論如何他們的長矛還是夠不著敵人的馬尾,他們又沒有疾馳射箭的本事,所以只能叼尾直追。
此時韃子的行列中突出一騎回頭向追兵疾馳而來,並不斷用波蘭語呼叫:快逃,快逃(在波蘭的歷史中記載此一事件,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蒙古軍隊中的俄羅斯傭兵背叛事件)。
第三隊領隊的梅希科公爵怕有詐不敢再追擊,領兵退出戰局。
波蘭國王堂弟亨利二世以為蒙古人膽怯,不敢和波蘭鐵騎交戰,他於是將波蘭聯軍重新排列,形成一個異常寬廣的正面,然後一起衝鋒,逼迫蒙古人接戰。
亨利二世的戰術似乎發揮效用,輕裝的蒙古騎兵抵擋不住波蘭聯軍強勁的衝擊,開始敗退。
亨利二世看到蒙古統帥拜答爾的大旗也開始退卻,認定蒙古軍隊已經戰敗,於是下令全力追擊。波蘭將士爭先恐後,窮追不捨,原先整齊的陣形變得散亂不堪,步兵遠遠地落在後面。
波蘭聯軍並不知道他們已經鑽進了蒙古人的圈套之中。
退卻的蒙古輕騎兵很快迂回到波蘭聯軍騎兵的兩側和後面,將其團團圍住,而事先部署好的數千重騎兵此時突然出現,攔住歐洲人的去路,真正的戰鬥這才開始。
e0040579_11545290.jpg蒙古重騎兵們排成一道人牆,用重弓發射一波又一波的長箭,而輕騎兵們在波蘭聯軍側後來回奔馳,在三十米的距離上用輕弓飛快放箭,蒙古兵還發射了火龍集束火箭。
據列格尼察城古戰場附近一間修道院內的壁畫,以及15世紀波蘭史家的描述,蒙古軍所用火箭的發射筒周圍繪有龍形圖案,故被稱為「中國火龍」箭。
波蘭聯軍像牛群一樣漸漸被驅趕到一起。蒙古騎兵發現他們的弓箭無法穿透歐洲騎士的盔甲。
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都是源自於十字軍的宗教組織,分別由德國及法國武藝高超的修道士組成,每人都曾立誓以自己的武功及鮮血保衛教堂及基督教至死不悔,是亨利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批人。
尤其條頓騎士團他們身穿鐵甲,手握長矛,刀箭不入,勇不可當也是此戰役三大騎士團主力。蒙古軍乾脆專門射殺條頓騎士團他們的座騎。
跌落馬下的條頓騎士團騎士由於盔甲笨重,行動不便,往往只能束手待斃。蒙古重騎兵這時開始衝鋒,用長矛和馬刀一個一個地結果了這些歐洲騎士。
蒙古軍隊圍殲波蘭騎兵時,在戰場中間釋放一道煙幕,阻擋了波蘭步兵的視線。波蘭步兵對戰況毫不知曉,竟直衝進蒙古人的陷阱,結果被全殲。
當亨利二世墮馬時,他想步行逃離戰場,可惜他的步兵來不及接應他,便眼睜睜地看著他被蒙古騎兵追上,砍下頭顱,挑在矛尖上示眾。
波蘭聯軍統帥亨利二世以及其他數名波蘭貴族都力戰而死,聖殿、醫院騎士團參戰部隊幾乎全部陣亡,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奧施特恩身負重傷,苟延殘喘兩個月後死去。
瓦爾斯塔特一戰,波蘭聯軍陣亡兩萬五千人,蒙古人從陣亡的歐洲人頭上割下的耳朵足足裝了九大麻袋。
事後聖殿騎士團的大統領阿爾芒(Armond de Perigord)寫信給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說:韃子已經澈底摧毀了波蘭及歐洲聯軍的抵抗,亨利公爵及許多諸侯們陣亡…我們自己也犧牲了許多弟兄,包括三位武士,兩位統領,及五百士兵。
波希米亞國王溫塞斯拉得知瓦爾斯塔特戰役的結局,立刻領軍回國,躲進城堡裏據守。
掃清波蘭以後,拜答爾率蒙古右翼兵團南下,去和拔都大軍會師。值得波蘭人慶幸的是,蒙古人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條頓騎士團的倖存騎士們說過,那些蒙古人是天神,是魔鬼,他們騎在永不知疲倦的駿馬身上,揮舞著長長的馬刀,像割草般的收割著歐洲騎士們的生命。
他們的攻勢像潮水,像閃電,這絕對是上帝的神罰,是上帝對我們的懲治,我們是逃不過的。
歐洲這次不知深淺的應戰,使歐洲騎士對蒙古騎兵大感恐懼。一些平民百姓連蒙古是何方神聖也不知道,見蒙將橫刀躍馬,威武非凡,還以為是天兵神將,故對蒙古西征,歐洲出現了所謂“上帝之鞭”一說。
他們認為是由於自家腐敗,罪孽深重,才導致上蒼派神兵來懲罰他們。
有人則更認為蒙軍是魔鬼之師,所以,他們甚至拿著十字架出戰。
拜答爾蒙古右翼軍團大破波蘭後前往匈牙利去和拔都大軍會師。
波蘭亨利二世率領
