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聪明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烈士暮年壮心未已,多少英雄豪杰鏖战江湖不言老!一向特立独行,不参加任何政商小团体的任正非在他七十岁以后却一改几十年来的沉默,接受采访,各种爆料,成为网络热点。华为已经站上世界之巔,七十二岁的任正非没有功成名就的骄傲和懈怠,还在谋划着华为公司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
多年前任正非就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家,不愿意抛头露面而在国内默默无闻。他曾写下《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北国之春》《我的父亲母亲》等多篇在业内影响很大的文章,充满了创业之路的激情和理性思考,写尽了做事做人做儿女的责任与恩情,读罢不由心有戚戚焉,,,,,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那里离黄果树瀑布很近。兄弟姊妹七人,父母为乡村老师。任正非小学和初中在镇宁读完,后因父母调到贵州都匀市都匀中学(现都匀一中)任教 ,任正非随迁到都匀中学读高中,1962年高中毕业后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其父在1979到1981年任都匀中学校长,其母曾任该校数学老师。到深圳创业后,除低调参与捐资助学和母校都匀一中校庆外,甚少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或宣传。以致多数人并不知在世界电信行业举足轻重的商界大佬是从贵州大山深处走出去的。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经历了精神和物质贫乏的磨难。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动荡,任正非始终遵循父亲教导,专心刻苦读书学习,别人不学,自己坚持学。除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常规课程,任正非还自学了几门外语和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材。后来当兵入伍,进入工程兵部队,是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积极分子,后来毛泽东思想贯穿渗透在华为市场开拓战略和日常管理之中。任正非在部队工作时带领团队做了一些创新发明和攻坚克难的积极贡献,但或因父亲受审查的家庭背景,多次失去立功受奖的资格。这种情况在1976年后出现改观,并有机会作为军队青年科技标兵出席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受共党中央领导集体接见并合影留念。
正当任正非以为从此踏上人生坦途时,1982年工程兵部队建制和番号撤销,其响应号召复员转业到地方。任正非到深圳南油集团下面的一个电子公司任职, 打算投靠国企谋个稳定职业。不料作为商场新手,有一次竟被合作方骗了,货款收不回,任正非在单位混不下去了。就在事业不顺经济失败的艰难时期,任正非老婆也不愿跟他玩下去了。在社会思想总体上还是很保守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失业,离婚,都是后果很严重的问题,被认为是人生的失败,对四十来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任正非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沉重的打击。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失业的任正非因朋友介绍,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一些电信产品销售业务。1987年,已经四十三岁的任正非筹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几十个研发和生产人员在租来的小车间里,开启了漫漫创业苦旅。起步条件如此简陋艰难,自主研发的道路充满艰辛而漫长。
在国家希望“以市场换技术” 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行业的国产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兼并,被蚕食鲸吞或雪藏, 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留下一声叹息!国产电信设备和技术落后,不可避免也陷入尴尬的局面:市场是交出去了,技术却没得到,国内市场几乎为外国和外资设备占据。如此困境,一个弱小的民营企业要把自己研发生产的设备销售出去,拓展市场,谈何容易?华为创业之路可谓逆势而行,举步维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为突破强敌重围,任正非率领华为壮士们以军人顽强硬朗的“狼性精神”在市场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从对手放弃的边缘市场入手,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总算站稳脚跟,并不断攻城略地,扩大海内外市场份额。华为的强势崛起,一时声誉鹊起,谤亦随来。无论毁誉,任正非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默。不参与也不拉拢圈子,不在公司以外的场合高谈阔论。以至于没有花边素材可写的媒体只好反复编写其“神秘”。
直到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在市场发力,公司开始加强宣传。于是网络上开始出现任正非独自拉着行李在等出租车,在员工食堂排队打饭,在乡下农家喝酒的各种爆料,再后来还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其曝光频率大增,此时,外界才得以知道华为老总任正非原来是这样一个不高不酷不帅的小老头,已经七十多岁了!
