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园林笔记(一)
东汉时,费长房独自坐在酒楼上饮酒,瞥见楼下的一件异事。有个挂着葫芦卖丹药的老翁,收摊之后竟然钻进装药的壶里不见了。
第二日他受到老翁的邀请,一齐跳入壶中,见一华堂,陈列着美酒佳肴,二人共饮,兴尽方出。这位悬壶济世的医仙,被后世称为“壶公”。(《后汉书·方术列传》)
《聊斋志异》里的尚秀才,恋人为王府歌伎,多年音信不通。巩道人借出入王府的机会,让他们在袖中相会。袖里宽若厅堂,几案床榻,无物不有。有情人在袖中写联称赞,曰:“袖里乾坤真个大,离人思妇尽包容。”(《聊斋志异.巩仙》)
这壶中袖里的天地,是仙人的洞府,世外的桃源,有饮之不尽的美酒,寤寐以求的美人,不为功名所累,不被俗事所扰。
然而仙人的居所并非凡人所能长住。
周灵王欲招仙人,聚天下异木神工,倾举国之力,起昆昭之台,台高可见云色,才迎来两个须发皆黄的异人。(王嘉《拾遗记》)
巩道人借来织女织成的仙衣给王府里的俗人一观,金彩绚烂,光映一室,但沾染了俗气,就不能还给故主,只能烧掉。
石室山的樵子观仙人下棋良久,转身见自己的斧子早已腐烂,世间的亲友多已作古。武陵人无意中窥见桃花源,然而终不能再入。
至唐,人们寻仙的愿望渐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唐诗中还留存着寻仙的余韵,而人们向往的已是修道、隐逸,和其中“幽人独往来”的精神境界。
庾信的《小园赋》在园林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这种精神境界,开篇即提出“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巢父筑巢隐居,隐逸为园林之根本。壶中幽微,即整个宇宙,反映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宇宙观和尺度感。
我们的神鳖驮着仙山,饕餮能吞城池,核桃可雕小船,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些西方人绝没有办法理解。这种宇宙观,同时影响了文学、建筑、山水画、园林、盆景、戏曲、工艺品等。
寻仙或求仙,在现存园林中留有的印记,我认为至少有三点:
一, 园林入口,不用宽敞气派的大门,往往小而窄,门洞形同月亮、花瓶等,比喻神仙洞府和古代隐士隐居的山洞,亦用于框景。
二, 园林中常有带仙人寓意的石雕、木雕、砖刻等。如苏州留园有福禄寿三星石。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窗上的雕刻似用仙人故事。
三, 假山山洞内,偶有石桌、石凳、石棋盘之类,有些尺寸很小,或者幽暗逼仄,非园主自用,也指代仙人下棋处。苏州怡园为一例。
对壶天境界的把握,多情的宋代词人似乎更胜一筹。他们已不执着于壶天与神仙的关系。不须华堂珍馐,不必离群索居,即便灯火昏昏,杯盘草草,能避一夕之风雨,骋一时之怀抱,自为壶天胜境,所谓“壶天不夜”是也。
本文同时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荧烛末光”
--------------------------------
参考文献:
《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吴欣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汉宝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Chinese Garden: Gardens of the Contemporary Scene (Chapter 1), Dorothy Graham
第二日他受到老翁的邀请,一齐跳入壶中,见一华堂,陈列着美酒佳肴,二人共饮,兴尽方出。这位悬壶济世的医仙,被后世称为“壶公”。(《后汉书·方术列传》)
《聊斋志异》里的尚秀才,恋人为王府歌伎,多年音信不通。巩道人借出入王府的机会,让他们在袖中相会。袖里宽若厅堂,几案床榻,无物不有。有情人在袖中写联称赞,曰:“袖里乾坤真个大,离人思妇尽包容。”(《聊斋志异.巩仙》)
这壶中袖里的天地,是仙人的洞府,世外的桃源,有饮之不尽的美酒,寤寐以求的美人,不为功名所累,不被俗事所扰。
![]() |
摄于安徽泾县桃花潭 |
然而仙人的居所并非凡人所能长住。
周灵王欲招仙人,聚天下异木神工,倾举国之力,起昆昭之台,台高可见云色,才迎来两个须发皆黄的异人。(王嘉《拾遗记》)
巩道人借来织女织成的仙衣给王府里的俗人一观,金彩绚烂,光映一室,但沾染了俗气,就不能还给故主,只能烧掉。
石室山的樵子观仙人下棋良久,转身见自己的斧子早已腐烂,世间的亲友多已作古。武陵人无意中窥见桃花源,然而终不能再入。
至唐,人们寻仙的愿望渐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唐诗中还留存着寻仙的余韵,而人们向往的已是修道、隐逸,和其中“幽人独往来”的精神境界。
庾信的《小园赋》在园林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这种精神境界,开篇即提出“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巢父筑巢隐居,隐逸为园林之根本。壶中幽微,即整个宇宙,反映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宇宙观和尺度感。
我们的神鳖驮着仙山,饕餮能吞城池,核桃可雕小船,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些西方人绝没有办法理解。这种宇宙观,同时影响了文学、建筑、山水画、园林、盆景、戏曲、工艺品等。
寻仙或求仙,在现存园林中留有的印记,我认为至少有三点:
一, 园林入口,不用宽敞气派的大门,往往小而窄,门洞形同月亮、花瓶等,比喻神仙洞府和古代隐士隐居的山洞,亦用于框景。
二, 园林中常有带仙人寓意的石雕、木雕、砖刻等。如苏州留园有福禄寿三星石。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窗上的雕刻似用仙人故事。
三, 假山山洞内,偶有石桌、石凳、石棋盘之类,有些尺寸很小,或者幽暗逼仄,非园主自用,也指代仙人下棋处。苏州怡园为一例。
对壶天境界的把握,多情的宋代词人似乎更胜一筹。他们已不执着于壶天与神仙的关系。不须华堂珍馐,不必离群索居,即便灯火昏昏,杯盘草草,能避一夕之风雨,骋一时之怀抱,自为壶天胜境,所谓“壶天不夜”是也。
本文同时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荧烛末光”
--------------------------------
参考文献:
《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吴欣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汉宝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Chinese Garden: Gardens of the Contemporary Scene (Chapter 1), Dorothy Gra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