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of lost
2008年5月29日 天气:不明 心情:不明
在我不记得具体时间的前一阵,我的报社的电脑当机了。王工告诉我,硬盘损坏,什么都没了。是的,什么都没了,包括我在使用这台电脑的五个月间所收藏下来的那些专辑。那一刻真的很想崩溃一下,但是我没有——现实世界里,稿子因电脑损坏误工,我必须作死地赶稿而不是去伤春悲秋。
想来这事竟被我前面某篇文章不幸言中。我说,“如果有一天,网络不复存在,电脑不复存在,我们去哪里找回生命中的音符?”幸运的是,网络仍然存在,电脑当掉一台可以再另换一台,因此,电脑音乐时代仍在延续,而且,我没资本去拥有留声机与黑胶片,我能做的,只是上网再找回这些音符。
该缅怀的就应该去缅怀,我知道,这些音符比我那每周两个版的文字符号实在要精彩太多。
专辑名称:DEPAPEPE - DEPACLA~depapepe plays the classics~
发行时间:2007年11月28日
DEPAPEPE组合2007年的第二张专辑。没有花俏的噱头可言,但他们的音乐总能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以及最简单却最深切的感动。这张CD的曲目全部是改编古典音乐的经典段落,将原本庄严、优雅的音乐风格演绎出了另一种明朗、活泼的音乐形式。作品从帕赫贝尔的卡农开始,依次跨过巴赫、贝多芬、萨蒂,最后以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结束。在寒冷的冬季他们用简单的空心吉他传达了如此温暖惬意的旋律,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暖花开的季节。
1. パッヘルベル「パッヘルベルのカノン」2. バッハ「2声のインヴェンション第4番」3. バッハ「G线上のアリア」4. ベートーヴェン「ピアノソナタ第8番ハ短调作品13“悲愴”第2楽章」5. サティ「ジムノペディ第1番」6. ラヴェル「ボレロ」
我没看懂这英文也看不懂这日语,我仅仅是被这个专辑的封面所吸引:满目的绿,几点白花,两把弦,一只蝶。美妙的视觉一点也不妨碍听觉的美妙。两个不帅气却很干净的男生带着这两把吉他在天地间弹奏,明快的音符在山间丛林汪洋大海中跳跃,弥漫在每一个空气分子中,慢慢渗透过皮肤,进入血管,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细胞核也随之舞动。音乐,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精灵。
专辑名称:旅立つ日~完全版
发行时间:2007年10月31日
做为来自新闻连载的《象之背》的主题曲,《旅立つ日》描写了被宣告了生命结束的父亲,和被留下的家族的小故事。心灵震撼的言词,和善地用歌声描绘了那种悲伤的心情。主打歌轻轻柔柔的曲调,宛如娓娓道来一般的温馨,而组合成员之间的和声也配合得恰到好处,整首歌曲都给人惆怅却不失温暖的感觉,是近来少有的治愈系作品。而C/W曲亦延续了第一首的柔和曲风,同样好听。3男1女的构成,女生负责piano,男生负责和声,很有趣的组合搭配。
1、旅立つ日~完全版
2、蕾~つぼみ~
3、旅立つ日~完全版 オリジナルカラオケ
仍然看不懂日文。仍是专辑的封面最先吸引了我,但听完歌后我更坚信它绝对是听觉系作品。温婉的旋律,歌者的声音清脆却不失轻柔。我没听懂歌词,但相信音乐无国界。组合名叫JULEPS,薄荷酒,一种和优雅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高雅却不远离。
专辑名称:友達の詩
发行时间:2006年10月05日
“重新审视自己的特别发行版本。”在歌曲之后附有中村中自己的评论。
这首歌是中村中在15岁时候写的,其中关于内心活动的描写细致入微,将他/她本人复杂的心情表现得尤为贴切。歌词中“这样无聊的爱竟然也持续了那么久”正是中村自己的独白。喜欢上同性好友,却不能将这份感情告诉对方,所以只要能够牵着朋友的手,看着他的笑容,就可以了。
1.友達の詩
2. 本人コメント
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找到的这个专辑。这是一盒我很喜欢的专辑,中村中的声音让我那颗浮躁的心有了片刻的安宁。我静静地听友達の詩,看它的MV,想象那一种不可思议的同性之情,眼泪便流了下来。歌曲开头的那段钢琴旋律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曲调让我的听觉无比舒服。专辑的第二首歌是以友達の詩的旋律为背景音乐中村中的一段独白,没找到翻译过来的文本,但中村中平和的音调让我觉得那就像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值得一提的是,中村中患有性别认同障碍,在户籍上虽然是男性,但是精神上及外表是女性。这会是怎样一种人生?
