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瑞典男人,休了9个月的“育婴假”……
乔汉·巴夫曼:“我想做个能在孩子面前哭的爸爸”_高清1080P在线观看...
乔汉·巴夫曼:“父亲是我要扮演一生的角色”
对于“什么是男人”,乔汉·巴夫曼的理解和别人有点不一样。
那是四年半前,这个瑞典男人即将当爸爸,和朋友喝酒时,他说自己准备休9个月的育婴假。当时,朋友的酒杯差点儿掉了。
“什么?!”——他们大叫道,就好像乔汉说他要去玩儿过家家游戏。
这样的反应也能理解:过去,乔汉一直是一帮朋友中那个最自由的灵魂。坦桑尼亚、厄瓜多尔、乌干达,他经常出入的地方总是带着危险色彩。
如今这个硬汉要回去抱孩子了?!
![]() |
33岁那年,乔汉回家做了一名“全职爸爸”,这是他和儿子维戈的合照
实际上,瑞典是世界上男女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是政府用政策促成了这个结果。
瑞典从1974年设立育婴假,但在随后的20年里,只有 0.5% 的父亲选择了休假,而且,他们还被揶揄为“天鹅绒爸爸”,暗示着他们丢脸地丧失了男人味。
于是,1995年,瑞典政府提出了“父亲份额”的概念:家庭全部育婴假中的一个月必须由父亲休,如果放弃,家庭休假总数将减少一个月。到了 2002 年,“父亲份额”增加到了两个月,2016年进而增加到3个月。
![]() |
这种政策,导致瑞典社会对于“父亲”和“男性”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瑞典女性杂志中,排名前十的“魅力男性特点”早已不是原来的鲁莽、粗糙,而被体贴、温柔取而代之一。
孩子们的成长记忆里有了更多和父亲有关的感性画面。
![]() |
乔汉的父亲就是瑞典第一代休育婴假的先锋。
“他花了许多时间陪伴我,我尤其记得和他一起去划独木舟的时光,那就像我俩之间的小小冒险……从小我就觉得,父亲在你面前流露感情,甚至哭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乔汉回忆说。
有了孩子后,乔汉自然也想和他们建立起只有彼此才懂的语言:“维戈小时候很喜欢几首歌,还喜欢被我抱着在床上跳来跳去......我们俩像在一起做小试验,孩子的感受每天都在变,需要不断寻找方法安抚他。每次试验成功,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让我继续前进。”
![]() |
但事情并非一开始就这么顺利。
乔汉还记得妻子刚刚结束育婴假去上班的那段日子。“一天都在忙乱中度过。我不是在换尿布,就是在做饭。等孩子睡着了,就要赶快冲去洗衣服。原来我以为还能抽空读读书——结果 9 个月中,我屁股几乎都没挨到沙发上过。”他说。
育婴假不仅意味着照顾孩子,还意味着承担起全部家务。
与劳累相伴的还有情绪上的冲击。“首先要学会耐心,”乔汉说,“但仍常会感到压力、愤怒、沮丧以及无聊。”
很多父亲都在休假前对育儿有着浪漫的想象,真正待在家里后,很快就接到了教训。
![]() |
Murat Saglamoglu,34岁,艺术项目负责人,为照看孩子Oskar休了8个月育婴假
正是出于父亲的这份“笨拙”,许多母亲并不信任将育儿的责任交给另一半。
“只要孩子有点儿响动,她就立刻冲上来,根本不允许我插手。”一位父亲抱怨道。
许多父亲坦言,即使在家,他们也并非育儿责任的首要承担者——母亲的事无巨细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不插手为妙。一些母亲甚至对休假的伴侣冷嘲热讽,说他们“不过多了一段悠闲时光”,“他回去上班的那一天,我才真是松了一口气”。
![]() |
Johan Ekengard,38岁,产品设计师,照顾三个孩子的过程中,他都和伴侣平分了育婴假
乔汉将这称为“来自家庭内部的一种武断”。“除了能否哺乳,我不觉得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有什么天赋之分。”他说,“能不能照顾好孩子,完全取决于你花了多少时间陪他。”
一些社会学家也认为,“男擅于主外,女擅于主内”是种刻板印象。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教授斯科特·科尔特兰就提出,“通过与孩子的交流,父亲开始变成敏感、关爱的抚育者,性别的社会含义也开始在家庭中瓦解”。
![]() |
对于乔汉这种自由职业的白领阶层来说,休育儿假虽然“艰苦”,但并不存在太大障碍。而对于许多在传统行业工作的男性来说,一旦休假,未来在公司中的地位、长久营造起来的领导权威是否还能保住,就真的要另当别论。
不过,和乔汉一样,许多瑞典父亲现在已经拒绝再被排斥在家庭之外,与从工作中获取人生大部分成就感的长辈不同,他们希望通过营造亲密的家庭关系,补全男子气概中一直以来遗失的那一部分。
一位叫乔纳斯的父亲所说的话,可能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我从事的工作非常容易让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大家相信人生不过就是由工作中或好或坏的表现来定义的。许多没孩子的同事回家还想着怎么改善工作,而我一推开家门,就有两个小孩儿飞奔过来,急着和我分享一天的所见所闻。我真的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完整的人,更快乐,情感也更丰富了。”
更多关于乔汉·巴夫曼以及瑞典育婴假制度的故事,请订购Lens《视觉009:接受彼此的那种亲密》。
文 / 胡阳潇潇
部分图片由摄影师提供,其他图文版权为“Lens·重逢岛”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这 >
更多人文生活美学内容和原创视频 >
关注微信公号“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 |
Len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希望在儿童上学路上安装一块交通安全招牌,你能帮我们想出个好的创意吗? (9人喜欢)
- 把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做成一张音乐专辑 (23人喜欢)
- 她是那种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的人 | 邓丽君逝世30周年 (24人喜欢)
- 一位英国新闻工作者的美国梦 (20人喜欢)
- “当我闭上眼睛回望童年,看到的是村口那片高低错落的田野......”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