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平江路
很多年前,几杯冬酒下肚,乐呵呵地随手记下一篇去苏州买酒的事,据说成了豆瓣软文典范
【去苏州買酒】https://www.douban.com/note/322452332/
隔年起,网上出现了很多冬酿酒代购,大多引这篇当介绍,现在买酒方便许多,不过我还是保持着每年冬至前特意跑去苏州买酒的习惯,那是一种仪式,今年在細雨中排隊,背个快20瓶回来送朋友,送了几年到现在,只要往桌上一摆「啊!又一年啦!」大家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据说吶!有些人就算不喝酒,也故意在冬至隔天跑到元大昌酒行,感受被里面卖酒大妈吓斥一声「明年再来!」然后自己感动自己感动的不得了,对于此种抖M行径,再此予以谴责,请不要调戏卖酒大妈,还有吶!很多外地朋友网购,比如寄到东北,结果收到时变成冰渣子,听说也别有风味,诸如此类买酒故事,我屏幕后看了不免露出成功煽风点火的淫笑。
冬至前到苏州买酒已经有九年了,大慨跟我到上海工作的时间一样长,苏州是个没事就去逛逛的地方,但到了12月特别忙,买酒一趟经常是匆匆来去,即使如此,每年都有固定仪式性般朝圣路线;我总会绕到平江路一趟,去品芳斋吃个生煎配赤豆粥,抹抹嘴再晃到桃叶铺吃双皮奶, 然后往回走到宫巷的元大昌跟着老头老太排队拷酒,顺便买瓶装酒回去,左手六瓶右手六瓶背上再六瓶,带回上海累得跟牛一样,告诉自己「今年又结束啦!」
品芳斋和桃叶铺其实味道尚可,大慨就是种习惯,没去吃一下就不踏实,今年到了平江路,初没见到桃叶铺,待往回走,才发现店还在,只是招牌换了,店里撤掉了桌椅,大部份改卖丝绸所谓的苏绣衣袍,就跟满平江路都会卖的那些纪念品一样,而原来的甜品只供外带,门前一个冰箱还有个大喇叭在广播「马迭尔冰棍~~~」
桃叶铺的新招牌是黑底白字,加一点撩绕的紫色,很像成人用品店的风格,原来那块写着桃叶铺的小小木匾不见了了,整店里唯一还熟悉的是老板与板娘,不用问都知道,租金涨得太快,不得不改卖起纪念品,不然撑不下去了,大家相视苦笑。
桃叶铺与品芳斋在平江路上大慨都开了10年,约莫是整改前一年多开的,时间也不算长,只不过这两三年平江路太火爆,店忽然开得太多,流动率也太大,结果他们不知不觉地,竟然也成了硕果仅存,平江路上最老的店。
大慨在中国,被冠上”文艺”的老街都没啥好下场,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平遥古城、鼓浪屿、平江路,或着是丽江等地,你已分不清哪里是哪里,都开着同样风格的店,类似的纪念品,无处不在卖假酒的酒吧,和到处骗砲歌颂南方姑娘的流浪民谣歌手,还有这两年不知怎无处不在的特产老酸奶;平江路现在满街也是臭豆腐与鸡爪,本来的民居,纷纷破墙做门面,越来越火爆。
桃叶铺俩一是安徽一是福建人,10年前来平江路上开店,大慨是我开始去苏州买酒那会,我喜欢坐在那扇临河的窗边,看他们家小朋友从嗷嗷待哺,老板一边喂饭一边顾店,到他在路上跟其他小朋友追逐玩耍,再到看他趴在店一角桌上写功课,小朋友越来越大,平江路也越来越热闹。
这条路变得太快,当然回不去以前那安静悠闲的样子了。到现在我还是很想念,那是一个雨霏霏的清明午后,平江路那么安静,不知哪里闷闷地传来居民评弹。在那扇雨声滴哒滴哒的窗前吃红豆双皮奶,小娘魚的細語软绵绵,她的笑容软绵绵,空气中暧昧氛围也软棉棉,春风是软绵绵的,整条街都是软绵绵的,就跟桂花酒的滋味似的,所以我才知道,为什么只有苏州这样的城市,才会出现这样气质的小酒。
现在那扇窗被挂满的衣服遮住,桃叶铺只剩外带,一切都是那么无奈,什么都不用说,可是忽然觉得心里好像少了些什么,平江路大慨已经没什么让我留恋了
世界变得太快,让我们越来浮躁,所以生活需要仪式
喝酒喝酒,愿今年剩下的日子天天笑如花~
─────
【去苏州買酒】https://www.douban.com/note/322452332/