专辑名称:Life is Like a Boat
发行时间:2004年09月23日
人生...纷乱...困苦...人就是一直在生活的旋涡中辗转...这次的旅行,是美妙的么?这是「死神」的第一支ED。Rie fu安静温暖的声音却始终有着令人安心的力量,Life is Like a Boat,人生如舟,我们都荡着命运的小舟行驶在这片大海上,虽然波浪一波一波地袭来,这次仍是美好而奇妙的旅行,每次都是美好而奇妙的旅行.这是Rie fu告诉我们的,最简单也是最真挚的道理.
1. Life is Like a Boat
2. Voice
听这盒专辑,是因为它的名称——Life is Like a Boat,人生如舟。我的博客叫“一水知舟”,中间有典故,可那已是往事。也许是对于水与舟这类意象的喜爱,听了这个专辑,然后收藏下来。我没看过《死神》,故而对这首歌缺乏更深一层的了解。即便如此,歌曲仍是很不错的,词亦写得很好:We are all rowing the boat of fate,The waves keep on comin' and we can't escape ,But if we ever get lost on our way,The waves would guide you thru another day.
专辑名称:帰りたくなったよ
发行时间:2008年04月16日
三个来自神奈川県厚木海老名的男女乐团组合いきものがかり(Ikimono Gakari,生物股长),这次的TIE是日本全国东宝系ロードショー『砂时计』的主题曲。生物股长一贯的独有旋律加上女主唱独具魅力的嗓音,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次的新单曲依旧延续了原有的风格,不论是节奏还是女主唱吉冈的嗓音都显得十分苍劲有力,毫不娇柔做作。
1. 帰りたくなったよ
2. 残り风
3. 帰りたくなったよ-instrumental-
4. 残り风-instrumental-
十分惭愧,我又是冲封面听的这个专辑。没办法,在800°镜片的帮助下我成为拥有正常视力的人,因此绝大多数时候我在看世界而没有在听世界,这是件很遗憾的事。歌曲没有图片对我的胃口,节奏感比较强,也许需要多感受几次才能识得其中滋味。关于这张图,有个插曲:我把它发给HH看,她说这张图给她很绝望的一种感觉,有如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这让我无比诧异:在我看来,这是我梦想的童话的风格,绿草地,小木屋,暖暖的夕阳,如此美好。只能慨叹,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如此不同。
专辑名称:Precious
发行时间:2007年11月28日
カノン(Kanon)1980年出生于东京,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13岁加入了唱诗班。2002年她从澳大利亚Queensland州立音乐大学声乐科毕业后回到东京,开始了音乐生涯。她尝试把古典音乐、歌剧、外国民谣揉合进现代音乐因素,把美声用流行的方式演绎,典雅又带有几分活泼,优美又不落俗套,被称为有着“超越治愈系的神圣歌声”的经典/流行混合歌手(classical·crossover)。这张专辑是去年圣诞档推出的,整体风格配合寒冬颇具暖意,圣诞气息十足。专辑囊括Brand New Breeze(金色琴弦)、キセキ Song of Love(原曲卡农),还翻唱了Sarah Brightman的“Time to Say Goodbye”,别有一番风味。圣诞组曲“Christmas Medley”把经典的节日歌曲作了个串烧,The First Noel/White Christmas/O holy night/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不记得为何将这盒专辑收录下来,但Kanon的声音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相信她是日本人或者说是东方人,那天籁般的声音我曾认为也许只有恩雅或莎拉.布莱曼才能拥有。后来翻翻人家的简历也明白了,在国外长大,13岁便参加唱诗班,无怪乎能唱出这般优美的歌声。当然,专辑封面也是很美的,华丽而温馨。