2005年,任正非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100名最有影响的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传媒大亨、新闻集团老板基思•鲁珀特•默多克。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更使人意外的是,这个排名第一的企业创始人居然把大多数股份给员工分享,自己只拿百分之一点四的股份,不上市圈钱不做赚钱更快的房地产,不做中国首富,甚至很多年里籍籍无名。
创业艰难,筚路蓝缕。二三十年间,中国这片土地上涌现创业英雄无数,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辉煌战绩精彩人生!任正非和他一手创建的华为冲出重围,必将引领行业创造新的历史。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华为什么成功?任正非说是因为华为上下都是一帮大傻瓜,只知道埋头苦干。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聪明人,都是聪明人,谁来干活种粮食啊.……
多年前任正非就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家,不愿意抛头露面而在国内默默无闻。他曾写下《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北国之春》《我的父亲母亲》等多篇在业内影响很大的文章,充满了创业之路的激情和理性思考,写尽了做事做人做儿女的责任与恩情,读罢不由心有戚戚焉,,,,,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那里离黄果树瀑布很近。兄弟姊妹七人,父母为乡村老师。任正非小学和初中在镇宁读完,后因父母调到贵州都匀市都匀中学(现都匀一中)任教 ,任正非随迁到都匀中学读高中,1962年高中毕业后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其父在1979到1981年任都匀中学校长,其母曾任该校数学老师。到深圳创业后,除低调参与捐资助学和母校都匀一中校庆外,甚少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或宣传。以致多数人并不知在世界电信行业举足轻重的商界大佬是从贵州大山深处走出去的。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经历了精神和物质贫乏的磨难。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动荡,任正非始终遵循父亲教导,专心刻苦读书学习,别人不学,自己坚持学。除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常规课程,任正非还自学了几门外语和电子技术方面的教材。后来当兵入伍,进入工程兵部队,是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积极分子,后来毛泽东思想贯穿渗透在华为市场开拓战略和日常管理之中。任正非在部队工作时带领团队做了一些创新发明和攻坚克难的积极贡献,但或因父亲受审查的家庭背景,多次失去立功受奖的资格。这种情况在1976年后出现改观,并有机会作为军队青年科技标兵出席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受共党中央领导集体接见并合影留念。
正当任正非以为从此踏上人生坦途时,1982年工程兵部队建制和番号撤销,其响应号召复员转业到地方。任正非到深圳南油集团下面的一个电子公司任职, 打算投靠国企谋个稳定职业。不料作为商场新手,有一次竟被合作方骗了,货款收不回,任正非在单位混不下去了。就在事业不顺经济失败的艰难时期,任正非老婆也不愿跟他玩下去了。在社会思想总体上还是很保守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失业,离婚,都是后果很严重的问题,被认为是人生的失败,对四十来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任正非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沉重的打击。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失业的任正非因朋友介绍,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一些电信产品销售业务。1987年,已经四十三岁的任正非筹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几十个研发和生产人员在租来的小车间里,开启了漫漫创业苦旅。起步条件如此简陋艰难,自主研发的道路充满艰辛而漫长。
在国家希望“以市场换技术” 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行业的国产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兼并,被蚕食鲸吞或雪藏, 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留下一声叹息!国产电信设备和技术落后,不可避免也陷入尴尬的局面:市场是交出去了,技术却没得到,国内市场几乎为外国和外资设备占据。如此困境,一个弱小的民营企业要把自己研发生产的设备销售出去,拓展市场,谈何容易?华为创业之路可谓逆势而行,举步维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为突破强敌重围,任正非率领华为壮士们以军人顽强硬朗的“狼性精神”在市场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从对手放弃的边缘市场入手,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总算站稳脚跟,并不断攻城略地,扩大海内外市场份额。华为的强势崛起,一时声誉鹊起,谤亦随来。无论毁誉,任正非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默。不参与也不拉拢圈子,不在公司以外的场合高谈阔论。以至于没有花边素材可写的媒体只好反复编写其“神秘”。
直到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在市场发力,公司开始加强宣传。于是网络上开始出现任正非独自拉着行李在等出租车,在员工食堂排队打饭,在乡下农家喝酒的各种爆料,再后来还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其曝光频率大增,此时,外界才得以知道华为老总任正非原来是这样一个不高不酷不帅的小老头,已经七十多岁了!
2005年,任正非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100名最有影响的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传媒大亨、新闻集团老板基思•鲁珀特•默多克。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更使人意外的是,这个排名第一的企业创始人居然把大多数股份给员工分享,自己只拿百分之一点四的股份,不上市圈钱不做赚钱更快的房地产,不做中国首富,甚至很多年里籍籍无名。
创业艰难,筚路蓝缕。二三十年间,中国这片土地上涌现创业英雄无数,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辉煌战绩精彩人生!任正非和他一手创建的华为冲出重围,必将引领行业创造新的历史。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华为什么成功?任正非说是因为华为上下都是一帮大傻瓜,只知道埋头苦干。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聪明人,都是聪明人,谁来干活种粮食啊.……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