隔年起,网上出现了很多冬酿酒代购,大多引这篇当介绍,现在买酒方便许多,不过我还是保持着每年冬至前特意跑去苏州买酒的习惯,那是一种仪式,今年在細雨中排隊,背个快20瓶回来送朋友,送了几年到现在,只要往桌上一摆「啊!又一年啦!」大家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 |
据说吶!有些人就算不喝酒,也故意在冬至隔天跑到元大昌酒行,感受被里面卖酒大妈吓斥一声「明年再来!」然后自己感动自己感动的不得了,对于此种抖M行径,再此予以谴责,请不要调戏卖酒大妈,还有吶!很多外地朋友网购,比如寄到东北,结果收到时变成冰渣子,听说也别有风味,诸如此类买酒故事,我屏幕后看了不免露出成功煽风点火的淫笑。
![]() |
拷零酒啦~ |
冬至前到苏州买酒已经有九年了,大慨跟我到上海工作的时间一样长,苏州是个没事就去逛逛的地方,但到了12月特别忙,买酒一趟经常是匆匆来去,即使如此,每年都有固定仪式性般朝圣路线;我总会绕到平江路一趟,去品芳斋吃个生煎配赤豆粥,抹抹嘴再晃到桃叶铺吃双皮奶, 然后往回走到宫巷的元大昌跟着老头老太排队拷酒,顺便买瓶装酒回去,左手六瓶右手六瓶背上再六瓶,带回上海累得跟牛一样,告诉自己「今年又结束啦!」
![]() |
今年除了老牌东吴,江南春外,元大昌也推出自己冬酿酒(贴牌的) |
品芳斋和桃叶铺其实味道尚可,大慨就是种习惯,没去吃一下就不踏实,今年到了平江路,初没见到桃叶铺,待往回走,才发现店还在,只是招牌换了,店里撤掉了桌椅,大部份改卖丝绸所谓的苏绣衣袍,就跟满平江路都会卖的那些纪念品一样,而原来的甜品只供外带,门前一个冰箱还有个大喇叭在广播「马迭尔冰棍~~~」
桃叶铺的新招牌是黑底白字,加一点撩绕的紫色,很像成人用品店的风格,原来那块写着桃叶铺的小小木匾不见了了,整店里唯一还熟悉的是老板与板娘,不用问都知道,租金涨得太快,不得不改卖起纪念品,不然撑不下去了,大家相视苦笑。
![]() |
桃叶铺与品芳斋在平江路上大慨都开了10年,约莫是整改前一年多开的,时间也不算长,只不过这两三年平江路太火爆,店忽然开得太多,流动率也太大,结果他们不知不觉地,竟然也成了硕果仅存,平江路上最老的店。
大慨在中国,被冠上”文艺”的老街都没啥好下场,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平遥古城、鼓浪屿、平江路,或着是丽江等地,你已分不清哪里是哪里,都开着同样风格的店,类似的纪念品,无处不在卖假酒的酒吧,和到处骗砲歌颂南方姑娘的流浪民谣歌手,还有这两年不知怎无处不在的特产老酸奶;平江路现在满街也是臭豆腐与鸡爪,本来的民居,纷纷破墙做门面,越来越火爆。
桃叶铺俩一是安徽一是福建人,10年前来平江路上开店,大慨是我开始去苏州买酒那会,我喜欢坐在那扇临河的窗边,看他们家小朋友从嗷嗷待哺,老板一边喂饭一边顾店,到他在路上跟其他小朋友追逐玩耍,再到看他趴在店一角桌上写功课,小朋友越来越大,平江路也越来越热闹。
这条路变得太快,当然回不去以前那安静悠闲的样子了。到现在我还是很想念,那是一个雨霏霏的清明午后,平江路那么安静,不知哪里闷闷地传来居民评弹。在那扇雨声滴哒滴哒的窗前吃红豆双皮奶,小娘魚的細語软绵绵,她的笑容软绵绵,空气中暧昧氛围也软棉棉,春风是软绵绵的,整条街都是软绵绵的,就跟桂花酒的滋味似的,所以我才知道,为什么只有苏州这样的城市,才会出现这样气质的小酒。
现在那扇窗被挂满的衣服遮住,桃叶铺只剩外带,一切都是那么无奈,什么都不用说,可是忽然觉得心里好像少了些什么,平江路大慨已经没什么让我留恋了
世界变得太快,让我们越来浮躁,所以生活需要仪式
喝酒喝酒,愿今年剩下的日子天天笑如花~
![]() |
─────
![]() |
家禽腿部保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泰国的海边小镇躺平一个月,竟然开始有点理解老白男了。 (1099人喜欢)
- 昆明的春天实在有夠離譜 (1471人喜欢)
- 带着太宰治的书去他老家溜一圈后,更理解他了(4) (88人喜欢)
- 带着太宰治的书去他老家溜一圈后,更理解他了(3) (104人喜欢)
- 带着太宰治的书去他老家溜一圈后,更理解他了(2) (19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