专辑名称:匆匆
发行时间:2005年04月15日
这是一张迟到了近40年的专辑。也许,对于胡德夫而言,他需要的并不是一张唱片,相比较他一生的传奇,这张专辑只是一次祭奠。
胡德夫被称为“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也有人叫他“台湾的鲍勃·迪伦”。他是台湾第一位自弹自唱、举行作品演唱会的歌手。1975年胡德夫与杨弦、李双泽一起开启了堪称日后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运动的“校园民歌”运动,如今李双泽去世已近30年,杨弦也已移居美国20多年,当年发动“校园民歌”运动的三君子,仅存胡德夫还活跃在舞台上。一直以来,胡德夫钟爱现场演唱却不喜欢录音,因此30多年来他的作品只有8首得以正式出版,他迟至55岁才出版第一张专辑《匆匆》,可见这张专辑所负载的意义。胡德夫所着力钻研的海洋蓝调(Hay-Yang Blues)构成了他这张专辑的主核。专辑中的作品,充满了台湾原住民音乐特有的吟唱风味与布鲁斯蓝调曲风,二者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胡德夫不容商业枷锁束缚、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
初识胡德夫是在某老师的博文中,他在下着小雪的夜里,开车回家的途中,就听着这个老男人的歌。再识胡德夫在电影《练习曲》中,在这部没有很多情节,像纪录片似的电影结尾,出现了胡德夫,在海边唱着那首《太平洋的风》。在海边那样一个天然演奏厅,胡德夫的声音拽着我们的灵魂飞向大海深处,更深处。第三次,我找了这个专辑。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许多音乐的音乐,是一个吟游诗人用低沉浑厚的嗓音在讲述,质朴得让人想立即超脱世俗净化心灵。胡德夫应该出专辑的,只有如此才能留下这种真正用生命吟唱的声音。
专辑名称:黑暗之光
发行时间:2006年12月01日
名为黑暗之光,但雷光夏却说这是她最温暖的专辑。黑暗之光,主题回归到旋律及歌词的本身,基调是温暖的。这些打破了时间,空间,角色,剧情的逻辑性,随性地由深刻记忆中自然凝结而成的每一首歌曲,都是雷光夏真实的生活电影配乐。
“从蚌壳里吐出的海市蜃楼,是谁短暂的美梦
打开的旅行箱里摆放着钢琴,鼓棒,老照片和一片雨云
接着那个小孩准备要离开黑暗的海边了
只要相信,不顾一切地相信
冷酷实境里,就有温暖的那道光。”
我在想,我这段文字应该用什么颜色,黑暗,还是光。可最终我选择了灰蓝,专辑封面中也有的色调。太黑暗和太光亮都不好,她的歌,应在一种柔和的色调里去聆听。我不是一个品味多高的人,某些曲调某些声音契合我的心情了那便是了。也许是近一年来多遇不顺之事,我对这盒倾向于回忆过往之美好的专辑很是认同。自然原声,独白,诗朗诵般的唱腔,一个温暖内敛的雷光夏。台湾是一块独立音乐人聚集的土地,而雷光夏在一群低调的独立音乐人中更是低调得纯粹。多少年后,也许,她依然带着那副黑框眼睛安静地做着广播人,等生活沉淀或思维延展,再结成一张专辑。
丢生的音符专辑篇暂述于此。
因为记忆力的缘故,我无法将自己丢失的专辑全部回忆起来,只能想起几张记几张。
希望最终我能找回全部的音乐。
在我不记得具体时间的前一阵,我的报社的电脑当机了。王工告诉我,硬盘损坏,什么都没了。是的,什么都没了,包括我在使用这台电脑的五个月间所收藏下来的那些专辑。那一刻真的很想崩溃一下,但是我没有——现实世界里,稿子因电脑损坏误工,我必须作死地赶稿而不是去伤春悲秋。
想来这事竟被我前面某篇文章不幸言中。我说,“如果有一天,网络不复存在,电脑不复存在,我们去哪里找回生命中的音符?”幸运的是,网络仍然存在,电脑当掉一台可以再另换一台,因此,电脑音乐时代仍在延续,而且,我没资本去拥有留声机与黑胶片,我能做的,只是上网再找回这些音符。
该缅怀的就应该去缅怀,我知道,这些音符比我那每周两个版的文字符号实在要精彩太多。