條頓、醫院、聖殿騎士團
VS
蒙古拔都西征右翼 拜答爾軍團
瓦爾斯塔特一戰 波蘭聯軍陣亡兩萬五千人
蒙古人從陣亡的歐洲人頭上割下的耳朵
足足裝了九大麻袋~
1224年蒙古名將哲別和速不台領軍兩萬前往南俄草原執行偵察任務,就主動捕捉戰機,在哈爾卡河(Khalka)全殲基輔大公米基斯拉夫的八萬大軍。
e0040579_2219401.jpg蒙古人佔據南俄草原以後,這裏的原住民欽察突厥人被趕出家園,不得不向西遷徙。
欽察汗忽灘(Khotyan) 率領二十萬突厥人來到匈牙利邊境,請求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Bela IV) 提供庇護,交換條件是集體皈依基督教,四萬欽察軍隊聽從貝拉調遣。
欽察人提出的條件相當誘人,貝拉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這一舉動給蒙古人入侵匈牙利提供了藉口。拔都(Batu) 立刻致信貝拉,要求他不得接納欽察人,否則兵戎相見,被貝拉斷然拒絕。
1241年2月,拔都率領七萬大軍離開南俄草原,向匈牙利殺來。
雖然拔都以王子身份統帥大軍,實際上指揮權握在蒙古名將速不台手裏。
速不台是成吉思汗麾下的頭號悍將,此時已經年過六十。
他成名於蒙古征花喇子模之戰,一生指揮六十餘場戰役,沒有一次失手。
速不台的戰役策劃非常嚴謹縝密,蒙古征伐匈牙利是體現其風格的一個典型戰例。
速不台事先派遣許多間諜到東歐各國打探消息,得知歐洲各國王室貴族通過聯姻結成一張密切的關係網,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於是速不台將蒙古大軍分為三路,由察合台之子拜答爾 (Baidar)和窩闊台之孫海都 (Kadan)領兵兩萬組成右翼,快速北上,掠過東普魯士,兵鋒直指波蘭,目的是阻止貝拉的姻親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Boleslav IV) 出兵救援;
速不台和拔都親率四萬大軍為中路,朝匈牙利緩慢前進;
而窩闊台之子合丹領軍一萬在左翼策應。
匈牙利國王貝拉明白戰爭迫在眉睫,派遣使者持血劍前往中歐各國,懇請王公貴族們前來支援。
匈牙利周邊國家,包括波蘭、波西米亞、奧地利等國,以及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都紛紛相應號召。尤其貝拉此時唯一的指望,就是他的女婿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
這個時候的波蘭,被分為四個公國,分別封給了四個王族,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只是名義上的首腦。
四個公國裏,當屬國王的堂弟昔烈西亞(Silesia)公爵亨利二世 (Henry II the Pious)實力最強,
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統帥的軍隊在克拉科夫(Krakov)被蒙古軍隊擊潰,亨利二世的軍隊此時是波蘭境內唯一的抵抗力量。
e0040579_22452730.jpg亨利二世知道他的姐夫波希米亞國王溫塞斯拉(Wenceslas)正率領五萬大軍來援,所以他一直躲在列格尼卡城裏消極避戰。
但是溫塞斯拉大軍遲遲未到,讓亨利心急如焚。
由於害怕蒙古軍隊得到增援,亨利決定率領三萬大軍出城西向,尋找蒙古主力 決戰,同時希望能和溫塞斯拉半路會合。
1241年4月9日,波蘭聯軍統帥昔烈西亞(Silesia) 公爵亨利二世率領三萬大軍離開列格尼察城(Legnica)向西前進,波蘭聯軍在列格尼卡城附近的瓦斯達鎮(Wahlstadt)同蒙古右翼軍團決戰。
瓦爾斯塔特一戰亦稱列格尼卡之役(Battle of Legnica)
當亨利二世領軍穿過市中心時,聖瑪麗教堂頂上突然掉下一塊石頭,險些擊中亨利二世。
波蘭聯軍將士們都因此憂心忡忡,認為這是一個凶兆。
亨利二世領軍走到瓦爾斯塔特平原時,發現兩萬拜答爾蒙古軍隊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亨利二世立刻指揮波蘭聯軍列陣,將三萬軍隊排出四條戰線。
波蘭國王博列斯拉夫四世率領他的騎兵組成第一道陣線....
