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沉浮录
元代画家黄公望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莫过于《富春山居图》。前些天在读的《南华录》里介绍了这幅画的沉浮,令人唏嘘,记录一下吧。
《富春山居图》是当日黄公望与无用师游览富春山时,兴之所至答应送给无用师的礼物。三年后黄公望将其呕心沥血之作交至无用师手中时,无用师被这幅无上妙品所震撼,同时忧心该画将来会被贪财好利之徒巧取豪夺(这在黄公望的卷末自题中也有提及)。
无用在世时这幅画度过了相对平稳的一段时期。无用去世后又恰逢朝代更迭,此画沉寂百年后辗转落到了明代画家沈周的手上。沈周将此画密藏于室,反复欣赏临摹。一日他忽然发现这幅旷世名作居然没有名家题跋,于是决定请一位诗人朋友题跋,谁知朋友的儿子见利忘义将此画暗中卖掉,沈周碍于情面,无法追究。后来偶然在一家书画店又见到该画,沈周大喜过望,可是身上的银两不足,与店主谈好价格回家取钱,返回时该画已经不见了,被另一买家以高价买走,沈周忍不住放声大哭,就这样与这幅画再次失之交臂。无限怅惘中的沈周凭借记忆将此画背临以慰相思,这就是后来的《石田富春山图》(这幅画也有一段小故事以后再说)。
此后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被董其昌购得,深藏于画室中,时时观瞻,并忍不住在题跋中连呼“吾师乎!吾师乎!”。董其昌晚年灾变,将此画典押给收藏家吴正志,再未赎回,此画从此成了吴家镇宅之宝。
吴正志去世后,这幅画归了他的二儿子吴洪裕。清兵南下时,吴洪裕只带了平生最爱的两件艺术品,即智永法师的千字文和这幅画。吴洪裕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两件宝物,并要将它们亲手烧掉“焚以为殉”。正当画卷渐渐被火烛蚕食之际,有人将此画暗暗救下,这个人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吴子文。
吴子文救下来的画此时已经断为一大一小两截,他将前半段重新拼接恰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拼接的痕迹,这部分被称作《剩山图》。原来的后半段,为掩烧痕将董其昌的题跋切下从画尾移至画首,被称作《无用师卷》。从此两幅画卷开始各自漂泊。《剩山图》几经周折,现藏于浙江博物馆。《无用师卷》的赝品曾被乾隆皇帝收藏并认作真迹,还在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御题““御跋”。而真品却被认作是赝品,但乾隆依然以不菲的价格将其收入宫中,理由是此画虽假但画的不错,直到他去世后才有人拨乱反正。1948年《无用师卷》连同故宫其他近3000箱文物运往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2011年台北故宫举办了《山水合璧》的展览,遗散多年的两幅画卷此时终于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