专辑名称:DEPAPEPE - DEPACLA~depapepe plays the classics~
发行时间:2007年11月28日
![]() |
DEPAPEPE组合2007年的第二张专辑。没有花俏的噱头可言,但他们的音乐总能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以及最简单却最深切的感动。这张CD的曲目全部是改编古典音乐的经典段落,将原本庄严、优雅的音乐风格演绎出了另一种明朗、活泼的音乐形式。作品从帕赫贝尔的卡农开始,依次跨过巴赫、贝多芬、萨蒂,最后以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结束。在寒冷的冬季他们用简单的空心吉他传达了如此温暖惬意的旋律,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暖花开的季节。
1. パッヘルベル「パッヘルベルのカノン」2. バッハ「2声のインヴェンション第4番」3. バッハ「G线上のアリア」4. ベートーヴェン「ピアノソナタ第8番ハ短调作品13“悲愴”第2楽章」5. サティ「ジムノペディ第1番」6. ラヴェル「ボレロ」
我没看懂这英文也看不懂这日语,我仅仅是被这个专辑的封面所吸引:满目的绿,几点白花,两把弦,一只蝶。美妙的视觉一点也不妨碍听觉的美妙。两个不帅气却很干净的男生带着这两把吉他在天地间弹奏,明快的音符在山间丛林汪洋大海中跳跃,弥漫在每一个空气分子中,慢慢渗透过皮肤,进入血管,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细胞核也随之舞动。音乐,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精灵。
专辑名称:旅立つ日~完全版
发行时间:2007年10月31日
![]() |
做为来自新闻连载的《象之背》的主题曲,《旅立つ日》描写了被宣告了生命结束的父亲,和被留下的家族的小故事。心灵震撼的言词,和善地用歌声描绘了那种悲伤的心情。主打歌轻轻柔柔的曲调,宛如娓娓道来一般的温馨,而组合成员之间的和声也配合得恰到好处,整首歌曲都给人惆怅却不失温暖的感觉,是近来少有的治愈系作品。而C/W曲亦延续了第一首的柔和曲风,同样好听。3男1女的构成,女生负责piano,男生负责和声,很有趣的组合搭配。
1、旅立つ日~完全版
2、蕾~つぼみ~
3、旅立つ日~完全版 オリジナルカラオケ
仍然看不懂日文。仍是专辑的封面最先吸引了我,但听完歌后我更坚信它绝对是听觉系作品。温婉的旋律,歌者的声音清脆却不失轻柔。我没听懂歌词,但相信音乐无国界。组合名叫JULEPS,薄荷酒,一种和优雅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高雅却不远离。
专辑名称:友達の詩
发行时间:2006年10月05日
![]() |
“重新审视自己的特别发行版本。”在歌曲之后附有中村中自己的评论。
这首歌是中村中在15岁时候写的,其中关于内心活动的描写细致入微,将他/她本人复杂的心情表现得尤为贴切。歌词中“这样无聊的爱竟然也持续了那么久”正是中村自己的独白。喜欢上同性好友,却不能将这份感情告诉对方,所以只要能够牵着朋友的手,看着他的笑容,就可以了。
1.友達の詩
2. 本人コメント
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找到的这个专辑。这是一盒我很喜欢的专辑,中村中的声音让我那颗浮躁的心有了片刻的安宁。我静静地听友達の詩,看它的MV,想象那一种不可思议的同性之情,眼泪便流了下来。歌曲开头的那段钢琴旋律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曲调让我的听觉无比舒服。专辑的第二首歌是以友達の詩的旋律为背景音乐中村中的一段独白,没找到翻译过来的文本,但中村中平和的音调让我觉得那就像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值得一提的是,中村中患有性别认同障碍,在户籍上虽然是男性,但是精神上及外表是女性。这会是怎样一种人生?