波蘭國王的弟弟蘇裏斯拉夫公爵率領克拉科夫騎兵組成第二道陣線.....
條頓騎士團大首領(Heermeister)奧施特恩(Poppo von Ostern)率領數千條頓騎士,和歐波蘭公爵梅希科(Meshko)的部隊一道組成第三條陣線........
而亨利二世率領昔烈西亞騎兵和一些法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在最後壓陣。
波蘭聯軍的陣形體現了當時歐洲 軍隊的標準戰術,那就是以鐵甲騎兵為核心,分幾個波次正面衝擊敵陣。
對面的蒙古軍隊也在緊張地調兵遣將。由於蒙古軍隊的指揮完全依靠旗幟,部隊調動時毫無聲息,讓這邊的歐洲人一頭霧水。
蒙古軍隊的陣形非常淩亂鬆散,看起來似乎很缺乏組織和紀律,這多少讓亨利心放寬了一些。
雙方部署完畢以後,波蘭聯軍的第一攻擊波在博列斯拉夫四世國王的帶領下率先衝向蒙古陣營,波蘭騎士們全身披掛重甲,騎著高頭大馬,長矛平舉,在一片號角聲中以扇形猛撲上來,霎時間就衝到蒙古軍隊跟前。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崇尚一對一的交鋒。騎士們手持長矛,兩馬對衝,看誰把誰刺倒。
手持長矛的騎士衝向蒙古騎兵的時候,蒙古人根本不理你,閃一邊去了,然後乘其不備從側面、背面發起攻擊。
蒙古軍迅速分散以避開歐洲人的正面衝擊,同時以密集的弓箭齊射攻擊敵人。
波蘭騎兵在蒙古陣營裏左衝右突,所到之處蒙古騎兵盡皆閃避,只圍繞著他們不停地放箭,就是不和波蘭騎士們近距離廝殺,讓波蘭人的長矛重劍毫無用武之地。博列斯拉夫公爵發現自己勢單力薄,傷亡漸增,於是撤回本陣
亨利二世一看情況不對,立即派第二及第三隊投入戰場,繼續向蒙古軍發動攻擊。
這次似乎成功地擊潰了敵人,因為蒙古人開始凌亂地撤退。受了表面勝利鼓舞的歐洲武士們乘勝追擊,個個奮勇爭先,希望追上敵人,用他們擅長短兵相接的看家本領和韃子決一死戰。
蒙古人看來真是嚇破膽拼命策馬逃,他們拼命追。可是他們的戰馬又沒有蒙古矮馬跑得快,無論如何他們的長矛還是夠不著敵人的馬尾,他們又沒有疾馳射箭的本事,所以只能叼尾直追。
此時韃子的行列中突出一騎回頭向追兵疾馳而來,並不斷用波蘭語呼叫:快逃,快逃(在波蘭的歷史中記載此一事件,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蒙古軍隊中的俄羅斯傭兵背叛事件)。
第三隊領隊的梅希科公爵怕有詐不敢再追擊,領兵退出戰局。
波蘭國王堂弟亨利二世以為蒙古人膽怯,不敢和波蘭鐵騎交戰,他於是將波蘭聯軍重新排列,形成一個異常寬廣的正面,然後一起衝鋒,逼迫蒙古人接戰。
亨利二世的戰術似乎發揮效用,輕裝的蒙古騎兵抵擋不住波蘭聯軍強勁的衝擊,開始敗退。
亨利二世看到蒙古統帥拜答爾的大旗也開始退卻,認定蒙古軍隊已經戰敗,於是下令全力追擊。波蘭將士爭先恐後,窮追不捨,原先整齊的陣形變得散亂不堪,步兵遠遠地落在後面。
波蘭聯軍並不知道他們已經鑽進了蒙古人的圈套之中。
退卻的蒙古輕騎兵很快迂回到波蘭聯軍騎兵的兩側和後面,將其團團圍住,而事先部署好的數千重騎兵此時突然出現,攔住歐洲人的去路,真正的戰鬥這才開始。
