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品读《诗经》之直白之真性情
据《论语》记载,孔夫子曾讲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思无不可对人言,即心中所愿所想敢于示人,没有什么不好的。《诗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千百年来不正以其感情表达直白这一特点而博得文人墨客拍手称好吗?思无邪,多好的三个字啊,难怪会被安意如用来当书名。 最早接触《诗经》,便是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是当时还不知道此句乃出自《诗经》,然后便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后来,随着学习知识的深入,在课本上又了解了《硕鼠》、《氓》、《采薇》……以上仅是浅显了解,而最终让我下定决心静下心来一句句品读那些歌谣中反复传颂的句子的则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我好奇当时的人们该是有多大胆、多勇敢才能如此直白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愿所想。那是我还不懂,为何爱玲会说这是最悲哀的诗,只是执着地认定,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随着阅历的丰富,终于懂得生死离别都是大事,并不是我们能够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可我们有时却偏偏要说,我要永远都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都不分离,说得好像我们能做得了主似的。的确这句话里掺杂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凉。 其实文字是有力量的,而越简单的文字往往更有力量,作为现实主义的《诗经》,里面的文字不像浪漫主义的《离骚》那样晦涩难懂,也不像《汉赋》那般华丽磅礴,正是这样简单的文字,却总能够给人以特别的美,给人以特殊的震撼。在那样遥远的过去,就曾有人吟颂如此美丽的诗句,前世的前世,我们或许就已经有了这样纯净美好的记忆,每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无比兴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曾看到有人的网名为“桃夭”,内心不禁涌起无限了解,桃花灼灼妖艳,美丽动人,是自古以来作为女子的我们内心所共有的诉求。内心所想所愿就这样直白的坦露出来,难道还不够真性情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礼尚往来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习俗,只不过就这样赤裸裸的把自己想要对方“木瓜”的想法直白地流露出来好吗?不得不说《诗经》里藏了许多情爱与秘密,藏了许多真性情,只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有那个意愿去发现那些遥远的诗句中隐忍而夺目的美。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一女子渴望寻求能够与自己共同品读《诗经》,祝愿美丽的女子以及美丽的你早日找到那位可以与你一起去发现《诗经》之美之人。 大概是《诗经》过分直白,现在人们对其态度更为直白,不然就是直接不闻不问,不然就是爱到无法自拔,也是,每个人经历不同自然所爱也不同,然而还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把《诗经》当成工具,用其取名、作情书。“式微,式微,胡不归”,每读到这句总会把“式微”二字当作一个名字,一个温婉的、古典的、特别的女子的名字。看来《诗经》的确是可以用来起名字的,任何两个字的组合,都能够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温柔,这样起名字岂不是比翻字典来的更加简单而又美妙吗?除了起名,《诗经》无疑也是好的情书,深情而含蓄,简单而直白,这样的文字似乎比别的任何方式都来得更加有力量,但首先你得需要一个能够读懂你的另一半。安意如说,她要写封信给那个他,心里只写八个字“风雨如晦,鸡鸣喈喈”,而他一定会明白。我既要恭喜同是也羡慕这个喜欢侍弄文字的女子,这世上能够懂得这八个字的男人恐怕万中无一了吧!平淡而真挚,自然而绵长,如此的爱情大概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型吧!“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淡淡的言语,淡淡的美,读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自然,不自觉地就会让人想起一些美好的东西。如果将来有人给我传递这样的句子,我大概也会心动吧!没有浮夸,没有矫揉造作,最自然的文字,最自然的表达,怎会不令人心动呢? 文字大抵与美貌是相同的,天然去雕饰,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只需内心最平淡,最诚挚的感情,即一份真性情,便可情动你我,我也多想自己能够遇到可以同我一起品读《诗经》之人。我也想直白的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愿所想,我一直等待着,等待有一天,某个有缘人,能够在散落着无邪诗句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跨过在无际无边的原野,等着我去邂逅,回眸间,有一人,阳光挺拔,英俊潇洒,宛在水中央,这是多么美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