专辑名称:Life is Like a Boat
发行时间:2004年09月23日
![]() |
人生...纷乱...困苦...人就是一直在生活的旋涡中辗转...这次的旅行,是美妙的么?这是「死神」的第一支ED。Rie fu安静温暖的声音却始终有着令人安心的力量,Life is Like a Boat,人生如舟,我们都荡着命运的小舟行驶在这片大海上,虽然波浪一波一波地袭来,这次仍是美好而奇妙的旅行,每次都是美好而奇妙的旅行.这是Rie fu告诉我们的,最简单也是最真挚的道理.
1. Life is Like a Boat
2. Voice
听这盒专辑,是因为它的名称——Life is Like a Boat,人生如舟。我的博客叫“一水知舟”,中间有典故,可那已是往事。也许是对于水与舟这类意象的喜爱,听了这个专辑,然后收藏下来。我没看过《死神》,故而对这首歌缺乏更深一层的了解。即便如此,歌曲仍是很不错的,词亦写得很好:We are all rowing the boat of fate,The waves keep on comin' and we can't escape ,But if we ever get lost on our way,The waves would guide you thru another day.
专辑名称:帰りたくなったよ
发行时间:2008年04月16日
![]() |
三个来自神奈川県厚木海老名的男女乐团组合いきものがかり(Ikimono Gakari,生物股长),这次的TIE是日本全国东宝系ロードショー『砂时计』的主题曲。生物股长一贯的独有旋律加上女主唱独具魅力的嗓音,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次的新单曲依旧延续了原有的风格,不论是节奏还是女主唱吉冈的嗓音都显得十分苍劲有力,毫不娇柔做作。
1. 帰りたくなったよ
2. 残り风
3. 帰りたくなったよ-instrumental-
4. 残り风-instrumental-
十分惭愧,我又是冲封面听的这个专辑。没办法,在800°镜片的帮助下我成为拥有正常视力的人,因此绝大多数时候我在看世界而没有在听世界,这是件很遗憾的事。歌曲没有图片对我的胃口,节奏感比较强,也许需要多感受几次才能识得其中滋味。关于这张图,有个插曲:我把它发给HH看,她说这张图给她很绝望的一种感觉,有如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这让我无比诧异:在我看来,这是我梦想的童话的风格,绿草地,小木屋,暖暖的夕阳,如此美好。只能慨叹,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如此不同。
专辑名称:Precious
发行时间:2007年11月28日
![]() |
カノン(Kanon)1980年出生于东京,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13岁加入了唱诗班。2002年她从澳大利亚Queensland州立音乐大学声乐科毕业后回到东京,开始了音乐生涯。她尝试把古典音乐、歌剧、外国民谣揉合进现代音乐因素,把美声用流行的方式演绎,典雅又带有几分活泼,优美又不落俗套,被称为有着“超越治愈系的神圣歌声”的经典/流行混合歌手(classical·crossover)。这张专辑是去年圣诞档推出的,整体风格配合寒冬颇具暖意,圣诞气息十足。专辑囊括Brand New Breeze(金色琴弦)、キセキ Song of Love(原曲卡农),还翻唱了Sarah Brightman的“Time to Say Goodbye”,别有一番风味。圣诞组曲“Christmas Medley”把经典的节日歌曲作了个串烧,The First Noel/White Christmas/O holy night/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不记得为何将这盒专辑收录下来,但Kanon的声音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相信她是日本人或者说是东方人,那天籁般的声音我曾认为也许只有恩雅或莎拉.布莱曼才能拥有。后来翻翻人家的简历也明白了,在国外长大,13岁便参加唱诗班,无怪乎能唱出这般优美的歌声。当然,专辑封面也是很美的,华丽而温馨。