e0040579_11545290.jpg蒙古重騎兵們排成一道人牆,用重弓發射一波又一波的長箭,而輕騎兵們在波蘭聯軍側後來回奔馳,在三十米的距離上用輕弓飛快放箭,蒙古兵還發射了火龍集束火箭。
據列格尼察城古戰場附近一間修道院內的壁畫,以及15世紀波蘭史家的描述,蒙古軍所用火箭的發射筒周圍繪有龍形圖案,故被稱為「中國火龍」箭。
波蘭聯軍像牛群一樣漸漸被驅趕到一起。蒙古騎兵發現他們的弓箭無法穿透歐洲騎士的盔甲。
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都是源自於十字軍的宗教組織,分別由德國及法國武藝高超的修道士組成,每人都曾立誓以自己的武功及鮮血保衛教堂及基督教至死不悔,是亨利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批人。
尤其條頓騎士團他們身穿鐵甲,手握長矛,刀箭不入,勇不可當也是此戰役三大騎士團主力。蒙古軍乾脆專門射殺條頓騎士團他們的座騎。
跌落馬下的條頓騎士團騎士由於盔甲笨重,行動不便,往往只能束手待斃。蒙古重騎兵這時開始衝鋒,用長矛和馬刀一個一個地結果了這些歐洲騎士。
蒙古軍隊圍殲波蘭騎兵時,在戰場中間釋放一道煙幕,阻擋了波蘭步兵的視線。波蘭步兵對戰況毫不知曉,竟直衝進蒙古人的陷阱,結果被全殲。
當亨利二世墮馬時,他想步行逃離戰場,可惜他的步兵來不及接應他,便眼睜睜地看著他被蒙古騎兵追上,砍下頭顱,挑在矛尖上示眾。
波蘭聯軍統帥亨利二世以及其他數名波蘭貴族都力戰而死,聖殿、醫院騎士團參戰部隊幾乎全部陣亡,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奧施特恩身負重傷,苟延殘喘兩個月後死去。
瓦爾斯塔特一戰,波蘭聯軍陣亡兩萬五千人,蒙古人從陣亡的歐洲人頭上割下的耳朵足足裝了九大麻袋。
事後聖殿騎士團的大統領阿爾芒(Armond de Perigord)寫信給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說:韃子已經澈底摧毀了波蘭及歐洲聯軍的抵抗,亨利公爵及許多諸侯們陣亡…我們自己也犧牲了許多弟兄,包括三位武士,兩位統領,及五百士兵。
波希米亞國王溫塞斯拉得知瓦爾斯塔特戰役的結局,立刻領軍回國,躲進城堡裏據守。
掃清波蘭以後,拜答爾率蒙古右翼兵團南下,去和拔都大軍會師。值得波蘭人慶幸的是,蒙古人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條頓騎士團的倖存騎士們說過,那些蒙古人是天神,是魔鬼,他們騎在永不知疲倦的駿馬身上,揮舞著長長的馬刀,像割草般的收割著歐洲騎士們的生命。
他們的攻勢像潮水,像閃電,這絕對是上帝的神罰,是上帝對我們的懲治,我們是逃不過的。
歐洲這次不知深淺的應戰,使歐洲騎士對蒙古騎兵大感恐懼。一些平民百姓連蒙古是何方神聖也不知道,見蒙將橫刀躍馬,威武非凡,還以為是天兵神將,故對蒙古西征,歐洲出現了所謂“上帝之鞭”一說。
他們認為是由於自家腐敗,罪孽深重,才導致上蒼派神兵來懲罰他們。
有人則更認為蒙軍是魔鬼之師,所以,他們甚至拿著十字架出戰。
拜答爾蒙古右翼軍團大破波蘭後前往匈牙利去和拔都大軍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