专辑名称:匆匆
发行时间:2005年04月15日
![]() |
这是一张迟到了近40年的专辑。也许,对于胡德夫而言,他需要的并不是一张唱片,相比较他一生的传奇,这张专辑只是一次祭奠。
胡德夫被称为“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也有人叫他“台湾的鲍勃·迪伦”。他是台湾第一位自弹自唱、举行作品演唱会的歌手。1975年胡德夫与杨弦、李双泽一起开启了堪称日后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运动的“校园民歌”运动,如今李双泽去世已近30年,杨弦也已移居美国20多年,当年发动“校园民歌”运动的三君子,仅存胡德夫还活跃在舞台上。一直以来,胡德夫钟爱现场演唱却不喜欢录音,因此30多年来他的作品只有8首得以正式出版,他迟至55岁才出版第一张专辑《匆匆》,可见这张专辑所负载的意义。胡德夫所着力钻研的海洋蓝调(Hay-Yang Blues)构成了他这张专辑的主核。专辑中的作品,充满了台湾原住民音乐特有的吟唱风味与布鲁斯蓝调曲风,二者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胡德夫不容商业枷锁束缚、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
初识胡德夫是在某老师的博文中,他在下着小雪的夜里,开车回家的途中,就听着这个老男人的歌。再识胡德夫在电影《练习曲》中,在这部没有很多情节,像纪录片似的电影结尾,出现了胡德夫,在海边唱着那首《太平洋的风》。在海边那样一个天然演奏厅,胡德夫的声音拽着我们的灵魂飞向大海深处,更深处。第三次,我找了这个专辑。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许多音乐的音乐,是一个吟游诗人用低沉浑厚的嗓音在讲述,质朴得让人想立即超脱世俗净化心灵。胡德夫应该出专辑的,只有如此才能留下这种真正用生命吟唱的声音。
专辑名称:黑暗之光
发行时间:2006年12月01日
![]() |
名为黑暗之光,但雷光夏却说这是她最温暖的专辑。黑暗之光,主题回归到旋律及歌词的本身,基调是温暖的。这些打破了时间,空间,角色,剧情的逻辑性,随性地由深刻记忆中自然凝结而成的每一首歌曲,都是雷光夏真实的生活电影配乐。
“从蚌壳里吐出的海市蜃楼,是谁短暂的美梦
打开的旅行箱里摆放着钢琴,鼓棒,老照片和一片雨云
接着那个小孩准备要离开黑暗的海边了
只要相信,不顾一切地相信
冷酷实境里,就有温暖的那道光。”
我在想,我这段文字应该用什么颜色,黑暗,还是光。可最终我选择了灰蓝,专辑封面中也有的色调。太黑暗和太光亮都不好,她的歌,应在一种柔和的色调里去聆听。我不是一个品味多高的人,某些曲调某些声音契合我的心情了那便是了。也许是近一年来多遇不顺之事,我对这盒倾向于回忆过往之美好的专辑很是认同。自然原声,独白,诗朗诵般的唱腔,一个温暖内敛的雷光夏。台湾是一块独立音乐人聚集的土地,而雷光夏在一群低调的独立音乐人中更是低调得纯粹。多少年后,也许,她依然带着那副黑框眼睛安静地做着广播人,等生活沉淀或思维延展,再结成一张专辑。
丢生的音符专辑篇暂述于此。
因为记忆力的缘故,我无法将自己丢失的专辑全部回忆起来,只能想起几张记几张。
希望最终我能找回全部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